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吉六 :毛泽东主席的老师

更新时间:2024-09-20 21:30

袁吉六(1868——1932),字仲策(一说仕策),榜名仲谦,出生于湖南省保靖县葫芦寨,祖籍湖南省新化县永固团巴油袁家凼(今隆回县孟公乡白莲村)。袁吉六是毛泽东主席的老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史学家。

袁吉六出身贫寒,3岁丧母。1883年(清光绪九年),15岁的袁吉六应试中秀才。其后在一边教书,一边自学,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考中举人。1912年,袁吉六携妻带子迁回祖籍隆回县罗洪乡白莲村袁家凼。次年春,袁吉六应同乡校长陈润霖之邀,被聘为该校国文教员。1914年春,四师并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袁吉六仍然留任国文教师。袁吉六除了在一师教书之外,还在陈润霖的修业学校、胡元倓明德学校、湖南公立一中等学校教过书。1917年(民国6年),他也参加了湖南大学的筹建工作,并任该校教师。1929年,袁吉六回乡定居,读书著作。1932年,袁吉六病故,享年64岁,安葬在隆回县罗洪乡白莲村。

从1913年春到1918年暑期,袁吉六教毛泽东国文长达5年半时间。毛泽东对袁吉六非常敬重,他认为自己的文言文写作受益于袁先生。在袁吉六去世后,毛泽东不仅关心其遗孀的生活处境,而且在1953年,毛泽东还亲笔为袁吉六墓碑题字。袁吉六在教学之余,著书立说,撰有《文字源流》《文学史》《书法必览》《分类文法要略》《国文讲义》等作品。章士钊、郭沫若称赞袁吉六“此老通古今历史,斯人育天下英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68年(清同治七年)农历四月初十,袁吉六出生于保靖县葫芦镇袁家坪。家境贫寒,3岁丧母,靠父亲袁家绩串乡跑寨卖豆腐维生。袁吉六7岁时在本寨罗方城开办的私塾学堂读书4年。13岁随父浪迹苗乡,得父好友苗族举人石明山、秀才石文岚救助。石明山把袁吉六接回家教读。袁吉六仅用1年时间,就初步掌握了写作和诗歌词赋要领。过了不久,袁吉六被荐送到古丈县许光治开办的学堂就读。两年后,袁吉六回到葫芦寨。

中举与成家

1883年(清光绪九年),15岁的袁吉六应试中秀才,后一边教书,一边自学。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袁吉六经过14年的苦读,赴省乡试考中了举人。

袁吉六中举的时候,已经是虚龄三十岁的大龄青年了,父亲托老家的亲戚给他相了一门亲事。他奉父命回到祖籍隆回罗洪,娶家乡淑女戴常贞为妻。婚后,又带着妻子返回葫芦寨继续设馆教书。袁吉六后再娶了保靖县的向冬英(苗族),向氏早在三十岁时病故,两夫人共生六子六女,

教育教学经历

袁吉六在葫芦寨设馆教学期间,对苗家子弟悉心辅导,并为苗族学生石昌松、石绍营力证清白并助其应试,事后赋诗抨击歧视苗生的考官。

1912年,袁吉六携妻带子迁回祖籍隆回县罗洪乡白莲村袁家凼。次年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创立,袁吉六应同乡校长陈润霖之邀,被聘为该校国文教员。1914年春,四师并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袁吉六仍然担任国文教师。在此期间,成为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吉六除了在一师教书之外,还在陈润霖的修业学校、胡元倓明德学校等教过书、湖南公立一中等教过书。1917年(民国6年),袁吉六与胡元炎(音同)等人一起参加湖南大学的筹建工作,并任该校教师。

回乡

1929年,袁吉六回乡定居,投入到读书写作之中,同时教育子女,指导学生学习。晚年的袁吉六,不顾年老体弱,著书不辄,撰写出《文字源流》等著作。1932年,袁吉六病故,享年64岁,安葬在隆回县罗洪乡白莲村。

与毛泽东的师生情

培养英才

1913年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袁吉六是他的国文教师。1914年春,四师并入一师,袁吉六仍然担任毛泽东所在的第八班的国文教师。从1913年春到1918年暑期,袁吉六教毛泽东的国文长达5年半时间,对毛泽东的文言文影响很大。

袁吉六很看重毛泽东的才气,也同情毛泽东与自己一样是农家子弟出身,对他的学习格外关心。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最推崇梁启超的文章,也能写出颇似这种文体的政论文了。但袁吉六称梁启超这种文体为“老狐禅”,认为毛泽东学梁是走错了门径,极力主张他学习韩愈的古文。毛泽东通过反复认真研读,对韩愈文章的风格、技巧乃至词句,都已融会贯通。他写的文章不仅具有韩文纵横捭阖、一泻千里的气势,而且其中一些词句都直接来自韩愈的文章,也能写出颇似韩愈文体的政论文了。袁吉六对毛泽东的刻苦和长进,极为赞赏,夸他的文章大有“孔融笔意”,并批给学生传观。

袁吉六还积极支持毛泽东等进步学生的爱国学生运动。1915年,毛泽东带头发动罢课和驱逐校长张干的学潮,张干要开除毛泽东。袁吉六不因为张干与自己是邵阳市老乡而站在张干一边,而是利用这层老乡关系,去张干那里游说,夸奖毛泽东是“挽天下危亡者”,并联合徐特立杨昌济等著名教授,向张干据理力争,最后保住了毛泽东的学籍

敬重恩师

毛泽东对袁吉六非常敬重。1950年,当袁吉六的老同事王季范写信告知毛主席,袁吉六的遗孀生活困难时,毛主席即去信湖南省时任省长王首道,“请省府酌予接济”,使袁吉六夫人得以安度晚年。1953年,毛泽东亲笔为袁吉六墓碑题字“袁吉六先生之墓”。

个人作品(部分)

人物评价

毛泽东在《自传》中说:“予这得窥文言文涯诶者,袁胡之教为多。”一次他与周世钊交谈时说:“我能写古文,颇得力于袁吉六先生。”1965年,他在中南海邀请郭沫若、章士钊、王季范、周世钊等同志作客,以湖南家乡菜招待各人,席间回忆到一师读生活,言及袁吉六先生学识时,章士钊说:“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沫若说:“斯人教天下英才。”毛泽东微笑而谦虚地说:“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

人物关系

以上资料整理自

相关轶事

锅粑秀才

光绪年间,永顺府督考秀才。家境贫寒的袁吉六拿不出盘缠,最后,他到左邻右舍借了些粮食,熬成锅粑,充作赶考的干粮。考试那天,袁吉六事先将几块锅粑塞进袖筒里,以备饥饿时用来充饥。进考场时,监考官见他袖筒里藏有东西,怀疑是夹带作弊,便责令他接受检查。考官发现他袖筒里装的是几块黑锅粑时,暗表同情,默默走开了。考试放榜,袁吉六喜中秀才,并从此获得了“锅粑秀才”这个外号。

不求闻达

1916年夏,湖南省省长兼督军谭延闿见袁吉六那手颜体字跟自己的字体极其相似,对袁吉六心生爱意,要请他出任省府机要秘书,他以年迈体弱相辞。后来,谭出任行政院长,再次邀请袁先生任国史馆编修,他又婉言推脱。

袁吉六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做得一手好文言文。唐生智送他500大洋,请他给母亲写墓志,他不写。省长赵恒惕请他给母亲写寿联,经好友力劝,他勉强为之,却坚决不肯收受酬金。可是贫苦百姓卖斗笠,为了得个好行情,请他在半笠上题字,他欣然挥毫,不嫌麻烦。

拔贡教崽

袁吉六教子很严厉,但也不轻易动鞭子。非得要打孩子,也讲求“打一教众”的效果。有一回,一个儿子做了错事,他把所有的子女都叫来受训。他先要犯事的儿子陈说经过,认错悔过,以此教育子女们引以为戒,不再重犯类似的错误。然后,拿起“家法”狠狠地打他三下,边打边气咻咻地说:“气死老子!气死老子!”其他几个子女诚惶诚恐地立在一边,受的教育不比挨打的少。在袁吉六家乡,一提起他教育子女的事,就会想到“拔贡(对袁吉六的尊称)老子教崽———打一个教一堂”的歇后语。

藏书颇丰

袁吉六一生爱收藏,藏书颇丰,袁吉六藏品中有他视为宝物的《医宗金鉴》《资治通鉴》等古书,还有同样被他视为珍品的砚台、印油盒。“文化大革命”期间,袁吉六的藏书被新化县某单位担走,据说担了几天才担完。

相关纪念

墓地保护

1953年,毛泽东亲笔为袁吉六墓碑题字后,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为他重修了坟墓。1980年,袁吉六的大儿子袁愈栖又在墓碑两侧立上石柱,并将“此老通古今文史”“斯人教天下英才”等语组成五字对联:通古今文史,教天下英才,将其刻于墓前石柱上。

1982年,隆回县人民政府公布“袁吉六先生之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2月26日,先生之墓被一伙歹徒盗毁。后修复重建。2003年,袁吉六墓被公布为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升级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活动

2023年8月18日,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获得隆回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隆回县民政局的批准成立。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是以袁吉六老先生名字命名的社会公益组织,以研究与传承袁吉六先生的教育思想与文化遗产为出发点,为全面推进罗洪乃至隆回县发展的美好前景做贡献。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

袁吉六.隆回县人民政府.2024-07-27

袁吉六.邵阳市人民政府.2024-06-28

袁吉六简介.保靖新闻网.2024-07-28

苍山日照美 山斋书香长——访袁吉六先生孙女袁星芝略记.邵阳新闻在线.2024-07-27

伟人之师袁吉六.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4-07-27

袁大川:我的祖父袁吉六曾被学生毛泽东称为袁大胡子.新湖南.2024-07-27

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吉六:脾气古怪的“拔贡老子”.新湖南.2024-07-27

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促文化大发展,推教育上台阶.基层网.2024-07-27

隆回县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成功举行首次行政工作大会.隆回县人民政府.2024-07-27

恰同学少年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7-2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