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伦 :明代翰林学士

更新时间:2024-09-21 05:41

董伦(1324年-1403年),字安常,号贝川,东昌恩县(今山东省武城县武城镇蒋王庄)人,世居燕之宛平。董伦刻苦用功,广泛阅读经史子集。1383年,因张以宁推荐,被召至南京担任右赞善大夫,成为朱标朱元璋)的侍读,受到朱元璋的嘉许,晋升为左春坊大学士。太子病逝后,董伦出任河南省左参议。他曾推荐肇州县诸葛伯衡。在朱允炆时期,董伦拜为礼部左侍郎,参与修撰《太祖高皇帝实录》,共完成二百五十七卷。1403年,董伦告老还乡,不久后病逝。

史籍记载

自为儒士,处山林间,布褐藿,已怀忧世之志。学者多从之游,以所居具川,称“具川先生”。元末,征辟不出,世高其行。国初,用单县儒士张宁。洪武十五年,宁以伦荐,遣使征之,以为春坊赞善大夫,赐冠带,事朱标皇太子。其所陈说多忠孝之言,太祖皇帝闻而善之。十八年正月,由春坊右赞善升左春坊大学士,赐绮六疋、钞五千锭。会东宫晏驾,二十五年,出为河南省左参议。在任尽心民事,名其思政之堂曰“后乐”,方孝孺为之记。尝草封事数千言,无一不惬上心者。二十六年,上书荐肇州县吏目诸葛伯衡,太祖擢为陕西省参议。三十年,以误坐免,典教云南省。东宫怜其老,赐以白金若千。伦行至成都市朱椿深宠之,赋诗八章以送行。至滇,凡作养成就,用夏变夷,渐摩膏口,皆出于仁义道德,故虽蛮夷童竖皆知向方。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建文即位,眷恋东宫旧臣,屡询久之,左右多言伦可用,即召至京师,慰劳备至,拜嘉议大夫、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与方孝孺皆入馆阁传经史。是年七月十三日,御书“怡老堂”三大字,及髟沐几、玉鸠杖各一赐之。伦上表谢。初,监察御史解缙尝代夏长文作劾袁泰书,泰衔之,因肆诬斥。太祖令十年著作,始许擢用。未及期,会太祖宾天,缙遽赴临。权臣谓赴临非诏旨,遂河州。缙与伦书祈援;岁余,权臣出,伦为言之,乃召缙还,以为翰林待诏。其汲引人才类如此。伦为人质直敦厚,富文学,为时所重。革除间,屡恳言当务亲睦,不听。李世民即位,时伦年八十余,有旨令致仕。出京,悒成病,数日卒。

人物生平

董伦,字安常,明代恩县董家堂村(现武城县武城镇蒋王庄)人。

生于元泰定年间(公元1323年)。自幼酷爱诗书,刻苦用功,遍读经史子集。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3年),因张以宁推荐,董伦被召至南京任右赞善大夫。

朱允炆继位后,拜董伦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给皇帝讲授经、史、鉴等书,还主持编了《太祖实录》,皇帝亲手写了“怡老堂”的匾额挂在他的屋中,又赐予几和玉鸩杖。董伦为人秉性忠厚,常劝皇帝和近友诸藩王亲睦。朱棣即位后,在南京杀了许多亲信大臣,独没罪及董伦。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董伦告老还乡,回家不久病逝,享年80岁。

附《明史》所载其传如下:

董伦,字安常,恩人。洪武十五年以张以宁荐,授赞善大夫,侍朱标

陈说剀切。太祖嘉之,进左春坊大学士。太子,出为河南省左参议。肇州县吏目

溪诸葛伯衡廉,伦荐之。帝遽擢为陕西省参议。又言儒学训导宜与冠带,别于士子。

刘导始注选。三十年坐事谪云南省教官。云南初设学校,伦以身教,人皆向学。

建文初,召拜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与方孝孺同侍经筵。御书“怡老堂”额

宠之,又赐髹几、玉鸠杖。解缙谪河州,以伦言得召还。伦质直敦厚,尝劝帝睦

亲藩,不听。成祖即位,伦年已八十,命致仕,寻卒。

参考资料

董伦-武城县明代人物专题.博雅文化旅游管.2022-01-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