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

更新时间:2024-09-20 20:24

中文名称: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英文名称:Capital Civilization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英文缩写:CCDF)。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属于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地域范围是国内外,募集的资金用于促进文明城市发展的各项文明工程。通过募集资金,支持文明城市建设,促进城市文化发展为宗旨。

概述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创立于1993年5月,是根据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战略的需要而创立的、中国第一个以促进文明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的基金会,是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和社会团体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公募性基金会法人机构,是中国最有影响力和具有国际影响的权威基金会之一。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是由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倡议,联合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出版社中国日报社中国新闻社、工人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法制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中华工商时报社、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建设报社、中国消费者报社、北京青年报社等中央、北京市 20 家新闻单位和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园林局等政府有关部门 共同发起成立的民间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团体组织,是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和社会团体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注册登记的社团法人。

组织宗旨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的成立,旨在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通过社会各界参与文明工程,支持首都文明城市建设。特别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讨“ 21 世纪首都形象和首都精神”,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进行系统的首都城市形象设计,逐步达到全方位开始首都城市形象设计和实施操作。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社会公益捐助基金,基金的募集和使用全部为中央和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倡导的首都文明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服务,为实现首都北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文明城市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环境文明建设和公众文明素质的提高,对于使北京市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首善之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业务范围

(一)接受并管理使用社会捐赠资金;

(二)宣传倡导先进的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及现代生活方式,资助有利于文明城市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有关项目及公益活动;

(三)资助文明工程课题的研究,组织有关首都城市文化发展与文明城市建设的课题研究与培训;

(四)资助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及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等有利于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公益活动;

(五)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举办城市文明发展、环境保护展览、专题研讨会等交流活动;

(六)为研究文明城市建设、促进中外合作与交流培训人才;设立并评选“文明工程奖”,以表彰、奖励为文明城市建设及城市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内外团体或个人。

(七)为国内外社会各界提供有关文明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发展方面的咨询,提供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交流信息和经验。

组织机构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由5名理事组成理事会。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5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理事的资格:

(一)拥护本基金会的章程;

(二)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重大影响;

(三)愿为本基金会提供资金,愿为公益事业服务,愿为首都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由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捐赠人、发起人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主要捐赠人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织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

(三)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四)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五)具有近亲属关系的不得同时在理事会任职。

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理事选举权、被选举权;有表决权;有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有优先参加本会主办的各项活动的权利;并拥有符合本会章程的其他权利。理事有履行章程的义务;执行决议的义务;承办委托事务的义务;维护本会声誉的义务;积极参与本会活动的义务;符合本会章程的其他义务。

文明工程

文明工程立足于中国文明发展、首都文明城市建设和促进"人文北京市、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目标实施项目。

推出《文明中国·魅力城市》、《文化中国》、《健康与发展》;已推出《奥林匹克宣言》、《奥运会圣火照北京》、《奥林匹克与中国》、《奥林匹克与北京》、《奥林匹克与集邮》、《奥林匹克与科技》、《奥林匹克与雕塑》、《奥林匹克与文化》、《北京奥运圣火传世界》、《奥林匹克与绿色》等"新北京·新奥运"珍藏特刊和2008奥运系列宣传活动;公厕革命课题研究与实施;首都城市雕塑研究与实施;中华世纪坛专项基金研究与实施;文明工程捐电脑下乡活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保护系列活动并设立"北京猿人遗址"保护专项基金;成立袁熙坤文化交流基金、北京晚报公益基金、北京晨报爱心基金会;与世界最大的城市家具推广机构法国德高集团共同完成"北京市新形象研究及北京城市家具实施方案";首都新城市形象设计规划研究与实施;设立"文明工程奖",表彰奖励为首都文明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首都城市美育教育研究与实施;首都城市书画普及教育研究与实施;首都城市音乐、歌曲研究与实施;启动以宣传"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展示魅力中国为主题的文明中国行、文明论坛、文明之旅、文明探源等大型系列公益活动。

经过16年的文明工程实践,已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文明发展和首都北京市发展要求的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即"文明工程模式"。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在文明城市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明工程是文明城市建设的一种创新机制,是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的一个互动平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专家和企业家的志愿服务是文明工程的核心价值形式,也是市场及经济环境下特殊群体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工程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工程为社会有能力者帮助困难群体提供了一个平台,是中产阶层和高端群体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价值选择。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理事会欢迎国内外著名企业和热心首都发展的企业家加盟,并与主流媒体、政府有关部门及国内外著名人士等展示新中国、共筑新北京。

文明工程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公益事业,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参与。

实施案例

文明工程概念由主持北京市公厕问题研究的研究人员于 1993 年 3 月首次提出,并列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规划项目。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边研究、边实践。 1994 年 8 月 ?1 月,由建设部、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 11 家单位联合主办“首都城市公厕设计大赛”,共收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及全国各地的设计作品 340 余件。紧接着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实施“新一代公厕试点工程”。依据公厕设计大赛的获奖方案,建设新型试点公厕 38 座。投入建设资金 1,300 余万元人民币,全部由在京 38 家企业和日本伊奈公司无偿捐助。与此同时, 1996 年 4 月完成了“首都公厕革命的调研与实施的研究报告”并通过专家鉴定。 1996 年 6 月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了“ '96 北京城市公厕建设文化展览”,国内外观众达 10 万余,国内外 100 余家新闻媒介进行了报道。接着,推动全市城乡新建改造公厕 2000 余座,收效显著。

北京青年报与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共同举办的“ 21 世纪首都形象与首都精神”文明工程征文活动,旨在广泛动员市民,为新世纪的北京进行 CI 设计。自 1999 年 1 月 2 日开始启动,引起全市公众的极大兴趣,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以首都环境形象为主题的第一阶段征文活动,仅短短三个月就收到征文 300 余篇,来信近百封,来电话询问更是不计其数。公众表示的积极支持和来稿人员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美好明天的憧憬,充满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首都北京建设发展的关心。第一阶段征文活动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 1999 年 4 月 8 日在北京青年报社举行了“文明工程征文”第一阶段总结颁奖大会。文明工程征文分为首都环境形象,首都城市形象,首都经济形象,首都文化形象,首都国际形象,首都教育形象和首都精神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文明工程征文的举办,为迎接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迎接澳门回归和新世纪的来临,为改善北京环境现状,重塑首都形象,发展首都经济,共建文明首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生活在北京的每一个人,以及关心首都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中国人和外国人共同探讨勾画“ 21 世纪首都形象与首都精神”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在文明工程首选项目“公厕革命”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 21 世纪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目前首都北京文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更好为北京市申办 2008 年奥运会做好理论与实际准备。基金会与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日报社和北京晚报社联合发起主办、首都 20 家新闻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为后援,开办“文明工程论坛”。其宗旨是广泛动员首都知识界,特别是社会科学界积极关心和参与首都文明城市建设和文明工程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讨 21 世纪首都形象和首都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首都形象设计,全方位开展实际操作,着力推动首都文明城市建设和文明工程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文明工程论坛” 1998 年下半年开始筹备,在收到各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单位大量论文的基础上于 1999 年 1 月 2 日,以“ 21 世纪首都形象和首都精神”为主题的“文明工程论坛”正式启动,首次活动除授予 12 位专家学者“文明工程志愿研究员”荣誉称号外,还宣布设立“文明工程研究基金”,由北京天客隆集团为研究基金捐助首笔资金。

为确保“文明工程论坛”能深入持久地开展,并保持其连续性。从 1999 年 2 月开始编制“文明工程论坛”实施方案和选题指南,经过专家论证和反复修改,于 4 月底完成。以此为主要内容建立了“文明工程论坛”网站。网站按照文明工程的概念体系,划分出分类讨论区,每个讨论区由一位特约志愿专家主持,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动态地构建形成文明工程的理论体系。文明工程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更是一门社会群体参与的复杂巨系统工程,钱学森提出的“学术研讨厅”模式是目前解决复杂巨系统问题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因此,通过这种“网上文明工程学术研讨厅”,建立起中国文明工程的理论体系,对指导文明工程的社会实践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基金会工作的需要,拟把网站建成多模块、分区域、交互性的首都文明工程专业站点,作为关心首都文明工程建设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海外人士、相关企业和普通市民等参与讨论的实时性专区。

发展与合作

为提高文明工程项目实施的质量和实效,在充实人员,完善机构的基础上,已开始聘请专家顾问参与工作,并继续诚征高水平研究人员担任文明工程志愿研究员。随着文明工程的不断深化,逐步成立文明工程志愿研究员工作委员会、文明工程志愿艺术工作委员会和文明工程志愿企业家工作委员会,有效组织热心于首都文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积极为北京市的两个文明建设提供指导和服务,为首都北京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文明工程将依据项目开展和实施不定期编发《研究简报》供给北京市领导、中央有关领导、新闻单位和学术机构交流参考。自 1999 年起,结合课题研究计划每年推出 1? 部专著,并形成系列。本着以促进首都文明城市发展的目标,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原则,在体制上力求建立一种由新闻界、学术界发起调研和论证,政府协调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的多渠道筹措社会公益资金。切实解决城市环境中严重影响首都文明形象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机制,促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社会共建文明城市的良性格局。文明工程是一切关心首都社会文明进步人士共同的事业,文明工程的发展依赖于大家的积极参与。基金会作为推动文明工程的工作机构,欢迎大家以各种形式参与文明工程,促进首都文明城市的建设发展。

项目

文明工程立足于首都文明城市建设,是以促进文化建设、环境文明建设和推动首都人文明意识的进步为目的的社会公益事业。它以文明工程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为先导,以“ 21 世纪首都形象和首都精神”塑造为主题。运用新闻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城市学、哲学、美学、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综合调研方法,认识北京,了解北京,发展北京。对首都文明城市建设进行科学可行性、可操作性均很强的应用理论研究和实践决策研究,研究成果提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并推动,付诸实施。通过文明工程项目实践,积极促成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首都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格局。

前期重点项目

主要包括:

文明工程论坛

文明工程网站

文明工程征文

文明工程捐电脑下乡

中华世纪坛

社区服务和教育计划

首都市民防范手册

首都城市公厕革命研究与实施

首都文明城市形象设计规划研究与实施

首都城市雕塑研究与实施

首都城市垃圾处理研究与实施

首都法制宣传服务体系研究与实施

首都城建工地文明化管理研究与实施

设立“文明工程奖”,表彰奖励为首都文明城市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部分研究项目

首都城市文化产业化研究与实施

首都文明社区建设管理研究与实施

首都城市美育教育研究与实施

首都城市书画普及教育研究与实施

首都城市音乐、歌曲研究与实施

首都城市文明教育研究与实施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