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郡 :今安徽亳州市的古称

更新时间:2023-08-15 17:47

谯郡是中原地区东汉末期设置的郡,治所位于谯县(今亳州市)。公元220年,三国时期的曹魏沛郡改为谯郡,属河南省刺史。谯郡历经多次更名和迁移治所,先后改为谯国、北谯郡,刘宋时移治蒙县(今商丘市市北二十二里老蒙墙寺)。北魏时属兖州北齐时被废。作为封国时,谯郡也曾被称为谯国。此外,谯郡还曾称为北谯郡。

历史沿革

东汉时期,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其中豫州刺史部治所为豫州刺史部 谯(今安徽州)  ,辖区在今河南东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下辖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县九十七个。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在谯治豫州刺史部,管辖2郡4国,97县,今安徽亳州谯城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分沛国立谯郡治谯县。

东汉建安末,魏武析沛郡置,治所在谯县(今亳州市)。曹魏黄初元年(220年),改为谯国,旋复为郡,属河南省。魏皇初二年(221年),曹丕曹丕封谯郡为“陪都”,与许昌市长安洛阳市、邺并称“五都”。晋侨置陈留郡晋朝时,在此置谯国,谯县是治所,北魏兼置南州,南朝梁改谯州北周改亳州,隋复曰谯郡。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进封谯县公曹林为谯王,改谯郡为谯国。黄初五年(224年),降封谯王为县王,复为谯郡。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沛国宋县、陈郡苦县改属谯郡。司马炎泰始元年(265年),封宗室司马逊为谯王,复改为谯国。至此,谯国领七县:谯、城父、酂、山桑、龙亢、蕲、。

十六国时期,谯郡(或谯国)先后为后赵(325年-350年)、冉魏(350年-351年)、晋朝(351年-359年)、前燕(359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所有。前秦建元六年(370年),分兖州河南省置南兖州,谯郡改属南兖州。建元二十年(384年),谯郡入东晋,改属徐州市,复称谯国。

东晋后期,省并谯、城父、酂、山桑、龙亢、铚六县(豫州谯国、历阳郡境内则置有其同名侨县),梁国宁陵县、陈留国襄邑县改属谯国,新置蒙、魏二侨县,移治蒙县(今安徽省蒙城县西北)。司马德宗隆安三年(399年),陈留郡后秦,后遂在谯国境内侨置陈留郡。义熙七年(411年),分徐州淮北为北徐州,谯国改属北徐州,称北谯国。义熙十一年(415年),国除为北谯郡。司马德文元熙元年(419年)至二年(420年),北谯郡属宋武帝宋国二十郡之一。

刘宋时,北谯郡复称谯郡,还属豫州,陈留郡长垣县改属谯郡。至此,谯郡领六县:蒙、蕲、宁陵县、魏、襄邑、长垣市刘彧泰始二年(466年),失豫州淮西地,谯郡入北魏

北魏改宋之豫州为南豫州,拓跋宏太和十九年(495年)复为豫州。元恪正始四年(507年),分豫州复置南兖州,治谯城,谯郡改属南兖州。萧衍中大通四年(532年),取北魏南兖州,改为谯州,谯郡仍属之。元善见武定六年(548年),因侯景之乱取南梁谯州,复为南兖州,谯郡仍属之。至此,谯郡领三县:蒙、蕲、宁陵。

北齐高洋天保七年(556年),省并谯郡及其所领三县。

北周改南兖州亳州市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亳州为谯郡,治谯县(今安徽省蒙城县西北),领六县:谯、酂、城父、谷阳、山桑、临涣。

魏永平元年(617年),改谯郡为亳州。李隆基天宝(742年),复改为谯郡,领八县:谯、酂、城父、鹿邑、真源、临涣、永城、蒙城。燕光烈帝圣武元年(756年),复改为亳州。李亨至德元载(756年),复改为谯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亳州。

管辖范围

谯郡辖相县、萧县、酂县、费亭、苦县、宋县、城父县、山桑县、铚县、竹邑县、符离县、蕲县、洨县、龙亢县、虹县。(今淮北、宿州、萧县、永城、鹿邑、太和以北、涡阳、蒙城、利辛、灵璧、固镇、龙亢怀远西部、五河)。

人口

司马炎太康中(280年-289年),谯国有1000户。刘骏大明八年(464年),谯郡有1424户、7404口。元善见武定中(543年-550年),谯郡有5132户、12991口。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谯郡有74817户。李隆基天宝中(742年-755年),谯郡有88960户、675121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