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 :中国教育家

更新时间:2023-08-15 17:20

成仿吾(1897年8月24日—1984年5月17日),原名成,笔名石厚生、芳坞、澄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他于1920年创作了处女作《一个流浪人的新年》,并在五四运动后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一起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成仿吾曾在广东大学任教,并兼任黄埔军校兵器处代理处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他流亡欧洲,坚持革命并学习马克思主义。1928年,他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成仿吾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担任陕北公学校长、华北联合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校长,以及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的校长。成仿吾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革命文化人,他的贡献和影响在中国文化和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07年在西门书屋住校读书。

1909年考入考入设在新化县县城的高等小学堂。

1910年,随哥哥成吾同往日本留学。

1914年在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学习。接触西方文学,并读了歌德、席勒和海涅的许多作品。

1917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期间学习了法语

工作经历

1925年,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广东大学教授和黄埔军校教官。

从事宣传教育工作并主持中央党校,是当时中央党校唯一的政治教师。会后,留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党校工作。

1935年10月,到陕北地区后,任中央党校高级班教员、教务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革命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市。中央决定成立陕北公学,任校长。

1939年,创建并华北联合大学。先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校长、晋察冀边区参议会议长、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华北大学副校长等。

1948年,创建和领导华北大学。

1950年,创办中国人民大学

1978年-1983年,任人民大学校长。

写作经历

1920年初,创作了处女作《一个流浪人的新年》。

1922年1月18日,创作小说《深林的月夜》。

1922年,创作第三篇小说《灰色的鸟》。

1922年,出版了所编辑的《创造季刊》第一卷第3期。

1923年8月,创作第四篇小说《牧夫》。

1923年11月,在《创造周报》发表《国学运动之我见》。

1928年,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

1938年8月,与徐冰翻译《共产党宣言》。

1974年,撰写《长征回忆录》。

1975年,再译《共产党宣言》。

1977年,出版《长征回忆录》。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祖父是成明郁,字怀,号慈江清代光绪年间进士

父亲是成达陶,字鼎彝,号器之,读书人,当地秀才

母亲是戴月桃,黄龙坪国学生烈勋公之女。

哥哥是成劭吾,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一。

子女是成其瑾、成其谦、成其朴。

情感生活

妻子是张琳,南京人。

健康状况

1984年5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

个人作品

著作书目

翻译书目

校译书目

社会活动

1931年9月回国后,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活动。

1934年1月,到瑞金市参加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944年2月去延安参加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1日参加了开国大典

社会任职

11月初到达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及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后又兼任红安中心县委书记

1941年当选为华北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1952年,调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1958年,担任山东大学的校长兼党委书记。

人才培养

成仿吾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长征路上,成仿吾作为唯一的大学教授,承担了大量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信仰坚定的革命人才。在担任陕北公学校长兼书记期间,为抗日前线输送干部6000余名,并吸收3000多名优秀分子加入共产党。在当时相当艰苦的条件下,高速度、高质量地为中国革命培养大批干部人才,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他担任华北联合大学任校长后,组织一批师生从延安市出发,奔赴晋冀鲁豫华北抗日前线办学,通过快速培养大批干部的形式支援华北抗战,使华北联合大学师生达到4000多人,相当于从延安到达敌后时人数的3倍。他利用精通日、德、英、法、俄五国语言的优势,五次校译《共产党宣言》。在抗战期间,完成的《共产党宣言》合译版,是中国首次出版的根据德语原文译出的版,成为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籍,也是陕北公学马克思列宁主义课程的必备教材,对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新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并招收163名工人学生,开启了招收工人上大学的历史。他积极探索改革高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让优秀工人到中国人民大学深造;同时,把教研室作为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开设系统的政治理论课。在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期间,他在抓好学校全面工作突出重点,强化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设立了“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四个学校直属教研室,并兼任“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主任。在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期间,他在抓好教研室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78年7月,已是81岁高龄的成仿吾复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做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被停办了8年之久的中国人民大学恢复和新建了15个系、7个研究所,重新开始了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1982年,85岁的成仿吾这样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我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从文化人到革命战士”。

中共中央书记处审定的《成仿吾同志生平》高度评价成仿吾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称赞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永远进击的一生,是无产阶级教育事业艰苦开拓和创造的一生,是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鞠躬尽的一生”。

后人纪念

成仿吾纪念室

成仿吾纪念室于2000年8月开始筹立,2002年12月正式开放。在成仿吾纪念室设立之前,娄底市文物管理处、娄底市博物馆负责人数次赴北京征集成老的有关文物,并与成老的夫人张琳女士及其亲属多次接触,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1999年8月和2000年5月分两次从北京成老家征集了大量成老的生前用品、手稿、藏书等珍贵文物近900件,并将成老书房内的物品整体征集回馆,在纪念室内设立成老的书房复原陈列室。纪念室的室名由时任娄底市市委书记张建功题写。

纪念铜像

2004年5月17日,东北师范大学召开纪念成仿吾逝世20周年座谈会,缅怀成仿吾为东北师范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继1986年东北师范大学40周年校庆为成仿吾塑像后,学校决定再次用高质量青铜塑成成仿吾像,竖立在“生命科学广场”中央,供全校师生瞻仰、缅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