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湖 :位于太湖县境西南部

更新时间:2024-09-20 14:07

泊湖,古名雷池,长江水系华阳河水系。在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三县边境。东至华阳、杨湾两闸口,西抵宿松西桥,南达黄浦湾,北到徐桥下桥坝。湖水与华阳河相通,通过华阳河注入长江,水域面积达35万亩。泊湖交通方便,水产丰富,尤以产银鱼著名。

地貌水文

泊湖,位于太湖县境西南部,跨宿松、望江、太湖3县边境,为长江流域大湖之一。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泊湖冬涸可涉,水涨则本邑沙嘴、赤土乡、香草镇、兰家湖、罗家嘴一带田地均受涝。”解放后沿湖3县均有围垦,到20世纪末存水面35万亩,望江县辖有9.5万亩(63.33平方公里),湖水流经华阳、杨湾两河出闸入江。历年最高水位16.93米,最低水位10.74米。平均水深3.50米。鱼类资源丰富。流域之东有泊湖,古名雷池,湖底高程10米,正常水位16米,相对水面积217.1平方公里,容积9.9亿立方米。

泊湖最高水位20.99米(1954年8月3日),最低水位11.84米(1951年2月24日)。1956年望江华阳闸、杨湾闸建成后,结束了江水倒灌的历史,泊湖水面得到控制:最高水位16.30米(1983年7月20日),最低水位11.02米(1984年3月22日)。泊湖交通方便,水产丰富,尤以产银鱼著名。

支流水系

华阳河,古名雷江,又称前长江、杨溪河,发源于太宿蕲交界的三面尖,在望江华阳镇以东的雷口入长江。流域呈三角形,跨皖鄂两省。总面积5511.4平方公里,河湖区占五分之一。干流为泊湖下游出湖入长江通道。

芦溪河,小河。起自大桥乡卓祠村,向南流入泊湖。

凉亭河,为泊湖上游河流,古称县河,发源于老岗岭的王家屋,自西北向东流。经趾凤乡凉亭乡河塌乡高岭乡、长铺乡、程岭乡,在白石滩注入泊湖。主干长49.5公里,流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其主要支流有黑洋河、荆桥河。

水利概况

徐桥圩堤:又名徐桥围垦。座落在徐桥镇南,是泊湖之滨的围湖造田工程。1964年动工,初期工程质量不高,年年破圩。1971年冬,县委、县革委发动3000多民工,对圩堤加高加固,虽防洪能力增强,但仍未达脱险标准,年年拨款修防。堤长6公里,护砌长1.4公里,堤顶宽3米,堤坝高程16.5——17米。内外坡1:2,堤内有耕地2100亩、养殖水面300亩。

华阳闸,位于华阳镇,为华阳河水系通江县排水闸之一,民国25年开始兴建,闸名系是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视察鄂、赣、皖3省时所书。民国26年完成主体工程。闸门和启闭机以及河口堵坝工程因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未施工。民国36年10月复工,拦河堵坝,翌年春竣工。当时因防冲设施不当,挖开堵坝放水,出闸水流冲刷剧烈,危及闸身,遂以板门封闭闸口。1955年11月重新修建,1956年春竣工,投资240.37万元,累计完成土方75.70万立方米,石方3.61万立方米。闸室系东北地区桩基础。1956年开闸放水,下游消力池以下护坦被冲成5.8米深潭。1962年开闸引水抗旱,后江水上涨,须及时闭闸而闸门不下,于是用10个千斤顶加压,闸门方闭,1968年汛前检查,上游临湖面闸底旁护坦也曾被冲刷。是年冬全面整修闸身,并在上游被冲刷部位砌块石,在下游深潭处抛填块石并接长石砌海漫55米。1970年增设钢筋混凝土防爆墙启闭机台和下游混凝土护坡。1978年7月3次开闸引水抗旱,每次开闸时间一般23到44小时,最大水头差1.61米(开闸前为2.23米),闸室上游海漫被冲刷成潭,深4.9米、长50米、宽48米。1979年春,整修闸室下游止水等项目时,并对上游冲刷坑抛填块石。1980年冬至1981年春,闸室底板水泥灌浆1.6吨,闸室上下游止水更新,增砌上游块石护底护坡长60米,公路桥增做混凝土防渗路面,接长防洪墙,1983年大水,安全渡汛。

杨湾闸,位于杨湾乡四合圩堤段。1955年11月动工,1956年4月建成。国家总投资460.30万元,累计完成土方20.2万立方米,石方12313立方米,混凝土11581立方米。闸身为坚密黄冈市土,与华阳闸共同排泄华阳河流域洪水入江。建闸以来,未发现沉陷位移异变,建筑物基本完整。1963年与1969年,发现弧形闸门支座螺杆断脱,及时予以修复。1970年油漆闸门时,由于闸门开启超过5.5米,固定支座与支臂相抵,支臂弯曲变形。1971年矫直加固。1978年汛期开闸引江水抗旱,闸室上游块石护坦冲毁,危及右翼墙基,年底已按设计修复。目前,闸两侧大堤顶高程已达23米,而闸顶公路桥面高程仅为21.5米,防洪高度不足。上游通泊湖的八两缺一段引河未挖到标准,排水能力未充分发挥。1983年大水,安全渡汛。

泊湖,有面积35万亩,其中望江县占94980亩。湖内盛产鱼,虾、鳖、蚌、野鸭、莲子、芡实、芦苇,蒲草等水生动植物。以产褐毛鲿鱼银鱼著称。解放前,望江在泊湖所属水域年捕捞量350万公斤左右。杨湾、华阳两闸建成后,鱼产锐减。1964年仅捕捞40多万公斤。80年代年均捕捞150万公斤左右,以对虾、毛鱼、小杂鱼居多。

泊湖航道

泊湖——华阳河——长江,1954年底以前,华阳河连泊湖、黄湖大官湖龙感湖,地跨太湖宿松县、望江、黄梅县武穴市5县,湖水经华阳河流入长江。太湖徐桥镇位于泊湖西北角。徐桥至杨湾航程36公里,至华阳航程61公里。徐桥至挖口24公里,4—9月份水位3米,可通吃水2.5米的轮船和载重80吨的木帆船。1—3月和10—12月的6个月内,一般水位1—1.5米,除葫芦墩至徐桥一段浅滩外,可通航10—15吨的木帆船。徐桥历史上是太湖首镇,商业贸易兴隆。各类木帆船自徐桥经泊湖、华阳河长江往返运输,并可上至九江、汉口,下至上海市及沿江一带大、中城市,较为方便。1955年,建华阳、杨湾、杨林节制闸,控制沱江与内湖水位,泊湖通长江航道被阻。交通部门专业运输船主要在长江营运,泊湖内航运主要是非专业运输船只。太华公路通车后,客、货运输弃水走陆,徐桥港处于停航状态。

望江县环湖通航里程共169公里,水位受杨湾、华阳节制闸控制。中洪水期可行20~30吨轮船,落水期仅通3~5吨小船。

历史文化

雷池,一名大雷池,也称大雷江。唐《元和郡图志》载,“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流入县界,东南积为池,经县而入于江。”北宋太平寰宇记》载:“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界流入,自发源入县界东南,积而为池,谓之雷池。”《辞源》载:“雷池乡,即金盆湖,今名华阳河,在安徽省望江县东南。”雷池吞吐江流,控九江至安庆市南京市长江通道,扼蕲、黄、太,宿内河之咽喉,虎视长江,形势险要,为历代中国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时设大雷戍,东晋庾亮《报温峤书》云:“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毋过雷池一步也。”司马德宗义熙六年(410)宋武帝卢循,自雷池进军;宋孝建元年(454),江州刺史臧质叛使其党羽鲁弘卞戍守大雷;陈永定二年(558)进军大雷,拒梁进犯,梁丞相王琳率兵进攻大雷,屡攻不克,终至挫败;梁王僧辨征讨侯景之乱,屯军于大雷;明刘六、刘七、齐彦铭等农民军三过雷港,皆以雷池天险可凭。雷池不仅为江防要地,而且风景壮丽,南梁诗人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中是这样描绘雷江景胜的:“南则积山万状,争气负高”;“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西则回江永县指,长波天合”等。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有“江湖吞天胸,蛟龙垂涎口”,“天与水模糊,不复知地厚”等吟咏雷池诗句。明天启年间,沙塞雷港口,雷水改道华阳,雷池由沼泽而演变为圩田。

连塘城

坐落码头乡连城村。城址周围委土为堑,高3~5米,宽2~4米,周长1.5公里,城垣呈圆形,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系古代争战之地。史载:“司马德宗义熙六年(410)十二月,大将宋武帝(宋武帝)军雷池,战卢循于连城,循大败。”乾隆望江县志》载:“元末大富豪毕银(寅)率望、太县民拒贼、护耕筑此。其东二里有关马城,高埠有望河楼,小茗之巅有大寨烟墩,四望相应。与民约,贼至入堡,贼去则耕”。历史上将“连屯旧戍”列为望江县十景之一。清代诗人张正庭有诗云:“宋武凭陵壮力争,连塘屯筑此偏城,关门未锁环溪水,垒堑空围绕径榛。茗岭神灯持照火,松涂鬼马影流兵。白纶野老多情思,指向平原是故营”。遗址至今依稀可辨,1986年1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安徽村民打鱼落水11人遇难:风浪大两次翻船,家属称三次报警.澎湃新闻.2024-03-1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