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

更新时间:2023-08-15 18:53

西海固,是指1953年成立的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下辖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市三县——取三县名称首字,即为“西海固”,在当时,还属于甘肃省管辖,此后行政区划几经变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区划中便没有了“西海固”这个地名,“西海固”变成了宁夏南部山区的代称,泛指原州区(原固原县)、泾源县隆德县、西吉县、彭阳县、海原县六县区和同心县一部分。即固原市、中卫市的海原县以及吴忠市的同心县一部分。

如果在地图上去寻找,并不能找到一个叫作“西海固”的地方。西海固的惯称只在民间保留了下来,现在的固原市所辖范围大致就是以前的西海固。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 ,西海固位于中国西北陕、甘、宁三省省会中间点,是“塞上江南”宁夏最具西北苍凉气质的一座城市。

左宗棠上书奏折中“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1949年解放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4%。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合称“三西”——是当时公认的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这里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西海固最后一个贫困县,因此西海固所有区县都脱离了贫困县序列。

历史沿革

历史上的西海固

西海固地处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冲撞融合地带,是丝绸之路、萧关古道的必经之地。六盘山地势险峻,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历代王朝从未放弃对西海固的经营,战国时期设乌氏、朝那县西汉安定郡北魏置高平镇,北周置原州,明置固原卫,清升直隶州。

新中国成立后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固原市属甘肃平凉管辖。1953 年10月,将西吉县海原县、固原三县从平凉专区划出成立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地级),即西海固。1955年,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为固原回族自治州,仍属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时,将固原回族自治州连同平凉专区的隆德县泾源县二县划归宁夏成立固原专区。1979年,设固原地区行政公署。2001年7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将原州区改为原州区。2004年2月,海原县划归中卫市。2008年3月,将原州区黑城、七营两个整建制镇及甘城乡北部8个行政村、炭山乡北部4个行政村划归海原县管辖。

经过多年的行政区划变迁,西海固已经不是一个标准的行政区划,它包括固原市、中卫的海原县以及吴忠市同心县一部分。如果在地图上去寻找,并不能找到一个叫作“西海固”的地方。它虽然被短暂地设立为回族自治区,西海固的惯称只在民间保留了下来,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代称,现在的固原市所辖范围大致就是以前的西海固。

地理环境

地质土壤 

固原市在地层上处于华北地层和祁连县地层区内,两区以龙首——六盘深断裂为界。华北地层区的次级单元为陕甘宁盆缘分区,彭阳县泾源县原州区的部分地区位于该分区的平凉小区内。其余大部分地区位于河西走廊——六盘山分区的六盘山小区和北祁连分区的靖远县——西吉小区内。平凉小区内地层分布特点是:下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至侏罗系均很发育,但因黄土大面积掩盖,仅零星见于残山或沟谷中;下白垩统广泛分布,厚度较大;新生界较发育,遍布全市。六盘山小区地层发育极不完全,缺失古生界、三叠系、侏罗系、上白垩统和古新统。下元古界零星分布。早白垩世接受了巨厚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砂岩中具铜矿化。靖远——西吉小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下元古界,古生界只有中——下泥盆统;新生界分布最广,缺失古新统。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黄土覆盖,构成黄土丘陵。

气候降水

固原市地处黄土高原暖温半干旱气候区,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昼夜温差大,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日照时数2358.9小时,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水量499.7mm,年蒸发量1364.4mm,大于10℃的积温2482℃,无霜期155天。

海原县气候宜人宜居。县内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年均降水量352.9毫米、蒸发量1644.7毫米,平均海拔1780米,年均气温7.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森林覆盖率11.37%,夏凉冬爽,春秋平和,日照充足。

河流湖泊

固原市境内有清水河、葫芦河、泾河和祖厉河四大水系,其中清水河、葫芦河、泾河河源均在固原市境内,为出境河流,祖厉河仅在西吉县境内有2条主要支流。清水河流域面积2575平方公里,干流河长81.2公里(原州区),多年平均径流量0.55亿立方米;葫芦河流域面积3278平方公里,干流河长120.1公里(西吉县),多年平均径流量0.73亿立方米;泾河流域面积4183平方公里,干流河长39公里(泾源县),多年平均径流量1.08亿立方米。祖厉河在西吉县境内,流域面积491平方公里,干流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植物动物

名贵珍稀动物和野生植物有:有脊椎动物27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林麝金雕黑鹳、胡元、中华秋沙鸭等10种,二级保护动物红复锦鸡、鬣羚豹猫等49种)、无脊椎动物3554种、维管植物1224种(六盘山特有植物紫穗鹅冠草、四花早熟禾六盘山棘豆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水曲柳桃儿七属、黄芪等25种),被称为“西北种质资源基因库”。

矿产资源

已发现矿种29种:能源矿产有煤、石油、油母页岩,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镁,非金属矿产有石膏、石盐、芒硝石灰岩、玻璃用长石石英砂岩、铸型用石英砂、玻璃用石英砂、陶瓷粘土、水泥配料粘土、泥炭、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等。此外还有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现阶段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9种,为煤炭、石盐、芒硝、建筑石料用大理石、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泉水、地下水等。其中煤炭资源量27.88亿吨,岩盐资源量17.45亿吨,芒硝资源量1.29亿吨,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量2.08亿吨,建筑用白云岩资源量2.3亿吨,建筑用砂资源量2248.62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资源量1199.2万立方米,地下水40000 立方米/d,矿泉水14515.84m³/d。

文化名胜

悠久的历史使固原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辖原州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隆德县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西吉县被命名为“中国文学之乡”。境内分布有颇具特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南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其中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同志的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名扬中外。老龙潭、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野荷谷、白云山六大景区的70多个景点以奇特的高山峡谷地貌、流泉瀑布和特有的植物资源在群峰环抱中大放异彩。中部是以固原博物馆为中心的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安西王府遗址等构成的文化旅游区,其中固原博物馆是全国89家重点博物馆之一。现在馆藏文物1万余件,有国家一级文物123件,国宝级文物3件。北部以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为中心,有火石寨丹霞地貌构成的云台山、石城、扫帚林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参观过的单南清真寺、红军长征会师的将台堡,震湖和地震遗迹。

海原县文化多元繁荣。菜园文化、丝路文化、花儿文化、红色文化、地震文化相互交融,境内有已知不可移动文物316处。其中,古遗址185处,古墓葬27处,古建筑7处,石窟及石刻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4处,其他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剪纸、刺绣等民俗艺术形式极富乡土特色,花儿、口琴泥哇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名录,被原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扶贫工坊”。

经济发展

苦瘠甲天下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五个地级市中 ,固原是唯一不沿黄河的一个地级市。在宁夏长度、流域面积仅次于黄河的清水河,尽管途径固原,却并不能给她提供太多的帮助——作为一条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河流,由于干支流大部分流经含盐量高的地层,河水矿化度极高,水波荡漾的清水河实际上既难以饮用,也难以灌溉,是一条苦涩之河。且这里处在黄土高原,常年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过300毫米,蒸发量却接近2000毫米,因此固原市人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缺水。

而历史上六盘山,事实上林带森林极为茂盛 ,主要树种有山杨、桦、山柳华山松等,林下多矮箭竹、川榛及多种灌木。 高海拔地区更有草甸草原、干草原和杂类草草甸等,是大牲畜良好牧场。然而随着明清时期人口不断增多,毁林开荒,曾经绿水青山的六盘山森林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清末同治年间战乱与大批进入山区的移民为固原带来了一场生态浩劫。曾经足以供蒙古大军屯驻牧马的西部绿岛沦为了左宗棠上书奏折中“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1949年解放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4%。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的河西、定西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合称“三西”——是当时公认的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这里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居民搬迁

1982年12月,国家决定建设包括西海固在内赤贫的“三西”地区。此后,西海固的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为了解决缺水的难题,宁夏政府想出了异地搬迁的办法。自1983年起,当地政府累计组织了123万山区群众迁往黄河灌区,占宁夏现人口总数的约六分之一。

1997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的习近平深入调研,启动一项根本性工程“移民吊庄”,让生活在西海固的群众,搬迁到他亲自命名的“闽宁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最初仅8000人的闽宁村,已发展壮大为6.6万人、6个村的闽宁镇。定居于此的移民搬迁户,全部来自西海固地区。

退耕还林

200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西海固启动新一轮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林草植被大面积恢复。同年,六盘山启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禁伐封育。如今,六盘山的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60年代的22%提高到近65%。通过近20年的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固原市林地面积如今已达66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的就有280万亩,人均退耕2亩多。

时任固原市林业局局长陈胜远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海固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400毫米降水线造林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如今已达22.8%,草原植被覆盖率由35%提高到现在的73%。有了林,就有了雨。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固原市的降雨量近年来也在稳定变化,由退耕还林前的年均200毫米左右,达到前几年的600毫米左右,近几年稳定在600毫米到1000毫米之间。

绿色产业

近几年,固原市提出了生态与经济并重、山绿与民富双赢的发展思路,2017年更进一步启动实施了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的“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一棵树是发展适合本地大面积种植的经果林,长远解决民富问题;一株苗是选择特色苗木,解决本地苗木产业长期形成的云杉油松樟子松“三棵松”品种单一的问题;一枝花是培育景观花卉,解决城市绿化、美丽乡村建设中色彩单一问题;一棵草是培育兼具生态、经济及观赏价值的草种。如今,固原市已培育出39个“四个一”试验示范园。

固原市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已发展特色经济林36.4万亩,果农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发展育苗规模31.4万亩,年产值达到5.5亿元左右。

脱离贫困

2019年4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3月4日,自治区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批准同心县原州区海原县3个国家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西海固最后一个贫困县,因此西海固所有区县都脱离了贫困县序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