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涌镇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23:10

上涌镇是德化县西北部经济、文化、商贸和交通中心。镇区人口聚集,部门单位设置齐全,区位优势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上涌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上涌被定位为“县域次中心”、“德化西北部中心集镇”、列入泉州市山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成为泉州市14个优先发展中心镇和30个重点镇之一,涌苑小区还被确定为省第四批村镇建设示范小区。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亿元,农业总产值0.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1亿元,镇财政总收入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4010公顷,常住人口7033人。2020年5月26日,上涌镇入选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历史沿革

上涌昔称“上壅”,五代十国后汉间境内石门头“筑垣以遮壅城门”故称。至宋时,建“上壅驿”。后因其地处涌溪上游,水势湍急,遂改“上壅”为“上涌”,别称为“涌邦”。上涌一带最早属尤溪县。五代后汉乾祐二年划归德化县唐朝时桂格郑氏、黄井蒋氏就有人在此定居。至宋代,桂林市赖氏、西溪林氏、卢氏县等纷纷从外地迁入,这时已在上涌设驿,成为德化西北部重要区域。宋、明时代属常平乡,清代分别属东西里和梅上里。1941年设上涌乡,1950年在此设第四区,1956年改称上涌区。1958年成立上涌人民公社,1961年葛坑、杨梅桂阳县、汤头从上涌公社分出单独设社,1984年6月改为上涌乡,2001年改为上涌镇。

省道206线德化至尤溪公路穿境而过,改造后距离县城32公里。

自然资源

上涌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石灰石、瓷土锰铁矿、石英矿、五彩玉、叶腊石、铅锌、煤等矿产资源,特别是高品位石灰石储量达1.4亿(不含曾坂村石灰石储量),辖区内现有水泥厂、煤矿、锰铁矿等企业。水利资源充沛。涌溪纵贯全镇中部,除琼溪支流向北流入尤溪县外,涌溪上游的卢地溪、张岩溪、西溪和东坑洋溪都向中部汇合,溪流密布,水流量大,现有水电站9个,装机容量5000多千瓦,全部并入县网。

经济

上涌素有“德化粮仓”之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粮食总产量达10646吨。经济作物有茶叶、玉蜀黍油茶、大豆等;果树有早熟德化梨、柑橘属、早熟桃、板栗、油柿、李等,全镇村村有果树,已形成以早熟德化梨为主,早熟水蜜桃、柑桔、油柿、板栗为辅的优质早熟水果带1万多亩,云路梨场选送的早熟德化梨在1999年全省早熟梨品质鉴评会上荣获第一名,属早熟梨最适栽区。有全县最大的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6000多亩。林用材主要有杉、马尾松等,竹林示范基地1万多亩,创办股份制林场。有标准农田3000多亩、示范果园8000多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000多亩。基本形成优质米、早熟德化梨、脱毒马铃薯、高山反季节蔬菜、食用菌、乌龙茶玉蜀黍、林木良种繁育、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等十大农林基地,走“建基地,办企业,促加工,增效益”的发展路子。

2020年5月,入选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发展规划

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打造德化县西北部中心集镇和县域次中心,抓住上涌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施“项目带动”,构建农村发展“五大通道”。一是以农业为基础,走农业产业化、林业林场化道路。加大土地整理和旱片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标准农田和示范果园,建立优质米、早熟德化梨、脱毒马铃薯、高山反季节蔬菜、食用菌、乌龙茶玉蜀黍、林木良种繁育、特色养殖等十大农林基地;创办股份制林场,依托泉涌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农产品加工,走“建基地,办企业,促加工,增效益”的发展路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以矿业为支柱,走资源工业化道路。大力开发石灰石、煤、瓷土锰矿石、铁、铅锌、五彩玉、叶腊石等矿产资源;加大勘探和招商引资力度,筹建年产120万吨高标号旋窑式水泥厂;新建北山锰矿加工厂、辉阳叶腊石选矿厂、东山瓷土加工厂;开发后坂“五彩玉”,复办紫砂陶瓷厂,争取引进生化制药厂等。做大做强矿业文章,撑大经济总量。三是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走农村城镇化道路。以“大城关”为背景,又立足上涌实际;既体现“县域次中心”的功能,又突出“中心集镇”的特色;既能有效承接“大城关”,又能带动辐射周边乡镇。一手抓建新工程,一手抓改旧项目。通过小城镇建设,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四是以旅游开发为动力,走旅游商贸化道路。依托戴云、九仙两大名山,建设自然生态、人文景点、农业观光、森林氧吧等特色旅游工程,保护开发灵鹫岩寺、杏仁古街、桃源堂、乡公所、西溪阔叶林等景点。发挥上涌农产品聚散地作用,促进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发展。五是以党的建设为保证,走“以人为本”的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

文化

德化上涌龙虎旗源于北宋,世代相传,历经千年。当地民间把龙虎旗作为人才的标志。过去,用龙旗表示文官,虎旗表示武将,秀才以上出仕人员按文武官职位就有资格拥有一面龙旗或虎旗。北宋年间,在上涌镇后坂建有道士通济宫(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宫内供奉着受过赵祯晋封的三位功臣,称“三圣”。当时,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出现了呼风唤雨的龙虎旗。为感谢“三圣”的恩泽,众人商议按当年集资的十股(称为“十班”),每十年轮班当值一次,定在每年寒衣节恭迎“三圣”,答谢庇护。当时,要求每户要有一杆户旗,秀才以上出仕人员按文武官职,要有一面龙旗或虎旗。沿袭至今,当地的民众把龙虎旗作为该村、该姓氏人才辈出的标志和荣耀。随着时代变革,村民们又紧贴时代的脉搏,演变成按大学生多少、对社会贡献大小和社会知名度以及在农民心目中的威望等新的标准,来认定拥有多少面龙旗或虎旗。龙虎旗所蕴含着的尊重人才的民俗文化,激励人们发愤图强,立志成才。

上涌古街

上涌古街,又名杏仁街,雅名翰林街。古街起名源于那里的一棵古老杏树。古街始建于民国13年(1924年),依山而建,蜿蜒而下,长约400米,宽约4米。古街曾繁华一时,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由于新街建成而日渐衰落。由于古街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发现体验

德化上涌镇有条充满着风土人情,经受过沧桑变幻,演绎着人生悲欢的古街,名为杏仁街。古街里黑瓦青苔绿,屋檐鸟儿戏,台阶石柱绿草点缀。带着激动的心情,游客们慕名而往,寻找明清遗风,体味古街魅力。

扑朔迷离

来到古街口,才知道古街很安静,昔日的热闹繁华早已不在。从杏仁古街入、从上雍驿出,悠远的历史在人们的脚下讲述。

据旧《德化县志》载:上涌,作为“德化西北部中心集镇”,是德化县葛坑、汤头、杨梅、桂阳等地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是昔日德化县城通往尤溪县的惟一“官道”,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在此设置“上壅驿”。明、清时代,上涌出现了民间交易活动,民国初年这里有个虎跳市,店铺20多间。民国二年(1912年),被民军苏万邦烧毁,成为一片废墟。由于兵焚匪患,民无宁日,虎跳市因而消逝。该市地处西溪下游的岸边,对岸地势险要,军事上是个易守难攻的要地,民军陈公忠、陈光亮在此依山傍水筑炮楼驻军,称霸一方。为巩固其统治地盘,二人下令上涌地区十三甲沿着陈氏兄弟的炮楼建新街,作为炮楼的兵事围障。老百姓没钱盖店铺做生意,只能由有钱的人独建或集资修建。因此,一条约200米长,六七十间店面的新街很快形成并投入商业运转。

古街房屋

“一条石头闪光的小路,两旁楼阁土木修筑,参差交错,写满历史记录……”走进上涌古街,仿佛是走过沉甸甸的昨天。这条古老的街道傍山而逶迤,开端宽约3米,转个弯,下13个台阶到了结端,路宽达5米。路面用溪鹅卵石铺成,路面有小石筑造的“八卦”图,平添了几分神秘感。70多间双层店楼为纯木或土木结构,楼上房屋、楼下店面,经营土特产、日杂、食杂、小百货、布匹、中药、理发、客栈等。店前留一米余宽的走廊,方便顾客、行人在晴雨天行踏。两边一栋栋吊脚木楼渐次排开,错落有致,在视线里呈现一种历史的深沉。木质的楼房依靠高超的建筑艺术,仍然以健硕老者的姿态巍巍挺立,穿过时空,挽留着那飘摇欲去的古痕迹。坚硬的石板路,用古旧的风韵让明清遗风濡湿游客们们的心情。

幽静悠扬

踏着醉态的步履,走在古街上,路边的石头可见青草和青苔,传递出岁月的痕迹。偶尔有附近的居民提着一只木桶或推着自行车从古街穿过,脚下穿着木屐在溪卵石砌成的路面碰击,形成有节奏的“咯落、咯落”的类似乐器的演奏声,别有一番情趣。傍晚,巷道边的阁楼上传来皮鞋敲击木头的声响,老人手里的乐器奏出抑扬顿挫的南音弦管声,一派静谧安宁的太平盛世,令人流连忘返。美丽传说在脚下蔓延,米酒香醇时过犹存,店面和老街一样,都已年深日久,有的仍经营生意,有的则关着门,一路走下去,仍然看得出这些店面以前是经营什么的:银行、税务所、小百货、食杂、理发、牙科诊所等等。当地人介绍说,这些店面可算得上是老字号了,解放前这里曾一度作为集市中心。解放后集市中心转移,这些店面的经营才日渐冷淡,留下的店楼成了记载历史、体现山区建筑文化的“古董”。杏仁街是一段历史,是一种建筑文化,是一件艺术品,是一首古朴的歌!杏仁街以其独特的风采,古朴典雅的魅力,迎来的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社会

乡镇概况

上涌镇位于德化县西北部,东经118°09′,北纬25°43′,海拔600~900米,年平均气温16~18℃,属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1600~2000毫升。东与桂阳乡相连,西以九仙山主峰为代表与大铭乡接壤,南靠赤水镇,北依汤头、葛坑两乡镇,东南以戴云山主峰为代表与雷峰镇毗邻,土地总面积148.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万亩,林地面积17.3万亩。镇区是较开阔的山间盆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上涌新街,从五代十国后汉至宋时,都以德化县西北部重要区域著称。矿产、旅游资源丰富,誉有“德化粮仓”之称。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是“科技兴镇”战略得到有效实施的典范。

基础设施

新建的镇委办公大楼、农民商住楼、上涌卫生院综合楼、派出所、信用社、农行分理处办公楼、农机推广中心大楼、工商所、地税分局大楼已落成并投入使用;文技楼、文化中心广场正加紧施工;镇区主干道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基本完成;农贸市场、自来水、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环境卫生整治明显加强,镇区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实施土地整理和旱片整治工程,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旱涝保收,农业综合开发能力明显提高。随着省道206线(德化城关至上涌路段)提级改造工程的完成(将于年底竣工),距离缩短,路况好转,将给上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镇17个行政村公路里程48.5公里,基本实现通村公路硬化。有线电视覆盖率达62%以上;全镇现有程控电话3029部,基本实现在家群众户户有一部电话。

社会事业

上涌文化底蕴深厚。明代办有梅峰、三峰、桂林市、万峰等4所学社;清光绪34年在桂林创办私立振文初等小学堂,宣统二年改为私立振文学校,1932年在上涌创办浔北中学,1942年改为尚养农校并附设陶瓷班,1952年秋,县人民政府接办尚养农校,改为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现有完中1所(德化二中)为三级达标中学,在校生数达2300多人;学区1个,学生1040多人,上涌中心小学为省农村示范学校。镇区文体活动活跃,基本形成镇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有文化室、组有文化之家的文化网络。上涌卫生院为县内地段医院,并与县医院结成协作医院,实现村村有卫生所,农村医疗保健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兴农”、“科技兴镇”战略得到有效实施。

旅游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戴云山、九仙山旅游风景区的绝大部分景点,有灵鹫岩寺、杏仁古街、桃源堂、乡公所、西溪阔叶林、明代古塞、单流直泻瀑布等一批文物和旅游景点,吸引不少中外游客,旅游业发展潜力甚大。集市贸易繁荣。上涌是德化县西北部农产品的集散中心,镇区设有云路街、上涌街、东街、新街四条街,农贸市场1个,街道商店密布,五天一次的墟日,来自周边乡镇及永春县、大田、尤溪县等县的群众上万人,商贸活动十分活跃,是德化西北部区域性商贸中心。

人口数据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上涌镇常住人口为5346人。

参考资料

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公示公告.www.moa.gov.cn.2021-05-29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的通知.2020-05-27

德化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德化要闻-工作动态-政务公开-德化县人民政府.德化县人民政府.2021-07-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