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珽 :原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更新时间:2024-09-21 04:37

陈,自动控制及系统工程专家。50年代中期创办了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70年代末创办了该校系统工程专业。编著的《决策分析》是国内较早全面介绍这个分支学科的学术专著。他的研究重点为多目标群(多人)决策理论和方法,他的研究特点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致力于提出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方法。在多目标决策、群决策、多层决策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938—1942年湖南大学电机系学习(本科)。

1942—1943年湖南大学电机系助教。

1943—1944年交通大学电机系助教。

1944—1946年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学习,攻读硕士学位。

1946—1947年交通大学电机系讲师。

1947—1950年贵州大学电机系讲师、副教授(1948年)。

1950—1953年湖南大学电机系副教授。

1953—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副教授、教授(1978年)。

1853—1955年华中工学院电工基础教研室主任。

1955—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自动控制。

1957—1958年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

1958—1964年先后任华中工学院电机系副主任、仪器仪表系主任、无线电系主任。

1964—1966年华中工学院副教务长。

1974—1979年华中工学院自动控制系主任。

1979—1984年华中工学院副院长。

1984—1991年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1979—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四、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1—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

2011年3月7日上午7时在武汉市逝世,享年92岁。

人物生平

陈珽,原籍贵州省修文县,1919年4月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陈珽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陈季云清末由清朝派往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大学矿冶系,专长于有色金属冶金,先后在大专院校及冶炼厂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工学院教授,1970年退休,著作有《冶铅学》等。

抗日战争陈珽于1932年入长沙市雅礼中学学习。1938年高中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开始,日军进逼长沙,陈珽全家避难湖南泸溪。随即考入湖南大学电机系,1942年毕业,留校任助教。

1943年交通大学在重庆复校。同年,陈珽到重庆交通大学任教,辅导张钟俊教授讲授的交流电路课程。1944年重庆交通大学成立电信研究所,陈珽入该所学习,攻读硕士学位。抗日战争胜利后,交通大学迁回上海市。陈珽于1946年8月完成了题为“电磁透镜射线方程式的推导及其解法”的学位论文,并通过了论文答辩。电磁透镜是40年代的新兴学科——电子光学中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在当时实验设备极其匮乏的情况下,陈珽从理论上探讨了电磁透镜的设计问题,展示了这位年青学者的钻研精神和创造才能。该论文得到了交通大学朱物华教授和张钟俊教授的好评,发表于《交大工程》第1卷第1期(1947年),研究生毕业后,陈珽留任交通大学讲师。1947年3月,为了照顾年龄已高、独身一个在贵州大学任教的父亲,陈珽便转到贵州大学工作,先后受聘为讲师和副教授(1948年),担任电工原理、无线电工学、电报电话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陈珽于1950年回到长沙市,在湖南大学任副教授,讲授电工原理、电磁波与天线、电工数学、电报电话等课程。1953年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陈珽转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1988年3月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任电工教研室主任。1955年,陈珽被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自动控制,1957年春返校后,他创办了该院的自动控制专业。1963—1966年间,他招收了硕士研究生共三届五人,研究方向为自适应系统。结合教学,他编写了《自适应系统讲义》,并组织师生研制“白色噪声发生器”、“相关函数仪”、“线性规划解题装置”、“热风炉的极值调节器”、“动态特性测试仪”等装置,推动了自动控制这一新学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1972—1973年,陈珽曾和两位中年教师一起下厂参加自动化技术改造工作。他们和工人、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共同研究技术改造措施,采用新技术,提高了工厂的自动化水平。虽然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他们提出的用计算机代替常规仪表控制生产过程的方案未能实现,但是这一年多下厂的经历对他的思想和知识结构都有积极影响。这位50年代初当过土地改革工作队队员、吕振羽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结下深厚情谊的学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同工农群众结合是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为生产建设服务是理论研究的最后归宿。

7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系统工程作为现代化组织管理的科学技术,成为迫切需要的新学科。为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需要,陈珽于1978年创办了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并开始培养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他的研究重点随即转向大系统理论和决策分析。1981年,华中工学院系统工程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为中国首批硕士及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陈珽被批准为第一批博士导师。

陈珽于1979—1984年任华中工学院副院长,1984—1991年任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他所担任的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自动化分组)成员兼第二届分组召集人,国家教委第一届科技委委员兼自动控制学科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陈珽从50年代开始就参加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学术活动,历任第三、四、五届常务理事。80年代初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后,他历任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作为湖北省自动化学会和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的创建人,他一直担任这两个学会的理事长。他积极参加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大系统理论及应用学术讨论会的学术活动。从第二届(1980年法国图鲁兹)开始,他每届均参加,历任第三届(1983年波兰华沙)、第四届(1986年瑞士苏黎世),第五届(198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柏林)的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并被推惊第六届会议(1992年中国北京)的国际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3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当选为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立足国家需要创办新兴学科

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正迈步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陈珽认识到只有发展科学技术,才能有效地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当时,自动控制(苏联称为自动学远动学)作为一门新技术日益显示出其在工业中的重要性。1955年,华中科技大学被批准成立该专业后,学校把新专业的筹建任务交给了陈珽。当时,陈珽在电工基础、无线电的教学工作中已取得成绩,受到学生的欢迎。他深知电工和自动控制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驾轻就熟继续致力于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较易取得成果,改换专业重新掌握一门新的学科必将遇到很多困难。但是,考虑到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有助于改变中国工业极端落后的面貌,陈珽服从学校的工作分配,挑起了筹建华中工学院自动控制专业的重担。

1955年秋,陈珽被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苏联专家学习。进修期间,他一边刻苦学习俄语,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1957年春返校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他创办了自动控制专业,担任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亲自为本科生和研究生(1963年始)讲授调节原理、自适应系统等课程。为适应教学需要,以他为主翻译了《自动调整理论讲义》(苏联阿依捷尔曼著)。该书于1958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对当时在中国传播古典控制理论起到了积极作用。30多年来,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自动控制方面的优秀科技人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976年冬,陈珽参加了教育部和国家科委组织的制订国家科技长远发展规划的会议。这次会议对他最大的影响是,他了解了钱学森同志倡导在中国发展系统工程学科的战略思想及其重要意义。返校后,陈珽向华中工学院领导提出了创办系统工程专业的建议,得到了院领导的支持。当时,陈珽已年近六旬,虽然转过来学习新专业有很大困难,但他仍欣然接受了学校的委托,一心扑在新专业的筹建工作上。他组织几位教师一起查阅了千余篇国外专业学术文献(或摘要),整理汇编了《大系统理论及其应用文献目录1963—1978》,为系统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工作。紧接着,他们编写了一套有关大系统理论及方法的教材,包括递阶控制、系统建模、稳定性分析等。陈珽本人编写了决策分析,他的这本讲义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补充修改,于198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系统地介绍了制订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被国内某些系统工程专业和管理专业采用为教材或参考书。

为了借鉴这门学科在国外的教学及科研情况,教育部决定由六位教授组团到美国日本考察,陈珽参加了这次考察(任代表团团长)。1979年秋,他们访问了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等十余所学校。通过这次访问,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系统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范围、课程设置等有关情况。回国后,他们向教育部递交了一份考察报告,对该专业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专业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于1978年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82年,陈珽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到1990年底,在陈珽的研究方向——决策分析下面,共授予博士学位7名,硕士学位近20名。这批年轻的博士、硕士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勤奋工作,多有建树,有的已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成为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结合人才的培养,陈珽及其学术梯队还承担了一批科学研究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既丰富了决策分析学科的理论武库,加速了学科建设,又促进了教学和应用研究。

理论成果

陈珽一向重视理论研究工作。自70年代后期开始,他潜心研究大系统理论和决策分析,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大系统理论的研究。大系统理论是60年代后期国外才开始研究的新学科,70年代发展迅速。1978—1980年,陈珽主要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当时,大系统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尚处在起步阶段。陈珽及其合作者在这方面所发表的若干篇论文,从大系统建模、稳定性、动态递阶控制、状态估计及随机控制等方面作了系统的综述,是在中国最早介绍大系统理论的论文,推动了中国大系统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

决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1980年以后,陈珽转入研究决策分析。他和他的学术梯队以及他所指导的博士生研究的重点课题为多目标群(多人)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由于几乎所有的决策问题都有多个目标且涉及多个人,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多目标决策理论和方法

决策分析的难点是难以准确了解决策者的偏好。针对这个问题,陈珽他们提出了一种颇具实用性的方法。该方法只要求决策者用自然语言去表达他的偏好,或者只要求他作出简单的判断,从而避免了偏好难于量化的困难。在多目标决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双目标决策理论的研究尤为深入细致。他们考虑了目标空间的非劣前沿是分段光滑的情况,证明了方法的收敛性和有效性,并已将其推广到三目标决策问题。

对于一类难于准确描述的多目标决策问题,采用模糊集理论求解则比较有效。他们用这种方法,首先研究了大学毕业生按专长分配工作的问题,以后又推广到一般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群(多人)决策理论和方法

群决策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群中成员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但对作出决定意见不一致。例如委员会讨论工作,主持人需要正确集中群众意见;另一类是成员间有根本利害冲突,需要通过谈判、调解或仲裁去解决争执。对于委员会一类问题,他们采用了满意决策方法去集中成员意见。多数票规则是选举中最常用的方法,但一般只用于单目标问题。他们已将这种方法推广到单变量多目标及多变量双目标群决策问题。

关于冲突的仲裁问题,陈珽提出了三种方法,即效用函数法、满意法和模糊满意法,各有其应用范围。他还研究了中国大型多用途水库建设中,地区间社会经济利益冲突的仲裁方法,为合理解决这类冲突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此外,他们还研究了信息不完全情况下的仲裁问题。

多层决策的理论和方法

一般来说,复杂决策问题中的多个决策者往往并不处在同一层次,有上下级之分,形成所谓“多层决策”。决策者们分别制订决策,但互相影响。这种问题相当复杂。当每层决策者的目标有多个、且目标函数为非线性时,目前还没有一般的解法。陈珽他们在深入研究这类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分支定界法求解一类双层多目标决策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另一类双层决策问题是上下层决策者之间的关系为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上层决策者采用诱导策略引导下层决策者,使其在实现本身的最优解时,也达到上层决策者的最优解。对这类决策问题,他们提出了用梯度补偿法及隐函数法去设计连续诱导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他们还研究了下层多个决策者之间进行合作或不合作对策及上层决策者仅掌握下层决策者的部分信息等若干种情况下诱导策略的设计方法,并且证明了下层的目标函数为约束凸性时连续诱导策略的存在性。这些研究拓广了诱导决策问题的研究领域。

迄今为止,多层决策问题的研究仅限于连续目标函数的情况。他们运用组合优化算法研究有限组合方案的两层决策问题,得到了有价值的结果。

应用研究

陈珽历来主张科学研究应当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科学研究上,他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需要选择有实际背景的课题从理论上进行严谨周密的研究探讨,再将理论研究成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社会实践。遵循这一原则,陈珽及其学术梯队近年来承担了一批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科委“七五”攻关项目、水利电力部重点项目及“863”高科技项目等,取得了一批理论与应用成果。其中,多目标决策方法的应用成果尤为突出。

多目标决策方法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应用。社会经济系统是很复杂的系统,也是系统工程学科重要的研究领域。他们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研究了下述两个方面的问题:

社会系统及工程系统的评估方法

对各种规划、方案和已完成的工作作出评估是制订决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手段。陈珽他们推广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决策单位从横向比较和历史发展角度评价其管理效率,丰富了系统评估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他们对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作出了初步评估,得到了有参考价值的结果。

社会、经济系统的决策分析方法

社会、经济系统的预测和优选决策方案,一般是先估计模型参数,再进行优化。陈珽他们提出的非参数模型方法采用了新的途径。此法通过定义可靠性指标,构成两个目标的优化问题,无需估计模型参数,在小样本情况下能改善分析结果。

大的经济系统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常有矛盾。如何妥善地处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利害冲突是各级决策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陈珽他们从两个方面对此作了研究,探寻了一条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即让决策目标兼顾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以及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为不同层次的决策者提供信息交流的渠道和方法。

多目标决策方法在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

近年来,陈珽曾先后主持了两个水资源系统的研究课题。一个是《河流最优开发的研究》,这是水电部重点科研项目,具体背景为广西红水河水电能源最优开发。华中科技大学的三个专业、10余名教师参加了这项研究。为了给总体方案的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陈珽和部分教师实地考察了红水河。他不惧山高路险,也不顾自己已年逾花甲,同中青年教师一起沿河行进,历时20天,行程千余里,详细了解了红水河的有关情况。这项研究包括9个子课题。陈珽作为该研究课题的负责人,不仅主持了总体方案的设计和论证,把握全局,指导并协调各子课题的进展,而且还承担了若干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多目标决策方面,他曾提出一种方法用于优选水库的主要参数。在群决策理论方面,他针对在水库建设中,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利益冲突因而在正常蓄水位、防洪库容等方面往往存在着争执这一情况,研究了仲裁争执的方法。

红水河最优开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水电部领导及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为该河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该项目中的两个子课题曾获水电部198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珽主持的另一个水资源系统课题是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研究(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16—06—07—03专题)。他和他的合作者承担了这项研究课题中的6个子课题。这6个子课题是:三峡工程国力分析的研究、三峡工程多目标决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三峡工程投资分摊的研究、三峡工程风险分析的研究、三峡工程多目标系统评价的研究及三峡工程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以上六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均已完成,并通过了鉴定。

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实践中,陈珽辛勤耕耘,勇于开拓,为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繁荣科学技术无私地奉献着。他先后两次改换自己学有所成、已有建树的专业,创办了国家急需的、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新专业;他根据国家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学科尤其是决策分析领域内取得了若干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今,陈珽虽已年高,但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一代更比一代强,他感到十分欣慰。

主要论著

1苏联阿依捷尔曼著.自动调整理论讲义.陈珽等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58。

2陈珽.决策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3陈珽.电磁透镜射线方程式的推导及其解法.交大工程1(1),1947。

4陈珽.多级控制中的几个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4(1),1979。

5陈珽.关于递阶控制的几个问题.自动化学报5(4),1979。

6陈珽等.Methodologiesofdecisionanalysisappliedtoratingandrankingofgraduatespendingemployment.中美控制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

7陈珽等.大系统理论中的几个问题.系统工程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

8陈珽等.Aninteractivemethodformultiobjectivedecisionmaking.第三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大系统理论及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波兰.华沙,1983。

9陈珽等.Groupdecisionmakingwithmultipleobjectivesanditsinteractivesolution.第四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大系统理论及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瑞士苏黎世,1986。

10陈珽等.Themultiplecriteriadecisionmakingconceptap-pliedtoinput-outputanalysis.第四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大系统理论及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瑞士.苏黎世,1986。

11陈珽等.为大经济系统制订生产计划的模型和方法.系统工程学报.2(1),1986。

12陈珽等.评价管理效率的一种新方法.系统工程4(4),1986。

13陈珽.物资按需分配的一种求解方法.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学术期刊出版社,1987。

14陈珽等.一种对话式双目标决策方法.系统工程学报.第2期,1987。

15陈珽.Arbitratingadisputeaboutthecapacityofalargemulti—purposereseruoir.系统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1988。

16陈珽等.面向社会经济系统的非参数模型方法,系统工程学报.3(2),1988。

17陈珽等.Hierachicaldecisionmakingwhenthesecondleveldecisionmakerworksaccordingtorewardandtherelatedincentivestrategy.第五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大系统理论及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柏林,1989。

18陈珽等.一种对话式三目标决策方法.系统工程7(6),1989。

19陈珽等.再论对话式双目标决策方法.系统工程学报4(1),1989。

20陈珽.大型水库库容争执的一种仲裁方法.水电能源科学7(4),1989。

21陈珽.Anapproachforarbitratingadisputeaboutlargereseruoir.第五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大系统理论及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柏林西部地区,1989。

22陈珽等.关于多层决策算法的综述.控制与决策.4(5),1989。

23陈珽等.Multicriteriadecisionmakingproblemwithbi-levelmultiagent.第五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大系统理论及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民主德国.东柏林,1989。

24陈珽.冲突的仲裁.决策科学与系统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5陈珽等.最优化模型的修正.系统工程学报.5(2),1990。

26陈珽等.有限组合方案双层决策问题.应用数学.10(2),1990。

27陈珽等.Aknowledgebasedmultipleobjectivedecisionmakingmethodusingfuzzyreasoninganditsapplications.第四届中日札幌计算机应用国际会议.日本札幌,1990。

28陈珽等.约束凸性与连续诱导策略的存在性.华中科技大学学报19(2),1991。

29陈珽等.Aparamenterestimatorsuitabletosomebadsamples.国际系统科学杂志.22(2),1991。

30陈珽等.有多个不合作随从的诱导策略.控制理论与应用.8(3),1991。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