绎山 :今邹城市大律村北的凤凰山

更新时间:2023-09-22 19:10

先秦山名,俗称峄山,即今天邹城市大律村北的凤凰山,东南西北连绵12公里,最高海拔648.8米,是鲁南村最高峰,被誉为“邹鲁第一山”。此地群山连绵,山环水绕,络绎不断。《尔雅》说“属者,。独者,蜀。”《尔雅注疏》云:“言山形相连属,络绎然不绝者名绎”。《尚书·禹贡》“羽夏翟,绎阳孤桐,泗滨浮”之绎即指此山,因商周古国都邑曾经在此又名“邾绎山”,后音变为巨越山,清朝末年平定白莲教后改称凤凰山。

概况

古代山名,并非山旁“峄”之峄山,而是绞丝“绎”之绎山,俗称东山,即今天邹城市大律村北的凤凰山。此地群山连绵,山环水绕,络绎不断。《尔雅》说“属者,峄。独者,蜀。”《尔雅注疏》云:“言山形相连属,络绎然不绝者名绎”。《尚书·禹贡》“羽畎夏翟,绎阳孤桐,泗滨浮磬”之绎即指此山,夏朝贡品“羽畎夏翟,绎阳孤桐”即指此地出产的清翟(山鸡)和油桐。因商周古邾国都邑曾经在此而名“邾绎山”。后音变为巨越山,清朝末年平定白莲教后改称今名。

考证

提起古邾国,人们会想起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绎,卜史认为迁都“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文公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

邾文公所迁之地就在今天的山东省邹城市东南峄山。在此之前今天的峄山是古代邾山之一。《尚书·禹贡》所言夏朝之绎其实并不在这里。

西周初,姬发灭商之后封曹挟于邾(今邹城市凤凰山前大律一带),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至战国邾(邹)秦穆公时改邾为邹。相传黄帝之孙的后裔陆终娶于鬼方,生有6子,第5子名安,为曹姓之祖,邾国即为晏安之后。出土铭文表明,邾人也自认为陆终后裔。

由于邾国都邑曾经数迁,所迁居之地皆沿旧称,仍旧名“绎”。这样“绎”就由原来的山名,演变成了“邾国都邑”的代名词,成了政治术语。所以,今天邹城市峄山,虽然邾文公迁绎于此,故也曾称“邾绎山”,但该山突兀孤立,并无群山连绵络绎不绝之象,与“绎”不符,故逐渐去绞丝加山字旁演化为“峄山”。实际并非古邾国初都之“邾绎山”,更不是《尚书·禹贡》“绎阳孤桐”所说的夏朝“绎山”。那么,邾文公迁绎之前邾国都邑及其附近的“邾绎山”在哪里呢?

《滕县金石志》载:爱新觉罗·旻宁十年(1830),在今日邹城市张庄镇大律村凤凰山一带沟涧中出土伯俞父诸器,是鲁伯俞(前807—796在位)给出嫁邾国的女儿邾姬仁的器。1934年在邹东凤凰山南不远的邹滕交界附近的安上村出土邾国彝器,有文字如“邾妪赢鼎”。公羊姓载,邾君“夷父颜娶妪赢女为妻”,昭示附近就是妪赢女下嫁之地邾国都邑。1980年3月于这里出土了西周精美礼器“取子龙首青铜钺(鑱)”,上有铭文:“於取子口锤铸口元乔”等九字。此处“取子”就是最早古邾国君的爵称。古邾国的几个别称:、、、丛……,其中都有一个“取”部,其发音相近。证明古邾国其实就是由“取子国”演变来的。这些文物属西周时期,比秦文公迁绎至少早数百年。这里山环水绕,络绎不绝,正好与《尔雅注疏》云:“言山形相连,属络绎然不绝者名绎”相吻合,是名副其实的古代邾国“绎山”无疑。至此,可以确定古邾国初都就在凤凰山一带,这里就是古代的“邾绎山”。山上的精美石臼、古寨垒遗存以及山下的石盖墓群,也在默默印证着曾经的古邾国和“邾绎山”。

历史

自曹侠被姬发封于邾地,历代邾国贵族追随周王征讨淮夷,《诗·鲁颂·宫》有“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事实上也有邾国的功劳。从邾武公和同时期的鲁武公的谥号都为“武”字,也可感知他们因战功卓著赢得了尊重。所以《公羊传》说,邾武公夷父颜“尝有功于王室”。邾武公时期,邾国疆域大致相当于今邹城市的全境和周边的济宁市金乡县滕州市兖州区费县的部分地区。春秋末年仍有600乘战车,故《公羊传》“以邾娄本为大国”。

邾绎山(亦称巨越山即今邹城市凤凰山)是“坐观邹鲁俯瞰徐滕”的古邾鲁制高点,实际是鲁国威慑淮夷诸国的主要战略屏障,邾国版图的扩张基本上是沿着东自龟蒙、南至徐滕、西延绎的方向,最终实现幅员辽阔东西北三面界鲁南邻徐滕及宋的格局。因为邾国当时没有封爵,不会威胁鲁国,故鲁国贵族乐见邾国初期在与自己合作过程中不断扩张变大,从而坐视邾国从今凤凰山一带的角落(陬)小国最后成长为准大国,这与鲁的支持和默许其对附近小国征讨吞并是分不开的。邾武公时,周王将邾夷父颜的一个儿子友父分封于,史称“小邾”,加上后来的叔术让国后所居的滥国实际都在向淮夷方向延伸和推进。据王献唐《三邾疆邑图考》考证,咸、、茅、於余、须句、根牟、、阚(Kàn)、等小古国均为邾国所灭,因为邾国是鲁国同时受封的附庸,初期无爵,鲁国认为是为自己开疆拓土,此时也是邾鲁两国及周朝的蜜月期。

夷父颜曾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鲁武公,生长子括。鲁武公九年(公元前817年),姬静不听大夫樊仲甫劝阻,违背礼制撇开鲁长子括而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引起鲁国公室及夷父颜不满。鲁懿公九年(前807年),夷父颜帮助姬括的儿子鲁伯御发动政变,杀死了鲁君姬戏,推举鲁伯御为鲁国国君。凤凰山下出的土伯俞父诸器正是鲁伯御嫁女去邾国的媵器。10年后(前796年),周宣王兴师讨鲁伐邾,杀死鲁伯御和夷父颜,指定叔术为邾国国君,剥夺了夷父颜长子夏父的继承权。后“叔术让国”居滥,邾子夏父做了邾君。这样邾国与叔术所居之“滥国”和小邾并存,史称“邾分三国”。

在邾国历史上,邾子夏父的孙子邾安公克是个重要人物。鲁庄公十三年(前681年)与齐、宋、陈、蔡等国在齐地的北杏(今山东东阿境内)会盟,他积极响应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旗号,并为此而“夜宿滕薛”积极到各国奔走。促使齐桓公向周天子(周穆王)奏请,赐封邾国为子爵。从而使邾国从一个附庸国一跃成为诸侯国,《穀梁传》载,“邾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从此以后,邾国国君被称为“邾子”。

这对邾国是个好事,但对鲁国来说,鲁南半壁一下子独立出去,极大削弱了鲁国,的确是一个重大损失。虽然当时摄于齐桓公的威力,无可奈何,但此后总是伺机找茬报复邾国,这也是邾鲁摩察不断的重要原因。

鲁庄公三十二年(前662),因继承人问题,鲁国发生内乱,两任新君被杀,季友公子申逃到邾国,鲁庄公原配哀姜也因淫乱和牵扯弑君逃到邾国。大概因为当时的邾文公轻慢了公子申,或者公子申在邾期间体察到邾对鲁的潜在威胁,导致事后邾鲁交恶。齐桓公就曾因流亡过郯遭遇无礼而伐郯,晋文公也曾因路过曹卫遭轻慢,即位后出兵伐曹攻卫。加上鲁僖公元年(前659年),齐桓公责令邾国将哀姜引渡回齐国,在路上将其杀死,以尸归鲁,让新上台的公子申(鲁僖公)很是难堪,他不敢得罪称霸的齐国,就把这件事记在邾国头上。

鲁僖公元年九月,僖公就在偃击败邾师。后因争夺须句邾鲁相互多次报复。前627年鲁伐邾取訾娄,中间邾都曾西迁邾瑕(今济宁市南部附近),前614年邾文公被迫迁都于今峄山附近,从此国势渐趋衰落。战国邹穆公改邾为邹,曾谷养凫,施行仁政,战国中期邾国为楚所灭,传29世700多年。邾国灭亡后,邾人南迁或分散各地,将“邾”字去偏旁,以朱为姓氏。娄、倪、颜、邹、最亦是其派生支脉。

注意

随着古邾国的不复存在,古“绎“连同邾绎山渐被遗忘,甚至历代大学者也常弄混,不少资料误将今天的峄山说成大禹时代“绎阳孤桐”之“绎”或邾绎山,是不正确的。大家应该明白“峄”不等于“绎”,今天的峄山不是古代的“绎山”。学者作注也应分清楚。

景点

绎山(凤凰山)顶古称经刚灶,今称凤凰顶,海拔648.8米,是鲁西南最高峰,唐宋时誉其“坐观邹鲁……俯瞰徐滕”,也是孔子登临处,山西省头制高点既是观鲁崖。山腰上还有邾国寨垒遗存和白莲教所筑的“捆山腰子”遗址,山顶上有西周邾国柱臼遗存,也有传说是“吸金石’残破之处。山顶中间的豁口名曰顺风口,据说当署天在此停留会冷得打颤。顺风口东边有个山崖形如群书堆叠,传说是上苍降临智慧的地方,故称天书崖。山顶最东侧的巨石叫着望海石,晴朗天气可望见东海,坐观日出,附近还有溶洞景观。山顶偏东望海石下方,还有一处洞穿山体南北的洞口可供人南北通过,俗称“隔山掏火”奇观,传说是杨二郎担山插扁担的地方。自凤凰山山顶西头到山神庙中间有鸽洞,传说是海眼冲决而成,内里别有洞天,乃仙家之地,藏有价值连城的宝藏。顺风口向下至半山腰有巨大石棚名曰老虎洞。

凤凰山前后有“四寺一庙”,即开元寺、新兴寺、朝阳寺、云磨寺和大王庙。

凤凰山南麓大王庙,当地俗称“大王窝”内山崖上有唐朝巨佛石窟造像(见彩图),该造像开凿于唐代开元初年,像高4.2米,其面如满月,双耳垂肩,线条流畅,雕刻精美,是盛唐时期石刻艺术珍品。1985年4月17日,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凤凰山最著名的景点。佛像前有巨越山神庙(大王庙)遗址,尚有唐宋金元及明清残碑。据传山神庙原系四面有房的楼宇院式建筑,大殿建在大佛东侧龙泉驿区之上,依窟顺势,自然成趣。大殿里面塑有曾为唐王李世民救驾的巨越山大王和左右两个大王奶奶以及灵官等站班,现在仅在佛窟东侧留下一些插安梁木的方洞。院里历代碑刻不少,院外西南有戏台、南面有放生池、一步两圆井等人文景观。每到二月十五山会,“笙篁鼎沸”,热闹非凡,可惜均于建国前后毁弃。大王窝还是钜山寺的遗址,据记载,钜山寺在巨越山下,有泉曰圣泉,寺在泉上,五代十国时游僧本无建,明朝天顺弘治间重修。

山神庙西南的大彦村有开元寺遗址,系佛教寺院,名为“巨越山开元寺”,系唐天宝十五年奉旨赐建的佛教寺院,规模宏大,有“骑马关三门之说”,碑刻有十几通,石雕像群高达丈余,寺僧墓地有“一碑十三塔”,其佛雕作品生动精美(见附图),已毁于建国初期,凤凰山石窟及大佛像疑是开元寺所凿。开元寺前身乃“郎公禅院”,因晋朝沙门笠僧朗公卓锡曾在此住持修禅而得名。

位于东部山下的新兴寺,据明代《重修新兴禅寺记》碑文记载,始建于宋代之前,几经兴靡,自明万历年间州鲁王府重建后多次民间集资复修。据老人说,清末时,庙里分东西两部分,西院供僧侣居住,东院是主庙,里面塑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胖得象泥捏瘦的皮包骨”的十八罗汉。庙门前曾有“两柏一孔桥”奇观。据传,从前新兴寺僧人想扩建庙宇,心生一计,说凤凰山前有条河,拦住乡亲们的去路,必须建两百一孔桥,才能方便行人来往。以此名义四处化缘,百姓都很受感动,很快集资扩建了庙宇,寺僧为了表示并未食言,叫工匠在庙前河沟子上建了一座单孔小桥,桥两边各栽了一棵柏树,名之曰“两柏(柏与百同音)一孔桥”,可谓既做了善事又敬了神灵,显示佛门弟子的聪明才智。

位于凤凰山后的朝阳寺和云磨寺分别位于凤凰山下朝阳寺村和云磨寺村附近,创建年代不详,已毁于国初。

“四寺一庙”先后两次遭摧残,毁弃。五八年大炼钢铁时被拆了砖瓦垒铁工厂和炼铁炉,文革时碑刻被毁,现仅存大佛、部分碑刻及大量残碑和遗迹。

凤凰山最东部,牛角村向东一公里处有三观洞,最深处有貌似神牛的石刻像,曾是乡民求子祈福之所。凤凰山西与平山县之间的山口道旁碑帽及古柏处有为平定白莲教立下赫赫战功的僧格林沁所建的忠亲王祠遗址。民国二十四年陈寿卿《续修邹县志稿》载,同治年(韩大鹏)倡议出疏募资,于凤凰山建忠亲王祠,撰文志剿匪功德,并有吊忠亲王诗。山后面有自然造化而成的三关洞,洞内有怪石,洞壁有鸟类、昆虫等动物化石及汉墓群。山东麓有明鲁王墓。凤凰山南麓大律村北数里有‘固堆’遗址。有资料记载,《商告》的作者,商初政治家、辅佐商汤夏桀仲虺终寝于东山之麓,‘固堆’乃仲虺坟冢。在凤凰山西侧曾发现巨型“大x鲁府柴炭山”刻石,证明凤凰山一带曾是明鲁王府柴炭生产供应地。

凤凰山前乌龙泉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筑成“乌龙泉水库”亦称大律水库,烟波浩渺,空气清新,与凤凰山相映生辉,成就瑰丽山水,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凤凰山是鲁南制高点,风声柏涛,龙泉清流,一尘不染,是真正的天然氧吧。由于凤凰山山体巨大,不少地方人迹罕至,动植物资源丰富,不乏珍禽异兽、奇花异草。2013年,本人曾在山上发现稀有苗木“栓刺卫矛”。据传曾出灵芝、人参、交藤等仙草,亦有“捆牛绳”长蛇、鹰、鹘等鸟蛇出没。山上苍松翠柏,草木丛生,风景秀丽,空气清新,令人神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