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古浮桥 :赣州市章贡区境内景点

更新时间:2024-09-21 02:40

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河浮桥、东津桥、建春门浮桥,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中山路与马齐巷交叉口东北100米处,是赣州市的“国宝”级文物。

赣州古浮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由100多只小舟板铺板并联而成,长约400米,连接贡水的两岸。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浮桥底下的浮船曾达116条,铁锚58只,贯桥杉板有300多块。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

赣州市三面环水,原有三座古浮桥,如今有两座已被拆除,建春门外这座东河浮桥被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景观而特意保存下来,至今仍是赣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传,清末年一县令乘船赴任,为疏通航道拆除了这座浮桥,不久便暴病而亡,后来无人敢拆这座桥。2018年3月21日,赣州东津桥被列入第六批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背景

古浮桥始建于宋代,作为赣州城市建设的一大工程,需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赣州古城在宋代是处于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当时全国三十大州之一便有赣州一席位置。《宋史》中有记载:“崇宁元年,州二百五十四,可谓极盛矣。大抵宋有天下三百余年,繇建隆初讫治平末,一百四年,州郡沿革无大增损。”也就是说当时全国上下有两百五十四个州郡,赣州市名列全国三十个大州之一,已经在当时享誉全国了。赣州仍然享誉“宋城博物馆”的称号,可见宋代赣州古城在城市建设上的成绩非常优异,也为后世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也达到了赣州的鼎盛状态。 

建造原因

赣州古城位于章江贡水赣江这三条河流交汇的三角洲地带,东、西、北三面环江,南面是深沟高垒,三面的江面非常宽阔。但是在宋代之前只有舟渡,到北宋时期,由于赣州城市的政治、经济地位都大大地提高,商业也空前的繁荣,仅仅使用舟渡显然无法满足人们日常交通的需要。可是在宽达400 多米的大江上架设梁式桥或者拱桥,以宋代的工程技术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再则,修建起永久性的桥梁也不利于赣州城的天然防卫。因此,建造可以随时启闭的浮桥是最好的选择。

维修情况

古代

浮桥因为自身结构和材质的原因,经常需要维修,历史上对赣州市的古浮桥进行过很多次大大小小的维修才得以使其保存下来,但是对于维修的史料有相关记载的并不多见。据《嘉靖赣州府志》艺文志,明朝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副长官刑部右侍郎刘节《两关船桥记》记载:“两关何,赣郡两关也。赣郡有两关河,章江西注曰西河,贡水东下与章水合曰东河,河皆深广,济者艰焉。”“东河为舟则十其十,西河为舟则六其十,创作则八十有四,取其盈也,理则七十有六,仍其旧也。”这是在知军洪迈建造建春门浮桥后,在360 多年后的明代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 年)维修浮桥的情况。

东河浮桥使用的船只一共有100 条,西河浮桥使用有60 条,新修建了84 条船只,选取其中76 条轻盈的船只替代需要修葺的,其余仍然使用旧船。经过南宋嘉定,明宣德、正统正德、嘉靖等多次大修,以及不可数计的年年洪水后的中小修葺,赣州古浮桥尤其是建春门浮桥依然能保存并使用,仍然是赣州古城的重要交通线,同时也是赣州宋代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历朝历代不计其数的用心维修是离不开关系的。

现代

建春门浮桥的桥船在2012 年进行过大批量的维修,共有26 艘桥船进行了大修,相比2011 年的11 艘需要维修的桥船,数量上翻倍不止,同时在这一年,赣建104 号船和赣建105 号船都进行了返厂维修。在之后的2013 年没有进行浮桥桥船的维修,2014 年又有11 艘桥船进行大修。在之前的2010 年和2011 年分别有5 艘和11 艘桥船进行大修。现有铁质船51 艘,正在使用的铁质船有21艘;木质船有99 艘,其中有93 艘正在使用,6 艘处于备用状态;剩余还有18艘桥船是处于待报废状态 

浮桥信息

主要景点

赣州市城区三面环水,因为河面较宽,河两岸往来主要靠渡船。宋代赣州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了方便与外面的沟通,于是就在章、贡两河上先后建造铺就了东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桥以沟通城乡。建国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折除,在80年代被现代公路桥梁所代替,只有这座建春门浮桥,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景观,特意保存了下来,并还在为赣州市民服务。

过去在很多临江的城市都有浮桥,不过浮桥在其他城市已不多见了。但是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市已沿用了800多年,构成了赣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桥的那一头是城郊农村,还有一些工厂,夏天的傍晚,有不少赣州市民到这浮桥下游泳。晚上有不少人到浮桥上纳凉,一些青年男女还喜欢到这里谈情说爱。

其他浮桥

在赣州城建设的第一座浮桥是西津桥,也就是现如今所谓的西河浮桥,修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 至1077 年),当时赣州府的知军刘瑾在章江上开始修建浮桥,因为浮桥建在城门西津门外面,于是浮桥便称作西津桥。同治年间的《赣州府志》中的《舆地志·水》记录了西津桥建设的始末:“西津桥,在西津门外,旧名知政。宋熙宁门知军刘瑾始造浮梁县。  ”可以看出西津桥原先不叫西津桥,而是叫知政桥,很可能是当时的官员为了体察民情、了解百姓而取的桥名。而关于西津桥最早的形态,也就是知政桥的形态,洪适盘洲文集》卷三《知政桥记》当中也有记载:“为舟三十有四,布板甚良,掖以朱栏,治铁为琐(锁),辫竹为缆,极维萦之,固其条,修(长)七寻有半,广(阔)五之一,为亭凡四,桥之心曰‘卧虹’,其东岸曰 ‘利涉’,其西岸则‘临章’,左而‘双清’,右合而名之曰‘知政之桥’。  ”

较长的稳定桥型的时间内,西河浮桥长 70 丈,宽1 丈1 尺,用船55 条。

1986 年,新修建了西河人行梁式桥后,西河浮桥被移去。

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 至1189 年)知军周必正同样为了扩宽交通,在赣州城门镇南门外章江水面上修建了南河浮桥,并沿用到近现代。同治年间的《赣州府志》中的《舆地志·水》同样记录了下来:“南桥,在镇南门外,宋知军周必正始造浮梁。  ”浮桥是用舟船相连接在水面上,上面再铺设实木板来最终完成行人通过。南河浮桥长60 丈,宽1 丈1 尺,用船57 条。

1991 年,南河大桥落成后,南河浮桥被拆除。2006 年,为恢复赣州市宋代古城市风貌,在南河浮桥的遗址上重新修建南河浮桥,现如今的南河浮桥,南起章江新区黄金广场、赣州市科技馆,北接营角上路口,全长约350 米,宽5 米。整个浮桥由仿古木质桥体、南北码头、2 艘船、2 艘拖轮、管理用房等部分组成。桥面选用5 厘米厚的上等杉木板铺就,桥体由87 艘小船编成30 节浮桥船组成。南河浮桥发挥浮桥最古老的通行功能,并为市民提供一个新的步行休闲、观光章江两岸风光的好去处。 

建造方法

桥梁的建造,成本极高,即使是桥梁中最简易的浮桥,建造成本也是非常高。而历来修建桥梁的方式一共有四种:一是民建,由一家一姓独立建造成桥;二是募捐集资,由地方士绅募捐集资,报给官府给予支持,由官府和士绅合力,协力兴工,完成桥梁建设;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提倡,商绅附和,并指派官吏士绅主持其事,这类都属于较大工程;四是全由官府拨发公努施工,也有的以工代代赈。 

赣州市的章江、贡水水流湍急,尤其贡江水面宽度达到四百多米,在宋代而言在河流上面建设浮桥属于大工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赣州的三座浮桥修建方式都是由官府倡导,地方商绅附和,官府和民众一起合力修建完工的,也就是上述四种桥梁修建方法中的第三种筹资方法。在修建的过程中,官府指派官吏主持修建工程。赣州的三座浮桥修建都是由当时赣州府的知军主持建造,建春门浮桥是由知军洪迈主持,南河浮桥由知军周必正主持,西河浮桥由知军刘瑾主持。在三座浮桥的修建筹资过程中,最属特别的还要算赣州城修建的第一座浮桥——西河浮桥。西河浮桥也叫做西津桥,而在西津桥这个名字之前,被称为知政桥。知政桥是由收取行人和商旅的过桥费而修成的。《知政桥记》中记载:“熙宁间始造舟于河,后五十有五年,当建炎二年高阳公以图书直怀章作藩,方时用兵,居位者逃乏兴之罪,它不暇给,航败板缺,投步心惕。公患之,呼工师虑材、竹、灰钉之属,费直值百三十万。郡有船官,遂借木于场,胃朽赡用,桥成,令过者人输一钱,持以二僧,居半岁尽偿所蔚通‘贷’。⋯⋯而公擅津渡之人者,乃算其羡积之名钱万者二百,复撤桥而易之,为舟三十有四,布板甚良,掖以朱栏,治铁为琐锁,辫竹为缆,极维萦之,固其条,修七寻有半,广五之一,⋯⋯是岁实绍兴二十年。②”由上可知知政桥是从建炎到绍兴经二十余年才修成,起初先借木材于官营船场,修成简易浮桥,向过桥行人每次收取一文钱,又按百分之二的税率“万者二百”向过往商旅征收其货物的“过税”,然后再用多年积攒的钱作为修建新桥的资金,这才大功告成。

组成

舟船

浮桥使用的船,和别的浮体浮力比较要大许多。船的发展年代非常早,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就有许多文献记载船只的使用和制作。等到舟船有了一定的发展后,才开始有浮桥。浮桥使用的船只,上面的桨、柁、帆和篙等配件都不使用,仅仅使用船只本身和。从浙江省江西省近现代使用中的浮桥来看,长度大概都在九米左右,宽度为两米,尺寸不大,和河流中会通行使用的小木船尺寸大小差不多。这主要是因为现代道路通道都已经建造了现代永久式的桥梁,浮桥多被废弃,或者转移到次要要道上使用,所以维护的费用较低,就不会再专门打造大型的船只。

大型的舟船尺寸大,着水面积也大,自然承载力也大,行人通过的时候就会觉得平稳很多。但是对于这种整体稳定性的追求,虽然在加大舟船尺寸方面可以得到实现,但效果更佳显著的是,把船只相互联结成一个整体。两只船联结在一起作为一个浮动单元是最为常见的,这种浮桥的架设方式延续到现代,现今在架设军用浮桥的时候也是采用两舟为一节这种方式。浮桥的桥面都铺有木板,木板大小根据桥梁的宽度和承载重量来确定。古浮桥在桥板上还多设有栏杆,多漆上颜色鲜艳的颜料,为浮桥添色不少,和我们现代道路分道措施中的油漆色调相同。

缆索

维系舟船的缆索有很多种,大致有草缆、竹缆(篾缆)、麻缆、棕缆和铁缆等。在使用铁缆之前,大多数浮桥使用的缆索是竹缆,因为竹的取材方便,受拉的性能也很好,近现代依然有很多浮桥使用的是竹缆作为缆绳。当然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江西省等地经常使用的缆索是草缆,而芦苇多的地方也有使用苇缆的。至于铁缆的使用最早的记载是在隋朝,使用也是很早的。浮桥的主缆一般都放置于舟船的首尾,近现代常常看到的联结方式,是把木栓将铁缆直接固定在舟船隔板的锁孔上面。铁缆一方面维系船只抵挡水流的冲击,另一方面也镇压船只,增进舟船稳定性能。

地锚

全部船只都维系在缆索上,受到水流冲击时,浮桥会变弯曲,这种浮桥称作曲浮桥;而靠地锚、碇等逐节固定住船只,缆索只是起镇压舟船,使它稳定并且防止舟船横向摇摆不定的作用,这样的浮桥称作直浮桥。虽然受力的程度不一样,但不管是曲浮桥还是直浮桥,浮桥的主缆都必须牢固地系于两岸的地锚上。地锚一般采用铁柱、木柱和石柱,也曾经用过石柜、铁牛和铁山。临时性架设的浮桥,尤其是军用浮桥,多数采用的是木柱,因为木料的筹措方便,施工快速,能足够满足其用途。永久性的浮桥则大多数采用的是铁柱和石柱,因为材料的性质,它们牢固耐用,不容易损坏。浮桥地锚中,最有名的当属黄河蒲津桥的铁牛锚,每只铁牛重达五吨重。

锚碇

船只用石碇作为锚,是在铁锚没有发明之前,但即使有了铁锚之后,有时考虑经济因素常常就地取材,仍然有使用石碇的。石碇就是大石块、大石料,通常都会被工匠打造成方形,中心穿孔,便于系缆绳。锚碇的使用一般需要和主缆配合,起到辅助的作用,锚碇协助主缆受力,减轻主缆上的重量负担,这样就能进一步保证浮桥在水流冲击下仍然是安全的。而舟船使用的锚碇大小尺寸,也是与河流的水流速度相关的。

埠头

浮桥和两岸的连接需要建设防护工程,在桥头要修建埠头,也就是码头。河岸较为陡的时候,可以把石料砌成台阶式的码头,随着水位的上涨和下落,增加或减少舟船的数量,上下可以用跳板来衔接,很是方便。当河流的两岸是缓滩时,衔接处可以用马凳。

通航孔

架设浮桥的时候,考虑浮桥的作用,为了方便河道中来往船只的通行,一般都会设置通航孔。最简单的通航孔是撤板式,也就是遇到舟船要通过时,撤走实木板打开一个洞口使其通行,这种通航孔只能通行小船。当河道较为宽阔的时候,可以通行大型船只,这时候就需要在通航孔一侧的桥节上面设置杠杆,可以抬起相邻的跳板使船通过。水中有地锚的浮桥,不采用撤板式的通航孔,直接撤浮桥的船节。

为了方便船只的通行,通航孔还需要解决缆索阻挡船只的问题。有些浮桥的铁链采用方便栓解的钩环,船只要通过时解开,船只通过后再重新栓上。有些浮桥则把主缆放松后垂直落在水中,用另外的小铁链兜着船底,船只通过只需要移开跳板船就可以,方便迅速。 

电影诗词

1982 年7 月26 日,历史剧《梅岭星火》上映,该片是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历史片,讲述的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相关故事,梅岭指的也正是赣州市的大庾岭,也正是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梅岭”。电影《梅岭星火》开篇第一个景就是取的赣州古浮桥,由红军行走通过赣州古浮桥展开整个电影故事脉络。电影当中取景的浮桥是拆建前的南河浮桥,与赣州建春门浮桥一样,也是宋代始建,一直留存下来的赣州古浮桥。

在宋代,浮桥作为一种基本的通行工具,非常普遍而平常,文人墨客并不把浮桥当做容易抒怀的对象,因而在古诗文中较少看见浮桥的身影。现代人觉得浮桥是个宝贝,偶尔有人写写小诗,但网络上搜集的已经找不到出处了。

“城上高楼挽一江,浮桥渡水慰沧桑。千年未老惠民事,澎湃涛声笑靥香。和游人欢快的笑声联系紧密,突出浮桥在日益现代化的赣州市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依然惠及百姓的意义。

“三面环水赣州城,建春门下架浮桥。南宋乾道建到如今,繁荣经济立功劳。四百米长宽五米,三只木舟组构造。舟上架梁再铺板,缆绳捆绑固铁锚。”这首诗与上一首的意境截然不同,这首诗描写的是赣州的建春门浮桥,将浮桥的历史书写清楚,注重描写建春门浮桥的细节和结构,读了使人对于建春门浮桥形态一目了然。 

作用

军事作用

浮桥的长处之一是其构造的简单性。所有浮桥的主体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浮体、梁、索及其锚碇。赣州古浮桥均为直浮桥,多了水中的锚碇。其二是其施工的便捷性。只要准备工作做好,多则数天,少则数小时内便可架设完成。其三是其经济性。架设浮桥比永久性桥梁造价要低得多。其四是桥长的相对无限性。对于直浮桥来说,不管水深和水底河床的复杂程度,只要能够抛锚稳住船只,桥长理论上是可以无限长的,在章江上架设浮桥还不算困难,但即便在宽达四百多米的贡江上,赣州市的建春门浮桥依然保持笔直状态。

基于以上的优点,浮桥最大的功能便是在军事上,浮桥主要作为临时性和军用性的桥梁。军队在行进的过程中,被大江大河所阻挡,仅利用船只渡河无法满足在短时间内大量部队都通过的需求,所以构建修设浮桥常常是最为理想的措施。在历史记载中,浮桥能否修建成功,常常是决定战局胜败的关键因素。在军事行动中修建浮桥,大部分是用于部队行进和后勤的供应,军队通过后马上拆除防止敌军通行,赣州古浮桥建造初期的目标不是为了军事需求,但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战争中有利的因素。

赣州浮桥因其关键性的城市防卫作用,几次在战火中毁于一旦,被战火烧毁或者被破坏以防通行,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封锁江河要道的作用,不仅进攻的时候会修建临时浮桥,也常常将浮桥作为防守的优势。浮桥的这种纵横自如、可进可退的方式,可以予以敌军非常大的威胁震慑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浮桥的军事功能。

沟通交通

赣州市古城是一个三面环江的城市,章江贡水环绕着赣州城汇聚成赣江,是赣州古城天然的护城河,在抵御外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章江和贡江都属于大江,在护城的同时也挡住了赣州城市与城市外郊的交通,人们进出城乡受到很多困扰。

在宋代以前,人们出行主要靠舟渡,每次可过江的人数少不说,遇上大风大浪或者洪水还很可能连人带舟全部淹没在水中,安全性能很低,建造桥梁是大家深切的期望。到了宋代,经济达到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人们修建桥梁的愿望更加强烈,但是受限于当时的造桥技术水平,建造永久性的桥梁还达不到,同时永久性桥梁也不利于赣州市古城天然的防卫地形,因此,赣州浮桥便提上日程,发挥它的功能,既使赣州城的防卫没有得到破坏,同时又方便了城市与乡村的交通。

赣州城在宋代经济繁荣,来往于城乡间的商客特别多,其中经济贸易往来最繁华的城门是涌金门,许多货船从这里卸货、装货,之后再通过水路运送到全国各地,而离涌金门最近的另一个城门便是建春门,相距五百多米,建春门外就是保存到现在的建春门浮桥。当时的分工可谓清晰,涌金门专门卸载客船商船上的货物,而建春门则方便行人的通行,外地的商人或者城外的乡下人都是通过建春门浮桥到达涌金门,再进行更进一步的商贸往来,建春门浮桥在沟通交通方面的作用可谓意义不小。

即使到了现代,赣州浮桥依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交通功能,连接着赣州城和河套外围的村镇。建春门浮桥的一头是赣州古城,另一头是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现如今虽然可以从邻近的钢筋水泥大桥东河大桥上通汽车进入,但是日常居民进出赣州古城依然是从建春门浮桥通过,建春门内外打渔归来的渔船和贩卖小吃、古玩的商户也繁华热闹如往昔。南河浮桥更不用说,一边是赣州水南新村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赣州市章江新区的中心公园广场——黄金广场,日常休闲娱乐行走于浮桥上的人们非常多。赣州古浮桥连接着赣州古城内的街巷,有效的保证了赣州城乡的交通。

促进经济发展

赣州浮桥建造在赣江的源河流章江贡水之上,北上汇聚成赣江成为江西省母亲河,古代陆运交通费时费力,需要运输大件货物或者行李物品的时候,河道交通成为了最重要的方式。而浮桥作为紧密与河道贴合的桥梁,来往的货船要想从赣州通过,北上到达江西省内部或者南下再由陆路进入广东省境内,无一例外,都需要经过赣州浮桥。因此,对于往来的商船收税,成为了增加赣州市当地财政收入的一个部分。

《赣州府志》中记载:“使署,在府城东南,旧为坐营参将府。⋯⋯先是贡、章两川,设浮梁立关征,以资军怕。”由此可以看出,浮桥上最初设立关卡征收路费,收取得到的资金是用于军队的建设和需求。对于往来的商船收取货物税收则是从明代宏正年间开始:“赣之有关也,自明宏正间始,时方改食粤盐,设厂统之,而杂税附焉。”《盛符升监赣关税务部司题名记》记录了赣州浮桥上关卡征收盐税及其他闲杂税的情况。由于食盐都是由广东省进入江西省,在南大门赣州必须经过赣州浮桥这一关卡,收取的盐税也就成为了赣州府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赣州浮桥在这里发挥的经济功能可谓不小,中央在后期派遣官员专门管理税收。

赣州市城作为水网密集的城市,河道的发达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赣州与外界的交流,赣州城内与城外的交通状况很不理想,赣州浮桥作为当时最为简便又快捷的过河方式,对于城乡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赣州浮桥所在的地方就是水陆交通的枢纽,人来人往中往往就成为了热闹的集市,赣州建春门浮桥到现在仍是非常热闹的地方,也同时是赣州水东镇的经济中心。赣州浮桥的建设,更加有效地促进了赣州市场经济的发展。

文化功能

赣州浮桥除了能够联络章、贡两江河流两岸的交通这种基本功能外,还有它作为赣州城市宋代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宋城文化功能。赣州市古城现如今被称为“宋城博物馆”,源于赣州古城内现存的众多宋代城市建筑,而赣州古浮桥作为宋代四大城市建设之一,在发挥宋城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赣州八景文化是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景观文化,而八景之一“城桥浮”中便有赣州浮桥的身影,不仅弘扬了八景文化,而且更加突出了赣州古城

宋城文化的重要性。赣州浮桥在文化方面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赣州骄傲

近千年的浮桥成为赣州市人的骄傲。每当踏上浮桥,不仅强烈地感受到古朴的历史,感受到古老的赣州市人民勤劳智慧、追求科学创造、崇尚发明创新的精神,而且还可以在桥上欣赏到河边的洗衣女,钓鱼翁的英姿,城里人、乡下人进进出出,推自行车的、挑担的、背小孩的、走亲戚的、上学的人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画。这座800多年的浮桥,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战火硝烟。新桥变旧、旧桥换新、修修补补、历尽沧桑,似一位不屈不挠的老人,昂首屹立在章江边,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市人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成为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的一绝。

自驾路线

广州市:广州—华南快速路G4—街北高速—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赣州市绕城高速公路赣州南收费站下—新赣州大道—长征大道—到达赣州古浮桥附近

佛山市:佛山—广州-佛山高速公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干线—京港澳高速—街北高速—大广高速—赣州绕城高速赣州南收费站下—新赣州大道—长征大道—到达赣州古浮桥附近

中山市:中山—深罗高速公路—广澳高速—南沙港快速路—广州环城高速—华南快速干线—京港澳高速—街北高速—大广高速—赣州绕城高速赣州南收费站下—新赣州大道—长征大道—到达赣州古浮桥附近

东莞市:东莞—东莞—深圳高速公路—增从高速—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赣州市绕城高速公路赣州南收费站下—新赣州大道—长征大道—到达赣州古浮桥附近

深圳市:深圳—梅观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增从高速—大广高速—赣州绕城高速赣州南收费站下—新赣州大道—长征大道—到达赣州古浮桥附近

参考资料

赣州古浮桥游玩攻略.携程攻略.2024-03-03

赣州浮桥:全世界建筑工人数中国的第一!.章贡区人民政府.2024-03-03

赣州这座千年浮桥 ,你和谁一起走过?.澎湃新闻.2024-03-03

章贡区:12处建筑上榜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2024-03-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