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种上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

更新时间:2023-05-12 10:2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英文: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是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不同疾病的症状有所不同,可有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喉痛、咳嗽、发热、畏寒、头痛等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好发于冬春季节,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或接触传播。

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或细菌感染。主要病原体是病毒(约占70%~80%)少数为细菌(约占20%~30%)。

其他诱因或危险因素方面还包括自身免疫力低下、外界环境变化(气候突变、淋雨、受凉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通常较轻、病程短、多可自愈,预后好。但发病率高,有时可伴有严重并发症,需积极防治。

分型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有以下类型: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大约有200种病毒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感约有 70% ~80% 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正冠状病毒亚科腺病毒科、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肠病毒属柯萨奇病毒等。另有 20%~30%的上感为细菌引起,可单纯发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后发生,多见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肺炎克雷伯菌。但接触病原体后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致使原存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或者直接接触携带病原体的病人,由喷嚏、空气以及污染的手和用具诱发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发病。成年人平均每年2~4次学龄前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为4~8 次。

易感人群

1.儿童:免疫机制还未健全,抵御病原体能力较弱,易被感染。

2.年老体弱者:免疫力相对下降,呼吸道防御能力较弱,易被感染。

3.基础疾病者:既往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被感染。

传播机制

传染源

传染源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者被污染的器具等等。

传播途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而主要传播途径就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交谈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吸入者感染。

如果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与没有患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的人群亲密接触,就有可能出现传播病菌的情况。

如果空气中藏有相关致病菌,并且易感人群在出门时不佩戴口罩,就很有可能会吸入藏有病菌的空气,从而出现气溶胶传播。

病理生理学

组织学上无明显病理改变,可出现上皮细胞损伤。可有炎症因子参与发病,使上呼吸道黏膜血管充血和分泌物增多、单核细胞浸润、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者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分泌物。黏膜局部充血导致临床上出现鼻塞,咽喉疼痛,咽鼓管水肿导致听力障碍或诱发中耳炎呼吸道上皮损伤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入血导致病人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

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

俗称"急性鼻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正冠状病毒亚科、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病毒属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喉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烧、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一般5~7 d可痊愈。

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鼻病毒腺病毒科流感病毒科、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属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明显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又使咽痛加重。体检可见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由柯萨奇病毒 A 引起表现为明显咽喉痛、发热,病程约一周。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疮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红晕。

急性咽结膜炎

多发于夏季,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主要由腺病毒科、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表现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 天。

急性咽扁桃体炎

病原体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 39C以上。查体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和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颌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而肺部查体无异常体征。

并发症

急性鼻-鼻窦炎

热伤风患者可能还会发生急性鼻-鼻窦炎,病毒性鼻窦炎比继发性细菌性鼻窦炎更常见。急性鼻-鼻窦炎患者有脓性鼻分泌物,还存在鼻塞和(或)面部疼痛、有压力、胀满感。

下呼吸道疾病

多数普通感冒患者没有下呼吸道症状或体征,然而,引起普通感冒的某些特定病原体,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也能引发下呼吸道疾病表现。这些表现包括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乃至肺炎,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除了能引起普通感冒症状,也是儿童、成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

哮喘发作

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40%的成人哮喘急性发作有关,鼻病毒已成为与哮喘发作有关的最常见的热伤风病毒,鼻病毒感染后诱发的气道反应性改变可能持续长达4周时间。这些气道反应性变化解释了为何一些个体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会出现持续性咳嗽。

急性中耳炎

由病毒引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清除功能和压力调节受损可能导致急性中耳炎。

诊断

根据患者受凉、疲劳等诱因,鼻咽部的卡他症状、炎症症状及相应体征,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等可作出该病的临床诊断。如进行流行性感冒鉴别诊断时,可以进行病原体鉴定,提高诊断率。

症状诊断

1.危险因素:患者近日是否有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情况。

2.病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急,判断是否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的临床表现,可合并发热、头痛。咽炎患者还可出现咽痒、咽喉痛的症状。

3.查体:体检见鼻腔黏膜、咽部充血、水肿、有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肺部常无异常体征,如果存在上气道梗阻,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检查项目

1.外周血常规:通过血液中细胞成分的变化,来推测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毒性感染时:免疫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有核左移现象。

2.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早期鉴别诊断病毒性、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进而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从而减少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如果患者具有显著较高的血清 CRP、PCT 水平,那么通常情况下为细菌感染,二者联合检测能够促进检测敏感度、准确度的提升,可以依据痰培养结果确诊;

如果患者血清 CRP、PCT 水平提升均不明显,但有感染症状存在,则通常情况下为病毒感染,结合咽拭子结果可以确诊。

3.X线胸片:能清晰地记录肺部的大体病变,如肺部炎症、肿块、结核病等。

一般无需进行X线检查,如鉴别肺炎时可考虑。

4.病原学检查:鉴别流行性感冒时可考虑进行检测,可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并采用合理用药方案。

主要包括病毒抗体检测、患者相关分泌物培养+药敏检测。

鉴别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1.过敏性鼻炎

起病急,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性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和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多由过敏因素如欧洲尘螨、灰尘、动物毛皮、低温等刺激引起。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至1~2 小时内症状即消失。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皮试可明确过敏原。

2.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科引起,可为散发,时有小规模流行,病毒发生变异时可大规模暴发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取病人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可用快速血清 PCR 方法检查病毒,可供鉴别。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表现为咳嗽、咳痰,血免疫细胞计数可升高,鼻部症状较轻,X 线胸片常见肺纹理增强。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心肌炎等疾病前期表现类似。初期可有鼻塞、头痛等类似症状,应予重视。但如果在一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反而出现新的症状,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治疗

治疗原则

由于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

一般治疗

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多卧床休息、多饮水的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也要注意防止受凉。

对症治疗

1.对于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要注意的是小儿感冒忌用阿司匹林,以防Reye综合征,哮喘病史者忌用阿司匹林。

2.对于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喉痛等症状者,应用盐酸伪麻黄耐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氨苯那敏、氯雷他定苯海拉明抗过敏药(临床常用的缓解感冒的药物容易引起头晕、嗜睡,宜睡前使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

3.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氢溴酸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进行治疗。

抗生素治疗

热伤风无需使用抗生素。有免疫细胞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和流鼻涕等细菌感染证据,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史和经验选用口服青霉素类、第一代头抱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喹诺酮类药物。16 岁以下禁用诺类抗生素。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治疗

由于药物滥用会造成流感病毒科耐药现象,所以对于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不超过2天的病人一般无需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免疫缺陷病病人,可早期常规使用。奥司他韦(奥司他韦)和利巴韦林有较广的抗病毒谱,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中药治疗

可辨证给予清热解毒或辛温解表和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预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体来说病情较轻、病程短、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极少数年龄较大、身体虚弱、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尤其合并严重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可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预后不良。

预防

一般预防

重在预防,隔离传染源有助于避免传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营养、饮食生活规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年老体弱易感者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初期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且患者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致使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为此,一旦发生不良症状后,应及时进行干预,以免病情恶化。

免疫疫苗

接种疫苗对预防与控制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价值。呼吸道感染相关疫苗种类不断增多并陆续上市,部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逐渐成为疫苗可防可控性疾病。

细菌类疫苗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2016年10万名中国儿童接种Hib疫苗效果研究中显示,在90%的疫苗接种率下,Hib疫苗可以减少91.4%的Hib肺炎和88.3%的Hib脑膜炎;Hib疫苗还可防止部分死亡、脑膜炎后遗症和由Hib感染引起的听力丧失。

病毒类疫苗

1.流感病毒疫苗

在中国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疫苗(LAIV3)已经上市使用,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与控制流感的最佳方法。

2.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尚未在中国获批使用。

流行病学

中国疾控中心与2022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上的一篇关于中国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该研究发布了从2009年到2019年期间,231107名符合条件患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人口统计学、地理位置和发病季节应突出不同的诊断、预防和控制重点。

历史事件

世界上有记载的流感病毒最早是在公元前412年,而最为人熟知的是发生在1918年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一次流感,暴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从1918年3月延续至1920年3月。该病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引起,很可能起源于携带H1N1变异株的禽类宿主,感染者的主要症状是发。

1918年大流感是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流感,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5000万至1亿人丧生。当时,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这意味着地球上超过一半的居民都感染了这一病毒。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