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尔·左拉 :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3-10 15:26

爱弥尔·左拉(Emile Zola,1840年4月2日-1902年9月2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中学毕业。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

左拉7岁丧父,中学毕业后便当了海关小职员。年轻的左拉对生活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创作了长诗诗集《恋爱的喜剧》。1862年,左拉进入阿歇特书局当打包工人,因出版《克洛德的忏悔》被官方批评界斥为有伤风化,并引起警方注意,导致被书店解雇。1868年,左拉开始酝酿《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创作计划。1877年,《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七部长篇小说《小酒店》出版,左拉一举成名,并使独霸文坛将近一个世纪的维克多·雨果退居二线。此后,左拉从巴黎迁居远郊梅塘专心写作。1880年,《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第九部长篇《娜娜》再次轰动一时,被奉为自然主义创作理论的领袖,并与莫泊桑、阿莱克西斯、瑟阿尔、若利斯·于斯曼等被称为“梅塘集团”的作家一起,联合出版了《梅塘之夜》。1880年以后,家族史小说《妇女乐园》《萌芽》《土地》《人兽》《金钱》《溃败》等陆续问世,其中1887年,左拉出版的小说《土地》由于对农民生活描写流于丑陋而引起批评界的攻击,有五个曾经信奉自然主义的青年作家也联名发表宣言反对左拉和自然主义。法国文学史上称为“五人宣言”。1893年左拉创作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全部完成。1894年,左拉开始创作《三城市》。1898年,左拉为德雷福斯伸张正义,招致当局迫害。流亡英国期间开始写作《四福音书》。1902年9月28日,爱弥尔·左拉在巴黎寓所小儿一氧化碳中毒离世,享年62岁。首次安葬在法国蒙马尔特公墓。

左拉一生著述颇丰,仅《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就有约600万字,出场人物多达1200个。其代表作《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等,标志着左拉创作的高峰。现实生活中左拉同样不与谬误、庸俗和愚昧妥协,为捍卫真理和正义而斗争。左拉以丰富的创作实践将现实主义发展为自然主义,以大量的创作实践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与司汤达、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维克多·雨果齐名于法国文坛,竖立了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1908年,法国议会通过决议,将左拉遗体改葬至法国先贤祠,安葬在维克多·雨果的近旁,法国总统和总理出席了左拉国葬典礼仪式。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840年4月2日,爱弥尔·左拉(Emile Zola)诞生在法国巴黎圣·若瑟夫街十号。父亲弗朗索瓦·左拉原籍意大利,出自世袭军人家庭,是普罗旺斯—爱柯斯运河的设计者;母亲则是法国一个贫苦的手工工人的女儿。爱弥尔·左拉在爱柯斯度过了6年童年时光,7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变得困顿。1852年,12岁的左拉进入艾克斯市立公学,认识了让·巴伊保罗·塞尚(巴伊后来成为科学家,赛尚成为全世界闻名的画家)并与其成为好朋友。1858年左拉和母亲随外祖父迁居巴黎,在父亲生前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中学学业。中学时学业优异,并展露出文学方面的才华,试写过一本历史小说、一部喜剧和一些诗歌。

1959年,19岁的左拉报考大学落选后便当了海关职员。虽然生活穷苦,但左拉对生活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写出了包括三首长诗的诗集《恋爱的喜剧》。

青年时期

1862年2月,爱弥尔·左拉进入阿晒特图书出版社工作,凭借文学才能被提升担任编辑出版工作,并开始为书店写作散文和小说。同年10月,他加入法国国籍。1864年,左拉的中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故事》出版,这是他早期创作中具有浪漫主义的作品;1865年他又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但由于这部作品被官方批评界斥为有伤风化并引起警方注意,也因此导致左拉被书店解雇。1865年-1868年间,左拉成为职业报人,业余时间阅读并创作小说,在奥古斯特·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和泰纳的文艺理论以及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福楼拜等人的影响下,左拉逐渐形成了自然主义的创作观。此间,初步表现出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黛莱丝·拉甘》《玛德莱纳·菲拉》两部中篇小说分别问世,均受到社会冷遇。1868年开始,左拉模仿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架构,酝酿创作“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的连续性大型作品《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宏伟计划。1870年5月31日,左拉与亚历山德里娜(Alexandrine Zola)结婚,塞尚作为证婚人参加了婚礼。此时的左拉已经小有名气。

《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第一部《卢贡家族的命运》在《时代报》上登载。此后又连续发表了《贪欲的角逐》(1872年)《巴黎之腹》(1873年)《普拉桑之征服》(1874年)《教士穆莱的的过错》(1875年)《大臣俄翟诺·卢贡》(1876年)等作品,但并没有引起读者兴趣。在此期间,左拉与俄国文学界建立了联系。1872年,左拉在福楼拜家里认识了伊凡·屠格涅夫,自此交往甚密。在屠格涅夫的推荐下,左拉于1875年担任了俄国圣彼得堡出版的《欧洲消息杂志》特约通讯员,撰写的文章都以“巴黎来信”为题发表。左拉每次将稿件寄到俄国屠格涅夫就去敦促及时发表,文章刊用后,屠格涅夫就发信查问有否少寄或漏寄稿酬。

1877年,《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七部长篇《小酒店》出版,小说虽然遭到资产阶级报刊的批评攻击,但读者反响强烈。至此左拉一举成名,并使独霸文坛将近一个世纪的维克多·雨果退居二线。此后,左拉从巴黎迁居远郊梅塘专心写作。1880年,《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第九部长篇《娜娜》轰动一时,至此,拥护自然主义创作理论的作家都以左拉为领袖,经常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其中有莫泊桑、阿莱克西斯·瑟阿尔、厄尼克·若利斯·于斯曼等。他们因此而被称为“梅塘集团”。1880年,左拉和这几个作家联合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以普法战争为题材,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野蛮与危害,成为法国现代文学中反战文学的先锋。左拉的中篇《磨坊之役》就是这个集子中的主要作品。

1880年以后,左拉几乎每年都发表一部家族史小说《妇女乐园》《萌芽》《土地》《人兽》《金钱》《溃败》等。《萌芽》的问世标志着左拉小说创作的高峰,使左拉成为自觉展示劳资矛盾,正面表现工人群众罢工斗争的第一个法国作家。其中在1887年,左拉出版的小说《土地》引起了一场文坛风潮。由于小说中对农民生活的描写流于丑陋,引起了批评界的攻击。有五个曾经信奉自然主义的青年作家也联名发表宣言反对左拉和自然主义。法国文学史上称为“五人宣言”。宣言措辞非常激烈,指责《土地》的描写“淫秽”、“肮脏”,“不仅观察浅薄,而用情节陈腐,叙事一般化又缺乏性格;但记录淫秽之处,则深入唯恐不及。作品堕落到令人相信是一部下流的玩笑集子……”,甚至声称“我们坚决反对这个文学上的骗子”。这个宣言把对自然主义和左拉的攻击推到了高潮,也引起了更激烈的争论。尽管不少人支持左拉,为他辩护,但这个宣言对自然主义和左拉本人都是沉重打击。左拉后来写《三名城》和《四福音书》风格变化,且多次表示要在作品中加入“哲学”,是与“五人宣言”有直接关系的。整个自然主义思潮和运动也由此转入低落,1888年12月11日,左拉与让娜·索菲·洛泽萝建立情人关系,并在其后的两年内生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

1893年,《卢贡·马卡尔家族》最后一部《巴斯卡医生》完结。至此,左拉前后花费23年之久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共计20部长篇小说全部完成,内容几乎涉及法兰西第二帝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政治、军事、宗教、农业、金融、商业、科学、艺术等等,全书约600万字,涉及出场人物多达1200个。在《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创作过程中,左拉还发表与出版了《实验小说》《自然主义戏剧》《我们的戏剧作家》《自然主义小说家》《文学资料》《战斗》等理论批评论著,阐述实验小说创作思想,构成与大规模自然主义小说创作实践平行发展、互为补充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想体系

晚年生涯

1894年在法国发生了德莱福斯事件:犹太籍的德莱福斯大尉被法庭加上莫须有的卖国罪名。左拉站在民主正义力量的一边,挺身出来同反动的沙文主义和反犹太主义者进行斗争。为替无罪的德莱福斯伸冤,左拉写了《告青年书》、《告法兰西书》,号召全法青年为正义而斗争,随后又写了《我的控诉》发表在《黎明》报上,控诉国际部和军事法庭违背人道和正义的罪行。揭露他们“伪作报告,左右舆论,混淆视听的罪恶及开释罪人,冒犯公法的恶行”。这篇檄文震动了整个法国,为此,右派议员要求立即逮捕他,反对派也对左拉进行恫吓。面对恐吓和侮辱,左拉毫不动摇,坚信真理与正义,坚信自己一定会胜利。《我的控诉》使德莱福斯案件的争论扩大为进步与反动的政治斗争,构成了19世纪法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最后左拉被缺席判处监禁1年,罚金3000法郎。为抵制法庭对他的不公正判决,左拉听从了朋友的劝告,于1898年7月18日流亡到伦敦。在英国近一年的时间里,左拉创作出了《四福音书》的第一部《繁殖》。

1899年6月3日,最高法院审理重审宣布撤消对德雷菲斯的错误判决,左拉的控诉获得胜利。两日后左拉回到法国,在《黎明报》发表《正义》一文宣告:真理已经获胜,正义终得伸张。1902年,左拉完成第三部《真理》,对德雷福斯事件艺术再现,表明了谬误的必然失败;在末完成的《正义》中,左拉计划宣扬各民族团结合作,让公平和正义主宰人类的理想。

离世

1902年9月28日,爱弥尔·左拉和他的妻子在巴黎寓所小儿一氧化碳中毒。第二天早晨人们救活了左拉的妻子,而左拉却永远离开了人世,享年62岁。此间,左拉正在赶写《四福音书》第四部《正义》。10月5日,爱弥尔·左拉首次安葬于蒙马尔特公墓。因担心出现骚乱,应左拉夫人请求,德雷福斯没有参加葬礼。

人物关系

家庭成员

爱弥尔·左拉的父亲弗朗索瓦·左拉原籍意大利,出自军人家庭,是普罗旺斯—爱柯斯运河的工程设计师,曾在意大利、奥地利阿尔及利亚等地供职,后来定居法国。爱弥尔·左拉的母亲是勃艮第人,是贫苦的手工工人的女儿。爱弥尔·左拉七岁丧父,跟随母亲依靠外祖父过着贫困生活,亲身体验过被债主不断追逐的痛苦。

爱弥尔·左拉的妻子亚历山德里娜(Alexandrine Zola)出身底微,十八岁时曾将私生子送给医院收养。在保罗·塞尚的画坊遇见左拉时还是个洗衣女。亚历山德里娜一生未曾与左拉生育子女。

情感纠葛

来自外省的让娜·索菲·洛泽萝是一个磨坊主的女儿,进入左拉家当女佣时21岁,后来成为左拉的情人,并为左拉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1889年,给左拉生了女儿德妮丝;1890年,儿子雅克出世。

1898年12月11日,因德雷福斯案件逃往英国的左拉,给让娜寄回的贺年片写道:我最亲爱的让娜,在这遥远的流亡地,让我千百次地亲吻你,以此来纪念1888年12月11日那一天;同时,也感谢你和我在一起度过十年恩爱幸福的生活。这种结合,由于我们的孩子德妮丝和雅克的出世而变得更加紧密。贺年片提供了左拉与让娜定情日的准确时间。

左拉的情人与私生子在左拉妻子允诺下,逐步由地下转入公开。晚年的左拉一直周旋在妻子与情人之间,上午跟妻子在一起,下午则陪伴让娜和孩子,并会轮番带着她们外出旅游。

社会交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后印象派艺术大师保罗·塞尚,被西方现代艺术家们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早年与左拉一同进入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的包蓬中学就读,并成为好友。后来又一起北上巴黎,左拉从文,塞尚事画,并一同成为印象派运动的发起者。左拉在由20部长篇小说构成的系列巨著《卢贡·马卡尔家族》创作中,将塞尚拉进了《杰作》一书,被写成一个固执己见、终生失意而无可救药的名叫克劳德·兰迪尔的人物,并被左拉肯定,此人并非虚构而正是塞尚。从此,塞尚与左拉终生绝交,至死不再见面。

左拉常与莫泊桑、阿莱克西斯、瑟阿尔、厄尼克、若利斯·于斯曼等作家在左拉巴黎郊区的梅塘别墅聚会,被称为“梅塘集团”,并联合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成为法国反战文学的先驱,左拉中篇《磨坊之役》便是其中的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独特视角

左拉把目光投向了所有以前的作家们不愿注意、不屑于注意、甚至有意回避的社会生活领域。只要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的左拉就敢写,使得文学描写的领域大大扩展。由于有了左拉,文学才完全超出了沙龙、舞会、乡间别墅和上流人物的圈子。许多在左拉之前从未进入过文学作品之中的社会生活领域,如:贫民窟、洗衣坊、矿井、坑道、工场、农村集市和农舍、大城市菜市场、肮脏的街道、交易所、妓院、大公司等过去很少为人们正视的社会领域,进入了文学作品中。《》宏篇巨著问世后,人类文学中才开始有了工人、农民、妓女、小店老板、资产阶级投机家、艺术家、手工业工人等一大批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一些惊世骇俗的情影也从社会的阴暗角落进入到文学殿堂之中。

诗化特质

左拉在作品中构置大量象征性手法,体现其浪漫主义诗化特质,在《萌芽》中运用象征性手法表达主题和情感,矿井被描绘成饕餮野兽的形象,具有两只大犄角,发出呼呼喘气声,并不断地吞食人肉。这个形象象征着矿井的残酷和无情,蹲在那里像个神,实际上却是以血肉为代价的神像。突出了矿井的危险和残酷,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描写,左拉在作品中构建了一种意象性的叙事模式,突出了作品的诗性和主题。这种循环往复的叙事手法使得作品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更加引人深思。

思想主张

自然主义

左拉在接受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学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泰纳的文艺理论以及克罗德贝尔纳的实验医学的影响的基础上,形成了自然主义的文学创作理论。1869年在《泰莱丝·拉甘》第二版序言中第一次自称“自然主义者”,从此公开提倡自然主义。左拉将自然科学应用于文学,以自然的观点来看待人 。他将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病理学等自然科学引进文学领域,将社会的人还原成为自然的人,使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左拉认为所谓文学自然主义,就是“返回自然,返回生活,返回人本身”。左拉眼中的“返回自然”,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接受与认可,更是要由“直接的观察和精确的剖析”来达成对社会真相、人间真实的描写。在左拉的心目中,小说不应该只作为一种有趣而雅致的精神消遣和娱乐,也不应该只是历史小说和哲理小说那样,为了单纯的再现过去或为了辩论的需要而存在,而应该用最简单、最普通的情节和故事尽可能地展现人类社会的百态,这其中包含了人类的性格、感情和社会现象。左拉的这种观点,改变了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娱乐消遣品或类似工具的地位,使文学一跃成为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者。他认为,文学应该反映人世百态,尤其是那些有损于社 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不利现象,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条件,最终达到提醒世人、医治弊病的目的。

创作真实性

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扩大了文学描写领域,提倡真实,把作家的创作过程推得离社会生活更加贴近,更加注意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且把人的生理性带入文学之中,把自然科学提高到文艺理论和进步。

左拉认为作家就象解剖室里的医生,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要作科学分析,并且如实地加以描写;他要求作家大规模地搜集资料,尊重客观现实,敢于把血淋林的现实投射到读者眼前;左拉把作家从故事的叙述者变成事实的科学调查者,把纯粹虚构的文学变成探索研究的文学。左拉在创作中遵循真实性原则,对现实生活不做任何增删。在他的笔下有《娜娜》中那令人无法相信的淫荡女人,也有道貌岸然的达官贵人,还有上层社会的道德败坏。为了一次肉欲的实现不惜出卖妻女的丑陋和卑劣被展露无遗。

正义与真理

爱弥尔·左拉在晚期思想成熟的作品中多次提到真理和正义的重要性,一再诅咒当时社会的黑暗、腐化、堕落。认为这种社会必须崩溃也必然会崩溃,正义和真理的社会必须到来也必然会到来。左拉不象许多作家只在书本上呼吁,而是身体力行。当德莱菲斯事件出现时,左拉挺身而出为受害者鸣不平,与当权者、大军官等势力正面冲突,以致弄得自己受到无限迫害,流亡英国。即便如此,左拉也决没有在敌人面前表示过屈服,始终相信“真理在前进”。直到临终前,左拉还在构筑《四福音书》的第四部小说《正义》。

人物影响

社会影响

左拉勤奋工作的一生总共留下了几十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集,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评论及理论著作。尤其是左拉在《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作品中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的贫困和剥削者统治者的奢侈荒淫,讴歌了人民的觉悟与反抗;在现实生活中,左拉也决不与谬误、庸俗和愚昧妥协,并勇敢地为捍卫真理和正义而斗争。左拉的名字与奥诺雷·德·巴尔扎克雨果亚历山大·仲马一起,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左拉文学作品也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文学影响

左拉所提倡的自然主义文学观,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左拉之后,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对自身这种缺陷和不足的反思和修正。1915年,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激进主义阵营将爱弥尔·左拉介绍到中国之后,逐步受到推崇并被典范化。其影响力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及文学现代性的建构中显现出来。左拉小说及其自然主义文学被推崇为中原地区新文学借鉴及模仿的范本和典范,并进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化救国”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自然主义文学被视为新文学标本的示范作用下,现代作家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场景描写方面都有刻意模仿左拉小说的痕迹。有些作家甚至直接受左拉影响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如李劼人、巴金等青年时代就赴法留学,他们在法国期间直接接触到了左拉及其自然主义文学。

人物评价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指出:“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恩格斯对巴尔扎克与“一切左拉”的评判影响深远,成为评判巴尔扎克和左拉的重要尺度。以巴尔扎克“伟大得多”对比贬义的“一切左拉”,恩格斯虽未具体指出左拉们问题何在,但通常认为是不满意左拉式自然主义创作。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在《爱弥尔·左拉研究》中评价说:左拉是一位文学中的革命者,即一切陈旧事物的不可调和的敌人。作为一个文学中的革命者,左拉做出的贡献、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世人有目共睹。

法国作家巴比塞说:左拉的风格简朴,明白易懂,扎实稳重。尤其是风格生动活泼,十分丰厚。左拉挥笔如有神,这种奔放的描写在所有人的脑海里始终留下和本人经历一样的动人记忆。

法国作家安那托·法朗士在左拉墓前发表的悼词中说: 我们崇敬他,他以卷浩繁的作品和伟大的行动给他的祖国和世界增添了荣誉,就其博大精深而言,只有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才可以与之相比较。他俩的著作都具有广阔的理想境界,被抒情的诗意升华到欧洲思想的两个遍及端。这两种思想境界都充满了仁慈和温和的情调,但托尔斯泰的思想境界是逆来顺受,左拉的思想境界却是埋头工作。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评价说:左拉冒尽风险,不顾自身安危、名誉,甚至生命,执笔为真理服务,是一位杰出的文坛健将,是伦理道德的捍卫者;左拉明白自己有责任明辩事理,当别人保持缄默时,他表达己见,一如伏尔泰,是最佳知识分子传统的化身。

台湾作家柏杨评价左拉时说:法国作家才是真正的作家,他们努力的目标是真正的真善美,而不是津贴或做官。左拉先生以他的荣誉和前途作孤注,去为一个漠不相关的卖国贼打抱不平,在中国社会是谓之傻,是谓之蠢,是谓之不识时务。

后世纪念

1908年,法国议会通过决议,将左拉遗体改葬至法国先贤祠,安葬在维克多·雨果的近旁,法国总统和总理出席了左拉国葬典礼仪式。截止2002年11月,共有伏尔泰让-雅克·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艾克托尔·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亚历山大·仲马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伟人安葬在了法国先贤祠。

1924年1月,人们在左拉降生的圣·若瑟夫街那所房屋上面竖立了一块纪念牌,以纪念左拉诞生。同年,由莫内尔制作的《左拉》青铜纪念像矗立在了巴黎左拉大街。1980年末,左拉逝世七十多年后,柏林西部地区举办了左拉摄影展览会,展出了左拉480幅摄影作品。

1990年8月29日,粟美娟在《广西大学学报》发表《诚实与热爱生命的艺术天才》一文,纪念左拉诞辰150周年。2020年5月22日,澎湃新闻发文《世界的左拉和中国的左拉》纪念左拉诞辰180周年。

衍生作品

1902年,左拉离世后,取材于《小酒店》的盗版电影《酒精中毒的受害者》,以及抄袭左拉作品的《罢工》《在黑暗的地方》相继问世。直至1909年,以左拉署名的电影《小酒店》才正式筹拍。1912年,卡贝尔·卡拜拉尼将左拉《萌芽》搬上银幕。左拉生前好友昂托万在左拉原著基础上改编并拍摄了电影《土地》。《人面兽心》《德莱丝·拉甘》也先后改编为电影。

左拉小说《娜娜》曾六次改编成电影,一次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最早由丹麦导演克努特·卢姆比于1910年改编成电影,爱伦·卢姆比扮演娜娜。法国让·雷诺阿于1926年拍成无声电影,卡特琳·赫斯林出演娜娜。美国的多萝西·阿兹纳于1934年导演的黑白影片则是从娜娜母亲的葬礼开始说起。

法国克里斯蒂安·雅克于1955年拍摄的彩色影片则说娜娜最后被米法伯爵掐死,该片由中国九洲音像出版社于1999年制成VCD碟片发行。这些影片都对小说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动、删节。对小说内容保存得最完整的,无疑是莫里斯·卡兹纳夫于1981年拍摄的十四集电视连续集,他用记者福什里的独白把各个部分串连起来,基本上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来拍,只有最后三章用倒叙的手法,第十一章赛马则为虚拍。虽然如此,电视剧中一些大的场景仍未能把书中的意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相关争议

左拉意外死亡之后,事故原因据说是几个砌炉工的恶作剧——堵住了左拉家壁炉的烟囱。报刊却一直重复着左拉自杀的说法。而左拉的大夫所作的结论则说:政治谋杀的推断要比官方事故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弗雷德里克·布朗是研究左拉的重要学者兼文学评论家,推测左拉的死亡可能是谋杀,是最初有纳粹倾向的反德雷福斯派最后的复仇,因为他是替德雷福斯伸冤的人的领导者。

纪念左拉逝世一百周年时,有三部著作涉及左拉之死,其中《被谋杀的左拉》专门探讨左拉死因。作者让·博代尔是一位记者,1953年在《解放报》工作时就对左拉是否被谋害进行了调查。一个叫亨利·布隆福斯的人承认杀了左拉,采用的方法是堵住壁炉的烟道使煤球燃烧后产生煤气。1928年4月,布隆福斯自知不久于人世,遂吐露了秘密。2000年9月,《历史》杂志刊登左拉研究权威亨利·米特朗的文章,提出左拉之死有三种观点:官方认为是死于事故;死于恶意;死于非故意的烟道堵塞。

博代尔重新进行调查写成了《被谋杀的左拉》,结论是:毫无疑问有人谋杀了左拉,凶手就是亨利·布隆福斯。这本书的序言出自亨利·米特朗的手笔:左拉之死将是一桩历史谜案。

人物轶事

“公雉鸡已到”

1889年9月20日,左拉与情人让娜的女儿德妮丝在不安和喜悦的气氛中降生,医生和让娜在孩子出生证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而父亲一栏则是空白。而此时的左拉正守候在妻子的病床前。

两年后,让娜又怀孕了,左拉一边担心情人的健康,一边陪伴妻子外出旅行。无奈之下,左拉只好把即将分娩的情人托付给朋友。并嘱咐如果让娜分婉,就在《费加罗报》上用暗语通知他:公雉鸡表示男孩,雌雉鸡表示女孩。

1891年9月27日,当左拉迫不及待地打开报纸时,一眼就看到了那则启事:“25日,漂亮的公雉鸡已到。”左拉既欣喜万分,又对妻子深怀内疚,但回到巴黎他就急忙赶到了他的家外之家。

德雷福斯事件

1892年,德雷福斯从军事学校毕业后进入法国陆军总参谋部任见习上尉军官。1894年10月15日,德雷福斯按照指示来到陆军部,被押进密迪监狱。此前,陆军部从德国大使馆获得一份文件“清单”,怀疑德雷福斯是一名间谍。“清单”上开列有5份绝密文件的标题,分别是:《大炮液压制动器说明书》《掩护部队行动文件》《炮兵部队培训文件》《马达加斯加军事行动文件》《野战炮射击规程(草案)》,德雷福斯成为头号嫌疑对象。德雷福斯被秘密关押两个星期后,陆军部主动向媒体透露了这一消息,经由亨利少校出面向有着反犹太人倾向的《自由论坛报》证实并补充更多的细节。

1894年12月19日,军事法庭以秘密审判的方式,审理德雷福斯叛国案。德雷福斯的律师德芒热在开庭前对秘密审判进行抗议,并通过政治途径,诉请总统仲裁,但是佩里耶总统拒绝介入军事案件。此时,亨利少校接到陆军部的命令,决定即使违反法律,也要不顾一切使德雷福斯获罪。军事法庭根据“档案”和证词,对德雷福斯判处流放之刑。

令军方奇怪的是,“间谍”德雷福斯被捕之后,德国武官仍然能不断地获得法国军方的机密情报。受命继续调查的毕卡尔少校经过调查发现,原来从德国武官处获得的清单并不是德雷福斯所写。真正的间谍是一名叫做埃斯特拉齐的军官。然而,军方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将毕卡尔调往非洲。新任的陆军部部长比约指示,不允许任何人重审此案。

军方的包庇和司法的明显不公,令知识界大为愤怒。左拉撰写了著名的致总统公开信《我控诉》,这篇文章占据了法国《震旦报》的整个第一版,30万份《震旦报》被抢购一空。两周后左拉被判诽谤罪成立,判处左拉1年徒刑和3000法郎罚款,左拉被迫逃往英国。但是,重审德雷福斯案的呼声却越来越盛。陆军部不得不重新对案卷进行审查。1906年7月12日,法国最高法院和政府终于为德雷福斯恢复军籍,并授予荣誉军团勋章。毕卡尔也得以恢复军籍,后被提升为将军,官至陆军部部长。左拉的义举被人们称为“人类良心的一瞬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