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 :2008年建成下水的综合调查船

更新时间:2024-09-20 11:15

“海洋六号”综合调查船是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自行设计、建造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学调查船,集地震、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功能于一体,总造价近4亿元。

2008年10月在武昌造船厂建成下水,该船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建造,以海底“可燃冰”调查为主,能在海上航行60天无需补给。

设计配置

“海洋六号”综合调查船集地震、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功能于一体,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全回转舵桨等国际先进技术及设备,配置了深海水下遥控探测系统、深海取样分析、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水浅地层剖面系统、长排列大容量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系统等多种高科技调查设备,配置有4000米级深海水下机器人“海狮号”,装备条件在中国海洋地质调查队伍中首屈一指。

该船总长106米,型宽17.4米,型深8.3米,设计吃水5.5米,设计排水量4600吨,最大排水量5287吨,试航速度17节,自持力60天,续航力15000海里,可在国际海域无限航区开展调查。该船的顺利下水,标志着中国海洋地质调查装备正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海洋六号”还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所有的住舱都配备有卫生间、淋浴设备,配有电视机,随时可以收看卫星电视,所有的房间将来都可以上互联网,船上还配有健身房、阅览室、桑拿房等,为工作人员创造了一个好的生活、工作条件。

“海洋六号”在设计上,严格地把生活区与机舱的处所完全隔开。配置的造水机有两级过滤,可以达到纯净水的标准。同时,各层还分布有经紫外线消毒的直饮水的装置。

性能特点

动力系统

“海洋六号”的电力推动系统配备有三大一小(1900kW×3+760kW)共4台柴油发电机,可以根据使用功率的需要而进行组合。

此外,船舶采用动力定位、全回转舵桨等先进技术与设备,没有传统的舵和螺旋桨,而是通过电动机带动短轴,通过齿轮传动而带动螺旋桨,即舵桨合一,从而可以实现360度回转,无级变频变速,操纵性非常灵活,这一特点非常有利于调查船开展工作。

探测技术

“海洋六号”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好,能满足多学科、多手段综合调查要求。

“海洋六号”配置有4000米级深海水下机器人“海狮号”、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水浅地层剖面系统、长排列大容量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系统等。

全船分为地质调查、地震调查、声学设备换能器三个作业区域,调查设备分为地球物理学调查系统、地质取样系统、深海水下遥控探测系统(ROV)系统和水文调查系统四大类.

其他的还有如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系统、CTD系统、地热流探测系统等等,以及支持这些设备工作所需的船载设备,同时,还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减或更换其他有关的设备。

建造进程

2003年5月14-16日“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方案设计审查会在上海召开。

2005年7月10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武昌造船厂签订“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建造项目”建造合同。

2007 年8月28日,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正式开工建造。

2008年10月9日,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命名暨下水仪式在位于长江江畔的武昌造船厂举行,该项目的总设计师张炳炎院士出席仪式并为下水仪式剪彩。

2009年7月30日,中国首艘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建成离厂。

2009年09月,中国“海洋六号”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已全面完成海上综合试航。

2009年10月18日,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正式加入中国海洋地质调查行列。

2010年1月17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就“海洋六号”船极地航行能力组织专家评估。评估专家认为,“海洋六号”船具备夏季在极地轻度浮冰海域航行和开展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综合调查的能力,但尚需在国内调查作业中予以磨合。

2011年6月28日,上午11时,伴随着热烈的欢送锣鼓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60余位科技人员和船员告别亲人,从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航,远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学考察任务,开展为期4个月的国际海底矿产战略勘查。

“海洋六号”是中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此行也是该船入列以来首次执行国家远洋集团科学考察任务。

为了履行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根据当前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开发形势,中国大洋协会本次委托“海洋六号”赴太平洋西部、中部海域开展重点区域多金属结核病区等资源、环境等调查工作以及相关基础科学研究。航次科考时间为今年6月至10月,约120天。

据介绍,中国已于1999年在国际海底获得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合同区,拥有对这一区域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海洋六号”是中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总造价近4亿元人民币,2009年10月启用。“海洋六号”续航力15000海里,可在国际海域无限航区开展调查,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艘配置较完善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学调查船。

考察任务

2011年6月28日至10月25日,“海洋六号”首次从广州市启航赴太平洋西部、中部海域开展重点区域多金属结核病区等资源、环境等调查工作以及相关基础科学研究。此次考察历时120天,航行1.8万余海里(约3万多千米),顺利完成中国大洋第23航次全部科考任务。

2012年5月,“海洋六号”深入南海北部区域,对那里的可燃冰资源进行新一轮精确调查。调查海域包括琼东南海域、西沙群岛海域、神狐海域和东沙群岛海域等区域,调查的重点是在南海北部前期勘探的基础上圈定重点勘探区域,为下一步更加精确的勘探工作做准备。

2012年6月2日11时,“海洋六号”驶离广州 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次“海洋六号”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开展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积累基础资料;二是开展调查区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环境基线自然变化范围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三是在特定海域承担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保障任务。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委托,中国大洋第27航次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负责实施。为圆满完成本次远洋科考,整个航次有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公司、厦门大学等9家单位共73人参加科学考察。

本航次的主要任务是赴太平洋西部、中部海域开展重点区域多金属结核病区的资源、环境等的调查工作以及相关基础科学研究。科考时间为2012年6月至10月,约120天。其间,科考船在美国关岛、夏威夷等地进行补给休整。

2012年6月18日20时,在执行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船已经在西太平洋海山区某海山完成了14个站位的浅钻工作,钻获了富钴结壳样品。

2016年11月16日,“海洋六号”完成补给和人员轮换后从美国夏威夷码头起航,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深海资源调查任务。2016深海资源调查任务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具体实施,将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调查,为了解全球深海资源分布,对比不同构造环境下深海资源特征和成因提供基础资料。航次为期30天,预计停靠智利瓦尔帕莱索港。据首席科学家邓希光介绍,这是“海洋六号”首次赴南半球开展深海资源调查,意义重大,届时将采用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开展调查。

2017年6月26日,“海洋六号”科考船从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启航,远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深海地质调查航次和中国大洋41B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次亦将首次为来自加纳墨西哥等国家的青年科学家提供国际培训,履行大国责任,为共同促进世界深海大洋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18年1月30日,“海洋六号”科考船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5航次和中国大洋41B航次科考任务,返回位于东莞市的海洋地质专用码头,此次科考历时219天,航程近53000公里,对勘探合同区富钴结壳资源以及深海资源和底质类型等进行调查。

2018年6月27日,“海洋六号”船当天从东莞市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航,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51航次两项科学考察任务。

2018年11月11日,“海洋六号”科考船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科考任务,返回广东海洋地质专用码头。本次科考历时138天,航程近3万公里,在位于西太平洋的中国富钴结壳合同区开展了资源调查,查明了合同区30多个区块富钴结壳资源分布状况,在合同区海山板状富钴结壳之上首次发现密集分布的富钴型多金属结核病;在详细勘探区块首次获取厚度超过30厘米的巨厚型板状富钴结壳样品;还成功完成中国首台富钴结壳规模取样器海试,初步实现了海底富钴结壳的规模采集;首次实现了富钴结壳高频声学厚度剖面连续探测,获取了富钴结壳及其不同类型基岩的声学物性参数;成功获取了西太平洋航路沿线的海洋微塑料样品,初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监测海域海洋微塑料的数量、种类、组成和粒径等污染特征,为中国深度参与海洋塑料垃圾国际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2019年5月16日,“海洋六号”完成2019年深海探测共享航次任务并返抵广州市。该航次历时36天,航程3000多海里,完成了多项科考任务,实现了大型国产调查设备试验性应用。对4500米级深海热液探测自治式潜水器系统进行了试验性应用,对深海富钴结壳规模采矿车开展了海上试验;以“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为平台,开展了水合物开发环境原位监测与探测装置、多参数剖面探测系统等自主研发设备的海上试验;发现了新的海底大型活动性冷泉,基本查明其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等;系统规模开展冷泉调查研究。获取了一大批冷泉系统相关的生物、水、气体、沉积物等样品及数据。

参考资料

“海洋六号”240天远洋科考启航 首次为多国科学家提供国际培训.中国政府网.2017-06-26

“海洋六号”完成2017年深海科考任务返航.新华网.2018-01-30

“海洋六号”科考船起航执行2018年深海地质调查及大洋科学考察.新华网.2018-06-30

“海洋六号”完成2018年深海科考任务 首次钻获厚度超30厘米的富钴结壳样品.新华网.2018-11-11

“海洋六号”满载而归.人民网.2019-05-1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