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英 :古陶瓷研究学者

更新时间:2024-09-21 12:05

王冠英(1934-) 原名双吉,又名超俊、亚卿,笔名王藏慧。永春县苏坑熙里人。自学成材的古陶瓷研究专家,收藏家。

人物经历

历任德化瓷厂办公室文书、技术科干部、共青团团委副书记,德化县陶瓷工业公司办公室主任等。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福建省陶瓷学会理事,四川省邛窑研究所顾问,德化县陶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德化县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秘书长等。

王冠英于民国23年农历5月19日出生于世代业农并祖传拳术与青草秘方医者家庭。因家贫,小时只读3年半书即辍学在家。秉赋聪颖,机灵刚毅,少有厉志,好奇好学,于群童中具独特个性与才识。在校功课优秀,嫩芒初露;尤其爱好绘画劳作美工艺术课程,喜欢玩捏泥娃狗猫等玩艺。距他家百米之地,有座唐开元间始建的古德院名刹,其大殿供奉有明雕塑艺术大师何朝宗等人所雕塑的普陀观音等圣像,并挂有明进上、大书法家张瑞图手迹“旃檀林”金字巨匾;儿时的小冠英时常与其小伙伴天天到这儿嘻耍戏闹;他的父亲王怀德(又名进修,号陆维钊,1899—1955年),是一位颇有才学的知识分子,历任中、小学教师,又常给他讲述有关何朝宗善塑观音佛像等故事,使其幼小心灵对古代人、事与文物古迹隐约萌蕴着一种神秘好奇与崇爱情怀。他家乡距古瓷都德化县仅10里之遥,两地商贸往来、婚嫁关系密不可分,小冠英自幼深受其陶瓷文化氛围余波所颤染,使他从小又孕育着对陶瓷文化艺术的微妙情愫。

自幼勤奋好学、情趣广泛是王冠英自学成材、走向成就之路的天赋素质与关要门径。小冠英辍学后,没有像其他童娃伙伴赋闲贪玩虚度时光,没有因自身的弱缺而气馁和失去对前途的憧憬与意志,而是经常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自学,阅读其父亲所收藏的古今各种书籍,自学书法、绘画、木雕、篆刻,百般艰难、百折不挠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基础知识与艺术技能;并在他父亲的严格传授下日夜学拳练功,成长为当地突出的唯一多才多艺的山村小知识青年。1951年秋,又积极参加本村的土地改革运动,土改结束建立乡政权(相当于现村一级)时,被选为乡政府文书兼新青团支部书记。他工作干得很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外,又常将农村生产建设等的好人好事写成小文章向《福建农民报》投稿,成为《福建农民报》一名优秀的农民通讯员,从而培养了他的写作兴趣与不断锻炼提高其写作能力。

1952年末,王冠英承他小学时的同龄女同窗、时任永春县利民印刷厂干部的王清钗介绍,怀着对古瓷都德化陶瓷文化艺术的向往,来到德化县城找到当时的晋江专署公营利民瓷厂(1954年更名地方国营德化瓷厂)厂长龚日进。龚看到他年轻聪慧朴实,富有朝气,将他吸收进厂,分配于厂办公室当文书。这时,王冠英回想一下自己,由一山村农民成为驰名的公营瓷厂的一名干部,感到无限荣幸、愉悦与温馨,久久不能自已。从此,他全身心不知疲倦地投入瓷厂的各项工作,不管分内分外抢着干;为了更好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常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奋力拼搏,屡次受到领导的表扬与瓷工同行的称许。

他从1950年代进厂至1979年调县陶瓷工业公司工作,其间先后担任办公室文书、工会干部、共青团委副书记、供销股和技术科干部、业余文艺宣传队队长兼编导。他广泛接触陶瓷的各个部门领域,与广大瓷工艺人老师傅交朋友,了解有关陶瓷的方方面面,探寻何朝宗大师的艺术足迹,丰富其陶瓷文化艺术的知识、感情与内涵素养,为他后来对陶瓷学术文化的深研札下坚实的基础。如他与一代瓷塑大师苏勤明陈其泰等交好,使他从中获得了很多有关德化县雕塑艺术的种种知识。在这基础上,他反过来又与老师傅们探讨研究,帮助他们开拓创作题材。如当时苏勤明所创作历史题材的《杜甫》、《李时珍》、《古代四大科学家》等,现代题材的《瓷器舞》、《采茶舞》、《庆丰收》、《赤足医生》、《长征路上》、《前哨女民兵》、《红色娘子军》、《农业八字宪法》等瓷塑作品,都曾是王帮他、与他共同研究构思开发出来的。同时也因此互相启迪提高王自己的陶瓷艺术内涵素质。

1979年,王冠英调任德化县陶瓷工业公司办公室主任。不久,他征得公司领导的重视,向县人民政府申请拨给一笔经费,通过民间关系,广泛向本县及永春县南安县安溪县大田县尤溪县永泰县仙游县等县民间搜集收购古瓷889件(至此,他前后3次共收集1000余件)。这些古瓷中,有向美湖民间收购的五代十国时期的约3口径小碗、约3.2吋口径小碟等器件。这些器件与1995年在美湖乡洋田村上田所发现的墓林唐窑出土的瓷器相同,应是该窑所产。时南京博物院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浦生认为,可推至为南北朝产品。还收购有北宋盖德碗坪仑窑所产花瓶、粉盒;有明瓷竹节炉,正德嘉靖的墓志铭及其他随葬品小花瓶、棺垫、瓷罐、烛台等;有清青花瓷及中华民国的产品。这889件珍贵古瓷,其年代时间跨度上下1000余年,经鉴别整理造册,于1993年移交给县陶瓷博物馆,与徐本章所收集的古瓷,于同年10月首届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期间正式对外展出。这些古瓷的收集,丰富了古瓷都德化县的珍贵文物库与德化县陶瓷博物馆的古瓷藏品库,具体、有力地以实物佐证向世人宣示古瓷都德化陶瓷文化艺术的悠久历史与文明璀璨之光辉。

王冠英没有上过中学、大学,没有受过专业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也未曾在文博考古部门工作,没有得到实践工作锻炼与培训,要在学术上获得成就,谈何容易!但业精于勤,重于自学,学术之路在他坚韧不拔、好学不倦、刻苦钻研、敢想敢干的脚下,历经漫长崎岖曲折艰难地走出来。他长期不知疲倦地自学《陶瓷》、《陶瓷工程》、《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故宫博物院刊》、《中国古陶瓷赏析》、《中国古陶瓷全集》等有关知识,结合所收集的器物进行琢磨、考鉴、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与实践鉴别判断能力,从而走向学术成就的殿堂。

王冠英自幼习武,擅长太祖、白鹤拳,善用指点经穴及青草中药治疗跌打损伤等病症。

获得荣誉

王冠英涉猎面广,多才多艺。1960年前后在德化瓷厂任业余文艺宣传队队长兼编导时,所编导《瓷工之歌》、《瓷城颂》、《彩瓷姑娘》等文艺节目,参加晋江市地区(今泉州市)文艺汇演获优秀节目奖。先后受聘为四川省邛崃美术陶厂顾问,四川省邛窑研究所顾问,福建省德化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顾问;嵩山少林德化武术馆顾问;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生德化实习组(1985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

主要贡献

王冠英由于自幼深爱家乡环境与其父亲启发等耳闻目染的熏陶,使他从小对古代文化艺术萌孕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浓烈兴趣与情缘。他到德化瓷厂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于旧窑间发现一堆满封尘垢、杂着完残器件与部分碎片的旧瓷器。他脑子猛然一愣,恍惚意识到这该不是一堆废物,或可能是一堆让他感兴趣的、对社会有所价值的“古玩儿”?后来他从老瓷工中了解到,这些东西是20多年前创办德化瓷厂的前身、德化瓷业改良场时向各地征集来的中外古今瓷器;其中有明、清古瓷,有景德镇市、唐山等地名瓷,还有日本荷兰法国等名瓷。他随即向领导建议,收拾起来并加以整理,建立一个小陈列室,不是很有意义吗?但当时领导尚听不进去,未遂其愿。后来,当他得知这些宝贵的中外古今完残瓷器,竟被当作废物清理倾倒于瓷厂门口溪中,他非常惋惜,马上带头并发动办公室人员跳入河中,细心一件件地打捞、抢救起来。不久,在厂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终于在厂部建起第一个小陈列室。溪南新厂区建成后,1960年代又扩大规模,于新厂区建起第二代瓷器陈列室。其间除选集不同时期有代表性产品外,并向厂里职工征集100多件各种古瓷。自己带头从永春老家搬来鼓形罐、小香壶、小花瓶等多件清瓷,无私献给厂里。瓷厂元老吴维霖吴维金,彩画师林质彬,老工艺师陈道枝,青年瓷工曾金龙等等也各献出自家珍藏的各种古今瓷器。其中有曾金龙从盖德碗坪内嵛仑宋窑址捡到的宋瓷盒及约18公分大碗和中华民国小花瓶,林质彬献出的有清瓷釉下青花大小盘类10余件,陈道枝献出自己于民国时期亲手拉制的50公分大碗等,丰富了厂陈列室的瓷器藏品。后来,这个陈列室于“文革”时期被毁。但部分珍贵藏品被风闻而事先隐藏起来,至今仍保存于该厂陈列室。1970年代前期,香港凤凰、新联二家电影制片公司来德化县拍摄《戴云山下》新闻纪录片前夕,王又向厂里职工征集10余件宋、元、明、清古瓷。

1976年,王冠英先后参加省、地、县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组织的考古队,对中外闻名的盖德碗坪杏宋窑址和城关宝美屈斗宫宋元窑址的考古发掘工作。1979年,全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在德化举行“德化窑学术讨论会”,王应邀参加,其论文《浅谈德化瓷塑》曾在会上交流。会上成立“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王当选为理事。从此,他正式步入对古陶瓷的探寻研究行列。该会于次年在新会区举行的学术讨论会年会上,又成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他复当选为理事(其后两会为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之后,他先后又参加在四川邛崃、晋江市、福建德化举行的全国古陶瓷学术讨论会和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己对古陶瓷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理论水平。

王冠英一生喜欢搜集、整理、撰写有关德化陶瓷的史料、资料,以供对外宣传与提供有关部门采用。如1950年代整理有《德化陶瓷史料》、《瓷海拾贝》《瓷画集锦》等稿,惜“文革”中被毁。1960年代整理有《德化瓷业简史》、《德化瓷厂厂史》等稿。1977年为《中国陶瓷史》整理有关《德化陶瓷》部分之资料,提供国家轻工业部采用。所写有关学术论文与专题文章数十篇,先后分别于有关学术讨论会上交流及学术刊物选载。《瓷苑中一朵特色的金花——谈德化瓷塑》一文,1980年出版于《中国轻工》,同年为《福建工艺美术》转载。《浅谈德化瓷观音》,发表于《陶瓷工程》(湖南省出版)。《话说许世华兼论德化瓷塑断代问题》,选入《中国古陶瓷研究论文选集》(1987年版)。所写德化瓷雕艺人《苏学全》、《苏勤明》、《许友义》传记,编入《德化文史资料》第8期(1987年版)。《德化高白瓷》、《德化建白瓷》、《德化瓷雕》、《古今特艺瓷》专题文章,刊入《瓷都德化》一书(1989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1987年应国家轻工部特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德化瓷》、《德化瓷雕》两个条目文稿。1989年担任撰写《德化陶瓷志》主笔,其部分内容被《德化县志》节录采用;1993年主编《德化陶瓷纵谈》,由县委宣传部刊印。一生所整理、撰写有关德化陶瓷史料、资料、论文不下百万字,不少文章被国内外行家、学者所引用。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