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哲镇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3-09-25 16:32

石哲镇,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地处长子县西部,东与南陈乡常张乡相连,南接南陈乡,西与临汾市安泽县接壤,北与碾张乡、常张乡搭界,镇人民政府距县政府10千米,总面积326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石哲镇所在地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卫填海的美丽神话就与石哲镇发鸠山密不可分,而尧帝长子丹朱在石哲镇岳阳村(古称乐阳)建立基业,长子古城又名东乐阳城。西燕皇帝幕容永曾建都岳阳市,后迁都至长子,其死后又葬于今石哲镇晋容村(古称墓穴村,后改名墓学村,前些年才改成晋容村)。

石哲镇历史悠久,早在明清两代,这里就有大小商号店铺几十家,成为长子西部山区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中心和货物交易中心。石哲镇的集市贸易,历来相当可观,特别每逢庙会更是热闹非凡,当时沁水县安泽县和长子西部山区农民,把到石哲赶集做为一件最大的乐事。

石哲镇山川秀丽,物产丰富,西南环山,东北地区平川,素有米粮川之称,现为长子县粮食、烤烟基地之一。石哲镇拥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石哲镇境内的名胜古迹十分丰富,这里有诞生精卫填海美丽神话的发鸠山,有美丽的精卫湖,还有千年古刹太和宫、灵湫寺等。太和宫位于发鸠山麓方山沟村,灵湫寺位于石哲镇房头村。流经境内的浊漳河发源于发鸠山,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长治市第一黄河

石哲镇作为上党区古代文明的摇篮,在漫漫五千年人类历史中历尽沧桑。从石器时代石哲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他们对上党地区的社会文明,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长子炒饼”色鲜味美,历史悠久,是长子县特有的名吃,而石哲镇炒饼是名吃中的名吃,有一句古话就说“天下炒饼数长子,长子炒饼数石哲”。石哲的炒饼达到色香味俱佳的地步,历来有名,外地人品尝之后,纷纷赞不绝口。石哲的小米等土特产也很有名。

石哲镇党委、政府围绕三大目标,实施六大战略,建成了以吕村、西汉为中心的大棚产业园区,以晋义为中心的中药材、小杂粮种植区,以岳阳市为中心的烤烟种植区,牛、羊、走地鸡、中华鳖、水产养殖等小区也在全镇范围内成规模发展,全镇农业生产条件和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石哲文化旅游事业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更上新的台阶。众多的石哲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组建各式文艺队伍,一批优秀的文艺节目应运而生,在县组织的文艺比赛中多次获奖。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石哲镇下辖69个行政村:石哲东村、石哲西村、柳沟村、石家庄村、西河庄村、邢家庄村、吕村、庄乐村、上三庄村、红星庄村、贾岭村、权家庄村、下庄村、羊神沟村、马家峪村、西汉村、西龙头村、东龙头村、慕容村、古兴村、岳阳村、沿庄村、洪珍村、甫地沟村、马箭村、沟口村、郭家沟村、平泉村、关家沟村、老圪倒村、方山沟村、川口村、高桥沟村、花家坪村、乱石河村、圪倒村、晋义村、刁黄村、南沟河村、向阳沟村、房头村、良坪村、两都村、苇池村、张家庄村、李家庄村、横水村、北寨村小坪头村、北湾村、崖底村、下王沟村、庙底村、王庄村、槐圪塔村、岭底村、南沟庄村、北沟村、麦王沟村、王村、东李村、西李村、寺头村、杨家沟村、半沟村、东沟村、常峪村、田家沟村、后沟村。

截至2020年6月,石哲镇下辖69个行政村:石哲西村、石哲东村、贾岭村、柳沟村、上三庄村、红星庄村、下庄村、羊神沟村庄乐村、慕容村、西汉村、马家峪村、权家庄村、吕村、邢家庄村、石家庄村、西河庄村、晋义村、刁黄村、南沟河村、良坪村、乱石河村、川口村、向阳沟村、房头村、两都村、苇池村、李家庄村张家庄村、圪倒村、高桥沟村、花家坪村、岳阳村、沿庄村、古兴村、西龙头村、东龙头村、洪珍村、甫地沟村、马箭村、沟口村、郭家沟村、平泉村、关家沟村、老圪倒村、方山沟村、横水村、王庄村、槐圪塔村、北寨村、岭底村、南沟庄村、北沟村、麦王沟村、小坪头村、北湾村、崖底村、下王沟村、庙底村、王村、半沟村、田家沟村、常峪村、东李村、西李村、东沟村、后沟村、寺头村、杨家沟村;镇人民政府驻石哲镇石哲东村。

经济综述

2011年末,石哲镇有商业网点10个,职工576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

2018年,石哲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2011年,石哲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人均2亩,农业总产值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粮食作物以玉米、大豆、谷子为主,生产粮食21399吨,人均731.8千克,其中玉米20947.7吨,大豆113.6吨,谷子16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药材、蔬菜等,烤烟种植面积6000亩,产量1072吨;药材种植面积2000亩,产量1239吨;蔬菜种植面积2800亩,产量11016吨,主要品种有黄瓜、西红柿西葫芦青椒,其中黄瓜438吨,西红柿2723吨,青椒444吨,西葫芦5295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2.78万头,年末存栏1.58万头;羊饲养量9700只,年末存栏5400只;牛饲养量2.03万头,年末存栏9400头;家禽饲养量83.2万羽,上市家禽54.万羽,生产肉类3296吨,其中猪肉20吨,牛肉28吨,羊肉9.68吨;禽蛋670吨;畜牧业总产值37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其中防护林21万亩,经济林3425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68.7万株,林木覆盖率65%,水果种植面积15.05万亩,产量82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核桃,其中苹果45吨,梨30吨,核桃7吨,大型农业机械650台(辆)。

第一产业

石哲镇是一个纯农业乡镇,依托镇域实际,发挥山区优势,逐步培育和发展成种植业、养殖业、干果经济林三大农业优势产业

形成了“东蔬菜、西烤烟、南药材”三大农业特色基础。

传统的种植业以玉米、大豆、谷子为主,耕地面积1963年为18656亩,1984年18309亩,2000年为29278亩

进入21世纪以来常用耕地面积为50958亩,人均耕地面积1963年为1.32亩,1984年为1.71亩,2000年为2.71亩,2010年为2.4亩。

粮食总产量1963年为2188.87吨,1984年为4375.75吨,2000年为6923吨,2010年为10666吨。果蔬以梨、核桃、尖椒为主

经济林面积2010年达2000亩,药材种植面积达3000亩,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左右。

全镇依靠东部带动西部,拓展新型农作物种植,促进科技园区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设施农业取得重大突破,

2010年,新规划建设50亩以上“生贵式”大棚园区10个共计650亩,全镇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2480亩,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5500余亩。

作为长子县著名的林业大镇,林业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为主,全镇林业面积2010年达18.5万亩。

同时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镇猪存栏14600头,牛存栏1900头,羊存栏8102只,笼养鸡存栏50万只,水产养殖发展到400亩,规范养殖户达60家,总产值达5000万元。

第三产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软硬环境的改善,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石哲集镇餐饮、物流等商业发展尤为迅速,旅游业开发也有了重大进展。

(1)在1999年县重修发鸠山南崖宫基础上,2009年,利用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积极进行镇域旅游开发。

依托南崖宫、跑马坪、避风台、九窑十八洞等丰富旅游资源,积极进行发鸠山旅游景区开发。

于2008年重修了良坪村灵峰寺,于2009年3月到9月修筑了发鸠山旅游栈道和六百六十六级登山台阶,修路过程中,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使用现代机械设备,修路队伍就靠双手和铁撬、铁锤、凿子等简陋的手工工具开展工作,硬是在山中开辟出了一条道路。

于2009年9月到10月,乘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东风,动员全镇干部,修整了老方山环山路两条约17公里。

于2010年铺设了方山沟村至食堂3公里油路,修砌了方山沟村太和宫门前石阶,重新修砌了房头村灵湫庙前四星池。至此,一个基本成型的发鸠山旅游景区已经呈现于大家面前。

同时依托精卫湖申村水库)丰富水力资源,积极开发精卫湖旅游景区,翻修了精卫湖人工悬索桥,进行了水系林绿化建设。

还依托两都村东丰富山林资源,积极开发了两都村圣源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2)依托长临公路、古杜线(古兴村——沁水县杜村)等道路,利用丰富的车流量、

客流量和旅游业发展,建成了一大批农村购物超市和农资便民连锁店,商贸流通业收入不断增加,

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哲镇地处长子县西部,东与南陈乡常张乡相连,南接南陈乡,西与临汾市安泽县接壤,北与碾张乡、常张乡搭界,镇人民政府距县政府10千米,总面积326平方千米。

水文

石哲镇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浊漳河南源、岳阳河、两都河3条,河流总长度41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浊漳河南源,从西至东经境内房头、向阳沟、刁黄、晋义、圪倒、乱石河、花家坪、川口等村,长21千米。

自然灾害

石哲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大风、霜冻、雷击、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年均发生0.5次,主要发,生在7—9月,最严重的一次地质灾害发生在1980年8月15日,造成石哲地区经济损失达200万元。

自然资源

石哲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铁、铝等,有森林面积18.5万亩,林地面积9.2万亩,耕地面积5.68万亩。

集镇情况

2010年,全镇46个行政村全部达到通公路、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互联网用户达1000余户,2000年至2010年全镇共完成街巷硬化450公里。石哲集镇设有派出所、供销社、卫生院、土地所、兽医站、长子四中、石哲联校、东村小学、法庭及网通、移动、加油站、正大超市、正大药房,完成街巷硬化12.5公里,全面完成集中供水。

教育

2011年末,石哲镇有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576人,专任教师32人;小学6所,在校生982人,专任教师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00人,专任教师7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

2011年末,石哲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人,经营管理人才5人,技能人才4人,农村实用人才7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石哲镇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69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石哲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个,其中卫生院4所;病床66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2张,专业卫生人员41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0265人,参合率99.18%。

社会保障

2011年,石哲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2户,人数117人,支出3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257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74户,人数1270人,支出105.5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月人均69.2元,比上年增长47.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3人,支出2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6人,支出11.76万元,比上年增长1%;农村医疗救助16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40人次,共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村临时救济220人次,支出4.05万元,比上年增长3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3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3%。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石哲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60千米,投递点46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720份、期刊200册,业务收入12万元,固定电话用户1000户;移动电话用户2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20万元。

供电

2011年末,石哲镇有镇区1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8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4%,供电可靠率97%。

道路

2011年末,石哲镇有镇区道路总长度20千米,人均道路长度6.45米;桥梁25座,总长度0.5千米。

交通

石哲镇有326省道过境,县级公路2条,总长12千米,2011年末,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5条。

该镇交通便利,长临公路横贯东西,古杜线(石哲镇古兴村至安泽县杜村)斜插安泽县,是长子县西部的重要门户。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石哲镇,村西有一河流,河上无桥,人们从石头上过河,因而得名。

美食特产

镇内有“明孩炒饼”、石哲氽汤、石哲干卷等传统名食,有晋义黄梨、核桃、优质小米、方山松等名优特产,每年春夏季节,发鸠山上漫山的连翘也是特产之一。

风景名胜

石哲镇有慕容永陵墓、发鸠山、乐阳县城遗址、广化寺、西龙头遗址、元代石雕香炉等景点。慕容村有慕容永陵墓被破坏后残存遗址一处,是一个东西长约为20多米,南北长约为30多米,深约5米多的大坑,因其地形低洼,每年夏天雨季来临,大水即注入其中,奇怪的是,这里即使再大的水也即流即失,不会存水,这个永不存水的坑,就是陵墓被破坏后留下来的,现有两件物品,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慕容永陵墓遗物,一件是石门,一件是石柱,这两件遗物均被安在慕容村东的一所小庙里,据传那所小庙就是用慕容永陵墓挖出来的东西建筑起来的;发鸠山是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山峦之一,主峰老方山海拔1646.8米,比泰山要高出100多米,是长子县最高峰;山上有南崖宫、九窑十八洞等名胜古迹,山下有灵湫寺、大岳太和宫、灵峰寺等景点;房头村灵湫庙相传是女娲享食之所,也是长子八景之一“漳源泻碧”所在地,浊漳河南源从这里发源自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是长子县的母亲河,中途建有精卫湖申村水库),是石哲辖区内水利枢纽;岳阳村有乐阳县城遗址、广化寺,西龙头村有西龙头遗址,房头村有元代石雕香炉,李家庄村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长子县委会旧址,南沟河村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连金熬烈士故居。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石哲镇辖区总人口2924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100人,城镇化率10.6%,另有流动人口650人,总人口中,男性15996人,占54.7%;女性13247人,占45.3%;14岁以下5849人,占20%;15—64岁17546人,占60%;65岁以上5848人,占20%,人口均为汉族,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6.97‰,人口自然增长率0.83‰。

截至2017年,石哲镇常住人口28890人。

截至2018年末,石哲镇有户籍人口30783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