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

更新时间:2023-08-15 17:16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是一个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由各类残疾人的代表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内设盲人协会、聋哑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力残疾人亲友会、精神残疾人亲友会。成立于1988年3月,是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由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中国残联具有代表、服务、管理三种职能: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中国残联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其选举产生的主席团负责贯彻全国代表大会决议,领导全国残联工作。按照国家行政区划设立中国残联各级地方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残疾人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残疾人协会或残疾人小组。

创立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残疾人在教育、就业、参与社会政治事务等方面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遇到许多新问题,政府和社会各阶层逐步意识到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来统一组织和管理残疾人事务。1988年3月15日,在季方、李维汉、华罗庚、赵朴初、黄鼎臣、张邦英、吴作人、胡子昂等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八位社会名人的倡议下,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和联合国“国际残疾人十年”中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为基础,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

发展历程

社会背景

中国残疾人事业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固有问题。但是,在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奴役,由于经济文化落后,残疾人处于社会最底层,过着沿街乞讨、朝不保夕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建立残疾人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残疾工作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萌芽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残疾人也由沿街乞讨、流离失所转由政府收养救济。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成了国家的主人,有了政治权利和基本生活权利。农村残疾人分到了土地和生产工具,参加了互助组、合作社。城市残疾人在政府支持下组织起来生产自救,举办小型多样的手工业合作社、组,后来发展成为福利工厂。一些无依无靠的残疾人、残疾孤儿、残疾老人,分别被安置在陆续建立的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50年代中期,残疾人福利工厂、伤残人福利院、荣军疗养院、精神病院等相继出现。汉语盲文和聋人手语工作开始建立,中国盲文工作者黄乃参照路易·布莱尔盲文体系,设计了汉语盲文方案,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推行。盲人按摩医疗、盲人聋人康复工作、残疾人文艺体育工作也陆续起步。

1953年,经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中国盲人福利会。1956年12月,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成立了中国聋人福利会。“两会”团结合作,协助政府开展生产自救、特殊教育、康复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工作。1954年,创办《盲人月刊》。1957年,举办中国首届青年盲人田径运动会,聋人田径、游泳运动会,有上千人参加选拔赛,活跃了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次年,选派盲人运动员参加了国际盲人田径运动通讯比赛,当时盲人的个别项目已接近国际水平。1960年5月,召开全国盲人聋哑人第一届代表会议,将前述两会合并,成立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在召开第一届全国盲人聋哑人代表会议时,周总理、朱德委员长、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并照了相。周总理、董必武、叶剑英、谢觉哉等领导人还多次视察聋哑学校与福利工厂。

发展阶段

1978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恢复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盲人聋哑人协会及其下属组织也相继恢复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宪法》首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984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1987年4月,进行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1988年3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召开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各族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代表的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标志着中国残疾人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9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标志着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步入法治轨道。该法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199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及其16个实施方案。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由32个部委负责人组成的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7月8日,国务院公布《“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

2021年11月3日消息,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国残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2024年1月12日,中国残联召开国家残疾人体育集训队冬训工作动员大会部署推进巴黎残奥会和米兰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冬训备战工作。

建设宗旨

中国残联的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中国残联具有代表、服务、管理三种职能: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组织体系

中国残联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残联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国残联主席团召集。代表中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友应超过半数。

全国代表大会职权是:

一、审议中国残联主席团报告,确定工作方针和任务;

二、修改中国残联章程;

三、选举中国残联主席团。

中国残联主席团

主席团每届任期五年。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贯彻全国代表大会决议,领导全国残联工作。

主席团由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席团委员中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友应超过半数。

主席团会议由主席团主席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主席团实行民主集中制。

主席团职权是:

一、选举主席、副主席;

二、推举执行理事会理事长,通过执行理事会组成人员;

三、检查代表大会决议执行情况;

四、审议执行理事会工作报告;

五、调换、增补主席团委员;

六、监督执行理事会贯彻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情况;

七、监督“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建设情况;

八、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

执行理事会是中国残联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的常设执行机构,由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若干人、理事若干人组成。

理事会成员中应有各类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属代表。

理事长由中国残联主席团推举,政府任命,任期不超过两届。副理事长由理事长提名,主席团通过,政府任命。理事由理事长提名,主席团通过。执行理事会实行理事长负责制。

执行理事会下设办事机构,承办中国残联的日常工作。

中国残联专门协会

中国残联领导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等专门协会。

专门协会委员会由中国残联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同类别的残疾人、残疾人亲友选举产生。

专门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代表、联系、团结、服务本类别残疾人,反映特殊愿望及需求,维护合法权益,争取社会帮助,开展适宜活动,参与国际交往。

专门协会设主席、副主席,由专门协会委员会选举产生。

中国盲人协会

中国盲人协会(简称中国盲协)是由全国盲人(含低视力者,下同)和与盲人工作有关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是盲人的代表组织。本会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展残疾人事业。代表盲人共同利益,反映盲人特殊需求,为盲人服务,维护盲人合法权益,促进盲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本会遵守国家宪法及其它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共道德规范。

中国聋人协会

中国聋人协会的前身是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于1956年成立,1960年与中国盲人福利会合并成为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1988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并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并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同时成立中国聋人协会。2012年6月经民政部批准中国聋人协会正式成为社团法人单位。

中国聋人协会是由全国聋人(含听力和语言残疾,下同)和与聋人工作有关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协会的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展残疾人事业。代表聋人共同利益,反映聋人特殊需求,为聋人服务,维护聋人合法权益,促进聋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中国肢残人协会

中国肢残人协会简称“中国肢协”(英文全称:China Association of Person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y,英文简称:CAPPD),是由全国肢残人和与肢残人工作有关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专门协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残联的业务领导,接受社团登记机关民政部的监督管理。其宗旨: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展残疾人事业。代表肢残人共同利益,反映肢残人特殊需求,为肢残人服务,维护肢残人合法权益,促进肢残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简称“中国智协”或“智协”)是成立于1989年具有法人资格的社团组织,代表着中国554万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

1989 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一届二次会议通过成立中国智残人精神病残疾人亲友会。 1993 年,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将中国智残人精神病残疾人亲友会分开,成立了中国智力残疾人亲友会。 2003 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将中国智力残疾人亲友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专门协会。亲友会的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展残疾人事业,代表智力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反映智力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为智力残疾人服务。维护智力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智力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中国精协为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的简称,为中国残联的五大主体协会之一。

孤独症(工作)委员会是中国精协三个专业委员会之一,主要使命是在中国境内,履行孤独症人群的“代表、维权、服务”职责,成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快捷管道和工作平台。

中国残联机关各部门

办公厅

主要职责:综合协调机关重要政务、事务;负责会级工作会议的组织安排及议定事项的督办;负责信息、统计、文秘、档案、机要、保密、保卫和机关行政事务等工作。承担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研究室

主要职责:残疾人事业发展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重要会议文件、报告撰写;残疾人状况监测及报告发布;有关残疾人事业文献、资料编撰;《残疾人工作通讯》《参阅件》编写;联系、指导有关残疾人事业研究机构。

维权部

主要职责:协助有关部门研究拟定有关维护残疾人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草案,配合有关方面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协助处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残疾人的议案、提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法律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普法宣传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负责残疾人的来信来访工作,负责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推进工作。

组联部

主要职责:负责残疾人组织自身建设;协助地方党委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领导班子;组织制定并实施残疾人工作者培训计划;调查残疾人状况,管理和发放残疾人证;联络、教育、培养、表彰残疾人;指导基层和社区残疾人工作,组织志愿者助残活动;指导基层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承担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的日常工作。

康复部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指导和协调残疾人康复机构的业务工作;指导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服务;推广高新科技成果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开展残疾预防辅导工作;指导残疾人康复协会工作,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康复人才培训。

教育就业部

主要职责: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和实施残疾人教育工作计划;促进残疾人教育,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负责盲文、手语的研究与推广。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计划,指导残疾人组织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组织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负责残疾人劳动服务网络的建设与工作。组织实施残疾人专项扶贫;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宣传文化部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和文化工作计划,宣传国家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负责为残疾人提供特需读物和精神文化产品,推动残疾人信息无障碍交流的协调工作;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指导中国残联主办、主管的报刊、出版、文化机构的业务工作。

体育部

主要职责:研究拟定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指导并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承办重大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指导中国残联主办、主管的体育机构的业务工作。

国际联络部

主要职责:组织协调残疾人事业的国际交流;开发和管理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对外宣传;办理日常涉外事务。组织开展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残疾人工作的合作与交流。指导地方残联外事工作。

计划财务部

主要职责:编制资金计划,管理事业经费、基建投资、物资配置和机关行政经费;负责残疾人事业的科技工作;开发、管理残疾人福利基金;承担残联系统内部审计,指导地方残联经费预算、基本建设和基金工作。

人事部

主要职责:管理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设置、编制、人事和劳动工资;负责对中国残联直接管理的全国性残疾人社会团体进行监督管理;指导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工作;开展职工培训。

直属机关党委、直属机关纪委

主要职责:负责直属机关党的工作,制定实施党的建设整体规划。负责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协调并指导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直属机关纪委工作。领导直属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工委和青联等群众组织。协调做好党组民主生活会和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服务工作。协助做好统战工作。

中国残联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主要职能: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是承担残疾人的康复、康复科学技术研究、康复人才培养及信息与社会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是中国一流的综合康复机构。

中国康复科学所 

主要职能: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是承担残疾人的康复、康复科学技术研究、康复人才培养及信息与社会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是中国一流的综合康复机构。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

主要职能: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是全国聋儿康复技术资源中心,是医学、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国家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国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聋儿语训、听力测试、助听器验配等。

华夏出版社

主要职能: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

华夏时报社

主要职能:华夏时报社为中国残联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华夏时报》及华夏时报网等系列新媒体,承担着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以“弘扬人道主义,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服务,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宗旨,定位于“人道、公益、民生”,版块内容包括人道慈善、时政民生、公益财经、深度调查、资本投资、文化评论等,突出残疾人事业宣传和财经报道两大特色,全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公益事业和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盲文出版社

主要职能:中国盲文出版社是为全国盲人出版制作盲人文化产品并提供综合性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出版机构,目前有求真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康艺无障碍影视发展中心、北京恒继技贸公司等4个成员单位,现有在职职工175人,下设盲文编辑部、盲文印制部、有声读物事业部、大字本事业部、出版部、读者服务部、材料供应部、公益文化部、音像出版部、盲人教具、学具事业部、总编室等14个部门。

中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

主要职能:中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中国盲文图书馆)是面向全国盲人提供公益性、综合性文化资讯服务的文化机构,现有在职职工120人,下设采编部、典藏借阅部、参考咨询部、文化教育部、盲人文化研究所、辅助技术研究所、数字资源部、信息无障碍中心等8个业务部门。

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

主要职能: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是国家专业艺术团体,隶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为残疾人艺术提供指导服务,残疾人演出组织,基层特殊艺术工作指导,特殊艺术后备人才培训等职能。诞生于1987年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是残疾人优秀人才成长的园地,国际交流的窗口和励志教育的基地。

2002年进入市场、走向世界,创造了特殊艺术经典, 每年在10多个国家演出150多场,已巡演91个国家,带给观众艺术的享受、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交融,又做到经济自立,成为国际知名艺术团体和品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被国际社会誉为“美与人性的使者”,被世界残疾人代表大会称为“全球六亿残疾人的形象大使”、“人类特殊艺术的火炬”,被联合国机构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

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 

主要职能:受中国残联委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承担残疾人运动员的注册、分级等工作;承担国家残疾人体育综合训练基地的运行和管理工作;承担残疾人体育科研、反兴奋剂工作;承办残疾人体育训练、竞赛及培训任务。

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主要职能:负责协调组织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落实;承担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技术指导;承担残疾人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与失业统计工作,指导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工作;负责残疾人劳动就业岗位的开发和支持性服务工作的开展;监督检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使用;承担全国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规划、计划的落实、组织与协调工作;进行残疾人就业、职业培训领域的理论研究、信息统计及处理工作;承担农村残疾人扶贫服务工作;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辅助标准的研究开发工作;负责全国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有关组织工作,协助做好残疾人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和奖励的事务性工作;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和实施盲人按摩行业管理的法规、政策和管理办法,对全国盲人按摩工作进行行业管理。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主要职能: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是中国唯一一家全国性的为各类残疾人服务,并向全社会开放的新闻出版机构。杂志社的宗旨是:以宣传爱国主义、人道主义以及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己任,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和生活,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中国华夏文化集团

主要职能:中国残联华夏文化集团(中国华夏文化集团),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的事业集团。集团由华夏出版社、华夏时报社、中国康艺音像出版社、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中国盲文出版社等单位组成,具有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集团以弘扬人道主义,传承华夏文明为己任,努力为残疾人事业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

主要职能: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是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主要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组织开发、供应和推广残疾人辅助器具;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知识宣传、使用指导、技术培训和质量监督;对贫困残疾人配置辅助器具实施救助。

北京按摩医院

主要职能:北京按摩医院是一所以盲人医生为主体、医疗为中心、按摩为特色,并开展临床科研与教学的专科医院。是中国盲人按摩医疗的发源地。

中国残联信息中心

主主要职能: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是中国残联直属事业单位,承担中国残联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制定残联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制定残联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以及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的标准和规范;指导地方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残联机关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中国残联互联网站的运行和维护;承担残疾人事业数据统计工作,负责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建设,为各级领导和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中国残联机关服务中心

主要职能:负责机关治安、消防、保卫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保密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保卫工作;负责机关财务管理;固定资产和各类物资管理;捐赠物品和礼品的存储、保管;负责机关房产管理;后勤服务的规划、协调与监督管理;计划生育、爱国卫生、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绿化等社会事务管理。

主要任务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维护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平等的公民权利,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团结、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履行法定义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沟通党和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宣传残疾人事业,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消除歧视、偏见和障碍。

协助政府制定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促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托养、维权、文化体育、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科技信息化应用、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建设和残疾预防等工作,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参与研究、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发挥综合协调、咨询服务作用,对有关领域的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

承担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管理和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加强党的建设,深化自身改革,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联系和指导各类残疾人社会组织。培养残疾人工作者。使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更加活跃。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的作用。参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工作。

重要成就

康复

贯彻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推动“十四五”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提升残疾儿童家庭获得感,40.7万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以农村低收入残疾人为重点,持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856.7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64.8万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75.5万、听力残疾人67.4万、言语残疾人5.6万、肢体残疾人414.3万、智力残疾人65.6万、精神残疾人157万、多重残疾人49.7万。积极维护残疾人健康,通过多部门数据比对,核实低收入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残疾人加入基本医疗保险,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区康复工作。制定《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建设评估指南(试行)》,编写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大纲23册,全面推进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建设和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1661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32.8万人,其中,管理人员3.4万人,业务人员23.9万人,其他人员5.5万人。全年完成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1.7万人。

教育

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残疾人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会同教育部印发《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实施方案》,为义务教育阶段有需要的残疾学生提供适配服务;会同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等部门修订印发《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实施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资助29所残疾人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施《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与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建立由中央宣传部等七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专家组,定期会商调度,共同推动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呼号、入队誓词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入团誓词国家通用手语方案》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正式发布实施,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水平等级标准、手语翻译资格(水平)标准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国家通用盲文测试大纲和题库逐步完善。

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部、班)118个,在校生11431人,其中聋生6506人、盲生1736人、其他3189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84个,在校生19014人,毕业生5157人,毕业生中1473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等教育阶段,招收30035名残疾学生,其中高职(专科)17644人,本科10703人,硕士生1520人,博士生168人。

就业

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59.2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4.3万人,农村新增就业44.9万人;全国城乡实名培训残疾人50.2万人。

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05.5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86.7万人,集中就业26.0万人,个体就业64.1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7.9万人,辅助性就业15.2万人,灵活就业265.6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430.0万人。

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为28.5万人次残疾人赋能。全国3508个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共安置4.5万残疾人就业,带动8万户残疾人家庭增收。

全国共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17639人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7298人次。现有保健按摩机构16926个,医疗按摩机构1041个。1844人获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初级职务任职资格,500人获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底,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数达2761.7万。1209.3万残疾人领取养老金。60岁以下参保的残疾人中,692.3万重度残疾人和285.5万非重度残疾得到参保缴费资助。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各级各类机构达8906个,其中寄宿制服务机构1763个,日间照料机构4135个,综合性服务机构1362个。15.5万残疾人通过寄宿制和日间照料服务机构接受托养服务,47.2万残疾人接受居家服务。

宣传文化

以“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为主题,组织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围绕北京2022年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组织媒体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奋斗者 正青春”等主题宣传,新华社采写、播发《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残疾人事业纪实》,配合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起草并发表《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央视新闻联播共57次报道残疾人事业。创新服务方式,为基层残疾人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与中央文明办等12部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组织“残疾人心向党、筑梦新时代”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汇报演出,以“奋进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继续开展2022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举办“共享芬芳·共铸美好”巡演展览,全年累计举办14场演出展览,推动“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上线全国有线电视,设立“仁美文艺”公众号,编辑出版《残疾人作家作品集(2021)》,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全国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4个、电视手语栏目37个,地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95个、电视手语栏目270个。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1377个,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10010场次,全国省地两级残联艺术团229个。

体育

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3月4日至13日在北京和张家口市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夺得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取得了参加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冬季项目的历史性跨越,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为成功举办北京冬残奥会作出了重大贡献。配合杭州组委会、协调亚洲残奥委员会做好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筹办工作,妥善应对延期带来的新问题。

启动2025年全国第十二届残运会暨第九届特奥会筹办工作。加强残疾人体育技术人才培养,晋升1637名裁判员,成立分级委员会。启动2024年巴黎残奥会、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残奥会新周期备战准备工作。参加法国射击世界杯、韩国举重亚锦赛、印度盲人足球亚锦赛、葡萄牙盲人门球世锦赛等4项国际赛事,获得23金、9银、3铜。实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行动,开展健身周、特奥日、冰雪季活动,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21年的23.9%上升至2022年的26.3%。

维权

制定或修改关于残疾人的专门法规和规章:省级6个、地级9个;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省级42个、地级66个、县级185个。全国县级以上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413次;政协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262次。全国开展省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84次,88万余人次参加;举办省级法律培训班39个,27216人次参加。全国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2869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2633个。各地残联办理建议、提案1564件。

全国共出台了761个省、地、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全国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9996次,无障碍培训5.2万人次。截至2022年底,共为61万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26.3万残疾人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组织建设

全国省地县乡(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共有残联4万个,各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全部成立残联,98.1%的乡镇(街道)已建立残联;99.1%的社区(村)建立残协,共58.9万个。

地方各级残联工作人员11.1万人,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总计55.7万人。83.9%的省级残联、63.0%的地级残联配备了残疾人领导干部,48.9%的县级残联配备了残疾人干部。

地方各级残疾人专门协会1.5万个,其中省、地、县级各类专门协会已建比例分别为98.8%、97.8%和92.7%。全国助残社会组织3131个。

服务设施

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263个,总建设规模611.1万平方米,总投资203.8亿元;已竣工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1200个,总建设规模606.9万平方米,总投资197.8亿元;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1076个,总建设规模318.0万平方米,总投资87.8亿元。

国际交流

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各类有关残疾人问题的会议及讨论,在残疾人事务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多次同联合国、欧盟等方面举办主题边会,推动国际社会重视消除残疾人贫困,就保障残疾人权利加强协作。积极同各国开展残疾人领域合作,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为各国残疾人组织捐款捐物,开展残疾人领域人文交流,将残疾人领域合作写入多份成果文件。

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连续五届位居残奥会金牌和奖牌双榜榜首。今年3月,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世界残奥运动和全球残疾人体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回首过去,中国在《公约》框架下为推动残疾人权利保障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将继续履行《公约》,加强与缔约国交流合作,结合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制定有力措施,帮助残疾人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领导团队

会徽标识

会徽中心由“残疾人”三字的汉语拼音缩写CJR组成,表示残疾人,与国际上通用的残疾人标志相近。

会徽外形是梅花图案,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又象征残疾人顽强拼搏的品格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梅花盛开,寓意残疾人事业的春天,代表着全国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希望。梅花以五个相互连接的人字组成,象征残疾人团结携手,生活在友爱、互助的社会中,得到理解和尊重;象征全国人民共举人道主义旗帜,和残疾人一起组成亲密无间的整体。会徽的中心图形和边线为金黄色,象征残疾人生活在社会主义的祖国,沐浴党的阳光,象征中国残疾人事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翠绿的底色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徽章正面采用会徽图案,背面标示“中国残联”字样。 

相关事件

向甘肃省地震灾区捐赠辅具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群众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国残联党组第一时间做出安排部署,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高度重视地震灾区残疾人救助工作,及时与甘肃省残联及辅具中心进行对接并发出爱心倡议,联系对接辅具企业,呼吁为受灾地区残疾群众捐赠爱心辅具。

残奥越野滑雪积分赛

2024年1月5日至8日,2024年残奥越野滑雪积分赛在挪威举行,本次赛事设有男女坐姿组、站姿组和视障组的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共18个小项。我国共派出22名运动员,力争获得2026年米兰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有效积分。

第三十八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召开

2024年1月12日,第三十八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视频)召开。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成员出席会议,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在会上传达了国务院残工委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并讲话,党组成员张卫星主持会议。河北省贵州省河南省福建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东省山西省、北京市残联主要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