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椿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

更新时间:2023-04-01 20:35

朱椿,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其母为滁阳王郭子兴之女郭惠妃,明朝第一任蜀王,朱元璋曾称其为“蜀秀才”,史称“蜀献王”。

洪武四年三月十八日(1371年4月4日),朱椿出生,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椿被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就藩成都市后,修缮重建了蜀地各种祠庙、古迹,如昭烈祠、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同时他广纳贤才且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重视教育,以礼教治理蜀地,取消了蜀地弊政,禁止官员随意勒索百姓物资,使蜀地大治,积极推动佛道两教在蜀地的发展,兴建了一批佛寺、道观永乐十四年(1416年)向明成祖朱棣举报了其同母弟朱橞朱谋反。永乐二十一年二月十一日(1423年3月22日),朱椿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谥号为“献”,据明、清地方志记载,朱椿后被葬于成都天回山(今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西南的凤凰山)。

《全蜀艺文志》收录有署名“蜀献王”的作品多篇,有《祭汉昭烈皇帝文》《祭杜子美文》《跋宋太史楹铭》等,朱椿的曾孙朱申鈘朱申命人编辑了朱椿的文集《献园睿制集》,于成化二年(1466年)刊印(该刊本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公文书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椿生于洪武四年三月十八日(1371年4月4日),为朱元璋第十一子,其母为滁阳王郭子兴之女郭惠妃。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朱元璋第二次分封诸子为王时,朱椿被封为蜀王,但朱椿此时尚且年幼,仍留在京师学习。洪武十八年(1385年)十月四日,朱椿奉命迎娶永昌侯蓝玉之女为妻,同月,与他年龄相仿的朱柏朱柏、朱梓朱梓、鲁王朱檀都前往自己的封国,由于蜀国地处偏远且蜀王府还未完工,朱椿被派往中都凤阳居住。十月二十七日他刚到凤阳县,就上书两则向朱元璋表达自己的观感、阐明自己的心志。此后朱椿在凤阳文华殿住下来,开始了 “学文练武”的历练,他开辟“西堂”作为自己的读书之所,延揽当时的名士李叔荆、苏伯衡作为自己的老师,阅武之余向他们讨教经史,他还曾请名僧来复为自己讲授佛教经典,听后作四篇箴言《正心》《观道》《崇本》《敬贤》以自警,洪武十九年(1386年)春,朱椿在自己的居所建立一间“宝训堂”,将朱元璋编撰的《皇明祖训》供奉在中,置先代帝王经典于左。在凤阳县期间朱椿也不忘时常上书向朱元璋汇报情况,朱元璋对此举很是赞赏,且朱椿颇具文采,朱元璋称其为“蜀秀才”。

就藩成都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蜀王宫殿还未竣工,朱椿就前往自己的封国成都,朱椿回国后不久即着手蜀地各种祠庙(如大慈寺、万福寺、青羊宫)、古迹(如沿边楼、望江楼、散花楼)的修复,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椿命人修复了昭烈祠,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椿重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学习,时常与士大夫讲学论道。同时他还十分重视教育和人才,当时他的世子朱悦燫刚刚两岁,他便聘请时任汉中市教授的大儒方孝孺做世子的老师,并赐方孝孺书舍名为“正学”,后来他与方孝孺也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他到郡学视察时看到讲学的博士十分贫苦,便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他们,还每个月赠米一石,并使其成为定制。王府长史陈南宾行动不便,朱椿便特意为他造了一辆安车。朱椿听说义乌王绅是位贤才,便重金聘请他并对他礼遇有加,后来王绅的父亲客死遇难,朱椿还资助他将父亲的遗体运回。

当时其他的诸王为防止边患都在大练士卒,只有朱椿用儒家礼教去治理封国,当时有西番蛮人作乱,烧毁了黑崖关(今四川汉源县北建黎乡牛坡市),朱椿向朝廷求救,凉国公蓝玉携都指挥瞿能出兵大渡河将番人击败。平定叛乱后,朱椿考察了叛乱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汉族官吏肆意剥削、勒索当地番人,才激起了当地番人的反抗。此后朱椿取消了种种弊政,减轻当地赋税,并把当给向王府例行贡品定为锦香扇之类的物资,除此之外禁止任何官员对百姓勒索物资。此后蜀国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蜀国得以大治。

朱椿也积极推动佛教在蜀地的发展,他不仅在全国遍访名僧邀入蜀中并大力兴修佛寺,而且时常上峨眉山上的佛寺参拜。尊佛礼儒之外,朱椿也好道,在南京时就与正一派道教天师张宇初有过交集,在他的主持下在蜀中兴复了一批道观,在《献园睿制集》收录的其《张丰仙像赞》中讲述朱椿与张三丰见面一事。为了防止僧人、道士违法乱纪,朱椿也对他们有所限制,需要受到王府规章的限制。

永乐年间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后大肆削藩,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棣即位后,朱椿立即派遣世子朱悦燫前往朝见。朱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九月,朱椿入朝拜见朱棣,十余日后朱椿离京之时,朱棣给予朱椿其他诸王来朝时都没有的赞扬,同时给予他的赏赐也比其他诸王丰厚。永乐三年(1405年)五月,朱椿向朱棣进献了荔枝等物品,朱棣很是高兴并在回书中对朱椿大加赞扬。永乐四年(1406年)九月,朱棣又赐给朱椿珍珠192两,白金1500两,钞两万锭。

朱椿第三子朱悦燇犯错后去投奔朱椿的同母弟朱橞朱橞,而朱橞是“靖难”期间唯一一个出兵勤王帮助朱允炆藩王,后因献南京城有功被朱棣派往长沙市驻守,但朱橞在长沙大肆搜刮民财,蓄养兵卒意图谋反,朱悦来后朱橞便假称其为建文帝朱允来蛊惑人心。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橞致信朱椿邀他一同谋反,收到信后朱椿便向朱棣检举了朱橞,朱棣大怒将朱橞逮捕,后朱橞被贬为庶人死在了狱中,朱椿则受到朱棣的称赞并被召入朝中赐予大笔财物。

人物去世

永乐二十一年二月十一日(1423年3月22日),朱椿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谥号为“献”,朱棣停朝七日以示哀痛,据明、清地方志记载,朱椿后被葬于成都天回山。

人物成就

朱椿就藩成都市后,他广纳贤才且在王府中优待王府属官,对他们十分礼遇并且给予厚待,对于方外贤士,朱椿也是极其礼遇,为蜀中的宗教文化复兴引入了大批人才。他以礼教治国,在蜀地开展礼乐教育,包括兴学校、建祠庙、整治陋风陋俗,使得蜀地面貌焕然一新,在这个策略的影响下,蜀地在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中,没有发生大的动乱,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文化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同时朱椿也不忘朱元璋的教导,朱椿谨守孝悌之道,安守臣节,从未有过反叛朝廷的举动,能够大义灭亲举报自己同母兄弟朱橞朱橞的谋反举动,平息了明朝宗室内部潜藏的动乱。朱椿也树立了好的典范,其后的历代蜀王对中央王朝都颇守法度,并在文化领域有所成就。

个人作品

《全蜀艺文志》收录有署名“蜀献王”的作品多篇,有《祭汉昭烈皇帝文》《祭杜子美文》《跋宋太史楹铭》等。朱椿的曾孙蜀怀王朱申鈘命教授叶著,编辑了朱椿的文集《献园睿制集》,于成化二年(1466年)刊印(该刊本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公文书馆),共四册十七卷。第一、二卷内容为各种辞令;第三卷为序言、诗序等;第四卷为朱椿往来的书信等;第五卷为赞、像赞、赐赞;第六卷为各种表笺,包括有谢恩笺,冬至、正旦表笺,贺笺等;第七、八、九、十、十一卷为各种祝文、祭文等;第十二卷主要是记、引、跋、赋、铭;第十三卷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合集;第十四卷为七言绝句;第十五卷为五言律诗;第十六、十七卷为七言律诗、杂著合集。该作品展示了明朝第一代蜀王朱椿的生活和治国状态,记录了其制定蜀王府家法的过程和内容,是诠释《大明会典》中藩王制度的实例,也为后人了解蜀藩和蜀王府内部信息提供了直接的材料。

人物轶闻

与张三丰的往来

相传张三丰曾到过成都并游说朱椿入道,据清光绪《平越直隶州志》所载张三丰《答蜀献王》一诗,朱椿似乎也曾劝张三丰做官,明嘉靖《四川总志》载有《题玄天观寄蜀王》,明天启《新修成都府志》载朱椿《赠张三丰》,《献园睿制集》中也收录了朱椿所书与张三丰见面的一些文章,这些赠诗和文章似乎都证明朱椿与张三丰的往来是真实历史。但张泽洪教授认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地方志所载,张三丰“入成都市,说蜀王椿入道”的事迹,与其在武当山长期修炼的历史不符。学者白艳波认为朱椿构建“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是出于政治需要。

安葬蓝玉

朱椿的王妃蓝氏为凉国公蓝玉之女,后蓝玉因谋反罪被朱元璋诛杀,并将他“剥皮填草”,传于九边示众,当蓝玉的“皮草”传至成都府时,朱椿作为蓝玉的女婿向朱元璋求情,才将蓝玉安葬。据明末清初欧阳直所著《蜀警录》记载,蓝玉人皮一直被收藏在蜀王府中。并将蓝玉的人皮装成肉身塑为神像,供奉在蜀王城端礼门城楼上,两百多年后明末张献忠攻入成都市时,还在城楼上发现了这尊神像,身着公侯服饰,金装,人皮质,头与手足俱肉身。

相关人物

家庭成员

蜀王世系

《明史·诸王世表一》中记载朱元璋为避免子孙后代重名的情况,于是给每个儿子各拟二十字用以定字辈,蜀王一系为“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名字第三个字则取带五行偏旁的字,以火土金水木为序。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在明人所著《国朝献征录》《本朝分省人物考》以及清人的《粤西诗文载》中,都记载:“蜀献王好学礼士,于玉碟中最号贤王。”,正德年间《四川志》对他的评价是:“性温粹,读书勤学,乐善好贤。”,弘治皇帝朱樘曾以朱椿所定的家范作为整个明朝重视的家法,并赞扬说“蜀多贤王”,清人所编《明史》载其:“性孝友慈善,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剑桥中国明代史》中评价朱椿是一位“学者王子”。

遗址与墓葬

蜀王府

朱椿的蜀王府修建在五代时期蜀国宫殿的旧址上,用砖石砌成,宫城东为今成都市顺城街一带,西至东城根街,南边最远抵达红照壁一带,北边以羊市街、西玉龙街为界,东西南北四门分别为体仁门、遵义门、端礼门、广智门。明末清初时,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帝国,此城为其“皇城”,清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撤离成都时,将该城焚毁,只有端礼门城楼保存。清康熙四年(1665年),蜀王府旧址改为“贡院”,端礼门外的广场称为“贡院街”,又称“皇城坝”。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科举废除后,贡院改为新式学堂(四川大学校部和文、法两院曾设于此地),民国时曾作为学校、兵营等,皇城坝一带沦为平民窟。20世纪60年代末,该“皇城”包括保存下来的端礼门城楼,被当做“四旧”被彻底摧毁。如今,“皇城”一带已成为成都市新的城市中心,现天府广场包括后子门一带就是当时蜀王府的中心。

2013年,成都体育中心在进行改造施工时,在其内部及外侧,发现了明代蜀王府的园区,根据蜀王府的建筑格局,这一区域可能是蜀王府的左花园。从东华门街步入成都体育中心,是蜀王府的内侧宫墙遗址,宫墙宽约十米,由泥土夯筑而成,两侧有包砖,宫墙之内有河道、踏道、拱桥、码头等各类设施。2014年,成都体育中心被正式确定为成都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2019年入选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陵寝墓地

明代蜀藩诸王及子孙、妻妾和郡、县主的墓地,主要是在成都东郊黄土陇岗区域,其中以龙泉驿区西部较多,已勘探23处共26座墓地,但未发现有蜀献王朱椿墓地。据《大明一统志·陵墓》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四川通志》等明清地方志记载,朱椿墓位于成都天回山(今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西南的凤凰山)。1970年在此地发掘了悼庄世子朱悦熑墓(朱椿世子),《明蜀王和明蜀王陵》一文中认为,此地原是朱椿为自己建设的陵墓,但其子朱悦熑早逝后,朱椿便将朱悦熑葬于此处。

1995年,成都市考古队与龙泉驿区明蜀王陵博物馆联合勘探了,位于成都东郊龙泉驿区十陵街道青龙村五组境的香花寺大皇坟,认定该墓为“蜀成王陵”。但《明蜀王和明蜀王陵》一文认为此墓寝园比明制规定的藩府亲王域面积大出一倍,已发掘的蜀僖王陵、 蜀昭王陵都未超过明制规定,因此香花寺大皇坟的墓主可能是蜀献王朱椿。

研究书目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中国历代皇子》

《西蜀寻隐》

《神州觅胜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