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试 :皮肤过敏试验的简称

更新时间:2023-08-04 15:31

皮试是皮肤过敏试验的简称。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在注射这些药物前需要进行皮试以确保用药安全。皮肤试验包括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和斑贴试验。临床常用需要做皮试的药物有苄青霉素普鲁卡因、常用碘造影剂以及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的原理是将可疑变应原注入致敏者皮内,与吸附在肥大细胞或/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IgE高变区结合,导致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皮肤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等判定为皮试阳性。斑贴试验原理是检测T细胞介导的Ⅳ型(迟发性过敏)反应。点刺试验适应证为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药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皮内试验适应证为各型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药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斑贴试验原则上适用于临床上所有怀疑接触性变应原引起的变态反应的病因检测。

皮试后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是机体在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出现多系统的急症症状,常数秒或数分钟。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为例,需要立即脱离过敏原,注射盐酸肾上腺素等药物。

定义

皮肤试验是将某些生物性或化学性抗原皮内注入或或涂敷于受试者皮肤,以观察局部皮肤对其反应程度的检查方法。它通过给皮肤小量过敏原刺激来检测机体是否发生特异性-lgE(specific lgE,slgE)过敏反应,阳性反应会通过皮肤的风团和红晕反映出来。

类型及方法

皮肤试验包括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IDT)和斑贴试验(Patch Test,PT)。不同的皮肤试验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临床反应类型。原则上,皮肤点刺试验仅适用于速发型超敏反应;皮内试验可同时适用于速发型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而斑贴试验仅适用于迟发型超敏反应。

点刺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皮肤点刺试验通常选择单侧或双侧的前臂内侧(掌侧)作为皮肤点刺试验的位置,也可以选择除前臂之外的其他部位皮肤,如背部、小腿、腹部等。由于肘窝部位的皮肤反应较强,而腕关节部位的反应较弱,建议测试部位距离腕部和肘窝至少2-3厘米。在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时,背部的皮肤也可以作为测试部位,尤其适用于婴幼儿。为了确定皮肤反应的真实情况,建议采用两种浓度的阳性组胺对照液进行对照。

点刺时应绷紧皮肤,避开血管,点刺针90°角透过药滴垂直刺入皮肤(刺破皮肤,使针尖下面有少量点刺液进入皮肤,点刺针停留1s后提起)。要求点刺每种过敏原及阳性、阴性对照均使用新点刺针,避免相互污染。之后用棉棒轻轻侧压皮肤,吸掉点刺液。如患者反应强烈,必须立即将点刺液擦拭干净;对于无强烈反应者,可于完成点刺5~10min后或结果判读前完成点刺液擦拭。15~20min后判读结果,如患者有迟发反应,24小时后可来院进行再次判读。

注意事项:(1)点刺液要保存在2~8℃的冰箱中冷藏;(2)应询问患者用药情况,是否服用过影响SPT结果的药物。(3)询问患者是否有皮肤划痕症。(4)询问患者是否酒精过敏症,如果酒精过敏,可换用生理盐水进行局部清洁。(5)患者是否曾发生过敏性休克或严重的过敏不良反应。(6)妊娠期尽量避免SPT。(7)患者如果在SPT部位使用了防晒霜、保湿剂等护肤品,需提前清洗。(8)治疗盘应准备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可快速抢救可能发生的过敏性休克。

皮内试验

皮内试验是将变应原注入皮内观察其反应,以判断机体过敏状态的试验。测试被检者对某些物质(食物、药物、化学品等)是否过敏或是否感染了某种特殊传染病等,可分为速发型变态反应(如苄青霉素试验)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如结核病菌素试验)。

皮内试验一般选择前臂屈侧或上臂外侧(用于多种变应原测试时)为受试部位,并对该部位进行局部清洁消毒。将变应原使用无菌生理盐水适当稀释,并使用皮试注射器吸取0.1ml,注射于受试部位的皮下,形成直径约为0.1cm的皮丘。在同时注射多种抗原的情况下,应在注射部位做标记。为了进行阴性对照,需另取一注射器吸取0.1ml无菌生理盐水,并注射于相应注射部位的对侧,或者在同侧原注射部位的下方约4-5cm处。15分钟后观察速发型变态反应,24—48小时观察迟发型变态反应,必要时连续观察1周。

速发型变态反应:注射15分钟后,无反应为(—),出现红斑直径>1cm、伴风团为(+),直径2cm、伴风团为(++),直径>2cm、伴风团或伪足为(+++);迟发型变态反应:注射后6小时开始出现红斑或风团,至24小时达最高峰,或更长时间后开始出现该种反应。麻风病菌素的迟发反应可达21天;阴性反应:局部无变化,与阴性对照一致。

注意事项:皮内试验宜在病情稳定期进行,有过敏性体克史者禁用;应设生理盐水组织胺液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结果为阴性时,应继续观察3—4天,必要时3—4周后重复试验;需做好抢救准备,若出现过敏性体克,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受试前2天应停用抗组胺药物;妊娠期避免检查。

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是一种主要用于诊断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的方法。它被用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接触性变态反应,并评估接触过敏与皮炎发生之间的关联性。

斑贴试验通常用于检测非注射剂型药物或药物辅料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测试时,将药物成品、药物活性成分或药物辅料溶解于0.9%的NaCl溶液和(或)凡士林乳膏中,根据不同的浓度来配制测试药物变应原。将混合均匀的测试药物放置在斑试器中,然后贴在患者背部脊柱两侧。

斑贴试验的浓度应参考药物说明书、药物辅料手册和相关指南的推荐浓度。由于药物斑贴试验所用的自配药物变应原试剂可能过于浓缩,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反应。因此,在斑贴试验后的20-30分钟内进行首次判读。如果出现局部皮肤反应,应降低药物变应原的浓度以排除皮肤刺激征。如果没有异常的皮肤反应,应该继续贴敷药物变应原48小时后去除,并在贴敷后的72小时进行第二次判读。如果第二次判读结果呈阳性,即可认为是阳性结果。如果第二次判读仍未出现异常皮肤表现,应继续观察贴敷部位直至第7天。第7天后进行第3次判读,如果在7天内出现任何阳性皮肤表现,都可以认定为药物斑贴试验阳性结果。

机制

超敏反应

适应性免疫应答可提供针对细菌、病毒、寄生昆虫及真菌所致感染的特异性防御。然而,由于某些特定原因,这些抗原使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过度或不适当,通常称为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可分为Ⅰ、Ⅱ、Ⅲ和Ⅳ型。Ⅰ~Ⅲ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而Ⅳ型超敏反应由T细胞介导,可经细胞被动转移。

Ⅰ型超敏反应在四型超敏反应中发生速度最快,一般在第二次接触抗原后数分钟内出现临床症状,故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或变态反应。变应原是诱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始动因素,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表达高亲和IgE Fc受体介导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花粉症、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为Ⅰ型超敏反应常见的疾病。

Ⅱ型超敏反应是由IgG和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通过募集和激活炎症细胞及补体系统所致的以细胞裂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可导致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自体免疫性疾病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也是IgG和IgM类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可溶性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血管壁、皮肤或滑膜等组织中。免疫配位化合物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过敏毒素和吸引中性粒细胞在局部浸润;使血小板聚合,释放出血管活性胺或形成血栓;激活巨噬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结果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反应和组织损伤。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可分为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和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Ⅳ型超敏反应与上述由特异性抗体介导的三种类型的超敏反应不同,是由特异性致敏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一种类型,该型反应均在接触抗原24小时后才出现临床表现,故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可见于胞内寄生菌如分枝杆菌属单核细胞增多性斯特菌、病毒、真菌的感染,某些简单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以及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

皮试原理

点刺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仅适用于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皮肤点刺试验的原理是让微量可疑过敏原进入皮肤,如果皮肤肥大细胞上有相应的lgE,则过敏原与之结合,经过一系列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使得局部血管扩张,渗出增加,最后出现风团和红晕反应。临床根据风团和红晕反应的变化确定患者的过敏原及机体的敏感状态和脱敏的疗效。

皮内试验

皮内试验用于测试Ⅰ型(如青霉素试验)和Ⅳ型变态反应(如结核菌素试验)。皮内试验的原理是将可疑变应原注入致敏者皮内,与吸附在肥大细胞或/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lgE高变区结合,导致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在20~30分钟内,皮肤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红斑、风团以及瘙痒感,数小时后消失。出现此现象者判断为皮试阳性,未出现为阴性。此外,当高度怀疑患者对某药物可能过敏但点刺检测结果呈阴性时,需再用皮内试验进行过敏诊断。

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原理是检测T细胞介导的Ⅳ型(迟发性过敏)反应。它是在局部皮肤重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反应过程,即将少量变应原直接接触皮肤后,观察是否在局部诱发轻度皮炎,从而判断皮肤是否对所测试的变应原接触过敏。斑贴试验主要机制是Ⅳ型变态反应,所用变应原通常是小分子化合物,即相对分子质量<500000的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这一点不同于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皮内试验,后者用于寻找诱导速发型(Ⅰ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斑贴试验属于皮肤激发试验,因刺激因素本身诱发的反应属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范畴,应加以区别。

相关药物

药物是否需要皮试,主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并参照《临床用药须知》等进行。需要进行皮试的药物主要包括部分抗菌药物、部分生物制剂、其他药物(例如部分麻醉药物、说明书有要求的其他药物等)。临床常用需要做皮试的药物有苄青霉素普鲁卡因、常用碘造影剂以及破伤风抗毒血清

青霉素

凡3日内未用过青霉素类、但计划用青霉素进行治疗者,用前均须进行皮试。特别应注意对正在使用过程中拟改用不同批号制剂者,亦须用相同批号的青霉素重新皮试。

【方法】

1.皮试液配制

(1)青霉素8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4.0ml,使之溶解,使成每毫升含青霉素20万单位药液。

(2)用1.0ml注射器抽取0.1ml药液,加生理盐水至1.0ml,则每毫升含有苄青霉素2万单位。

(3)弃去0.9ml,余0.1ml仍加生理盐水至1.0ml,则每毫升含青霉素2000单位。

(4)再弃去0.9ml,将余0.1ml再加生理盐水至1.0ml,则成为每毫升含200单位青霉素的皮试液。

2.皮内注射

取皮试液0.1ml(含20单位)于前臂下1/3屈侧(经75%乙醇消毒后)皮内注射,使成为5mm直径的皮丘,勿挤压,20分钟后于自然光线明亮处判读结果。

3.结果判断

(1)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肿,无红晕,且无自觉症状。

(2)阳性:局部皮丘增大,出现红晕,直径>10mm,周围有伪足,局部有痒感。如出现水泡,或有头晕、胸闷周文伟气短、冷汗、恶心、烦躁则为强阳性,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注意事项】

(1)皮试前应仔细询问病史或过敏史,如有苄青霉素过敏史则不应再试。

(2)皮试阳性,不仅要记录在案,而且要告知患者或其家属,今后不宜使用同类药物。

(3)对已发生过敏性休克或有可疑迹象者,应立即抢救。让患者立即平卧,迅速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0ml,吸氧,必要时可直接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

(4)皮试阴性者,在用药过程中个别也还有出现过敏反应的可能,故于注射药物后,仍应观察20分钟为宜。

普鲁卡因

普鲁卡因是常用局部麻醉药,偶尔会有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试,也可用皮内试验测试。皮试液浓度0.25%普鲁卡因0.1ml,方法与结果判读与苄青霉素皮试相同。

碘造影剂

碘造影剂有泛影葡胺、胆影葡胺、碘海醇、碘曲仑等,这些物质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惊厥。皮内试验需取碘造影剂0.1ml于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结果,判读同青霉素皮试。碘过敏试验除了皮内试验,还有点眼试验和静脉注射试验。

点眼试验:取碘造影剂1-2滴滴入一侧眼内,10分钟后观察结果。如结膜充血、水肿即为阳性。

静脉注射试验:临床上最常使用。取30%泛影葡胺1.0ml,局部消毒后缓慢静脉注射,观察15分钟,如有恶心、呕吐、手足麻木或出现荨麻疹即为阳性。

破伤风抗毒血清

破伤风抗毒血清(TAT)为用破伤风毒素免疫马血清制品,主要用于有发生破伤风潜在风险的有创外伤患者的预防和破伤风患者的救治。TAT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反应原性,用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用前需作皮试。

【方法】

(1)配制皮试液 用1.0ml注射器自TAT(每支含1500单位/ml)中抽取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即可。

(2)皮内注射取上述皮试液0.1ml(含15单位),于前臂屈侧皮肤局部消毒后作皮内注射,20分钟后判断结果。

(3)阳性反应 皮丘红肿、硬肿直径>15mm,或红晕范围直径>40mm,有伪足、痒感。若伴鼻痒、喷嚏、荨麻疹等周身症状为强阳性。

【注意事项】

(1)若为阴性,预防性用药则皮下或肌肉注射1500-3000单位。

(2)若为阳性,而根据病情又必须注射TAT时,则需行脱敏注射法。按下表所列,每隔20分钟皮下注射一次,如无异常反应按计划注射至完成总量(1500单位)。

适应证与禁忌证

点刺试验

适应证

(1)临床怀疑Ⅰ型过敏性疾病时可进行点刺试验(SPT),适用年龄涵盖婴幼儿到老年人,包括:①过敏性鼻炎、鼻窦炎;②过敏性结膜炎;③哮喘;④特应性皮炎(怀疑由IgE介导);⑤慢性荨麻疹(仅怀疑由IgE介导时);⑥食物过敏(口腔过敏综合征、怀疑由食物诱发的急性荨麻疹皮疹加重、严重过敏反应等);⑦药物过敏;⑧昆虫毒液过敏;⑨发病机制中部分由IgE参与的少见疾病,如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或过敏性支气管曲霉属病;⑩职业过敏原诱发过敏反应等其他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

(2)在出生队列研究中采用SPT筛选特应性体质个体: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采用SPT以了解不同地区人群致敏率、过敏原变化趋势,有助于优化区域性过敏原组合、标准化过敏原提取液。

禁忌证

(1)临床中病史和症状体征不支持由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时,不推荐进行SPT,包括:①食物不耐受(如肠易激综合征等);②慢性荨麻疹(非IgE介导);③食物诱发的非特异性症状(如防腐剂/添加剂/色素等);④评估过敏原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 AIT)的有效性(昆虫毒液AIT除外);⑤由刺激物引起的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如香烟、香水、洗洁精化学消毒剂及其他化学制品等);⑥慢性湿疹、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缺乏lgE介导机制的慢性皮肤病;⑦偏头痛疲劳综合征(极个别对激素过敏者除外);⑧无临床症状的筛查性检查(如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⑨其他由非IgE机制介导的疾病。

(2)不宜进行SPT的情形或SPT相对禁忌证:①严重过敏反应发作期或既往曾发作严重过敏反应不宜常规进行SPT,如临床医师判断有必要进行,则应在具备抢救设施和医疗人员的场所进行;②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或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容积单位 in first second / 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1/FVC)\u003c 预计值70%不宜进行SPT,如临床医师判断有必要进行,则应在具备抢救设施和医疗人员的场所进行;③泛发性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在皮损区不宜进行SPT;④感染性疾病患者(如麻风病等)可引起假阴性结果不宜进行SPT;⑤除非确有必要(例如在牛奶过敏婴儿临床管理监测中),否则\u003c2岁的婴幼儿不宜进行SPT;⑥皮肤局部过度松弛、萎缩的老年患者进行SPT可能影响结果判读;⑦SPT部位因色素沉着、痕、手术切口等原因影响结果判读;⑧妊娠期或哺乳期应谨慎进行SPT;⑨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应谨慎进行SPT。

皮内试验

适应证

皮内试验用于测试Ⅰ型(如青霉素试验)和Ⅳ型变态反应(如结核菌素试验),适用于各型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药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苄青霉素皮试适用于青霉素及其他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如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西林、拉西林及青霉素类复方制剂。结核分枝杆菌素试验的适应证为怀疑感染结核菌者的高危人群及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

禁忌证

皮内试验禁忌证包括高敏体质者、有过敏性休克史者。青霉素皮试禁用于:近4周内发生过速发型过敏反应者;过敏性休克高危人群,如哮喘控制不佳、小剂量过敏原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病史等;有肥大细胞增多症、急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疾病。结核菌素试验的禁忌证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高热患者、传染病恢复期、重症感染及化放疗后血常规低于正常值抵抗力低下者。

斑贴试验

适应证

斑贴试验原则上适用于临床上所有怀疑接触性变应原引起的变态反应的病因检测,主要包括下述情况:(1)表现为湿疹,有明确接触史,提示可能是或需要排除变应性接触性皮炎;(2)诊断为其他类型皮炎湿疹如脂溢性皮炎、淤积性皮炎、钱币样湿疹和异位性皮肤炎时,外用药物后或原因不明的皮损加重,或治疗抵抗,疑合并接触过敏时;(3)无明确接触史,但发生在手部、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的皮炎湿疹;(4)表现为汗疱疹狒狒综合征唇炎或泛发性湿疹等的系统性接触性皮炎;(5)需要鉴别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6)由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药疹;(7)由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黏膜反应,如结膜炎、口炎女性外生殖器黏膜炎;(8)由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非皮炎湿疹表现,如多形红斑样、扁平苔藓样、银屑病样、肉芽肿性和淋巴瘤样反应;(9)怀疑医用体内植人物诱发的湿疹;(10)职业性皮肤病;(11)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禁忌证

下列情况不宜做斑贴试验:(1)有速发型接触性反应史(如接触性荨麻疹)的患者,如苄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患者不应进行青霉素斑贴试验;(2)有接触性变应原相关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史的患者;(3)可疑刺激原/变应原为对皮肤有明显刺激性的物质如酸、碱、盐、腐蚀性物质等;(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5)无行为控制能力或不能保证斑贴试验条件的患者。

急救处理

皮试后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反应原性物质进入易致敏的机体后,使肥大细胞和白细胞释放出活性物质,作用于血管而引起血浆渗出、血容量不足、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微循环障碍等病理生理反应所引起的综合征。过敏性休克通常突然发生且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是机体在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出现多系统的急症症状,常数秒或数分钟。患者可因窒息、休克、心脏停搏而死亡。患者注射苄青霉素等皮试液后,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苦难、紫、胸闷气短皮疹瘙痒症潮热等情况,严重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通常在患者接触过敏原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

抢救程序

当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通知医生,即刻给予患者平卧位、吸氧、保暖、心电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并遵医嘱给予患者肌肉或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小儿剂量酌减。当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时,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以青霉素过敏休克抢救程序为例。

(1)立即脱离、终止过敏原。

(2)肌内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3~0.5ml,5~10min可重复应用。

(3)地塞米松10~20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溶于5%~10%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滴或甲泼尼龙80~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

(4)补充血容量:先以平衡盐液,生理盐水葡聚糖40 500~1000ml静滴,然后酌情给予其他溶液,应注意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以免诱发肺水肿

(5)升压药:经上述处理后血压仍低者,应给予升压药,多巴胺间羟胺静注。

(6)有支气管痉挛者用氨茶碱0.25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ml中缓慢静注。

(7)针刺人中、十宣、内关穴等穴。

(8)抗组胺类药物:苯海拉明50mg;异丙嗪25~50mg,或氯苯那敏4~8mg,均宜早用。

(9)严重喉头水肿者,及时做气管切开术

(10)处理肺水肿、脑水肿或循环骤停等并发症。

临床应用

皮肤试验是用来确定患者是否过敏的首选方法,可以证实或排除过敏因素,如气传过敏原、食物过敏原、某些药物和动物毒素等。它广泛用于测定对药物是否过敏,寻找过敏原,以及检测机体免疫反应性,如结核素试验,苄青霉素皮试等。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一些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链霉素等可能引起部分受试者出现过敏反应。这些过敏反应表现为低血压、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在注射上述药物之前,必须对受试者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