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寨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更新时间:2024-09-21 05:41

三皇寨景区(Three Emperor Village),位于登封市嵩山少室山西麓,是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和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嵩山风景名胜区内一个以山岳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距登封市区15公里,北与少林景区接连交壁,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

三皇寨主要景观有莲花寺、清微宫、安阳宫、盘古洞、玉皇庙、好汉坡、龙脊峡、猴子观云海、老虎石、龙头、龙尾、骆驼石、象门关、一线天、飞来石、悬索桥、三仙石、石林、千佛迎宾、悬空栈道等。三皇寨之巅的“嵩山禅院”全称“三皇寨嵩山禅院”或“嵩山三皇寨禅院”是佛教禅宗思想祖庭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的伽蓝,是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的重要部分。1994年,少林僧人释德建遵受恩师少林前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之命,修复三皇寨禅院即将倒塌的殿堂。1994年进行第一次复建,2005年开始第二次修建,正式大型动工历时18载,前后总工期历经二十余年,于2013年6月1日落成。三皇寨嵩山禅院为魏、唐风格的现代建筑群,禅院主体建筑以三皇殿为中轴线,包括山门、客堂、瑞相馆、禅塔、钟鼓楼、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无量圣殿、一乘堂、达摩堂、洗心地等建筑及嵩山禅武医研究院。

三皇寨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整个景区山体陡滑,山顶平宽。因人们为了纪念人祖三皇天皇氏地皇人皇氏)在嵩山一带开天辟地之功而命名,踏遍嵩山的寺庙宫观,唯有这里敬奉的神灵游离于三教之外,以人祖为宗,虔诚奉祀。曾有对联称:“跳出红尘三界外,人注白云一洞中”。

地理环境

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整个景区山体陡滑,山顶平宽。具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北恒之奇、南衡之秀等特点,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闻名中原。春夏绿林吐翠,百花芬芳;深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严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中国北方少有的自然景观,因人们为了纪念人祖三皇天皇氏、地皇、人皇氏)在嵩山一带开天辟地之功而命名,踏遍嵩山的寺庙宫观,唯有这里敬奉的神灵游离于三教之外,以人祖为宗,虔诚奉祀。曾有对联称:“跳出红尘三界外,人注白云一洞中”。

主要景观

人文景观

三皇寨景区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森林环境优美,主要人文景观有莲花寺、清微宫、安阳宫、三皇寺、盘古洞、玉皇庙等。自然景观有好汉坡、龙脊峡、猴子观云海、老虎石、龙头、龙尾、骆驼石、象门关、一线天、飞来石、悬索桥、三仙石、石林、千佛迎宾、悬空栈道等几十处,是登山健身,休闲观光,探险寻幽的著名旅游胜地。三皇寨景区内主要人文景观有莲花寺、清微宫、安阳宫、三皇寺、盘古洞、玉皇庙等。自然景观有好汉坡、龙脊峡、老虎石、骆驼石、象门关、吊桥、三仙石、千佛迎宾、悬空栈道等几十处。

三皇寨属于嵩山少室山系,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生态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独具一格。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而著称天下。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三皇寨主峰海拔1512米,险胜华岳、难似蜀道、秀如峨嵋、雄比泰山,尚有5平方公里的山顶原始森林绝少有人涉足。自然景观雄伟壮丽,有少室晴雪、少室落日、猴子观天、云峰虎啸等40余处;人文景观有三皇宫、安阳宫、清微宫、清凉寺、玉皇庙、少室阕、莲花寺等以及486级好汉坡石阶‘长50余米的“连天索桥”,长500余米的“三皇栈道”等。

三皇寨林木茂盛,品类繁多;地质类型齐全,岩龄古老,构型奇特,发育完整,裸露良好,在有限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远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多种地貌,被地质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嵩山禅院

“嵩山禅院”全称“三皇寨嵩山禅院”或“嵩山三皇寨禅院”,亦称:三皇寨禅院、三皇庙、三皇寺、三皇寨等。

注:嵩山禅院是佛教清修道场,少林禅武医修行法门,非旅游区,没有任何商性质,完全按照少林传统宗风。

嵩山禅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三皇寨,是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的道场,是嵩山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的重要部分。1994年,少林寺僧人释德建遵受恩师少林寺前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之命,修复三皇寨禅院即将倒塌的殿堂。1994年--2005年间进行第一次复建,2005年开始第二次修建,正式大型动工历时18载,前后总工期历经二十余年,于2013年6月1日落成。

三皇寨嵩山禅院为魏、唐风格的现代建筑群,禅院主体建筑以三皇殿为中轴线,包括山门、客堂、瑞相馆、禅塔、钟鼓楼、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无量圣殿、一乘堂、达摩堂、洗心地等建筑及嵩山禅武医研究院。

嵩山禅院由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第十九代堂众、少林禅武医第十八代传人“释德建(号合一)”住持。嵩山禅院是少林寺南园永化堂传承法门,肩负着弘扬少林禅宗思想宗风的重任,以及弘扬少林禅武医文化。禅武医也是行意禅、生活禅,让人活的更有价值、有意义。

嵩山禅院历史悠久,在上古时期就有天皇(伏羲,主气)、地皇(黄帝即黄帝,也有记载是女娲,主德)、人皇氏炎帝,主生)三位先圣在此修行,故此也被称为三皇寨禅院。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诗云:

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而如今又有大德高僧释德建大和尚在此参禅悟道,渡化众生,传承少林传统文化禅武医,重修破旧的三皇寨禅院,更显得三皇寨地杰人灵,也正应了古人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皇寨“嵩山禅院禅武医研究院”

“河南省嵩山禅武医研究院”成立于二零零五年,是省级研究机构。研究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少室山之巅的三皇寨嵩山禅院。

研究院院长由嵩山禅院住持、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第十九代堂众、少林禅武医第十八代传人“释德建(号合一)”担任。

嵩山禅武医研究院:其宗旨是以少林寺文化精髓为内涵,以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为基础,以雄厚的学术研究力量为依托,发掘、传承、弘扬少林寺禅武医传统文化。

建筑缘起

据说三皇寨之巅的嵩山禅院原址在上古时期就有我们人类的先圣在此修行。有天皇氏伏羲,主气)、地皇黄帝即黄帝,也有记载是女娲,主德)、人皇氏炎帝,主生)三位先圣在此修行,故此称为三皇寨。

后来三皇寨成为少林寺下院,佛教的重要修行伽蓝

嵩山禅院,原有道院两处,有三皇殿、盘古洞、观音殿等30多间,碑碣多通。庙院始建于何时无从查考。从现存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月初八辛生社《重修三皇寨记》碑,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住持僧制来《重修三皇殿记》碑和民国7年(1918年)六月清凉寺住持延乐和本山住持等《重修盘古洞记》碑,可知清至民国年间,多次重修并金妆神像。

由于嵩山禅院历史悠久,年久失修,释德建禅师到三皇寨看到禅院的古道场很多已经接近塌或者屋里积水,就发心要修复这座古道场,并代领弟子逐步小范围修复。故此少林寺前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于1994年命令当时跟随少林禅武医第十七代传人张庆贺学习少林禅武医的得意弟子释德建,到在一千多米高的嵩山上面三皇寨修复残垣断壁的佛殿及禅堂,及筹建禅武医研究院,并进行苦行生活,把继承的少林禅武医、少林绝技“心意把”、“擂台战术”通过多年的修行化到身上并弘扬。

一个承诺就是一个使命,释德建禅师从此从此在三皇寨修习少林禅武医,并把破旧不堪的禅院修复,二十几年来他一直默默的努力。

委托书

三皇寨是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的重要部分,今有少林寺管委会主任素喜大和尚遣其徒德建法师到三皇寨协助永月、永莲,由德建筹资修复即将倒塌的佛祖殿、三皇殿、达摩殿、禅堂,并筹建禅武医研究院建筑物,以弘扬少林寺禅武医文化。

特此委托

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1994年1月1日

三皇寨嵩山禅院建筑过程

嵩山禅院于2013年6月1日正式落成,这座北魏建筑风格的禅院,在释德建禅师的住持下,进行了两次大型修复,正式大型动工十八载,算上小型修建,前后历时二十多载。

三皇寨嵩山禅院的建筑大部分都是人工打造成长条的石砖,再一砖一砖用人工搬运,用人手堆砌,每一砖都是由苦心、耐心、禅心筑成。建筑三皇寨禅院一砖一瓦集百人之力,千人之心。

1、嵩山禅院建筑初期的材料,都是德建师父和他的弟子以及广大香客、居士发心帮忙,所有物料都是从山下人工搬运到山上,大家齐动手,共努力,为嵩山禅院这座伽蓝添砖加瓦。

2、早年间禅院的吃水都是靠天下雨吃水,建筑期间水不够用都是靠人力从后山数公里外的三孔桥背水,禅院的很多殿宇都是人力背水建筑而成。先是满足生活用水的前提下,然后是用来建筑。冬天缺水的时候,吃水不方便就到外面收集雪水。、

3、禅院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匠人们一点一点雕琢而成,最小的一块石板也需要集二三十人之力去扛,一天就能扛几块。

4、建造殿宇的一块大石头一吨多到两吨重,从山门处拉到三皇殿,数十工人一天只能拉上来一块大石头。

禅院的功德碑记录了上千家善士之心。众多善良的人们筹资建造。

如今的嵩山禅院

2013年6月1日,经过前后二十多年的艰辛打造,嵩山禅院终于落成,焕然一新,成为弘扬少林禅武医文化的重要伽蓝,也是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道场,更是人类精神回归的家园,世间佛土神圣乐土。

一个承诺、一个师命、万般重担和责任,德建禅师从此在三皇寨修行二十多载,并把破旧不堪的禅院修复成以禅宗思想少林禅武医为主旨的修行道场。

试问,人生有几个20年?德建禅师也由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僧人变成了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大和尚,其间历经数不清的风雨、磨难……

古人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时德建禅师手无分文,但禅师的修行却引来十方信众、大德,大家齐努力,用一颗佛心、用一双勤劳的手,终于不负师命,打造了一所全新的佛教伽蓝

三皇寨庙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成了三皇寨的庙会。每到庙会期间,方圆数百里的百姓香客都会上山到三皇寨嵩山禅院朝拜天皇、地皇、人皇。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三皇寨也因此而得名。

庙会时每天都有数百上千的人上山,要负责这么多人免费膳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时也成了三皇寨嵩山禅院最繁忙的日子。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三皇寨上的庙会与其他地方的庙会有很大不同,这里没有商品交易活动,人们汇集到这里,除了精神上的寄托得到满足以外,更多的是休闲娱乐。

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会用大半天的时间爬到山上,为的只是和老朋友们一年一度的聚会,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同时吃上一两顿斋饭,向心目中的神灵许下自己的心愿,祈祷来年的平平安安。

文化活动

武医文化

禅武医是少林文化核心,随着少林禅武医第十八代传人释德建禅师来到三皇寨嵩山禅院住持,三皇寨也就成了少林禅武医文化的基地。

有诗云: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

人生三宝精气神,天地人和万物宁。

嵩山佛宝禅武医,安心强体济世功;

佛在自心不在天,正道直行彼岸明。

下面带领大家简要的了解一下少林禅武医文化

“禅武医”是少林寺三宝,是历代少林高僧所追求的无上法门,是少林寺数代传人心血酿成,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正所谓:“无禅则无少林,禅不通则武不达,武不达则医不明,禅通、武达、医理明;以禅修心,以武养生,以医调病”。通过习武可以参禅;通过参禅能更好的修武;而武功达到了一定境界又可以反观自我,知道经络与人体脏腑的关系是怎样的,自然能够更好的了解进而精通医理;医理精通了又可以调节身心、造福众生,也自然能够更好的参禅入武。所以说“禅武医”三者是不可分的整体。

有诗云:

禅为修身本,武为强身技,医乃济世术,三宝源合一。

少林寺历代出现很多集“禅武医”于一身的大德高僧,但随着历史的变化,以及清朝政府对少林寺的压制和1928年的火烧少林寺还有10年文革破四旧,使得少林寺遭受了灭顶之灾,少林文化真正传承下来的东西并不多,很多都是表象化的。真正继承少林传统文化精髓的大师已是寥寥无几。所以“禅武医”已是几代单传,所以发扬它、保护它才更为重要!

禅武医历史文化

少林禅武医开山宗师是明朝的“无言正道”法师。壁画中的吴轱轮大师正是明朝少林寺南园永化堂创始人“无言正道”之后的第十五代禅武医传承人。吴轱轮大师是清末为保育少林寺文化根垣不失传,防止清朝迫害,其师父“湛谟”双眼含泪命令吴轱轮打出少林寺山门隐居民间传艺,并告诉吴轱轮,“你带走的是少林寺文化的根,有朝一日条件成熟一定要把这文化还回少林寺”。吴轱轮是少林寺绝学禅武医、心意把、擂台战术、一代传人(法号寂勤)。法师五岁出家,在少林寺四十年。练得轻功借助三块瓦片过河而不湿鞋、吼声使人肝胆裂、双臂可夹石成粉。图右侧人物湛举是吴轱轮的师叔。吴轱轮打出少林寺山门隐居民间以后将一身绝学传给第十六代弟子“吴山林”。

对此壁画简要说明:

此一面墙壁壁画是清代晚期绘在少林寺白衣殿墙壁上的壁画,演练者是当时以少林寺高僧"湛举"、“寂勤(俗名:吴古轮)”为首的众僧人。记录的故事是根据“吴古轮”的师父“湛谟”回忆爱新觉罗·旻宁八年(1828年)满清大员麟庆来少林寺参观校拳的故事。由湛谟回忆,湛举、寂勤对手效仿当年的场景。

少林寺在清朝以前经常受朝廷调遣应征出战,积累了大量的武术实战经验。

宋朝有个高僧“福居禅师”他当时邀请十八家武林高手切磋演武三年,结合以前的少林武术取长补短并写了少林拳谱。拳谱要求少林拳曲而非曲,直而非直。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滚出滚入、周身粘滚。“七扭八疙瘤”。架子小巧,肘不离肋、手不离胸。拳打卧牛之地、不受场地约束。起为横、落者顺。展身起,束身落。起如举鼎,落如分砖。“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练功的时候用鼻子呼吸,不开口,因为口开气泄(同现在的表演不同),少林拳谱云: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力何来。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练功结束可发声助威排除闷气。要求进步低、退步高、反身顾前后、侧身宜顾左右、收如伏猫捕鼠、纵如放箭、去俯仰之弊。要求:明三节、齐四梢、闭五行、六合如一、周身一家等特点。使得少林拳法非常实用和有相当的养生功效。

下表简列出吕主任总结传统少林武术与现代少林武术的七大差异处:

(摘自《少林禅武医──正论篇》第151-155页)

自元朝“雪庭福裕”排列少林寺七十代谱系,之后少林寺也就成为了子孙寺院,以曹洞宗为宗风。

少林寺清朝时期有门头25个,其中最大的门头就是永化堂,俗称南园(南院),也就是少林寺的嫡系传承以及禅武医的传承,另一个比较大的门头就是西来堂,俗称西园(西院)。

因为清代不允许少林寺练武,对少林寺僧众施以高压,由清末到文革时期少林寺不断受到压制及毁灭,少林寺的武术及文化,一度面临毁亡失传的命运。依清代张恩明《重建慈云庵碑》记载法堂草长,宗徒两散,可想象当时少林寺败落的情况。

到了清朝晚期,少林寺只有南园永化堂禅武医一系的传承比较完整,其他门头基本失传。

永化堂创始人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少林高僧“无言正道”。“无言正道”大师被登封县令及寺院僧众推举为少林寺住持。明代万历二十年,道公受皇封为钦命少林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代少林寺住持。当时正道大师有八位王子随他出家,分别为圆宝、圆会、圆林、圆性、圆、圆明、圆亮及圆普。当中以圆会及圆宝两支传承最广。而随这八大弟子到少林寺的还有太医、御医、贤仕才子及武功高强者。这些大德荟萃在少林寺,渐渐形成了少林寺的禅武医文化及修行方法。道公主持少林寺三十一年,重修寺院,整顿寺风,提倡禅学,他不但是少林寺住持,还是当时北方禅宗思想的首领,被称誉为“僧中之杰”。在道公任住持期间,少林禅学、武学、医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也是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发展最辉煌的时刻。而少林寺永化堂的传承由明初-直传承到清末,持续兴盛发展。

爱新觉罗·旻宁八年三月(1828年),满清大员完颜麟庆巡抚杨海梁祭祀中岳,二十五日走马少林寺,慕名观看“少林校拳”。因朝廷严禁演武,寺院住持恐因武僧们表演“少林拳法”而获加害,少林遭难,遂命参加演武的海发、湛谟及徒子徒孙等数人隐匿少林寺下院石沟寺。谟公秘密习武,暗下功夫。十二年睡一条板凳,夜间与徒弟寂勤苦攻硬练“心意把”,势势上身,招招化神。同时注重禅医并修。白天行医救民,有求必应,活人无数,饮誉乡里。至今在石沟寺上年纪的村民中还流传着湛谟、寂勤等武僧在寺院窑洞里习武的传奇故事。

就在少林武术受到清廷空前压制几乎断裂的历史表象背后,少林禅武医传统文化,依然极其顽强,悄无声息的传承延续着,现存有清代同治举人史兆祥于光绪二十年(1895年)赠送给湛谟大师的“慧心妙术”匾额,这足以证明了湛谟大和尚是当时那一特殊历史阶段少林寺唯一‘能捶善把’、集禅武医于一身的大和尚。

寂勤(俗名:吴古轮)(1831清朝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914年),少室山阴偃师区佛光乡杨树庙人,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第十五代传人,精通少林心意把、擂台战术。吴古轮5岁出家少林寺下院石沟寺,拜湛谟门下,苦心习武,16岁就学完了拳、刀、枪、剑、棍、铲、钩、叉、草镰、九节鞭流星锤十八般兵器。特别是草镰、九节鞭技法超群,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随师夜间在窑洞里秘练少林上乘武功,白天行医乡里,舍药救民。一天,寂勤向师父提出学习无上禅功“心意把”时,师父郑重地说:“学习捶把首先需悟透禅武医三者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的微妙渗润关系;还要具备十年以上的功夫根基。必须要素食、独身为僧。还要掌握精通医术、参悟行意禅方可相授。做这一派掌门人注定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因为这关系着少林的命脉,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必须把它传承下去。”寂勤说:“师父,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将少林寺这些家底保存和延续下去。”谟公感见寂勤心诚专一、吃苦耐劳、心无杂念、聪慧过人、敦厚老实,遂将禅武医绝学和“心意把”等无上禅功全部传给了他。古轮公的点穴秘功,能“指弹断枝,插处成洞”,尤其是双铁肘“夹石成粉”、“过河不湿鞋”,这些精绝技艺一直被后人传颂。古轮公在少林寺四十年。练得轻功借助三块

瓦片过河而不湿鞋、吼声使人肝胆裂、双臂可夹石成粉。

由于义军纷起,清廷禁武愈严,为了躲避清廷迫害,保育少林禅武医文化不失传,所以吴古轮领受师命,按照寺规打出少林寺山门,还俗山野隐居,把少林瑰宝暂隐民间,等待机缘归还少林。临行前恩师慎嘱:“不要显山露水,恃武逞强。要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平和处世,顺其自然,不失其所,普济众生,三宝相续,振兴少林。”因此,寂勤大和尚就成了集禅武医于一身的少林绝学的第一代宗师和唯一传承者。寂勤大师将一身绝技传与其子吴山林,经过三代努力,终于把少林绝学禅武医、心意把、擂台战术传回少林寺,传给释德建禅师(少林寺禅武医第十八代传人)

在1928年军阀石友山夜间纵火烧少林寺,大火着数十天,殿宇、历史文献、佛学经典化为灰烬,少林寺遭焚毁后,少林僧人亦四散,少林寺进一步衰落。少林寺遭受灭顶之灾。少林寺里面能捶善把者已经没有。

尽管局动荡使寺院衰落,但还俗隐居的吴古轮却不忘保存少林绝学,于是后来将少林医学、武学及绝学「心意把」悉数传予俗子吴山林。吴山林幼承庭训,潜心于禅武医,得续少林功法精髓,并谨记父命有机会将所学还给少林寺。

所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禅武医传人“吴山林”大师应少林寺释贞绪”的邀请,回少林寺教授少林武功。这段历史也记载于释永信所著的《少林功夫》内:(第142页)。及后,吴山林大师教授贞绪、德禅、德根等数十人。但因当时战乱年代,少林寺里面鱼龙混杂,很多徒弟品德不良,非修行人。少林寺内找不到适合传授心意把的人,吴山林在少林寺教了三年便离开了。

吴山林大师晚年把一身绝技传给“张庆贺(行性法师)”,张庆贺跟随吴山林20年,吴山林把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的精髓全部传授给张庆贺。他并告诉张庆贺将来要把所学的少林绝学送回少林寺。于是,张庆贺(行性法师)到少林寺拜德禅老和尚为师,落发为僧,赐法名行性。行性法师修为高深,武功高强,能够把少林绝学心意把推演出八百多把,炉火纯青、随心所欲、收放自如。但是,因为行性法师收徒的条件十分严格(他曾说过要学习禅武医必须有端正的品德,坚强的毅力及悟性高),所以一直没有收徒。直至他遇上少年的丁洪本,而且作了长时间的观察,之后感到他心性正直,及有阿罗汉的骨格,于是1988年收了他为义子,并传授少林禅武医绝学。

丁洪本(德建禅师)十几岁在东北地区参加武术班,16岁正式拜师学艺,先后拜多名老师学艺,学习武功和医术。1982年来到了登封少林寺。1988年拜少林寺行性法师为师,跟随行性法师15个春秋,全面继承了少林禅武医文化,成为少林永化堂禅武医第十八代传承人。1993年,行性法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斗争,于是离开少林寺隐居民间。丁洪本于1990年礼少林寺住持素喜大和尚为师,赐法名德建,1992年农历四月初八,在白马寺受持三堂大戒,成为少林寺僧人。素喜老和尚深知少林传统文化因时局动荡而面临失传,为了保存少林绝学,于1994年,命德建禅师到三皇寨隐居,潜心修练张庆贺传给他的禅武医学,希望他把绝学练到身上。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场所遭到极严重的破坏,宗教活动被打压。僧人强迫还俗,一切宗教行为都不能进行。少林寺也和其他寺院一样,一切活动被迫停止。整个寺院破落凋零,残垣断壁,少林寺更加衰落。依释永信及阿德所著《少林功夫》一书所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时少林寺只剩下13个年老僧人,少林功夫更是命若悬丝……

禅武医以三皇寨嵩山禅院为基地向社会推广

为了专心修练,把禅武医化为本身,德建禅师曾隐居多年,直至近几年,在政府和相关人士的支持下,弘扬少林禅武医绝学,服务社会,成立了嵩山禅武医研究院,并举行研讨会和各种交流活动。

2001年秋,张庆贺认为随他十三载的弟子德建已把少林禅武医学练到炉火纯青,于是决定把法脉传承给他,希望藉此将少林绝学回归少林寺。张庆贺于是特意请来当时少林寺老住持及名誉方丈素喜老和尚举行法脉传承仪式。张庆贺将1999年写好的法脉传承书交予素喜老和尚,代表他将少林绝学交回少林寺。素喜老和尚欣喜他的得意弟子德建为保存少林寺绝学所作的努力,而且学有所成,亲手把传承交给德建,确认他为吴古轮第四代传人。而从正道禅师始创永化堂至今,德建禅师为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第十八代传人。当时的见证还有少林寺首座印松法师及登封市宗教局秘书习中科先生。

注:上图传续依据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所编少林寺永化堂祖谱(无言道公一系法嗣)、道光十年(1830年)海发及湛谟所立从二代“园会”到五代“超然”用的是“正道”禅师所定的“园、通、行、超”字辈。从第六代“同禧”开始用“福裕禅师”所定的七十字辈。

其传承是“正道→园会→通理→行海→超然→同禧→玄贵→祖双→清泰→静典→真传→如祥→海发(法)→湛谟→寂勤→吴山林→张庆贺(行性)→释德建”。

2004年行性法师辞世,而2006年素喜老和尚圆寂。

虽然两位师父先后离世,德建师父仍努力将少林禅武医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而在社会各界人士及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河南省嵩山禅武医研究院于2005年4月成立。并于2007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国嵩山少林禅武医慈善基金会嵩山少林禅武医基金会。

近几年,德建禅师亦全力在三皇寨禅院打造禅武医研究基地,建造濒临倒塌的三皇寨嵩山禅院,复修和建设了众多殿堂,提供疗养、练功和修行的场所。

继三皇寨禅院无量圣殿落成及开光后,嵩山禅武医研究院、三皇寨嵩山禅院建设也于2013年6月1日竣工。

德建禅师承继行性法师的宝贵医学,根据其所传授的医理,配制了一系列的中药,还整理了数十种临床验方,诊治了无数患疑难杂症的病者。

在完成传承的同时,为了弘扬禅武医文化,造福社会。德建禅师继续宣传少林禅武医的活动,先后拍摄了二十多套电视专题纪录片,又与多位文人学者编写了《嵩山访禅记─禅宗祖庭少林寺禅武医探秘》、《嵩山论剑》、《少林禅武医—正论篇》、《和谐身心—德建禅师谈少林禅武医》、《少林禅武医精要》、《少林禅武医》、《禅武医学》、《禅武医心法》、《嵩岳虹光》、《少林禅武医专刊》等书籍。

自明代无言正道创立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传至当今的德建禅师,已是十八代了。当中经历多番风雨,少林寺失而复得永化堂禅武医学。德建禅师继承历代祖师爷的遗志,希望不但将少林绝学在少林寺传承,还要将少林禅武医文化无私地奉献社会,让人们可以透过修禅以正品德,积善行,练武以强身健体,习医养生济世。

由上而知,三皇寨嵩山禅院已经成为少林寺南园永化堂禅武医的传承基地,佛教禅宗思想的重要伽蓝。如今已经吸引来各个领域、不同行业、不同肤色的学者前来参学,学习禅武医文化,古为今用,造福社会。

内养功文化

嵩山内养功法是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文化的核心,三皇寨嵩山禅院是嵩山内养功和少林禅武医的基地。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加大,一些人的身体提前老化,甚至英年早逝。日前我国佛教文化界的高僧、俗家弟子和来自保健、中医、气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京共同呼吁,养生保健要从现在做起,从年轻开始,变“被动保健”为“主动保健”。具有“动静结合”、“功药合一”、“身心双治”特点的少林养生文化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

我国禅宗思想祖师一直善于运用禅修来治疗人的身心疾病,而少林历代高僧则在吸纳各家长处的基础上,总结、完善了禅定治病的原理和法门。禅修可有效改变现代人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与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或从国外引进的“静默疗养”等各种与禅有关的养生法门相比,少林“医禅”养生文化的“内壮自强”的保健方式,符合未来养生向“潜能激活”的高端发展趋势,符合国际上备受推崇的主动保健潮流,提出了全新的养生理念。

一直以来,养生保健方式分为补养、排毒、调理等几大类,但这些养生保健方式仍有种种局限,往往不能有效激活人体自身的健康潜能,甚至反而造成人体对外在因素越来越强的依赖,自身完整的免疫系统功能反而有所退化。流传千百年之久的少林养生文化恰恰可激发人体的潜能,有望改变社会上长期以来人们被动保健的方式,引发现代养生方式的巨大变革。

禅武医少林三宝,是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心血和智慧结晶,由于历史原因,几代单传,险些失传。如今释德建禅师身体力行,打造道场,弘扬濒临失传的少林宝贵文化遗产重新发光,造福社会,真可谓国事兴,佛事兴,民众之大幸也。

德建禅师说,他非常庆幸自己能在这样一个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在少林寺内传承少林的禅武医精华。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每当他遇到疑难和因惑时,他就会忆起先辈祖师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他告诫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要把它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嵩山内养功法

介绍

嵩山内养功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少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流传至今珍贵的文化遗产,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嵩山内养功是研究嵩山丰厚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嵩山内养功还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是融合修心、健身、养生于一体的独特功法。

嵩山内养功功效价值

嵩山内养功内容丰富,其禅修就是在禅定状态下探究气血运行的规律,并经过理气、行气、调息、吐纳等使真气在周身运行,直达神经末梢发际,从而达到使气血畅通、身心通达。此外通过禅修还可以平息怒气、滞气使心神安定、心平气和。健身术包括练心、练意、练气、练力等,不仅可以使四肢得到锻炼、筋骨得以强健,而且还可以通筋活络、增强人体机能,使人的身体达到健康。

禅医包括养生、医疗、保健等,其方法是通过修心实现心理健康,通过食料、通窍、用药、健身术等打通气脉、窍道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嵩山内养功的奇异功效,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嵩山内养功法是内养功的一种方法,就是把修身养性的禅学、强身健体的健身术、以及祛病延年的医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大脑静、脏府动的目的。它对神经、循环、内脏保健、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活动都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具有独特功效的修身、健身、养生、祛病的传统功法。

嵩山内养功法是嵩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嵩山文化的精髓,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嵩山禅武医传统功法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项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传统功法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

嵩山内养功法来历传承

嵩山内养功诞生于少林寺,有着极深厚的自然和社会基础。嵩山地处天地之中,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发祥地,嵩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灿烂的文化,使得嵩山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策源地,而嵩山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成就举世闻名的嵩山内养功的基石。

嵩山内养功法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是秘不外传的功法,其法多是师徒相传,而且被列为密不外传之技,所以历史上基本都是单传,传承者人数甚少。再者由于嵩山内养功比较高深,所以真正掌握嵩山内养功者亦是寥若晨星。嵩山内养功创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四百余年,创始人为少林寺永化堂无言正道禅师。

注:图传续依据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所编少林寺永化堂祖谱(无言道公一系法嗣)、爱新觉罗·旻宁十年(1830年)海发及湛谟所立《重修石沟寺碑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史兆祥所书“慧心妙术”匾。寂勤之下据吴山林大师及张庆贺(行性法师)所述。又,从二代“园会”到五代十国“超然”用的是“正道”禅师所定的“园、通、行、超”字辈。从第六代“同禧”开始用“雪庭福裕”所定的七十字辈。

其传承是“正道→园会→通理→行海→超然→同禧→玄贵→祖双→清泰→静典→真传→如祥→海发(法)→湛谟→寂勤→吴山林→张庆贺(行性)→释德建”。

是为第十八代,目前释德建禅师作为嵩山内养功的继承者,完整传承着嵩山内养功传统功法,为了更好的保护嵩山内养功,释德建禅师于2005年组织创建了以研究和继承内养功文化为核心的“嵩山禅武医研究院”,于2007年、2009年、2013年分别召开了嵩山少林禅武医及内养功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出版禅武医及内养功书籍十余部。为进一步光大少林禅武医内养功文化,还将筹建“嵩山内养功传播中心”、嵩山内养功博物馆,从而使得古老的嵩山内养功传统功法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赞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保护

嵩山内养功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的奇特的功效,证明了其独特的价值。因此,保护、传承和光大嵩山内养功是当务之急。

旅游信息

交通

到三皇寨有两条线路:

1、北线:从少林寺大门口进入,游玩少林寺塔林后乘索道,索道单程50元,往返60元。然后走到三皇寨景区。

2、南线:从市区打的三皇寨景区门口费用为40元左右。

到达登封市直接坐车到三皇寨上山就可以,大约需要四十分钟的徒步爬山,可以到达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的修行道场“嵩山禅院”。

三皇寨景区是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和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嵩山风景名胜区内一个以山岳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位于嵩山少室山西麓,距登封市区15公里,北与少林寺景区接连交壁,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是参观游览的好去处。

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主峰海拔1512米。整个景区山体陡滑,山顶平宽。具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北恒之奇、南衡之秀等特点,险胜华岳、难似蜀道、秀如峨嵋、雄比泰山,尚有5平方公里的山顶原始森林绝少有人涉足。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闻名天下。春夏绿林吐翠,百花芬芳;深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严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我国北方少有的自然景观。

三皇寨属于嵩山少室山系,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生态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独具一格。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而著称天下。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三皇寨景区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森林环境优美,主要人文景观有莲花寺、清微宫、安阳宫、嵩山三皇寨禅院(三皇寺)(三皇庙)、盘古洞、玉皇庙、三皇宫、安阳宫、清凉寺、少室阕等。自然景观雄奇壮丽,有486级好汉坡石阶、龙脊峡、猴子观云海、老虎石、龙头、龙尾、骆驼石、象门关、一线天、飞来石、悬索桥、三仙石、石林、千佛迎宾、长500余米的“三皇栈道”悬空栈道、长50余米的“连天索桥”、少室晴雪、少室落日、猴子观天、云峰虎啸等40余处,是登山健身,休闲观光,探险寻幽的著名旅游胜地。

参考资料

三皇寨.嵩山景区.2024-02-28

三皇寨.百度地图.2024-02-28

三皇寨.登封市人民政府.2024-02-28

嵩山绝景三皇寨 雄险奇秀著天下.登封市人民政府.2024-02-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