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 :1911年革命烈士林觉民作品

更新时间:2024-09-20 18:35

《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的夜晚(1911年4月24日),写给身怀六甲的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给妻子的家书、绝笔信,实质上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林觉民在这封绝笔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爱,展现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幸福观。在这封家书的起始部分,林觉民以丈夫的身份追忆了与妻子新婚之时的甜蜜往事和两人的情感;随后他从一名民主主义革命战士的立场阐述了为国牺牲的理想,将对家人之爱升华为对国家对人民之爱。《与妻书》以抒情为主要的写作方式,情感真挚,说理深刻,表达了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革命精神。

《与妻书》写在一方白手帕上,长42厘米,宽42.5厘米,全文1300多字。1959年,林觉民的次子林仲新将这封书信捐献给国家,现存于福建博物院,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与妻书》的真挚情感和家国情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后来被收录进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以及各种文学政治读本中。进入21世纪,人们还创作了《与妻书》相关的电影、歌剧、舞蹈、戏剧等作品。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人民一直奋勇抗争。在孙中山的影响下,许多民主志士和革命党人参加革命事业,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与妻书》作者林觉民参加了广州起义,被捕后慷慨赴死。

作者背景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晚上写给妻子陈意映的。当时,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特别行政区。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已加入先锋敢死队的林觉民,想到即将到来的起义以及自己年迈的父亲和怀有身孕的妻子,写下了《与妻书》和《禀父书》。天亮后,他把书信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林觉民就义后,陈意映悲痛欲绝,过了一年多,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郁郁而死。

作品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狗,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事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象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备注:年代久远,不同出版物版本字词略有不一,此原文来自《古文鉴赏辞典》(新一版)。文中注释参考自《古今中外妙文点赞》《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中国家书》《中国历代古文选读》《古文观止》《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

内容主旨

书信内容

《与妻书》是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家书,在形式上属于书信,较之其他作品,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这封书信开篇论述了写信原因,也表露作者即将赴死的信息,奠定了凄美的基调。随后作者一面追忆与妻子相处的美好往事,表露深情;一面又阐述自己身为革命志士为国捐躯的理想,在“幸而得汝”与“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的矛盾对比中表达了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革命精神。

主题思想

《与妻书》是民族国家责任感与个人情爱的有机结合。表达出作者为了救国救民而勇于战斗、视死如归的决心。辛亥革命成功前,从1895年至1911年间,中国大地上发起了多次起义,很多革命烈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对家人的小爱。《与妻书》之所以感人肺腑,因为它是时代的缩影,它是烈士群体的代表,其背后凸显了辛亥革命中民主斗士的“大爱”情怀。

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在《与妻书》中有着深刻体现。《与妻书》的写作背景就是林觉民加入中国同盟会,即将作为“选锋队”参加广州起义,为国捐躯。因此作者在这封绝笔信中论述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原因和革命理想,希望能够得到妻子的理解。文章的第二段,作者阐述了牺牲自我拯救国家和同胞的高尚情怀,展露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精神;同时,文章的第五段,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舍生取义的原因。从当时中国的现状出发,阐述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把对一人的小爱发展为对人民和祖国的大爱。而这封绝笔信中所抒发的对妻子的深情挚爱再一次衬托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

夫妻挚爱

《与妻书》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表露作者对妻子的爱意。开篇就说明这是一封为妻子写作的永别信。林觉民对妻子的称呼“卿卿”以及“泪珠和笔墨齐下”的悲痛心情等都体现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和即将分别的不舍。随后作者更是说明正是因为他和妻子感情深厚,所以才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才能做出牺牲自己“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抉择,可以说作者和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是他投身革命的一大动力。到了文章后半部分,作者先是追忆美好往事,又希望自己的魂魄能够和妻子有所感应,直至“吾今与汝无言矣”戛然而止,深刻表现出了作者对妻子的牵挂和不舍。

艺术特色

寓情于理,明理于情

作者将说理与抒情、叙事有机结合起来,叙事有情,说理有情,感情真挚充沛。作者在抒发爱国主义情感时,并不回避夫妇私情,也没有掩藏自己的伤痛。既有对“今日事势”的侃侃而谈,又有对温馨爱情的呢喃细语。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大义凛然,又不失一个丈夫的体察细微,显示了一个革命者兼丈夫的本色。《与妻书》将说理与抒情融为一体,增强全文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同时,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多次出现了“吾至爱汝”“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灵尚依依傍汝也”“吾爱汝至”等结构和情感基本一致的语句,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深情和对妻子的依依不舍

语言典雅

首先,作者在《与妻书》中多处引用了典故,使得语言雅致,表意凝练。“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出自《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清江引》;“司马青衫”典出白居易《琵琶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此外信中还有“破镜重圆”“望夫石”等十多处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和家国情怀,使语言更加典雅,提升了全文的审美意蕴。

此外,作者写作时交错使用感叹句反诘句,使得语言错落有致,还交替使用对偶排比修辞句式,表达了真挚强烈的情感。如作者在反诘句中用同理心站在妻子的立场上,引导妻子去思索、抒怀,营造出感人至深的氛围感。

采用书信文体

书信文体比较灵活,相较于其他作品,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可以抒情、议论、说明等,内容容量也可多可少,因此《与妻书》即可抒发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感情、阐述革命理想,又可以叙述与妻子的深情往事,更可以进行说理。《与妻书》采用书信形式写就,能够更好的抒情言志,作为家书,作者通篇采用“吾”“汝”等亲密称呼,读者阅读时能够拥有更强的代入感,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况,体会作者细微复杂的感情。同时,这些称呼具有突破空间阻隔,营造面对面交流的氛围的作用。

作品评价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首任馆长李厚威说:“正是因为有了《与妻书》,辛亥烈士们的音容即使穿越漫长的岁月,依然那么清晰感人。”

光明日报》评价:“《与妻书》用最深情的文字,谱就一阕痛彻心扉的千古绝唱,向世界告白,向最挚爱的人告别。这凄美悲壮的音符,饱含书者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穿越岁月风雨,涓涓流淌至今。”

《广州日报》评价:“《与妻书》融革命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于一体,将夫妻的恩爱缱绻抒发到极致,震撼了千百万中国人的心灵,既饱含了夫妻之间的眷眷爱恋和依依离情,又充满了革命志士的磅礴意气和英雄情怀,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美的情书’。”

作品影响

《与妻书》写在一方白手帕上,长42厘米,宽42.5厘米,全文1300多字。1959年,林觉民的次子林仲新将其捐献给国家,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福建博物院,后来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美的情书”。许多现代游客受到林觉民事迹和《与妻书》的影响,前往林觉民故居——福州三坊七巷,诵读《与妻书》,感受革命烈士的爱情与忠勇。

《与妻书》的真挚情感和家国情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为海峡两岸的共同精神财富,后来被收录进两岸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以及各种文学政治读本中。同时,《与妻书》还成为了两岸艺术家二度创作的题材,人们创作了许多《与妻书》相关的电影、歌剧、舞蹈、戏剧等作品。此外,2011年9月,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两岸共同举办了“重读林觉民《与妻书》,纪念辛亥百年”活动。

衍生作品

电影改编

歌剧改编

2018年11月28日,邓一江导演,周长赋编剧,章绍同作曲的歌剧《与妻书》在福建大剧院进行首演。该剧以《与妻书》为题材进行创作,剧本设计更为凝练紧凑,整体划分为“广州起义”“清兵审讯”“慷慨就义”“同颂《与妻书》”四个篇章,剧情环环相扣,相互推进。该剧舞台布景宏大,演员表演也抓住了各个人物的精髓,彰显革命烈士大无畏的精神气节及对家庭和妻子的无尽牵挂。

戏剧改编

2011年9月24日,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作,林瑞武编剧,陈洪翔、陈言芳主演的闽剧《别妻书》在福建省闽剧艺术中心演出。该剧以《与妻书》为素材,采用抒情心理诗剧的形式,细腻描写了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回到家乡福州市组织起义敢死队,与妻子生离死别,直至写下《与妻书》的动人情景。闽剧《别妻书》曾荣获第11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四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评剧改编

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评剧院推出了新编评剧《林觉民》,主演为孙璐阳、王平、王丽晶等人。该剧以《与妻书》贯穿始终,从序幕到尾声,剧中四次朗诵了《与妻书》的段落,塑造了以林觉民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为民族解放奉献小我,牺牲小家,奔赴理想,投身革命的崇高牺牲精神。

舞蹈改编

2013年8月,由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表演,福建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杨伟豪、副主席吴玲红、黄明珠等专家指导的女子群舞《百年情书》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比赛铜奖。

短视频改编

2024年4月12日,抖音短视频创作者喂喂卫允、君欣、一枚排骨联合制作《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该视频以《与妻书》为题材进行创作,概述了《与妻书》的内容。该视频仅发布4小时,就获赞13万。

参考资料

【月听】林觉民:《与妻书》.环球网国内.2023-02-28

烈士纪念日广州黄花岗公园“觉民路”揭牌.央视网.2015-01-14

追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一封《与妻书》 铁血真丈夫.北晚新视觉.2015-01-14

百年遗墨 光彩照人——记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山东24小时.2023-02-28

百年情书.豆瓣.2023-08-25

福建实验闽剧《别妻书》:百年情书 情系两岸.搜狐娱乐.2023-08-25

舞蹈《百年情书》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比赛三等奖.福建文艺网.2023-08-25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闽剧《别妻书》福州精彩上演.中国新闻网.2023-08-25

林觉民:110年前,他留下的绝笔信成了“20世纪最美情书”.福州市纪委监委.2023-02-28

两封《与妻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15-01-14

林觉民: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光明网.2023-02-28

林觉民百年情书展出 字里行间流露对妻子爱恋(图).中国新闻网.2023-09-10

纪念辛亥百年:重读林觉民烈士《与妻书》.中国新闻网.2023-02-28

与妻书.豆瓣.2023-08-25

《林觉民》为评剧添“诗意”生发自《与妻书》.搜狐娱乐.2023-08-25

福建省获奖舞蹈进校园活动拉开序幕.福建省人民政府.2023-02-27

被网友翻拍的与妻书感动到了.抖音短视频.2024-04-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