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 :莲科莲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9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又名荷、芙蓉、菡萏、芙等,为莲科(Nelumbonaceae)莲属(Nelumbo)多年生草本出水植物。莲常自生或栽培于池塘及水田内,在世界上地理分布甚广,遍及亚洲和大洋洲,主要生长在中国、日本、印度、泰国、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一带。

莲喜湿、喜温、喜光,花期为6~8月,果期为8~10月。其根茎(藕)肥厚多节,横生地下底泥中;莲叶较大,呈盾状圆形,直径可达90厘米;叶柄长1-2米,中空,常具刺;花单生,花瓣多数为红、粉红或白色;坚果与种子均为椭圆形或卵形。

莲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藕、藕带和莲子是其主要的食用器官,莲叶、莲花、莲茎等皆可入药,莲花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园林设计、观赏造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起源与演化

孑遗植物

莲是被子植物门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为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古植物学研究表明,早在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北半球的许多水域中就已有莲属植物生长,从出土的莲属化石推测当时的莲属植物有10-12种,分布在五大洲。

后冰期(Ice Age),全球气温下降,不少植物灭绝,莲属植物仅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北部者为莲(Nelumbo nucifera),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黄莲(Nelumbo lutea)。

起源争议

莲的起源地颇具争议,有"中国原产说"和"印度原产说"两种观点。

印度原产说

"印度原产说"认为莲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原地区欧洲植物学家J.Gaertner在印度南端锡兰岛(Nelumbo)即今斯里兰卡发现莲标本,定莲学名Nelumbo nucifera,因其属名对应“东印度”锡兰岛地名,便出现莲普通英文名“东印度荷花”(East Indian Lots)。国际上生物、植物、园艺专著,诸如《花经》(1949,新纪元出版社)、《华北经济植物志要》(1954,中国科学院出版社)、《中国蔬菜裁培学》(1957,科学出版社)、《简明生物学辞典》(1985,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牧野·日本植物图鉴》(1953)等,以及《辞海》(1979,上海辞书出版社)也都称莲原产印度。

中国原产说

"中国原产说"认为莲的起源地在中国,并从中国传播扩散到其他区域。考古学家研究证实,远古时期中国就有莲的存在。20世纪40年代,古植物学家徐仁在中国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发现了距今约有1000多万年的荷叶化石。1973年中国河南郑州“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2粒5000年前的莲子。中国浙江余姚市罗江村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莲的花粉化石,证明至少在7000年前中国就已经有莲藕。前苏联遗传育种家瓦维洛夫环形山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中曾提及,生物多样性中心就是物种起源中心,而莲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极广,种质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据此"中国原产说"主张中国为莲的起源地。

栽培历史

莲是中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一种宿根水生植物,在5000年前,古人就采莲子为食,并将莲作审美对象,3000年前以藕作菜,逐渐从人工防护到引种野生荷花栽培、驯化,食用与观赏并举。

西周至汉代:从野生到栽培

中国西周至汉代莲从野生状态过渡到栽培时期。西周《诗经》中即以“荷”、“荷华”、“苓”指代莲,《尔雅·卷 下·草类》更对莲不同部位作出释名““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葭,其本,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人们对莲有了初步认识,而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咀嚼菱、藕”的表述,证明此时莲就已被栽培驯化用于食用。

三国至南北朝:赏莲兴起

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莲的观赏价值被开发,湖池栽培莲花以供观赏的方式逐渐兴起。同时至北朝,莲藕的种植在黄河中下游逐渐扩散,被大众接受,进而有季节性的进行系统的栽培,《齐民要术》记述了莲藕的种植栽培技术:“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唐宋元明清:栽培渐成熟

中国唐、宋时期,莲融入到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并被发掘出其药用功效。至元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莲在中国充分摆脱了野生状态,并且人工栽培也进入了较为成熟的时期。中国明清时期,莲的种植栽培、生产、加工、利用等各项活动臻于成熟,莲的栽培也已经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人们对其利用方式逐渐多样化。

近现代产业兴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花卉产业的逐渐兴起,莲的生产及科研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批关于莲的专著出版,栽繁技术和规模逐步提升,培育出了诸多高质新品种,全中国新、老莲品种数量达到600多个。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依据栽培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发展出子莲、藕莲和花莲三大系统的品种群及各成体系的栽繁技术。

世界范围流传

日本雄略天皇时代(5世纪),莲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天宝十二年(753年)唐朝鉴真法师东渡日本,将莲种植于奈良唐招提寺;随后数百年间包括慈觉大师在内的众多僧侣逐渐引入中国莲花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使得莲的栽培通过寺院扩散到日本各地;1800年前后,日本赏莲文化盛行,莲栽培品种达到72个,此后逐渐衰败。

印度是莲的世界分布区之一,至少在佛教诞生前就已有栽培,但直至现代其普及程度仍不如睡莲。莲从印度经斯里兰堡、里海传入欧洲。1839~1860年,英国人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多次从中国引入荷花变种,随后欧洲一些植物园内展开了莲的栽培。莲于20世纪从中国或日本引入美国,60年代初杂莲的一交种(Mrs.Rerry D.Slocow)的出现引起美国花卉界的关注,1985美国又大量从中国引入莲用于栽培。

分类

1736年,瑞典植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olus Linnaeus)将莲(Nelumbo nucifera)和黄莲(Nelumbo lutea)作为同一个种置于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中;1763年,法国植物学家米歇尔·亚当斯(Michel Adanson)将其处理为独立的一个属,即莲属(Nelumbo),仍归于睡莲科。随着科学家对莲的深入研究,发现莲属具有与睡莲科其他属不同的特殊形态性状和基因,且与被子植物门的科相比,缺少足够的共性特征,继而将莲属从睡莲科中分离独立为莲科(Nelumbonaceae)。

园艺划分

园艺学上将莲分为子莲、藕莲、花莲三类。子莲以采收莲籽为主,花多单瓣、红色,开花多,结实率高,但地下茎细长,分枝多;藕莲是以采收肥大的根状茎为食,少开花或不开花,栽培类型花多白色,野生类型花红色;花莲是以观赏花为主的类型,花型复杂,花色多样,结实率一般(重台和千瓣类型不结实),地下茎比子莲稍粗。

生态划分

根据气候条件及分布的不同,将莲分为温带莲、亚热带莲和热带莲。温带莲分布在北纬43°以北,都为野生资源;亚热带莲分布在北纬13°~43°,野生和栽培品种并存,遗传多样性在三类中最为丰富,栽培种类驯化程度高;热带莲分布在北纬 13°以南的地区,多为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形态特征

根茎

根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种子根不发达;不定根呈须状,着生在地下茎节上,成束排列,每节6束,每束22~30条,每条根长约8-14cm,密生侧根。

根茎(藕)肥厚多节,横生地下底泥中,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节部缢缩,上生黑色鳞叶,下生须状不定根;

莲叶

叶伸出水面,盾状圆形,全缘稍呈波状,直径25-90厘米,上面光滑具百粉,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具1-2次叉状分枝;叶柄粗壮呈圆柱形,长1-2米,中空,常具刺。

莲花

花单生于花葶顶端,直径10-20厘米;萼片4-5;花瓣多为红、粉红或白色,矩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由外向内渐小;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在倒圆锥形花托穴内;花柱极短,柱头顶生;花托(莲房)直径5-10厘米。

果实与种子

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8-2.5厘米,果皮革质,坚硬,成熟时呈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厘米,种皮呈红或白色;

物种分布

莲遍及亚洲和大洋洲,西起西亚里海,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北迄俄罗斯,南至澳大利亚北部。位于北纬 51°至南纬27°30′,东经45°~142°。主要生长在日本、印度泰国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广布中国,西至天山北麓(东经85.8°,北纬44.4°),东接台湾(东经121.7°),北达黑龙江省抚远市(北纬48.2°,东经134.2°),南抵海南三亚市((北纬18.2°)。垂直分布不仅可达秦岭神农架林区,在海拔2780m的云南宁范县永兴镇附近亦有栽培。全国除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外,其余各省皆有莲的种植与分布。

特性与习性

莲是典型湿地植物,喜欢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适生于湖沼、泽地、池塘、稻田等,对失水十分敏感,缸、盆植荷莲,夏季有3小时不灌水,莲叶便萎靡不振,停水1日则莲叶焦边,花蕾回枯。喜温、喜光,不耐阴暗,最适生长温度22-32℃,适应pH值7左右的土壤。

物候

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其单朵花期较短,多数品种为3-4天。

开花特点

雌雄异熟

莲花具有雌雄异熟的特性,开花过程中雌蕊先熟,雄蕊后熟,以减少自交促进异交。

开花生热

莲具有开花生热效应,开花时花部器官能迅速产生大量的热量,花托为其主要热源,产热与开花时间常一致,生产的热量可使花部温度维持在30~36℃。

二次开合

莲在开花过程中,单朵莲花会以昼开夜合的方式经历2次开放和1次闭合。第一次开放发生于开花第一天早上,外轮花瓣微微张开,内轮花瓣呈直立状态,中午12点左右花瓣逐渐闭合,至14点左右完全闭合;第二天早上花瓣再次展开,展开幅度逐渐变大,直至完全张开,花瓣不再闭合。二次开合现象有助于昆虫的授粉和对花粉的保护。

种子长寿

莲的种子为长寿种子,为延续后代,适应不良环境,其果皮与种皮坚硬密封,形成了独特的种子抗衰机制,经过几十上百年仍可萌发繁殖,研究表明寿命在200~1300年期间的莲种子萌发率达到80%。

繁殖方式

莲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方式为有性繁殖和藕的无性繁殖。莲为虫媒花,靠昆虫完成授粉,其有性繁殖以异花传粉为主,不得已时自花传粉。

栽培管理

人工繁殖

播种育苗

选取老熟莲子,经破壳浸水处理后,逐粒包裹于厚泥,直播于潜水湖塘中;或在温箱催芽长出幼根后移栽大棚育苗,待育出壮苗且气温上升至20℃以上时,便可带土移栽藕田。

分藕繁殖

通常以支藕、子藕作种,选土壤肥沃、保水保肥的水田栽种。种藕一般要2节,每穴栽子藕2支或亲藕、子藕各1支。每1hm2栽7500~12000支;栽时按藕形开沟,将藕横放,顶向下倾斜,盖泥平沟,压紧防止浮起。

顶芽繁殖

藕的先端存在顶芽,俗称“洪湖藕带”、“藕头”,为富有活力的分生组织,在平均气温14℃时,切下顶芽放入基质,进行插育苗,待长出不定根,小叶达2~3片时,移苗定植。

分蔤繁殖

藕未形成前的地下茎,俗称“藕鞭”,藕鞭上有腋芽,可分化为叶芽、花芽,发育为幼叶和花蕾,侧芽又可萌生分支藕鞭。将生长中的藕鞭切成带顶芽和侧芽的数段,植于基质中培育,即可繁殖形成新株。

田间管理

控制水深,人工池塘以深30~60cm为佳,播种时控制水深10cm,立叶挺出后提高水位30~50cm;定期除草,对危害荷花的浮萍、狸藻类植物、喜旱莲子草等杂草及时进行打捞;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施肥方式包括底泥内施和根外喷施,一般在主茎长出1~2片叶时追肥1次,莲叶黄瘦时也应及时追肥。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包括褐纹病、斑枯病及腐败病。通常采用选育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喷施农药等方式进行防治。早期发现个别叶片、植株染病及时拔除,对于腐败病发病严重的莲田,实行轮作,对耕作层进行农药消毒。

主要虫害包括莲缢管蚜斜纹夜蛾茶黄蓟马、莲潜叶摇蚊。多采用敌百虫溴氰菊酯等化学药剂及设置黑光灯诱杀等方式防治。

用途

莲作为重要水生蔬菜品种,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消费市场,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意义。

观赏

莲花是印度的国花。在中原地区,莲花为山东济南、济宁市肇庆市许昌市新郑市孝感市洪湖市等市市花,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平面设计也采用了莲花造型。1986年,莲花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花,位列第八。

莲花,作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具有清净优雅、在泥不染的气质,是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因其在形态、景观、环境等方面具有的多种审美特征及功能,表现出丰富的园林艺术美感和深厚文化内涵。莲花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应用,大致分园林中的赏莲景点、莲花专类园及庭院小池造景三种类型。古往今来,人们有针对性的创造出了园林水景、盆栽莲花、碗莲、插花等观景艺术。

食用

莲的各个部位皆可作为食材,其根状茎即莲藕或藕带可作蔬菜,鲜莲子可作水果食用,莲花、莲叶用于辅助烹制作菜肴,此外莲可加工制成藕片、藕粉、藕汁、蜜饯等食品。莲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单宁等。据测定,每100g莲含水分77.9~89g,淀粉10~20g,蛋白质1~2g,维生素c25~55mg,以及棉子糖水苏糖、米糖、糖及胡萝卜素、多酚化合物、钙、磷、铁等。

药用

莲的药用部位包括根茎(藕)、叶、花、果(石莲子)、种子(莲子)。藕具凉血散,止渴除烦功效,主治热病烦渴,咯血,觑血,吐血,便血,尿血;莲叶具升清降浊,清暑解热,炒炭止血功效,主治中暑肠炎,吐血,妞血,便血,尿血,功能性子官出血;莲花可祛湿,止血,主治跌损呕血,天疱疮莲房可消瘀止血,主治产后淤血腹痛,崩漏带下病,便血、尿血,产后胎衣不下;石莲子可健脾止泻,主治慢性痢疾,食欲不振;莲子可健脾止泻,养心益肾,主治脾虚腹泻,便湾,遗精,白带;莲心可清心火,降血压,主治热病口渴,心烦失眠,高血压病。

净化水质

莲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营养盐,对水体中的氮、磷有明显净化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中藻类生物的生长,合理种植可有效改善水质;同时通过根际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铜等重金属离子,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和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上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超疏水结构

莲叶表面具有超疏水及自洁的特性,莲叶的疏水性在材料和仿生领域被深入研究,如将遗态材料莲叶表面的微/纳米乳突结构转印到木材表面,获得遗态仿生类莲叶自清洁超疏水木材,可有效阻止水分进入,延长木材使用寿命。

文化

诗词

在中国花文化中,莲作为爱情、高洁君子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吟咏赞美的对象。中国古代诗词中多以莲喻美人,暗含对爱情解放和自由的渴望,如王勃《采莲归》:"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更将莲高洁的君子形象发扬光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集中体现了莲遗世独立、不入俗流的内在品格。

民俗

莲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莲与中国的民俗文化相联接,其音近"连",在传统民俗文化中表达"连年有余"的意义,同时莲子多数,寓意"连生贵子",体现着中国生殖崇拜的民俗习惯。中国讲求以和为贵,莲又称"荷",谐音通"和",有着"和和美美”“阖家欢乐"的美好寓意。

中国自古有赏莲风气,衍生出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观莲节。古时人们将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定为荷花的生日。每逢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纷纷到荷塘集中赏莲,《中华风俗志》载:“六月二十四日,俗谓荷花生日凡有池塘植荷者,以纸作灯,燃放于中流。”。

佛教圣花

莲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境界的象征,为佛教圣花之一,在宗教中有着重要文化内涵。佛经中《妙法莲华经》以莲命名,佛教中常以莲指代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

石窟或者寺庙中,莲的形象在建筑构件、塔饰等处随处可见,包括佛教建筑、雕塑及彩绘等,并且菩萨和天王的宝冠、莲座上也都采用莲瓣造型。

物种对比

睡莲(Nymphaea tetragona)为睡莲科睡莲属植物,与莲曾同属睡莲科,皆为水生习性植物,但在形态、细胞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具体如下:

参考资料

.植物智.2023-03-02

澳门回归20周年丨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诞生记.中国政协网.2023-03-12

莲花效应.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普网站.2023-03-11

看皇家瓷器中的“佛道合一”——明成化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人民网.2023-03-03

台湾写真:花莲的那朵莲花.台湾频道--人民网.2023-03-03

2018年11月14日《人民快报-廉政周刊》2018年第45期总第301期 农历十月初七 星期三.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2023-03-03

让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延续下一个千年.中国民族宗教网.2023-03-03

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出土莲花纹瓦当.人民网.2023-03-03

睡莲Nymphaeatetragona.植物智.2023-03-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