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向平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更新时间:2024-09-20 14:00

邹向平,1951年出生,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学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人物简介

邹向平,出生于音乐世家,五岁学习钢琴,1964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1970年毕业后下乡锻炼,后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工团工作。1971年入伍,服务于沈阳军区话剧团、歌舞团,作乐队演员。 1980年转业回四川音乐学院任教。1985至1989年在四川音乐学院攻读作曲、作曲技术理论硕士,1989年在四川音乐音乐学院取得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1—2002年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任副教授,音乐系主任。先后获得省国内、国际作曲比赛、以及教育成果方面的十多项重要奖项。任教二十六年,潜心致力于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和创作,成绩显著。1997年至1999年,曾用一年零四个月在美国名校研修和讲学。是目前省内和国内作曲和技术理论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作曲家。担任作曲主科、配器和复调音乐基础大课的本科教学和以上三个方向的硕士导师。邹向平具有多方向的专门技术课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获奖项目有:“圣卡罗杯"全国(中小型)钢琴作品比赛优秀奖(2007),四川省第五届巴蜀文艺奖荣誉奖两项(2006),2006年国家舞台精品评选前三十强《水仙之恋》(大型曲艺)主要作曲,全国音乐作品评选第十一届(室内乐)作品奖和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2005),“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评选入选(2004),四川省第二、三届巴蜀文艺奖音乐作品奖(1995、1998)四川省第六届“成都市之秋"管弦乐创作一等奖(1996),“喜马拉雅杯"中国风格钢琴曲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1995),《鱼祭》获“黑龙杯"全国管弦乐作曲大赛特别奖(1992),台湾省第二届征曲(管弦乐)比赛佳作奖(1993)等十多项作曲获奖和荣誉。 1987年至1999年,分别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和“基督教亚洲高教联合基金会"的学者访问和研助奖金。曾应邀参加音乐作品首演和演出的地方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节,纽约林肯音乐厅,西雅图艺术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迈阿密大学。创作的音乐作品在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佩斯第五届音乐节(2002),韩国首尔的“中韩作曲家"音乐节(2006)上受到欢迎。并受到2007年澳大利亚布瑞斯本音乐节的创作和演出邀请。其他作品有:现代川剧《三杠爷》,《好女人与坏女人》的配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的部分音乐创作,电视电影《热巴》音乐作曲等。

学术成果2007年春,应邀出席在新西兰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亚太音乐节”,发表论文《四川川剧高腔音乐的艺术特征》。2006年秋,获得四川省文联颁发的两项创作荣誉奖。2006年春,赴韩国参加“中韩作曲家音乐创作交流”,发表作品《回应》。2005年,作品《川腔》获得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铜奖。室内乐《帮、打、唱之变奏》获得第十一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优秀作品奖。2003年,《即兴曲-侗乡鼓楼》获得由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评出的“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殊誉。2001-2004年,两首作品在《21世纪中国儿童钢琴优秀作品征选》(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表。

教学和科研成果1,自2002年以来,担任管弦乐配器课程主讲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运用在国外研修所获得的大量新资料文献和乐谱,自编了配器教材,上课生动和内容丰富,受到学生的普遍赞扬。大大提高了2000级以来作曲本科生的配器教学质量和水平。已培养出配器硕士研究生一名,并成为学院该专业的教学后备人才。结合配器领域的科研,承担了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中国当代室内乐中的音色写作技术》的专项课题任务。该课题旨在研究配器学科的前沿领域,预计在2008年完成,即将填补国内同学科中的一项研究空白。2,复调音乐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八十年代末,他曾参加了在西安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音乐院校的复调音乐研讨会,所作《外国音乐中的复调新形态》的学术宣讲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首肯。1989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很快成为在复调音乐教学和研究方面的青年专家。发表了《赋格曲的变革》(译文)、《谢德林的复调曲集》,《赋格的突破——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前奏曲与赋格曲”研究》等论文在省以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在研究生教学中,采用国内同专业很少使用的外国原文复调音乐和现代对位技术的教本,如Harold Owen的《调性与调式对位》,和Charles Brkhart的《音乐分析》。目前带有复调研究生一名。在即将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复调教学与科研研讨会上,还将发表新的研究论文:《诺诺的音乐作品研究》。3,作曲教学与成果。在作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实际创作能力的发挥,有两名学生分别获得2006上海市国际手风琴作品比赛优秀奖,2000年上海“21世纪中国儿童钢琴优秀作品征选”新人奖和川音2003年声乐作品比赛一等奖。并获得2005年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成果组)。

学术交流在国际学术交流和创作方面,多次获得重要国际文化、教育和艺术机构的学术资助,并圆满地完成了学术交流任务。1995年,邹向平与美国音乐学家共同完成《四川街道之歌》(合作论文)在法国第十二届欧洲人类音乐学年会上论文演讲,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并与外国学者共同开设了作曲系的多媒体创作课两学期。1997年至1999年,邹向平分别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亚洲文化协会”和“亚洲高教联合基金会”的访问作曲家和学者访问研助金。在美国受到多个著名大学、音乐学院的讲学邀请,其中有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马里兰州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亚利桑那州大、迈阿密大学明尼苏达州大学。在专题讲座中,他介绍了中国作曲家和他自己的作品,受到美国学术界和同行的赞扬。著名美籍柬埔寨作曲家,世界音乐大奖获得者Chinary Ung赞赏说:“邹向平非常精通音乐中的一些领域,他的音乐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并表现出一个向未来发展的极好潜力。我预言他将是与他同辈亚洲作曲家中的佼佼者。” 1999年至2000年,受美国大提琴家和钢琴家的委约,完成了新作品大提琴曲《川腔》、钢琴四手联弹《》的作曲,两部作品分别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西雅图艺术馆的世界首演。2001年,他在四川大学再一次与澳大利亚美国的音乐家们合作,将四川的民俗、曲艺文. 化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了一批崭新的艺术节目。这批节目在成都展演两场后,又应邀参加了在澳大利亚佩斯城第五届现代音乐节的演出,在西澳为期一月的交流演出中,反响强烈,受到澳大利亚多家重要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在2000至2001年,邹向平在学院内主动要求举行了近十次专题学术报告会。着重介绍在国外获得的西方作曲理论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资料。探讨中国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和技巧。带动和增强了院、系内的学术气氛。

作品和获奖在钢琴创作方面,邹向平的作品体现出现代作曲技巧,个人风格与民族风格的完美结合,其技术的高超,音乐语言的成熟和吸引力,已受到国际上的承认和众多演奏家的喜爱。代表作品钢琴曲《即兴曲—侗乡鼓楼》,自1995年获得“喜马拉雅山脉杯”—中国风格钢琴曲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以来,多次列为钢琴国际比赛参赛曲目。在国内有四个不同的音乐刊物上发表,其中有人民音乐出版社和《音乐创作》。所写论文《侗乡鼓楼和我的钢琴即兴曲》在两个国内刊物和一个国际音乐学术期刊《音乐在中国》上发表。2000年创作的儿童钢琴组曲《儿童玩具组曲》,获上海市“21世纪中国儿童钢琴优秀作品征选”入选奖。2006年担任了《中国当代钢琴曲选》的选编,该乐谱收集了近年来具有影响力的当代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在管弦乐创作方面,邹向平的作品《鱼凫祭》在1992年获得“黑龙杯”全国管弦乐作曲大赛特别奖,台湾第二届华人作曲家管弦乐征曲比赛佳作奖(1993)。《峡江赋》获第二届“巴蜀文化奖”三等奖。《水月芙蓉》获四川省成都市之秋”管弦乐音乐创作一等奖(1998),第三届“巴蜀文化奖”二等奖等。邹向平在教学中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很强的敬业精神。在课堂内和课堂外都严于律己,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多次带领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并在向民族民俗音乐学习的同时,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的认识民族音乐的遗产,指导他们的创作。邹向平积极参与社会上的重大艺术活动,体现出他热爱传统和民间戏曲、曲艺术和积极推陈出新的艺术思想。如所参与主要配器创作的现代川剧大幕戏《山杠爷》,获得第六届“文化大奖”。现代川剧《好女人与坏女人》的配器。参与反映中国抗日战争题材的现代曲艺剧场《月光下的水仙》的主创音乐和音乐总监。反映藏族民间艺人生活的音乐电视电影《热巴》的音乐创作。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开、闭幕似的多段音乐创作。以上创作都收到很好的社会评价。2006年,参加主创作曲的《月光下的水仙》,获国家舞台精品2006年三十强。邹向平在川音作曲系的重点学科创优和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川音设立的“现代音乐中心”里负责策划国际交流活动和学术讲座等。扩大了学院和重点学科的影响力。综上所述,邹向平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音乐创作中已体现出突出的贡献。并在继续努力发挥其作用。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