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 :三国时期东吴权臣

更新时间:2023-05-18 20:50

诸葛恪(公元203年—公元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孙吴权臣,官至大将军、太子太傅、太傅,兼任扬州牧、荆州牧,受封都乡侯、阳都侯。孙权去世后,诸葛恪把持朝政,后被宗室孙峻设计诛杀。

诸葛恪是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以能言善辩著称,得到孙权赏识,成年后官拜骑都尉,担任太子孙登师爷。东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诸葛恪请求领兵平定丹阳市(今安徽宣城),升任抚越将军、丹阳知府。三年后,诸葛恪收降山越人,孙权嘉奖其功,升任他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东吴赤乌九年(公元247年),诸葛恪升任大将军,代替陆逊统领荆州军政。孙权病重,诏命诸葛恪辅政,任命他为太子太傅。孙吴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幼子孙亮继位,遗命诸葛恪为托孤首辅大臣。诸葛恪升任太傅,总揽东吴军政大权。诸葛恪掌权初期,锐意改革,击败魏军取得东兴大捷,进封阳都侯,兼任扬州牧、荆州牧,深孚众望。

东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诸葛恪执意兴兵伐魏,在新城遭遇兵败,自此失去民心。诸葛恪班师回朝,此后独揽大权,招致百姓怨恨、朝臣憎恶。宗室孙峻为争权,诬陷诸葛恪谋反,联合吴主孙亮把诸葛恪诱入宫中,将其诛杀,并夷灭三族。诸葛恪身死,时年五十一岁。

时人对诸葛恪褒贬不一,孙权孙登、孙峻、胡综等人夸赞诸葛恪才思敏捷,对他评价颇高;父亲诸葛瑾叔父诸葛亮及邓艾孙休等人却认为诸葛恪志大才疏,不堪大用。后人对诸葛恪贬大于褒,认为他才略有限,威望不足,以倾国之兵北伐曹魏失败,加之刚愎自用、专权擅势,最终招致祸患,被孙吴宗室与江东势力联合诛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诸葛恪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年少就以才华闻名,能言善辩,吴主孙权对他很是欣赏。诸葛恪成年后,官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随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并与他们为友。不久,诸葛恪从中庶子升任左辅都尉

孙权几次大会朝臣,故意当众刁难诸葛恪,都被他机智化解。诸葛恪才思敏捷,孙权觉得他不寻常,打算让他担任节度官,掌管军队钱粮调度,试探其处理政事的才能。但钱粮调度文书繁琐,非诸葛恪所长,改任其领兵。

平定丹阳

孙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诸葛恪请求领兵平定丹阳(今安徽宣城)。诸葛恪认为丹阳山路险阻,山越人彪悍勇猛,吴国虽多次发兵围剿,但只得到一些边缘地区的平民而已,其余山民藏匿深山远林,不能全部抓获。诸葛恪请求到丹阳主政,诱降山越人,三年可得兵卒四万。孙权于是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兼任丹杨太守,还授予他骑兵仪仗队三百人。授官仪式完毕,孙权还让诸葛恪布置好仪仗队,擂鼓吹号,列队开道回家。

诸葛恪就任后,便致书邻近四郡地方长官,要求他们守境安民,约束军队。诸葛恪命令将领分兵防守险要地段,只修缮防御工事,不与山越人交战。等到庄稼将熟之时,就纵兵抢先收割,连种子也不留下。山越人吃完旧粮,新粮又不能收,饥饿困苦,逐渐出山投降。

诸葛恪告谕属下,对于投降的山民应多加教化,迁到外县定居,不得嫌弃怀疑、随意拘捕。白阳县县长胡伉[kàng]抓获山民周遗,周遗本是凶恶之徒,不得已出山投降,内心却图谋叛乱,胡伉将他绑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胡伉违背命令,将他斩首示众,并将此事上奏朝廷。山民听说胡伉因抓人获罪被诛,知道官府只是想要他们出山而已,于是扶老携幼相继出山归降。三年后,所得山越人口全如诸葛恪预料的那样,诸葛恪将其老弱迁居平原,收丁壮为兵,得四万人,他自领一万,其余三万分发诸将。

孙吴嘉禾六年(公元237年),孙权嘉奖其功劳,升任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屯兵庐江皖口(今安徽安庆市西)。

受诏辅政

东吴赤乌六年(公元243年)正月,诸葛恪轻兵袭击魏国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俘虏当地百姓而回;同年十一月,诸葛恪又派斥候查探道路,打算夺取魏国寿县(今安徽省六安市),孙权没有同意。魏国司马懿领兵攻打诸葛恪,孙权将诸葛恪调往九江市(今江西九江市柴桑区)驻守。

东吴丞相陆逊对诸葛恪素来评价不高,诸葛恪知道陆逊听了谗言,猜疑自己,于是写信向陆逊解释,讲述任用人才不可求全责备,应该以大局为重的道理。不久陆逊去世,孙吴赤乌九年(公元247年)九月,诸葛恪升任大将军、督左部,假节,代替陆逊镇守武昌,统领荆州市军政

东吴太元元年(公元251年)十一月,孙权久病不愈,太子孙亮年龄尚幼,征召大将军诸葛恪入朝辅政,兼任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兼任少傅。孙权诏谕各级官员,除生杀大权外,诸葛恪总揽内外军政大事。此外,孙权还特意为诸葛恪建造府邸,安排侍卫保护。

东吴神凤元年(公元252年)二月,孙权病危,召集诸葛恪、孙弘、太常滕胤[téng yìn]、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入朝,托付后事。同年四月,孙权病逝。孙弘与诸葛恪素来不睦,担心遭到打压,于是封锁孙权去世的消息,打算假传诏书诛杀诸葛恪。孙俊把这件事告诉诸葛恪,诸葛恪请孙弘前来商议大事,将其诛杀。孙亮继位为帝,诸葛恪升任太傅。诸葛恪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取消秘密监听之事,裁减军政冗员,降低赋税,每一项举措都惠及百姓,国人无不欢愉。诸葛恪每次外出,百姓引颈相望,都想一睹其风采。

诸葛恪掌权后,有意打压孙吴宗室,不想让孙氏诸王居住在长江边上的军事要地,于是让齐王孙奋迁到豫章(今江西南昌),琅琊王孙休迁到丹阳(今安徽宣城)。孙奋不愿迁居,又多次违反法度,诸葛恪写信以汉朝宗室图谋篡立的事情劝谏他,孙奋得信后心中恐惧,这才迁居到豫章。

东兴大捷

孙吴建兴元年(公元252年)十月,诸葛恪征集民夫修筑废弃的东兴大堤,左右两端连结山岭,各筑城一座。大堤建成,诸葛恪派将领全端留略各率千人守卫两城,他率军返回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魏国认为吴国军队进入其疆土,耻于受辱,同年十二月,魏国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率兵七万进攻东兴(今安徽含山西南),打算围攻两城,毁坏阻遏湖水的大堤。诸葛恪亲率大军四万,昼夜兼程赶来救援东兴。

魏将胡遵等人命令士兵建造浮桥渡湖,将军队安置于堤上,分兵进攻两城。城筑在高险之处,仓促间难于攻拔。诸葛恪派将领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前军部队。当时天寒下雪,魏军众将聚会饮酒,看到留赞等人兵少,于是解甲畅饮,只戴头盔拿着战刀与盾牌,在堤岸嬉闹,不布置军阵迎敌。留赞等人率兵上岸,鼓噪呐喊,拼命砍杀。魏军受惊四散逃走,争渡浮桥,桥坏绳断,魏军纷纷跌入水中,自相践踏,死者数万。诸葛恪大破魏军,一战而胜,斩杀魏将韩综桓嘉,缴获魏军粮草重无数,凯旋而归。

孙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二月,诸葛恪因战功进封阳都侯,兼任荆州牧、扬州牧,督领朝廷内外诸项军事,获赏赐黄金一百斤,马二百匹,丝帛、麻布各一万匹。东兴大捷后,诸葛恪声望日隆,于是有了轻敌之心,招致失败。

新城兵败

东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三月,诸葛恪欲兴兵伐魏。大臣纷纷认为国力不支、军士疲惫,不宜兴兵。诸葛恪不听劝谏,违背众意出兵,在各州郡大举征兵二十万人,百姓骚动不安,诸葛恪由此失去民心。

同年四月,诸葛恪率大军攻打淮南,劫掠当地百姓,部将中有人建议,大军深入,百姓必然躲避战乱而逃走,不如只围困新城(今安徽合肥西),魏兵必来救应,然后围城打援。诸葛恪听从这一建议,回军退围新城。

魏将张特坚守城池,诸葛恪攻打新城数月,始终不能取胜。吴国士卒疲惫,加上天气炎热,饮水不干净,以致士卒病倒超过半数。诸葛恪自知围攻新城失策,然而耻于攻城不下,怒形于色。将军朱异议论了几句,诸葛恪就大怒,剥夺其兵权;都尉蔡林多次陈述用兵计谋,诸葛恪却不采纳,蔡林于是策马投奔魏国。

魏国得知吴国士兵疲惫染病,于是出兵救援新城。同年七月,诸葛恪不得已退兵,撤退途中士兵病死者无数,全军上下痛心哀叹,士气低落,诸葛恪却安然自若。诸葛恪隐瞒兵败,故意拖延回程,打算在九江市[xún yáng](今江西九江市)屯田驻守,直到征召他入朝的诏书接踵[zhǒng]而至,他才慢慢班师回朝。

新城兵败,诸葛恪大失民心,从大臣到百姓都对他感到失望,怨念顿生。同年八月,诸葛恪率军返回建业。回到府邸,他就召见中书令孙嘿,责问其不该几次下诏书催他退兵,孙嘿恐惧离开,不久称病辞官。

事败被诛

诸葛恪回京后,独揽大权,随意任免官员,斥责大臣,又改换宫中守卫,任用亲近之人。不久,他又下令军队整装待发,打算攻打魏国青州、徐州。孙俊想与诸葛恪争权,因为百姓对诸葛恪多怀怨恨,朝臣也憎恶于他,孙峻于是向吴主孙亮进谗言,诬陷诸葛恪谋反。

孙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孙峻与孙亮合谋,置酒宴请诸葛恪。次日诸葛恪入朝觐[jìn]见,车驾走到宫门口停下来。孙峻已埋伏好甲兵,散骑常侍张约朱恩察觉不对,密告诸葛恪小心防备。

诸葛恪本想称病回家,还未走出宫殿路门,就遇到太常滕胤。滕与诸葛恪私交甚好,他不知道孙峻的计谋,奉劝诸葛恪进宫。诸葛恪犹豫一番后,还是带剑穿靴进入宫殿,拜见吴主孙亮,回身坐下。孙亮命人倒酒,诸葛恪怀疑有毒不敢喝。孙峻劝他可以喝自己带来的酒,诸葛恪这才安下心来。

酒过数巡,孙亮借故回了内殿。孙峻突然起身,声称诏命诛杀诸葛恪,诸葛恪闻言大惊,还没拔出佩剑,就被孙峻一刀砍中,埋伏的甲兵一拥而上,将诸葛恪当场诛杀。诸葛恪死后被苇席裹尸,抛尸在石子冈。临淮人臧[zāng]均上表请求收葬诸葛恪,孙亮、孙峻许可,昔日下属找到诸葛恪遗体,将其安葬。

诸葛恪被诛,夷灭三族,长子诸葛绰早死,次子诸葛竦[zhū gě sǒng]、三子诸葛建及外甥张震都被杀。弟弟诸葛融担任公安都督孙峻命将领孙壹、全熙等人率兵攻打诸葛融,诸葛融被迫自杀。诸葛恪是废太子孙和妃子张姓的舅舅,张夫人曾派宦官张迁到京城,特意向诸葛恪问候。诸葛恪有意迁都,在武昌修缮旧有的宫殿。民间传言,诸葛恪欲行废立,迎接孙和到武昌当皇帝。诸葛恪死后,孙和被赐死,张妃自杀。

永安元年(258年)十二月,吴主孙休为诸葛恪平反,称诸葛恪等人本来无罪,被孙峻、孙綝[sūn chēn]兄弟冤枉杀害,诏令尽快改葬,分别祭奠。凡是因为受到诸葛恪一事牵连而被贬流放的人,一律召回。

历史评价

时人对诸葛恪有褒有贬,吴主孙权以“蓝田生玉”比喻诸葛恪,赞扬其才华,又评价他“刚愎自用”。太子孙登夸赞诸葛恪“才略博达”;胡综夸赞他“英才卓越,超逾伦匹”;孙峻也夸赞“当今朝臣之才,无及恪者。”父亲诸葛瑾却认为诸葛恪“不大兴吾家”,反而会给家族带来灾祸,后来果然应验;诸葛亮、羊衜[yáng dào]都认为诸葛恪志大才疏,不堪大用。

邓艾评价:诸葛恪刚刚执掌国政,而朝内又没有明君可以依附,他又不知体恤上下臣民,穷兵黩武而不爱惜百姓,举倾国之力伐魏,困顿于坚城之下,死者数万人,却载祸而归,这就是诸葛恪即将获罪的原因。昔日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都得到明君的信任和重用,君主死而事业败。何况诸葛恪才能比不上这四位贤人,又不顾虑重大的忧患,他的败亡指日可待。

孙休评价:诸葛恪盛夏出军,士卒伤损,没有建立尺寸之功,不能说他贤能;受君王托孤的重任,却死于小人之手,不能说他智慧。

陈寿评价:诸葛恪的才能谋略,为国人所称道,但他骄傲且吝啬,周公都不能做到这样,更何况诸葛恪。妄自尊大以势欺人,必然失败。假如他能按照写给陆逊和其弟诸葛融的信上说的那么做,就不会有悔恨,也不会招来灾祸。

后人对诸葛恪贬大于褒,南宋叶适评价:诸葛恪先讨山越,后筑东兴,功效不可掩矣。但凭借这两次功劳就想谋划天下,以致身死族灭,让国家受辱,怎能不失败。天下之计,自有定形,不因事而就,诸葛恪智谋狭隘,不足以知道这样的道理,虑近谋远,大势如此。时人的议论,只是诋毁他的失败,却不能从中汲取教训。

宋末胡三省评价诸葛恪:自以为其才能足以伐魏,不知道他自比其叔父诸葛亮如何。诸葛亮屡次伐魏,终究失败,诸葛恪没有孔明之才,而以举国之力伐魏,不仅不能让孙吴强盛,反而只会让自己和家族败亡。

明朝李贽[lǐ zhì]评价诸葛恪“不禁熬炼,有愧令叔”;清代何焯评价诸葛恪仿效其叔父诸葛亮伐魏,却不懂得休养生息,因而招致失败,是“画虎类狗”。

清朝毛宗岗评价诸葛恪:对外不能预测张特的阴谋,对内不能洞悉孙峻的奸计,而又刚愎自用、骄傲自大,滥行杀戮,聪明虽超过其父诸葛瑾,但最后因为恃才傲物而招致灾祸,令人叹息。

清朝张敦颐评价:诸葛恪主持国政,首先入侵魏国边疆以激怒敌人,东兴一战侥幸取胜,不仅不能维持胜利,反而违背众意,大举伐魏,以致一败涂地。诸葛恪事败身死,而孙氏之基业也因此衰败。

史学家王永平教授认为,诸葛恪出身北方士族,恃才傲物,孙权去世后任命他为辅政大臣,但诸葛恪在政治和军事上都缺乏名望,因此江东人士和孙吴宗室对他并不认可。诸葛恪掌权后,有意打压江东人士及孙吴宗室,如诛杀孙弘、打压朱异,逼迫东吴诸王迁居等,诸葛恪为积累名望,曾打算迁都武昌,又执意以倾国之兵北伐曹魏,但其刚愎自用、谋略有限,北伐失败后,专权擅势,遭到孙吴宗室与江东势力的联合反扑,最终被诛杀。

轶事典故

蓝田生玉

《江表传》记载,诸葛恪年少而以才华闻名,文章辞藻华美,聪慧过人且能言善辩,很少有能辩论过他的人。孙权见了,为他的才华而感到惊奇,对其父诸葛瑾说:“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添字得驴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脸长似驴,孙权大会朝臣时,让人牵一头驴进殿,在驴脸上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戏弄诸葛瑾。诸葛恪跪下说:“恳请让我用笔加上两个字。”孙权同意。诸葛恪接过笔,添了“之驴”二字,满座欢笑,孙权于是将驴赐给诸葛恪。

智对张昭

有一次孙权宴请群臣,让诸葛恪给大家依次敬酒,斟到张昭面前,张昭已有醉意,不肯再饮,对诸葛恪说:“这不是敬老的礼节。”孙权说:“你能叫张公理屈辞穷,那么他就不得不饮这杯酒了。”于是诸葛恪反问张昭:“从前姜尚九十岁,还能执旗持,仍未告老。如今领兵作战的事,将军在后,饮酒吃饭的事,将军在前,怎能说这不是敬老呢?”张昭无话可说,只得饮酒。

智斗费祎

孙权曾经设宴接待蜀汉使臣费祎,诸葛恪告诉群臣:“蜀国使臣来了,大家都低头吃饭,不要起身答礼。”费到了,看到孙吴群臣都不起身答礼,非常不屑地说:“凤皇来翔,麒麟吐哺,骡子无知,伏食如故。”诸葛恪回答道:“爰[yuán]植梧桐,以待凤皇。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费祎吃饼,索笔写了一篇《麦赋》的文章,诸葛恪也提笔写了一篇《麦赋》的文章,大家都觉得文采斐然。

死前异象

诸葛恪入宫觐见的前一天晚上,精神烦躁不安,整晚都没有随着。第二天,诸葛恪整装待发,突然家里的狗咬住他的衣服不放,诸葛恪说:“狗不想让我走啊。”出门后又返回屋里坐下,过了一会儿打算起身离开,狗又咬住他的衣服,诸葛恪就命人把狗给赶走而来。

诸葛恪进宫后,果然被杀害。他的妻子在家里,问丫鬟说:“你身上为什么有血腥味?”丫鬟说:“没有啊。”过了一会儿,血腥味更浓。妻子又问丫鬟:“你眼睛东张西望,为何跟平时不同?”丫鬟突然跳起来,头一直撞到房梁上,挽起臂膀咬牙切齿地说:“诸葛公竟被孙峻杀了。”于是一家老小都知道诸葛恪死了,而官兵不久就到了。

个人作品

《与丞相陆逊书》:《三国志》中记载诸葛恪写给时任孙吴丞相陆逊的一封信。诸葛恪知道陆逊听了谗言,猜疑自己,于是写了一封信向陆逊解释,讲述任用人才不可求全责备,应该以大局为重的道理。

《与弟公安督融书》:《三国志》中记载诸葛恪写给弟弟、时任吴国公安都督诸葛融的一封信。孙权去世,诸葛恪被任命为托孤大学士大臣,自感责任重大,于是写信给弟弟诸葛融,推心置腹说明自己的处境,同时勉励弟弟报效朝廷。

《答费祎》:逯钦立[lù qīn lì]所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收录诸葛恪《答费祎》诗一首:“爰植梧桐,以待凤皇。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人物关系

祖父:诸葛珪[zhū gě guī],汉末官员,官至州泰山郡丞。

父亲:诸葛瑾孙吴重臣,官至大将军,受封宛陵侯,领豫州牧。

叔父:诸葛亮,蜀汉重臣,官至丞相,受封武乡侯,领益州牧。

叔父:诸葛均,蜀国官员,官至长水校尉。

兄弟:诸葛乔,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养子,蜀国官员,官至武将军。

兄弟:诸葛融,诸葛瑾三子,吴国官员,官至公安都督、奋威将军,诸葛恪自杀而死。

姐妹:诸葛氏,嫁张承

长子:诸葛绰,吴国官员,官至骑都尉,后被诸葛恪鸩[zhèn]杀。

次子:诸葛竦,吴国官员,官至长水校尉,诸葛恪死后被诛。

三子:诸葛建孙吴官员,官至步兵校尉,诸葛恪死后被诛。

影视形象

1994年出品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员何冰饰演诸葛恪。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