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愚 :宋代政治人物

更新时间:2023-11-11 17:35

赵汝愚(1140年-1196年),是中国南宋宰相,宗室名臣。字子直,饶州余干(今江西省余干县)人。赵光义赵光义八世孙、江西兵马都监赵善应长子。历任秘书省正字、著作郎、信州知府、江西转运判官、四川制置使兼成都市知府、吏部尚书、丞相等。

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第一名,授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召试职馆,除秘书省正字。历任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讲、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等职。淳熙八年(1181年),赵汝愚平息羌族对南宋边境的骚扰,赵昚赞其有文武之才。后迁知福州。绍熙二年(1191年),召为吏部尚书。绍熙四年(1193年),迁知枢密院事。次年,孝宗崩,适赵惇寝疾,不能执丧,两宫隔绝,朝野忧虑。便与工部尚书赵彦边等密议,派知閣门事韩侂胄以内禅意请于宪圣太后,逼使光宗退位,奉嘉王赵扩即皇帝位,是为宋宁宗,实现了皇权的顺利交接。以功拜右丞相,与留正同心辅政。不久,韩侂胄以拥戴定策有功,渐见亲幸,居中用事,植党争权,诬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必不利于社稷,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出知福州。众臣上疏挽留,太学生伏閣上书,皆遭贬斥。寻以“唱引伪徒,谋为不轨”(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齐东野语》卷三《绍熙内禅》)之名,宁远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庆元二年(1196)正月,行至衡州,得病,为守臣钱所窘,暴卒(一说服药而卒)。后韩侂胄立伪学逆党籍,汝愚居首位。开禧三年(1207),韩侂胄被诛,尽复原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理宗时,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后改周王。

据史书记载,赵汝愚“学务有用,常以司马光富弼韩琦范仲淹自期”。元朝名臣脱脱评价赵汝愚:“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收召明德之士,以辅孛儿只斤·懿璘质班之新政,天下然望治,其功可谓盛矣。”著有《国朝诸臣奏议》《忠定集》等。

人物生平

早有声名

赵汝愚家族原籍饶州余干,其祖上至南宋建炎(1127年—1130年)迁居崇德县洲钱。他少年勤学有大志,曾说:“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中进士第一(状元),授秘书省正字,迁著作郎,知信州、台州市.改任江西省转运判官,后入朝为吏部郎兼太子侍讲,迁秘书少监兼代给事中。

淳熙八年(1181年),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淳熙九年(1182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军帅。后进直学士,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时羌族四处骚扰,汝愚以计分散其势力,始相安多年。孝宗赞扬他有文武全才。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即位,进赵汝愚为敷文阁学士,知福州。

绍熙二年(1191年),召为吏部尚书。绍熙四年(1193年),升知枢密院事。

策划内禅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赵昚病死,赵惇向与父不和,称病不执丧礼。于是两宫隔绝,大臣累奏不复,迁延多日,朝野忧虑,丞相留正称病他去,官僚几欲解散,人心益浮动。汝愚以国事为重,临危不惧,屋进两宫疏通,又与工部尚书赵彦边等密议,派知阁门事韩侂胄进宫禀请宪圣太后垂帘,主持丧事:并逼使光宗退位,拥皇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嘉王恐负不手之名坚辞。汝愚劝道:“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忧乱,万一生变,将置太上皇于何地?”于是嘉王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命汝愚兼代参知政事,特进、右丞相、枢密使。推辞不就,并请召还留正,使续居相位,又荐朱熹待制经;召回外出之官员,以安定朝政。留正还朝,汝愚自请免兼职,改任为光禄大夫丞相。力辞再三,宁宗不允,遂与留正同心辅政。

贬死衡州

时外戚韩侂胄以拥戴定策有功,出入皇宫,渐见亲幸,居中用事,乘问争权。待制朱熹、吏部侍郎彭龟年,以韩胄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提出弹劾,未果。朱熹主张以厚赏酬劳,勿使干预朝政,而汝愚为人疏坦,不以为虑。侂胄遍植党羽,垄断言路。排斥贤良,汝愚势孤。天子更无所倚信。侂胄诬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必不利于社稷,因而罢右丞相,以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市

国子祭酒李详、博士杨简,太府丞吕祖俭等,以汝愚勋劳卓著,精忠贯于天地.先后上疏挽留,太学生客人伏闸上书,皆遭贬斥。有人以汝愚“倡引伪徒,图为不轨”,诏谪宁远军节度副使,贬放永州市(今湖南零陵)。汝愚怡然就道,对送行者说:“看侂胄用意,必欲杀我。我死,君等方可无事。”

庆元二年(1196年)正月,行至衡州府,得病,为守臣钱所窘,壬午日(2月20日)暴卒(《庆元党案》作服药而卒)。

平反昭雪

开禧三年(1207年),侂胄被诛,党禁渐解,尽复汝愚原官,追赠太师、沂国公,赐谥“忠定”。赵昀端平二年(1235年),诏配享宁宗庙廷,再追封福王,又进封周王。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人物评价

吕祖谦:子直庶几善道,而于事物似未尽谙。如陆游疏放封驳,岂为过当﹖方人才难得之时,其辞翰隽发,多识典故,又趋向实不害正,弃瑕使过亦何妨﹖公与子直厚,胡不语之。

黄裳言:汝愚事亲孝,事君忠,居官廉,忧国爱民,出于天性。

李祥:去岁国遭大戚,中外汹汹,留正弃相位而去,官僚几欲解散,军民皆将为乱,两宫隔绝,国丧无主。汝愚以枢臣独不避殒身灭族之祸,奉太皇太后命,皇帝以登九五,勋劳著于社稷,精忠贯于天地,乃卒受黯黮而去,天下后世其谓何?

杨宏中等:去岁人情惊疑,变在朝夕。当时假非汝愚出死力,定大议,虽百李沐,罔知济。

赵扩:尔先人有功王室,中更谗毁。

赵汝谈:空令考亭老,垂白注《离骚》。

脱脱:赵汝愚,宋之宗臣也,其贤固不及周公,其位与戚又非若周公之尊且昵也。方孝宗崩,赵惇疾,大丧无主,中外汹汹,一时大臣有畏难而去者矣。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收召明德之士,以辅宁宗之新政,天下翕然望治,其功可谓盛矣。然不几时,卒为韩侂胄所构,一斥而遂不复返,天下闻而冤之。于此见天之所以眷宋者不如周,而宋之陵夷驯至于不可为,信非人力之所能也。汝愚父以纯孝闻,而子崇宪能守家法,所至有惠政,亦可谓世济其美者已。

程敏政:呜呼!自昔权奸将有所不利于忠勋之臣,则必内置腹心,外张羽翼,蛇盘鬼附,相与无间,而后得以逞焉。若汉太尉李固之死梁冀,宋丞相赵汝愚之死韩侂胄,与肃公之死石亨,一也。

崔铣:宋之君臣任人也,忽邪忽正;修事也,忽暗忽明;议制也,昨是今非;虽有一二臣,然而张浚失之罔、陈俊卿失之懦、赵汝愚失之疏,其它末乎,无足赖也。

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曾李昉司马光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颢、朱晦庵之真儒,欧阳修苏轼之文章,洪忠宣、文天祥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蔡东藩:光、宁授受,事出非常,留正以疑惧而去,独赖赵汝愚定策宫中,始得安然禅位,汝愚之功,固不可谓不大矣。然汝愚固非能成此举也。创议赖徐谊,成议赖韩侂胄,事定以后,自当按功论赏,岂可因己不言功,遂谓人之欲善,谁不如我乎?侂胄所望,不过一节耳,苟请命赵扩,立除外任,则彼已餍望,应不致起邪心。小人未尝无才智,亦未必不可用,在驭之有道而已。乃靳其节使,反使居内,徐谊叶适朱熹等,屡谏不从,反自言乘龙授鼎诸梦兆,使奸人得援为口实,忠有余而智不足,古人之论汝愚也,亶其然乎?若第以功成不退,为汝愚咎,汝愚固贵戚之卿,非异姓之卿也,异姓可去,贵戚不可去,子舆氏有明训矣。然则汝愚之不早退,犹可自解,误在印不封,无以塞小人之望耳。故观于汝愚之行谊,不能无叹惜云。

个人著作

赵汝愚学务实用,常以司马光、富弼、范仲淹、韩琦等自许。著有《忠定集》十五卷、《太祖实录举要》若干卷、《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等。 《全宋诗》录其诗八首。

史料记载

《宋史·卷三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宋元学案·卷四十六·玉山学案》

后世纪念

墓址

赵汝愚墓又名福王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妙高峰北麓青山祠,占地约500平方米。此墓或为衣冠冢。原墓于“文化大革命”中部分被毁。198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

赵忠定祠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又名丞相赵福王祠,位于梁代古刹园寺东。祠后毁于火,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重建,钱梦得为之撰《重建赵忠定公祠记》清光绪(1875年—1908年)年间又重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