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镇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3-09-25 15:14

白杨镇隶属于宜阳县。位于洛阳市西南50公里处,宜阳县城东南25公里处。东与伊川县接壤,南与嵩县交界。解放初期曾为宜南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域面积79.2平方公里,耕地4522.97公顷,人口48363人。境内顺阳河横贯东西,有山陕会馆、西寺庙、九龙洞、魁星楼等名胜古迹。

白杨镇也俗称白杨滩,以河滩处生长有成片响叶杨而得名。白杨镇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0%,森林面积28700亩。其中水果面积近万亩,年产翠冠梨红心李等优质水果3万吨,产品畅销湖北、安徽、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等地。拥有水面1.5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1万亩,是赣北的水产品养殖基地。

截至2018年底,全镇生产总值完成229837.4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767.8万元,同比增长13.2%,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2955万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611.8万元,同比增长26%,全镇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10万元,同比增长290万元。

历史沿革

炎帝时,称伊国。

春秋时期,为陆浑戎地。

夏朝时期,为豫州伊阙地。

商代时期,称有莘之野,又名空桑。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为宜南县县城驻地。

1956年1月,设白杨乡。

1958年8月,改白杨公社。

1983年5月,复改白杨乡

1998年12月,白杨乡撤乡建白杨镇。

地名由来

白杨镇因镇人民政府驻白杨街而得名。据传辖区在七八百年前是居民分散的小乡村,后因匪患猖,人们被迫聚集,遂成大镇。明、清两代均由朝廷派重兵戍守,改名“白杨戍”。又因村附近有响叶杨一株,高达数丈,逐渐演传为“白杨树”。清同治元年(1862年),为防御匪乱,筑寨镇守,改名白杨镇。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白杨镇地处熊耳山余脉延伸的丘陵盆地,地势由西、南、北部向盆内倾斜,倾斜角10度左右,东南部敞开。盆地地势平缓开阔,海拔310米左右。

气候

白杨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盛行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100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463毫米。

水文

白杨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伊河水系,境内有顺阳河干河。顺阳河汇集石板沟、香潭沟、豹子沟等9条支流,至南留村向东南汇入伊河,境内总长14.75千米。有江台水库、高头水库、豹子沟水库、陡沟水库。

自然灾害

白杨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山洪等,洪涝灾害多为突发性山洪。1982年境内突降暴雨,日最大降雨量460毫米,连降7天,农作物受损1.5万亩,受灾3800人,倒塌房屋1120间,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210万元。

自然资源

白杨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为碳酸钙碳酸钙、煤炭,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北部山区一带。耕地面积5.3万亩。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白杨镇辖25个行政村:西马、高头、石板沟、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东马、东庄、漫流、角底寨、响潭沟、蝎子山、东场、栗丰、张庄镇、西宜阳县白杨镇南留村、南留、陡沟、宏沟、窑凹、上章屯、龙窝、石垛。

截至2020年6月,白杨镇辖2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白杨街。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白杨镇总人口4.8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60人,城镇化率44%。另有流动人口1200人。总人口中,男性24650人,占50.4%;女性24250人,占49.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88万人,占99.8%;有回族112人,占0.2%。2011年,人口出生率7.12‰,人口死亡率8.35‰,人口自然增长率1.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17人。

截至2018年末,白杨镇户籍人口为5190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白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00万元,增值税800万元,企业所得税52万元,个人所得税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526元,比上年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90元。

2018年,白杨镇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6个。2018年末,生产总值完成229837.4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767.8万元,同比增长13.2%,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2955万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611.8万元,同比增长26%,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10万元,同比增长290万元。

农业

2011年,白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824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1.2%。

白杨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5576吨,比上年增长4%。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黄豆、黑豆粉、红薯、棉花等。2011年,烟叶种植面积2000亩,烟叶28.5万余斤,总收入233万余元。

白杨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5万头,年末存栏4.3万头;家禽年饲养量28.9万羽;畜牧业总产值2746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3%。

截至2011年末,白杨镇累计造林2840亩,林木覆盖率13.3%。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2580亩;产量1702吨,主要品种有大枣、柿子、苹果、梨、猕猴桃、葡萄等。2011年,大中型农业机械3062台(辆)。

工业

2011年,白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工业增加值3.9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6.3%。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职工32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3%。

商业

2011年末,白杨镇有商业网点9个,职工206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2592元,比上年增长18.8%。2011年末,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金融业

2011年末,白杨镇有2家金融机构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9%。

文化

文物古迹

白杨镇境内有周口关帝庙、西寺庙、九龙洞、魁星楼等古迹。

交通

白杨镇境内有247省道经过。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白杨镇有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23所,在校生4847人;初中3所,在校生2256人,专任教师32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白杨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广场9个;农家书屋24个,藏书4万余册。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658户,入户率36.7%。广播电视站1个。

2011年末,白杨镇有文化体育广场4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白杨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25个;病床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8张;固定资产总值3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8人,其中执业医师10人,执业助理医师18人,注册护士10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5万人,参合率达94%。

社会保障

2011年,白杨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56人;农村五保供养208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3人。争取资金31.4万元改造危房43户、48间。培训残疾人25人,安排残疾人就业5人,残疾人康复10人,残疾人托养20人,办理残疾人托养10人以上,救助孤儿13人以上。完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工作,参保人数达到2.6万人,缴纳新保费257.0万元,参保率达88.6%。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白杨镇有邮政局1个。有移动、联通营业厅2家。

基础设施

供电

2011年末,白杨镇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60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98%。

模范村庄

东马村东马村位于白杨镇北2公里处,东与伊川高山乡相邻,全村地势北高南低,共223户,1080口人,分为4个村民小组,可耕地总面积1650亩。2008年,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村以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以烟叶种植为基础、劳务输出为增长点,运输、建筑业为辅,努力增加经济增长点,提高了农民收入。

2008年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0余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村两委及群众自筹资金50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地解决了全村的通组通户道路共3.1公里:全村共建沼气池150个,通过改围、改厕、改厨和沼气池建设,全村57%的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投资10万元打深水机并一眼;投资15万元新建集便民超市、社区卫生所,群众文化娱乐室为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整治残垣断辟8000余平方米,建垃圾池5个,绿化树木480棵。

东庄村东庄村位于白杨镇西2.5公里,下辖个8个村民组,516户,2236人耕地面积2500亩,从2006年至今,东庄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一道,紧紧围绕“依靠政策、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目标,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东庄村投资者20万打深井一眼,各户均已安装自来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投资者80万这该村90%的农户建造沼气479座;投资规模15万为村小学硬化校园道路,添置篮球架、单双杠等体育器材;投资近60万铺设3.5米宽的水泥路4.5公里;投资20余万建成集村部、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卫生所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投资3万于元,建成两个共1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此外,还整治白赵路两侧,粉刷了村内墙体,绿化村内道路,硬化排水渠道,建成了农户门前花池。围绕农民增收,吸引江苏无锡客商总投资1500万元的“宜阳县新江南生态公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落户东庄村。该项村抓住了机遇,以土地参股发展泡桐2000亩,已实现育苗200亩,以此拓宽增收渠道,达到致富的目的。

如今的东庄村,街道井然、道路笔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施完美、乡风文明、社会和谐、一个文明、平安、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逐步形成。

新农村建设

在“百村整治暨示范工程”中,白杨镇党委、政府确定了建设思路,那就是新农村建设既不能大拆大建,又不能不拆不建,应充分发挥农户的主观能动性。鉴于以上情况,该镇党委、政府迅速召开村民小组长以上人员参加的动员会,深入学习,认真讨论,动员广大农村干部当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员、指挥员、战斗员。通过召开层层动员会,狠抓农民观念转变,广泛宣传,引导农民做新农村建设的主人,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中。各整治村也相继召开了村委会、村民代表会和全体村民会,通过村民议事制度,确立发展目标,吸引广大农民全员参与,进一步激发白杨镇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白杨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支书、村委主任到洛宁县参观学习后,西马村村两委又组织村民组长以上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40余人到洛宁城郊乡长水镇、西山底乡,寻村香泉村、黄窑村,丰李马窑等地考察学习,并参观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通过参观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增加发展意识,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建家园的热情,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该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白杨镇“百村整治暨示范工程”指挥部,全面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及时协调解决工作进程中出现的难题。同时,该镇领导实行包村帮建责任制,分包到人,一包到底。镇党委、政府与包村干部、村两委负责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标准,重奖严罚,周小结、半月一评比,促使广大干部学、赶、比、超,强力推动百村整治暨示范工程顺利实施。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该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目标任务,把白杨街一区、二区、三区等三个村也纳入整治范围,将新农村建设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各项目村结合自身特点,做好详细规划,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篇一律,争取建成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西马村、南留依托工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以工促农,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章屯、高头大力发展烟叶产业,提倡规模种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并要求白杨街五个区要依托小城镇经济,加快农民工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东马村依托丰富的秸杆资源,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形成“一村一特色”发展格局,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镇还选择了党支部凝聚力强、村委班子团结奋进、干事创业、村民参与积极、基础条件较好的东庄村做为示范村,镇党委主要领导带领电力、网通、有线电视负责人到该村召开动员会,帮助理清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开始后,镇党委主要领导平均每两天到东庄村一次,帮助协调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镇机关干部还到东庄村参加义务劳动,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榜样。在建设过程中,东庄村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发展规划确定后,村两委首先整治一条示范街,然后组织全村群众到示范街召开现场会,每一条街道选出的群众代表、党员代表再按照规划督促本街群众施工,并负责验收,经过努力,东庄村新农村建设已基本完成:完成4.5千米街道硬化;高标准完成街道绿化1000米;建沼气池318座;农民活动体育器材全部安装到位;主街道两侧排水渠硬化工作结束;移民搬迁定居点2008年4月6日开工兴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自来水统一整治结束,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功能配置进一步完善;临街围墙1.3米涂白15000平方米;农户大门两侧花池建设、白赵路过村路段整治全部结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