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岸峰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文学博士

更新时间:2024-09-20 13:19

陈岸峰是一位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文学博士和教授。他的研究范围涉及历史学和文学,主要以中国文学研究、文学史研究为基础,对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国文学史、香港文学、中国古典文论与文学批评、明清诗学等等领域,都有所著述。他的著作以翔实材料为基础,以通达语文为工具,以严肃态度为力量,深入浅出,化出感人肺腑之成果,可供专家、大中专学生、中学师生,以至业余人士细心阅览、研究或参考。他认为为学通古今、贯中西,治学风格应严正,重视学术上的规范化要求,全书注释清楚明白,征引书目极详尽。他的作品《疑古思潮与白话文学史的建构:胡适与顾颉刚》获得了「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二等。截止二零一四年,他已发表论文近四十篇、学术专著八本,受到学术各界的好评。此外,他也特别倾心书法,自小研摩欧阳询;及长,追摹山谷,服二王。

人物简介

陈岸峰的研究范围涉及历史学和文学,史学以《战国策》、《世说新语》及《明史》为主;文学涉及中国诗学、魏晋文学、文学史、金庸武侠小说以及现当代中国小说等。其著作主要以史著、中国文学研究、文学史研究为基础,对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国文学史、香港文学、中国古典文论与文学批评、明清诗学等等领域,都有所著述。为学通古今、贯中西,治学风格严正,重视学术规范。

二零壹二年由齐鲁书社出版的其作品《疑古思潮与白话文学史的建构:胡适与顾颉刚》获(「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二等奖) 。

专家评价

王晋光教授在《甲申诗史:吴梅村书写的一六四四》一书中评曰:“陈岸峰教授藉吴梅村之生平言行,对天崩地裂之经过、对朝庭内外君臣之言行与是非因果,有仔细之论证与描绘。历史可以训示后世,人物可以范式中外,吴伟业钱谦益之师友朋辈,与及瓜藤藕丝之人群,无论贤愚主丑,于时之种种心术动静,皆能体现国家浮动、社会危困之际,世人如何涌现良心与自性陈岸峰博士著作的特色,一向能够以翔实材料为基础,以通达语文为工具,以严肃态度为力量,深入浅出,化出感人肺腑之成果。我一向赞赏他的作品,认为是学术与文艺结合之榜样,可供大专专家、中学师生,以至业余人士细心阅览、精究或参考。”。

王晋光教授在陈岸峰教授的《神话的叩问:现当代中国小说研究》评价:“《神话的叩问:现当代中国小说研究》是一本相当札实的书,有益于香港文学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群。第一,十二篇论文加上一个附录,作者是一篇一篇很仔细地读原著,很认真地思考问题,很用心地考察别人的研究成果,很谨慎地下判断,从而得出自己的学术成果的。第二,香港艺术发展局的原则是以宏扬本地艺术创作为优先资助,此书有一半以上篇幅(尤其第五至第十篇牵涉张爱玲、西西李碧华等与香港文学有关的作家),是评论广义范围的香港文学的作品,这一条件,我个人是极力维护的;第三,综合十三篇的内容和用笔风格,在细腻的分析和畅顺的文笔之中,流露出一种清新的气息。”

何文汇教授在陈岸峰教授的《沈德潜诗学研究》的序中评价:“清代代明,虽致力笼络汉族,然政治严苛,文字狱之惨刻,前所未有,因诗文招祸者不鲜矣。是则寄情于格调神韵,既有裨于诗法,亦能保身。故明中叶以来之主流诗论得以延续。然诗人辨析毫芒,偏颇难免。乾隆,沈归愚融和众说,宏之以风神,约之以诗教,情理兼备,成一家言,承传之功甚伟。陈君岸峰博士研精覃思,博览群籍,以察秋毫之明,积数年之功,成《沈德潜诗学研究》论文,缕析归愚诗论,上溯前后七子、公安、竟陵以及王士祯,又旁及袁子才,使格调、神韵、性灵诸说不复纠结难明。明清诗论既繁,或不免费解。后人恶其繁,往往御之以简,终而失其原旨,尤易厚诬古人。今岸峰之论文得以成书面世,原旨将大明矣。余既深嘉岸峰之识见,值其书稿付梓,遂为之序,用表赏爱之意。”

郑炜明教授在给陈岸峰教授的《疑古思潮与白话文学史的建构:胡适与顾颉刚》一书的序中评价:“在学术和文化工作方面,我是非常敬佩岸峰博士的。在今天中华文史的学术界一味强调专业,以专家为重的时候,他却是一位罕有的少数派,做学问竟不赶时髦,以打通为己任。当今学林,遍地专家,但吾师选堂先生却以为其中多有不通者,因此,他一方面自嘲无家可归,一方面却又诱导学生要不分家。依我看,岸峰博士治学其实也是朝着不分家的方向走的,他以中国文学研究为主,堪称是一位卓有成绩的中国文学史家,但细分他曾经涉足过的课题,不难发现他其实是宜古宜今的。试问现在能有多少个四十岁未到的博士、教授,可以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国文学史、香港文学、中国古典文论与文学批评、明清诗学等等领域,都有所著述,都有学术上的建树呢?岸峰博士就是这样年轻有为的一位学者。他在沈德潜诗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史研究和现当代中国小说研究等三个方面,都将有专门的著述面世,如果把这几本书连接起来读,相信可以证明我上面说的打通这一点。最少他可以算是从古典文学一直打通到现当代文学的一位充满着学术热诚的学者,再加上他对西方的比较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理论也十分娴熟,并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于他的各个研究课题里,同时也能恰如其分地自我克制,没有一般比较文学出身的学人常见的那种在研究中国文学时西风硬压东风、喧宾夺主的过火表现,的确难能可贵。前这部《疑古思潮与白话文学史的建构:胡适与顾颉刚》书稿是岸峰博士在中国文学史研究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除正文外,还附录了〈发愤以抒情:论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和〈文学史的书写及其不足〉两篇论文。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岸峰博士在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成就;无庸置疑,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学术史上,已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先谈一谈他的选题。以我所知,在他之前还没有学者曾认真地以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和顾颉刚的疑古历史学之间的关系,作为核心的研究考察的范畴,从而清楚揭示晚清民初以来学术思潮的重大流变;因此说岸峰博士是一位长于开辟新课题的学者,当不为过眼。岸峰博士为学通古今、贯中西,加上治学风格严正,极为重视学术上的规范化要求,全书注释清楚明白,征引书目又极详尽,非时下一般大大小小以巧取豪夺他人研究成果为术的「学人」可望其项背的。”

截止二零一四年其发表论文已近五十篇、学术专著九本,受到学术各届的好评。与此同时,他倾心书法,自小研摩欧阳询;及长,追摹山谷,服膺二王。二零一四年应苏州大学之邀,现场书法表演,其书法“甲申诗史”“风雨如晦”及其他作品已被大学及私人收藏。

个人专著

1.《甲申诗史:吴梅村书写的一六四四》

2.《文学史的书写及其不满》

3.《诗学的政治及其阐释》

4.《战国策

5.《世说新语》

6.《神话的叩问:现当代中国小说研究》

7.《沈德潜诗学研究

8.《疑古思潮与白话文学史的建构:胡适与顾颉刚》

9. 《醍醐灌顶: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思想世界》

发表论文:

1. 陈岸峰:〈提壶抚寒柯,远望复何为:论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并序〉,《古典文献研究》,2015年第18辑上卷,页101-127。

2. 陈岸峰:〈金庸武侠小说中侠之观念与谱系建构及其演变〉,《文学评论》,2015年第38期(6月),页60-70。

3. 陈岸峰:〈何足道哉:《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原型及其领悟〉,《台北大学学报》,2015年4月,页118-134。

4. 陈岸峰:〈梦向夫差苑里游:论吴梅村的《圆圆曲》〉,《九州学林》(复旦大学与城大),2015年总36期(12月),页219-244。。

5. 陈岸峰:〈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异域书写与历史省思〉,《中国现代文学丛刊(南京大学)》,2015年3月,已出(页码未知)。

6. 陈岸峰:〈镜花水月:《天龙八部》中萧峰的原型及其命运〉,《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期刊》,2015年3月,页1-37。

7. 陈岸峰:〈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魏晋风度」〉,《文学评论》,2015第36期(2月),页78-88。

8. 陈岸峰:〈顾日影而弹琴:嵇康的痛苦及其追求〉,郑炜明等编:《琴学荟萃:第四届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济南市:齐鲁出版社,2014),页56-74。

9. 陈岸峰:〈政治宰制与书生遗恨:唐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评析(下)〉,《文学评论》,2014年第31期(6月),页93-102。

10. 陈岸峰:〈追源溯流,旁敲侧击:论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国学术期刊》,2014年第36期(3月),页117-141。

11. 陈岸峰:〈建构「大传统」: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文学》,2014年5月号(总353期),页4-16。

12. 陈岸峰:〈政治宰制与书生遗恨:唐弢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评析(上)〉,《文学评论》,2014年第31期(4月),页59-68。

13. 陈岸峰:〈走出遗民,以心传史:吴梅村的半生缘与晚明悲歌〉,《九州学林》,2013年第31辑,页57-80。

14. 陈岸峰:〈经典之转化与白话文学史之建构〉,《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第1期(2月),页77-83。

15. 陈岸峰:〈王士祯的神韵说及其实践〉,《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期刊》,2011年3月,页1-41。

16. 陈岸峰:〈白话文学史的建构方法〉,《研讯学刊》,2010年第16期(12月),页18-33。

17. 陈岸峰:〈沈德潜的诗学历程及其相关研究评估〉,《汉学研究通讯》,,2009年第29卷第1期(2月),页13-19。

18. 陈岸峰:〈传统的再发明与白话文学史的建构〉,《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9年6月,页65-73。

19. 陈岸峰:〈走向民间:白话文学史的理念及其实践〉(“Go to People: the Ideas and Practice of Vernacular ChineseLiterary History” ),《历史与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特别行政区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页201-232。

20. 陈岸峰:〈诗学与政治的张力:论沈德潜诗论的「温柔敦厚」〉(“Tension between Poetics and Poltics: A Study of Shen Deqian’s Poetic Concept ofWenrou Dunhou”),《九州学林》(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2007年(冬季),页35-61。

21. 陈岸峰:〈末世的危情与荒诞:论《色,戒》〉,《城市文艺》,2007年第10期(11月),页9-12。

22. 陈岸峰:〈张艺谋电影中的「传统」〉(“The ‘Tradition’ in Zhang Yimo’s Films”),《香港文学》(Hong Kong Literature),2007年,2007年11月,页49-55。

23. 陈岸峰:〈橘淮为枳:《千里走单骑》中的情感与文化冲突〉(“The affections and Cultural Conflict in Riding Alone forThousands of Miles”),《作家》(Hong Kong Writer),2007年第56期(2月),页26-30。

24. 陈岸峰:〈鲁迅的否定美学及其遗产〉(Lu Xun’s Aesthetic of Negation and its Legacy ),《作家》(Hong Kong Writer),2007年第55期(1月),页98-104。

25.陈岸峰:〈格调的追求:论沈德潜对明清诗学的传承与突破〉(“The Quest for Gediao: A Study of Shen Deqian's Reception andBreakthroughs in the Poetic Theories from the Mid-Ming to the Early-Qing”),《汉学研究》(Chinese Studies),2006年第2期(12月),页225-254。

26. 陈岸峰:〈媚俗的年代:从《七剑》到香港的电影工业〉,《作家》,2006年第52期(10月),65-69。

27. 陈岸峰:〈文学史的书写及其不足〉,《当代》(Contemporary),2006年第221期(1月),页98-117。

28. 陈岸峰:〈武侠美学的传承、创新与驰想:《卧虎藏龙》与《英雄》的比较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8月),页32-39。

29. 陈岸峰:〈别裁伪体归雅正:论沈德潜编选的六种选本〉(“Sweep Out the Fake Styles and Return to the Canon: A Study of ShenDeqian’s Six 诗歌 Anthologies”),《九州学林》(Chinese CultureQuarterly),2005年第1期(春季),页276-315。

30. 陈岸峰:〈发愤以抒情:论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Lyrical Fury: A Study of Qian Jibo's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Literature”),《汉学研究》(Chinese Studies),2004年第1期(6月),页325-356。

31. 陈岸峰:〈文学史的建构及其不满〉,《当代》,2003年第195期(11月),页100-121。

32. 陈岸峰:〈神话的叩问:寻根小说的理论与实践〉(“Probing the Myth-- A Study of the Ideas and Practice ofRoot-Searching Fiction”),《香港社会科学学报》(Hong Ko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2002年(冬季),页27-59。

33. 陈岸峰:〈李碧华青蛇》中的「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 in Lilian Lee's Green Snake”),《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1第65期(6月),页101-108。

34. 陈岸峰:〈《唐诗别裁集》与《古今诗删》中的「唐诗选」的比较研究:论沈德潜李攀龙诗学理念的传承与批判〉(The Tangshi Biecai Ji and "the Selection of TangPoetry" in Gujin Shishan:A Study of Shen Deqian's Reception and Critiqueon Li Panlong's Poetic Theory),《汉学研究》(Chinese Studies),2001年第2期(12月),页399-416。

35. 陈岸峰:〈李碧华小说中的情欲与政治〉(Erotic and Poltics in the Works of Liaian Lee),《文学香港与李碧华》(台北市:麦田出版,2000),页209-226。

36. 陈岸峰:〈寻根文学的理念〉(“The Concept of Root-searching Literature”),《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季刊》(M,2000年第20期(12月),页561-578。

37. 陈岸峰:〈乌托邦想象的消解:论新写实小说〉(“The Dissolution of Utopian Images: A Discussion on Neo-realisticNovels”),《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季刊》,1999年第19期(9月),页373-404。

38. 陈岸峰:〈互涉、戏谑与颠覆:论李碧华小说中的「文本」与「历史」〉(Intertextuality, Parody and Subversion: A Criticism on the Notionof “text” and “History” in the Works of Lilian Lee),《八十年代香港文学现象》(Literary Phenomena ofHong Kong in the Eighties)(台北市:学生书局,2000),第2册,页643-698。

39. 陈岸峰:〈论《祝福》中的三重世界〉(“The Triple World in Lu Hsun's Blessing”),《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季刊》(1999年第17期(3月),页17-36。

40. 陈岸峰:〈从压抑到颠覆:论张爱玲《倾城之恋》〉(“From Repression to Subversion: On "All for Love"”),《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季刊》,1999年第16期(12月),页627-640。

41. 陈岸峰:〈「乱世」、「大话」、「小」说:论张爱玲「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Eileen Chang’s works in Modern ChineseLiterary History),《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季刊》(1998年第12期(12月),页619-640。

42. 陈岸峰:〈解读《香港情与爱》与〈浮城志异〉〉(“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Hong Kong in sentiment and Love in HongKong and “The Bizarre story of the Floating City”),《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季刊》,1998年第11期(9月),页473-480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