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亭 :湖南省长沙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新时间:2023-07-25 19:25

爱晚亭,又名爱枫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位于岳麓区湘江西岸岳麓山内东侧清风峡中,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1944年,爱晚亭在“长沙会战”中毁在了日军战火下,随后湖南大学校长李达提议重修爱晚亭。直至1952年,爱晚亭完成重修。爱晚亭与滁州市醉翁亭西湖的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公园公园的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爱晚亭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50平方米。亭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随着近代英烈被葬入岳麓山,岳麓山向着革命英烈纪念名山的形象转变,爱晚亭也成为了革命活动胜地。1952年,毛泽东题写了三字牌匾“爱晚亭”。20世纪50-60年代,毛主席的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被刻印在藻井之内。此后爱晚亭逐渐超越了历史建筑范畴,成为了个人生活历史叙事乃至国家历史叙事的一部分。

1983年,爱晚亭被湖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爱晚亭所在地岳麓山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爱晚亭所在地岳麓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爱晚亭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理位置

爱晚亭位于岳麓区湘江西岸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东侧清风峡中,峡中有一个台地,连接着两侧的山峰,爱晚亭就坐落在这一台地上,座西向东,三面环山。

历史沿革

爱晚亭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命名为红叶亭,又名爱枫亭,为木头建造,直到清同治初期才改为砖砌,亭中有一座石碑被称为“二南石刻”。1906年夏,近代英烈陈天华与姚宏业被葬入岳麓山,此后孙中山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的蒋翊武其灵柩归葬岳麓山。岳麓山向着革命英烈纪念名山的形象转变,爱晚亭也成为了革命活动胜地,毛泽东常与蔡和森、萧子升等友人在爱晚亭内探讨。1911年,岳麓书院学监程颂万将宋代学者张轼(号南轩)和清代学者钱澧(号南园)游岳麓的诗作刻在了石碑上。1944年,爱晚亭在“长沙会战”中毁在了日军战火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大学校长李达提议重修爱晚亭,在湖南大学的蔺传新教授、一代建筑大家柳士英等人的参与完成了爱晚亭的设计,并决定将亭内的石碑移入附近的放鹤亭。1952年,爱晚亭完成重修,同年9月17日,毛泽东题写了三字牌匾“爱晚亭”。20世纪50-60年代,爱晚亭经过了几次修缮、添补后,毛主席的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被刻印在藻井之内,周围还有“蝶恋花”彩绘。

1982年,大修了爱晚亭的朱栏藻井。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爱晚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爱晚亭大修,麓山景区管理处成立了麓山景区管理处文物保护小组。重塑了毛泽东题所书手迹“爱晚亭”三字。2013年,爱晚亭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爱晚亭建筑结构老化、表面油漆脱落、顶部结构破损愈发严重,因此爱晚亭景区决定申报修缮。同年3月,国家文物局审批同意了爱晚亭景区申报的修缮方案。8月,修缮人员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正式启动修缮。

建筑特征

爱晚亭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50平方米。亭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亭前有两潭池水,亭台倒映于池水中。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外檐柱有四根,都由整条方形花岗岩石加工而成,内为丹漆花岗岩石圆立柱。东西两面亭悬以红底鎏金的“爱晚亭”额,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主席所书手迹而制。亭中有荷花纹饰彩绘的藻井,四面有“万”字格木窗棂。重檐、四披、攒尖宝顶,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翘。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公园公园的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经典建筑。

爱晚亭坐落在清风峡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亭内立碑,上刻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字体刚劲飘逸,与古亭相衬辉映。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价值意义

当近代英烈被入葬岳麓后,归葬岳麓山成为了对湘籍革命志士一种高规格的礼遇,并逐渐向革命英烈纪念名山的形象演变。爱晚亭也成为了革命活动胜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爱晚亭的藻井内被刻印了毛主席的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并在周围描以“蝶恋花”彩绘。从那时开始,爱晚亭逐渐超越了历史建筑范畴,成为了个人生活历史叙事乃至国家历史叙事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后,长沙市还在对外交往中分别向日本鹿儿岛市和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赠送了一个1:1复制的爱晚亭,传递着友谊与和平的理念。

爱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式亭子,它按重檐四披攒尖顶建造,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尤其是理学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大一统”思想的反映,爱晚亭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爱晚亭代表了历经坎坷的伟岸,岁月流逝,爱晚亭依旧挺拔。古人在此题诗作赋、吟咏抒怀,今人在此流连忘归、发思古之幽情,都因倾慕爱晚亭独特的气质。

保护

相关文化

古形古意

爱晚亭按重檐四披攒尖顶建造。重檐即两套顶,四披即采用四条斜边,这使得亭子气势高亢,端庄稳重;攒尖顶更使得亭子具有了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翘起,使得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顶反而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中国古建筑都很注重风水,这在爱晚亭上也有体现。“高处筑亭,人可登高远眺,纵览全景;低处筑亭,可衬托山势高耸;临水筑亭,则自得倒影成趣;林间筑亭,半隐半露,则含蓄平添沉静。”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筑亭借景的法则。爱晚亭背靠岳麓山主峰碧虚峰,左右各有一条山脊蜿蜒而下,前则遥望滔滔湘水。这种地势正符合我国古代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前朱雀”的布局。爱晚亭三面环山,林木茂盛,属木;小溪盘绕,曲涧鸣泉,属水;坐西面东,尽得朝晖,属火;踞高台之上,奇石横陈,属土;亭梁上绘有带螺旋纹饰的花样,其颜料古称丹青,多含金属矿石,加之厅内匾额国漆工艺皆贴金箔以饰,此为金,由此便五行齐备。

名称由来

传说,爱晚亭原名“红叶亭”。清朝乾隆的岳麓书院就在亭后,当时有一名衣冠朴素的学子前来求学,院长却就将其拒之门外。学子愤然离去,院长得知这学子处处题诗,便一路跟随而来。行至今日的爱晚亭处,见学子抄写杜牧《山行》诗句,但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却抄写为“停车坐枫林”。院长意识到学子漏掉“爱晚”二字的用意后,不禁责骂自己糊涂,不懂得爱惜晚辈,就将此亭命名为“爱晚亭”。

诗句

爱晚亭内悬饰匾额,上刻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字体刚劲飘逸,与古亭相衬辉映。宣统三年秋,湖南学监程颂万先生主持修复时,把罗典所撰写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刻在了亭柱上。1911年,岳麓区书院学监程颂万将宋代学者张轼(号南轩)和清代学者钱沣(号南园)游岳麓的诗作刻在了石碑上,随后将亭内的石碑移入附近的放鹤亭。2021年8月,爱晚亭修缮时施工师傅在《沁园春·长沙》鎏金词匾的背后竟藏有四个隶书大字“即心即佛”。专家们初步判断《沁园春·长沙》词匾应由一块佛教寺庙的牌匾改制而来。

对联

美术作品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地铁

首先岳麓山有2个入口,两个口都可以进入

东门:地铁2号线荣湾镇地铁站3号出口步行6分钟

南门:地铁4号线湖南大学地铁站2号出口步行9分钟

公交

乘坐橘洲线至岳麓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 公交站294米下车步行前往

乘坐省博线、洋湖线至爱晚亭(岳麓书院) - 公交站319米

乘坐大科城1号线、大科城2号线、大科城3号线、立珊专线至湖南大学地铁站下车步行前往

相关信息

可以通过公众号预约门票,门票免费,开放时间为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由于岳麓山的枫叶红得较晚,因此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是长沙岳麓山赏红叶的最佳时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