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 :西晋幽州刺史王雄之孙 竹林七贤之一

更新时间:2023-06-12 14:11

王戎(公元234—公元305年),字濬冲。琅玡郡临沂县(今临沂市白沙埠镇)人。三国至晋朝时期名士、官员。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祖父王雄,曾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父王浑,任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自少神采秀美,长于清谈。少与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诸位士人于并居、共游于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省修武县),史称“竹林七贤”。王戎尤善人才的品评与识鉴。初袭父爵,后为荆州刺史、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参与西晋灭吴之战。战后以功封安丰县侯,人称“王安丰”。他在安抚吴国内附之民、举荐有识之士等事务方面建树颇多。历任侍中、光禄勋、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位列三公。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王戎被牵连免官。后被起用为尚书令,再拜为司徒。永安元年(304年)七月跟随司马衷司马衷北伐,兵败后随帝回到洛阳市。同年十一月,晋惠帝被挟持迁往长安后,王戎逃奔郏县。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时年七十二,谥号为“元”。

王戎作为竹林七贤之一,思想上,他崇尚老庄,善于谈玄。但同时,与嵇康阮籍等人不同,他不拒绝入仕司马氏集团。并深受司马炎、晋惠帝倚重。在为人处世上,他因为玄谈、任情和简洁切要为世人多赞美,但也因为悭吝和个人财富让名声有所争议。

人物生平

家族出身

王戎出身琅王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至东晋时期,琅琊王氏成为四大家族之首。(另有陈郡谢氏,龙亢桓氏,颍川庾氏),素有"中原地区首望"之誉称。琅琊王氏开基于两汉时期的琅琊临沂(今临沂市),肇于晋朝,鼎盛于东晋。据记载,从东汉至明清,琅琊王氏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以王导王敦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诸多宰相、皇后、驸马和著名的文人名士。

早年经历

王戎自幼便表现出聪慧沉着的特质。六七岁时,他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天,众人都吓得避走,只有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曹叡在阁楼上看到了,非常惊奇。他曾和一群孩童在路旁玩耍,看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其他人都争着去摘,只有王戎不去。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李树在路边而且果实那么多,一定是苦李。”众人摘了后发现果然是苦的。

邀游竹林

王戎少年时,与阮籍成为了忘年之交。阮籍和王戎父亲王浑相熟,王戎当时在郎舍。王戎比阮籍年轻二十岁,阮籍每次去王浑的居所,待一会儿就走,但去看王戎的时候,很久才出來。阮籍曾对王浑説:”濬冲清雅高尚有见识,非你可比,和你说话,还不如和阿戎说话。“王戎是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但与阮籍、嵇康等人竹林之游,谈玄唱和,不弱于他人。

承爵伐吴

王戎在荆州积极笼络当地吴人,颇有成果,在太康三年(282年)王戎被征为侍中。咸宁五年(280年)十一月,晋朝攻打吴国,王戎命罗尚刘乔为前锋部队,协助王俊攻打武昌。吴将杨雍及江夏太守刘朗各自带领部队向王戎投降,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王戎由于进攻安丰县,得封安丰县侯。他安抚新附吴国百姓,宣扬晋室威德恩惠,百姓都对王戎悦服。

清刚至诚

王戎深知为臣之道,早在他的父亲王浑凉州去世时,有旧交的官吏按当时的惯例送了王戎几百万钱,王戎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因此声名远扬。王戎担任侍中的时候,南郡太刘肇送给了他上好的布料,王戎没有接受这份礼物,写了一封感谢信回给刘肇。后来这件事被人告发,要求治罪,刘彻对王戎很宽容,为他开脱,并未责罚。

司马衷即位,十分倚重王戎,任命其为尚书令,其后更是令其开府仪同三司,兼领吏部。元熙元年(290年)颁《王戎为尚书令诏》,以王戎为尚书令。元康元年(291年)颁布《王戎开府诏》,封王戎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同年颁布的《王戎领吏部诏》,称赞王戎:“经德静正,鉴识明远,其以戎领吏部。”从上述三份诏书来看,晋惠帝不仅十分赏识王戎之才,而且非常看重王戎的德行人品,对王戎十分倚重。

王戎行事低调,居三公之位时,每次出门不走正门,而是骑一匹小马,悄悄从便门出去,他长期管理吏部,他的部下和那些他曾经提拔过的人,后来都做了大官,路上如果和他们遇到了,王戎就远远地躲开他们。

识鉴过人

王戎善于识人,对于道德之士、清议之士和有社会清望的人,王戎多进行拔。并且他善于识辨那些表里不一的人。不论这些人名声多么大,声望多么高,王戎都不愿与之交往。王戎的堂弟王敦,当时声名显赫,但王戎却不喜欢他。王敦多次想登门拜访。王戎都拒绝相见。到了东晋明帝时,王敦果然背叛朝廷,公然起兵造反,最后病死武昌。

孙秀是临沂市人,与王戎是同乡。后来在赵王司马伦手下做一名小吏。因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又没有名气,想让乡议给他美言几句助力日后仕途。王戎的堂弟王衍本要拒绝,王戎就劝其弟王衍为孙秀说几句好话。孙秀后来得到赵王司马伦的信任,在司马伦专政后眦必报,将的罪过他的人逐一除掉,只有王戎王衍得以幸免。

为人悭吝

王戎对自家财产较为看重,他生性喜好谋利,大量收购园田及水力磨坊,遍及天下。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昼夜计算。又很吝啬,自己舍不得吃穿,天下人说他是病入膏肓。女儿嫁给裴頠时,向他借钱数万,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后来回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很不好看,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他才高兴起来。一个侄儿要结婚,王戎送给他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又要了回来。家里有好李子,拿出去卖,怕别人得到种子,卖时总在果核上钻个孔,被世人所笑。

随帝出奔

永安元年(304年)七月,司马越刘盈北征司马颖,王戎等百官随行。在荡阴大败,惠帝身中三箭,侍中嵇绍遇难。王戎随惠帝及群臣被司马越挟持至邺城遗址。八月,司马颖被安北将军王浚击败,王戎又随惠帝被司马颖挟持至洛阳市。不久,张方劫持惠帝入长安。王戎出奔郏县。在危难中曾亲自与乱军交锋,冒着被乱军刺中的危险,然而他始终谈笑自若,从未有害怕的神情。

病逝郏县

永兴二年(305年)六月初四(7月11日),王戎在郏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号为元。

人物思想

名教自然将无同

王戎不擅诗文,以言谈见长,《晋书》称其“善发谈端”,虽然几乎没有留下成篇的作品,但可以从笔记及相关资料的记载中看出,王戎的言谈也深受魏晋玄学的影响,精通老庄。他分析事理,品评人物,往往以玄理入手。但与嵇康阮籍主张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彻底反对入仕做官这一思想不同,王戎在崇尚自然的同时并不反对名教。陈寅恪先生认为,王戎在竹林七贤中,是老庄和周孔并尚。王戎曾问阮瞻:“圣人贵名教,老庄贵自然,其旨异同? 阮瞻说:“将无同”。“ 将无”是助词,实际意义仅指一个字——“同”,意思是名教和自然没什么不同。王戎赞同阮瞻的说法,并起用了他。 这与阮籍强调越名教而任自然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他的职务及官品,是竹林七贤中最高的。他也是竹林七贤中,思想较为复杂和矛盾的人物之一。

至情至性

道家讲究“任情”,即顺着自己的性情而为。王戎精通老庄之学,重视自身情感。《世说新语》记载,王戎的儿子王绥,字万子,幼时非常肥胖,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王戎悲痛万分,山简去探望他,见王戎悲痛难抑。就说:“孩子还只是一个还需要抱提的小孩子,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王戎说:“圣人不动情,忘情世外;最底层的人谈不上为情所牵挂;而对于感情最专注的,正是我们这一类人。”山简很敬佩他的话,更加为他悲痛。王戎看重情感,这和“任情”是一致的。可见,老庄思想已经成为了王戎日常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人物评价

魏晋时期

钟士季:“阿戎了了解人意。” “王戎简要”。

钟会评价王戎聪明善解人意,简洁切要。

《世说新语 德行篇》评价:”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

《世说新语 德行篇》评价王戎居亲丧,纯孝之性,过于常人。

王济:“王戎谈子房、季札之间,超然玄著。”

王济评价王戎谈论张良、季札,议论高超而玄妙。

裴楷:“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裴楷说王戎的眼睛明亮有神,像岩下的闪电一样。

阮籍:“濬冲清赏。”

阮籍评价王戎清洁高俊。

戴逵:“王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

戴逵评价王戎在朝政危乱之际保持缄默,免于灾祸,他明哲保身之处就在于此。

唐代

《晋书· 列传》:“濬冲善发谈端,取容于世,旁委货财。" "濬冲居鼎,谈优务劣。"

《晋书· 列传》评价王戎善于玄谈,为世人所称赞。他广泛集聚财物,身居高位,好清谈而不务实。

宋代

徐均《王戎》:清虚外托内营财,手运牙筹亦富哉。 不料晋朝名位上,士风如是亦堪哀。

以清净虚要的言论掩饰外在,手里面拿着象牙筹家财巨万,讽刺西晋名士的作风不堪,令人唏嘘。

明代

《智囊全集》捷智部:王戎合二事观,戎为智,衡为义,皆神童也。

智囊全集》捷智部引用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评价王戎年少十分聪明。

人物作品

《华陵帖》

王戎善草书,《华陵帖》为王戎目前唯一的传世之作,收录在宋拓本《汝帖》之中。是典型的行楷与草书结合的作品。作品第一行“华陵卿”三字为行楷,后几字模糊不清,作品从第二行开始具有了草书的意态,虽字字独立,但字内笔断意连,从第三行开始,字与字之间出现连接,已经是典型的今草样式。

华陵帖打破了字内笔画相连、但字字独立的早期草书形态,进入到无拘无束的行草及今草创作中,这与晋朝开始玄学之风的盛行是分不开的。草书贵在简约,钟会曾以“简要”一词评价王戎言行及思想。这恰恰印证了他的书法风格,用笔简约,线条精妙。

家族成员

经典轶事

识鉴过人

景元四年(263年),钟会、邓艾登带领军队伐蜀,钟会在出征前与王戎道别,询问王戎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消灭蜀汉。王戎说:“道家有句话叫‘为而不恃’,成功并不难,保持成果就难了。”第二年,钟会叛乱失败被杀,大家都一致的认为王戎有见识。

王戎死孝

王戎和峤二人在同一时间遭遇大丧,两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过于哀痛,身体虚弱,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和峤则哀嚎哭泣。刘仲雄评价两人状态:" 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容颜枯槁了。所以认为和峤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称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卿卿我我

王戎的夫人常常称呼王戎为卿,虽然亲昵,却不够尊敬。王戎便说:“夫人称我为卿,在礼节上算不敬,以后还是不要这样称呼了。”夫人说到“因为亲近你,爱慕你,所以才称为卿。如果我不能称你为卿,那么谁人还能叫你为卿呢?”王戎就听之任之了。

邈若山河

王戎在任尚书的时候有一次成马车从黄公酒垆经过的时候,回头跟后车的客人说,这是他曾和嵇康阮籍一起饮酒同乐的地方,在竹林中的游玩也总是跟在他们后面。其他人早亡之后,自己便被这如今的势所束缚。如今看到这个地方,虽然感到很亲切又很近,但又却像隔着一座山一样那么的遥远而又不可及。

二王当国 羊公无德

王戎和王衍素来和大将军羊关系不睦,羊祜在荆州时曾欲以军法斩王戎未果,于是两人便怀恨在心,经常在背后说羊祜是非。羊祜在当时世人评价非常高,人称“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但在王戎和王衍的口中却如此不堪,所以便有人说道:“二王当国,羊公无德。”调侃王戎王衍。

相关作品

2010年《竹林七贤》纪录片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网

2010年《竹林七贤》百家讲坛CCTV-央视网

2013年《中国通史——魏晋风度》纪录片CCTV-央视网

2019年《世说新语 动态漫 第二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