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娜女王 :瑞典瓦萨王朝末代国王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6

克里斯蒂娜女王(Kristina Augusta,1626年12月18日-1689年4月19日),即克里斯蒂娜·奥古斯塔(Kristina Augusta),古斯塔夫二世之女,瑞典女王,1632年至1654年在位。

克里斯蒂娜女王父亲古斯塔夫二世在1632年的卢岑战役中阵亡,他唯一的孩子克里斯蒂娜成为了瑞典的女王。1633年2月,克里斯蒂娜正式作为女王进入议会。并于18岁时带上王冠,开始亲政,正式登上了欧洲政治舞台,瑞典在克里斯蒂娜女王执政期间,已经是欧洲的强权国家之一。1650年,克里斯蒂娜指派表弟查尔斯·格斯泰伏斯为王位继承人。1654年,在克里斯蒂娜最终放弃王位后,前往意大利。1655年,克里斯蒂娜皈依天主教,并改名为玛丽亚·克里斯蒂娜·亚历山德拉·瓦萨。1657年,克里斯蒂娜下令将大管家莫纳尔迪基杀死。克里斯蒂娜于1660年重新回到瑞典,企图重获王位,1667年定居罗马。

克里斯蒂娜女王让瑞典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在文化上与荷兰法国、意大利等经历了17世纪艺术和科学革命的国家平起平坐。同时她建立了一个文学沙龙,后来发展为历史悠久的阿卡迪亚州学院。1689年,在克里斯蒂娜女王去世后,被安葬在圣彼得大教堂,历史上仅有3位女性被安葬在此。

人际关系

父亲:古斯塔夫二世,瑞典国王。

母亲:勃兰登堡的玛丽亚·埃莉奥诺拉,来自霍亨索伦王朝。

姐姐:1620年降生的一个未命名的女婴,次年夭亡;1623年出生的长女克里斯蒂娜,早夭。二人均为玛丽亚·埃莉奥诺拉王后所生,葬于斯德哥尔摩骑士岛教堂

人物生平

个人简介

戏剧性的出生

1626年12月8日(当时仍用儒略历,相当于今公历12月18日),克里斯蒂娜生于斯德哥尔摩。虽然人们期待的是一个男性继承人,但她出生的当夜曾发生罕见的天体“合”现象,星相奇观让大家纷纷猜测这个女孩子在未来会以怎样的姿态登上世界的舞台。她出生之前,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曾有过两个女儿——1620年降生的一个未命名的女婴,但次年便夭亡和1623年出生的长女公主克里斯蒂娜。这两个夭折的女儿都被葬于斯德哥尔摩的骑士岛教堂。故勃兰登堡的玛丽亚·埃莉奥诺拉王后1626年的第三次怀孕被抱以极大的期望。她诞下孩子时,宫内一片欢腾——人们认为王后生了一个男孩,因为新生儿毛发浓密,而且哭声响而嘶哑。克里斯蒂娜在自传忆述道,“在场的女士发现这错误时,都感到万分尴尬。”国王却十分欢喜,说“这女孩一定会很聪颖,看她作弄了我们所有人!”她的性别之所以会引起混淆,可能是因为她出生时被几乎完整的羊膜包着;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传统把这种羊膜称为“胜利外衣”,视之为好兆头。国王很疼爱女儿,而公主也很敬爱父亲;然而王后却因自己没有诞下男孩而对克里斯蒂娜很冷漠。古斯塔夫二世为了捍卫新教率兵远赴三十年战争前,申明若他此去无回,则由克里斯蒂娜继承王位,而他确实在1632年11月的吕岑战役中阵亡。

国王命令把克里斯蒂娜视为王子抚养,而克里斯蒂娜登基时宣誓为“国王”而非“女王”,她因此有了“女孩国王”的绰号。来自霍亨索伦王朝的母亲——勃兰登堡侯爵的玛丽娅·埃莉奥诺拉是个脾气古怪暴躁的人,她曾多次试图将生产时的痛苦怪罪到克里斯蒂娜的头上,在童年时代受此所产生的心理阴影很可能是克里斯蒂娜不愿生下继承人而终身未婚的原因。

坎坷童年

1632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于吕岑阵亡。虽然克里斯蒂娜是个很少流泪的孩子,但她为了父亲的死哭泣了三天。五岁时用德语写给父亲的信件还在,如今已经成为了令人心碎的纪念。她的母亲把国王的遗体从德意志带回国,并下令直到她去世与丈夫合葬为止不能下葬国王。玛丽亚·埃莉奥诺拉还要求棺材必须是一直打开的,每天上午她都去抚拍他的遗体,对于尸体的腐化毫无反应。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于1632年11月6日驾崩,直到18个月后的1634年6月22日才下葬。不久王后就开始进入墓室,试图接触国王的尸体。最终尴尬的最高总理大臣阿克塞尔·奥克森谢纳(Axel Oxenstierna)没有办法,只得下令在陵墓设卫兵以阻止王后的进一步行动。

由于和先王长得很相似,克里斯蒂娜忽然引起了母亲迟来的:由起初的漠不关心,变成现在变态式的体贴。古斯塔夫二世大概是曾有感于妻子的性情,在生前下令若他不幸战死,克里斯蒂娜应交由姑母公主瑞典的凯瑟琳照顾。凯瑟琳嫁与茨魏布吕肯克里博格的王权伯爵约翰·卡西米尔,于三十年战争爆发后迁回瑞典。克里斯蒂娜与姑母夫妇二人十分要好:凯瑟琳的女儿茨韦布吕肯的玛丽亚·欧弗洛希妮后来与克里斯蒂娜的好友结婚,而她的儿子卡尔·古斯塔夫后来更继承了克里斯蒂娜的王位,即瑞典的卡尔十世·古斯塔夫。然而玛丽亚·埃莉奥诺拉王后却不满先王遗令,将小姑凯瑟琳·德·梅第奇逐出宫廷。接受母亲“照料”的克里斯蒂娜此后不得不忍受王后时常忽然爆发的哭泣,房间密闭不允许光线进入。最高总理大臣阿克塞尔·奥克森谢纳逼不得已,只得把玛丽亚·埃莉奥诺拉放逐至格利普霍姆堡,并限制她要得枢密院同意方可见女儿。自此,克里斯蒂娜得姑母一家人作伴,度过了三年愉快时光;但凯瑟琳1639年去世后,奥克森谢纳着令她家人迁出王宫。

天分过人

克里斯蒂娜还是婴儿时,看顾她的保姆们曾不小心把她掉在地上,使她断了一块肩骨,两边肩膀终生高度不一。但她马术精湛,并学习剑击和射击。六岁的克里斯蒂娜在1633年三月15日继位为女王时已经很成熟,她成为君主后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接待俄罗斯大使代表团,女孩给俄罗斯大使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先王指派给她的导师,神学家约翰内斯·马蒂亚·哥图斯(Johannes Matthiae Gothus)教授她宗教、哲学、希腊语和拉丁语。此外,她也学习瑞典历史和现代语言。她语言天份十分高,1645年法国大使皮埃尔·赫克托·沙纽来到斯德哥尔摩时曾大惊说:“她的法文〔说得那么好〕,就像在卢浮宫内出生的人一样!”;曾在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之女莉奥诺拉·克里丝蒂的宫廷中任职医生的奥托·斯伯林,于1653年冬天在瑞典会见过克里斯蒂娜。曾在意大利生活过四年的斯伯林用意大利语与年轻的女王交谈,惊叹她虽然从未到过意大利,却说得像当地人一样。她研究伊斯兰教,还阅读《三无赖论文》( De Tribus Impostoribus,一部否定所有宗教的真实性存疑的书)。

克里斯蒂娜是个模范学生,教授她政治学的奥克森谢纳曾不无骄傲地写道:“她完全不像女孩子”,相反,她遗传了那位研究伽利略·伽利莱的父亲的智慧而“天资聪颖”。奥克森谢纳和古斯塔夫二世曾经把王室领地赏赐给贵族和将领,以换取他们的效忠;克里斯蒂娜后来意识到这个政策改变了国王和贵族之间的势力平衡。她的曾祖父古斯塔夫一世改信新教后,国王拥有的教会和修院财产大大增加,当时国王领有瑞典土地的三成,自由农夫领有约一半,贵族领有两成。但古斯塔夫二世不断赏赐臣下,使克里斯蒂娜继位时,国家约七成五的土地都属贵族所有。在克里斯蒂娜的执政后的十年里,贵族家族的数目从300增长到了600——这是她唯一可用的奖赏战功的方式。有时封地在匆忙中给与,根本来不及登录在案,有时同一片土地甚至被下封两次。

与母亲的关系

玛丽亚·埃莉奥诺拉经常给克里斯蒂娜写信,请求准许她和她的德国宫廷离开格利普霍姆堡。克里斯蒂娜知道枢密院不会允许,故回信婉拒。玛利亚·伊丽欧诺拉最后要求二人一起离开瑞典,克里斯蒂娜则邀请母亲到斯德哥尔摩,试图劝服她不要离国。然而她还是于1640年和她的宫廷女官安娜·索菲亚·冯·布罗(Anna Sofia von Bülow)乘一艘丹麦的船一起逃到了丹麦。在那里她们受到克里斯蒂安四世款待,但这并没有给苛刻的玛丽亚·埃莉奥诺拉留下多少丹麦的好印象。她想回故乡勃兰登堡,因此勃兰登堡选帝侯要求瑞典为此赔款,而瑞典枢密院则打算撤销她的封地和财产。年少的克里斯蒂娜最终找到了让各方都妥协的办法,即自掏腰包来支付母亲的赡养费。

玛丽亚·埃莉奥诺拉于1648年回到瑞典,克里斯蒂娜为母亲买下斯德哥尔摩王宫附近新建成的Makalos(意为“无双的”)城堡。这座宫堡的价格本应极其昂贵,但克里斯蒂娜从未付款,并在1652年将城堡归还。玛丽亚·埃莉奥诺拉在克里斯蒂娜退位后一年,即1655年病逝。

笛卡尔来访

克里斯蒂娜的好友法国大使沙纽经常与女王讨论勒内·笛卡尔的哲学见解,使她有意跟笛卡尔联络,并邀请他来到瑞典。虽然她提醒笛卡尔瑞典冬天的严酷,建议他在春夏季才来,但他还是在1649年10月4日到达斯德哥尔摩,结果接下来几个月的严寒确实对他的健康造成了相当的损害。笛卡尔和沙纽同住,但他每天按照克里斯蒂娜的时间表,早上5时就到王宫图书馆与她和馆长、国家历史学家约翰·弗莱恩海姆讨论哲学。身处冰天雪地的笛卡尔于1650年2月患上肺炎,并在十天后病逝。克里斯蒂娜为他的死感到十分内疚。

执政期间

虽然克里斯蒂娜女王成功地管治了瑞典超过十年,但她在1681年的自传写道:“我认为女人永远不应管治国家。”

她十六岁时获枢密院邀请参与政事,但她请求像父亲一样,待十八岁才亲政。她顺利完成与丹麦交好的首要工作:丹麦把哥得兰岛和厄塞尔岛(今爱沙尼亚萨雷马岛)转让给瑞典,同时瑞典也从挪威得到耶姆特兰省和海里耶达伦,这两处今天依然是瑞典的领土。

奥克森谢纳不久后发现,女王跟自己的政见不同。他认为三十年战争持续下去对瑞典最有利,派遣了儿子约翰·奥克森谢纳出席1645年在德国举行的和会;然而,克里斯蒂娜却无论如何都渴望和平,因此也派遣了自己的代表约翰·阿德勒·萨尔维乌斯。在《威斯特法伦和约》签订前,女王不理会奥克森谢纳的反对,任命了萨尔维乌斯为枢密院成员。此举引起人们极大的震惊,因为萨尔维乌斯并非出身贵族,但女王的意图即是与枢密院中的贵族势力抗衡。她在1645年也任命来自汉堡的本尼迪克特(巴鲁)·尼哈米阿斯·德·卡斯特罗为“常驻医生”。

克里斯蒂娜女王知道人们期待她诞下瑞典王位继承人。她的表哥卡尔对她有意,而卡尔于1642年赴德国参军前曾与她秘密订婚。克里斯蒂娜却在自传写道她“对婚姻感到无比厌恶”,也“对女性所谈论和做的所有事感到无比厌恶”。她每晚只睡3至4小时,主要时间是在学习;她忘记梳头、匆忙地换上衣服、为了方便穿男式鞋子,但据说女王仍是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她最要好的女性朋友是艾芭·斯芭尔(Ebba Sparre),克里斯蒂娜称她为“Belle”。1653年克里斯蒂娜亲自主持了艾芭和雅各布·德·拉·加尔迪的婚礼,但艾芭的丈夫五年后在埃尔西诺(即赫尔辛格)被杀。他们三名子女都早夭,而艾芭守寡四年后也去世了。直到她去世为止克里斯蒂娜一直保持和她的通信联系,并经常表达她对好友的挚爱。

1649年2月26日,克里斯蒂娜女王公告她不打算结婚,并且立表哥卡尔为王位继承人。贵族对此表示反对,但其余三个国民等级──神职人员、资产阶级和农民──都同意接受。加冕礼于1650年10月举行,她在雅各斯达尔宫(今称乌尔里克斯达尔宫)登上以绣金黑天鹅绒装饰、以六匹白马拉动的马车。车队十分之长:首辆马车到达斯德哥尔摩大教堂时,还有马车未离开雅各斯达尔。分属四个等级的国民均被邀请赴王宫的晚宴。市集的喷泉里流着美酒,烤肉飘香宾客穿着华丽衣服,就如身处嘉年华会。

卡尔九世起,除了叛乱的王子和被废黜君主的后裔外,瓦萨王朝持有的瑞典王位一直以父终子及的方式传承。古斯塔夫二世的弟弟已死去多年,故家族内只有女性。尽管古斯塔夫·瓦萨其他儿子有女性后人在世,但克里斯蒂娜是古斯塔夫二世指定的假定继承人,故得以继位。克里斯蒂娜虽然常被称为女王,但她的正式头衔是瑞典国王。作为统治者她经常如同男性一般态度强硬,在1650年的瑞典国会上,她坚决驳回了来自“其他阶级”(即神职人员、资产阶级和农民)要求减少贵族免税土地所有的要求。欧洲多国的王公都曾想追求她,但都被她拒绝。

克里斯蒂娜喜欢戏剧和芭蕾舞。自1638年宫廷里雇佣了一个由安托万·德·鲍里埃带队的法国芭蕾舞团,在瑞典皇家管弦乐队中也有一支意大利管弦乐队和一支法国管弦乐队。她也邀请了意大利和荷兰歌剧团来瑞典演出。克里斯蒂娜曾聘请安·沙班索·德·拉·巴尔为宫廷歌手(法国巴洛克时代的女高音歌唱家)她本人也是业余演员,参与当时在宫廷很流行的业余剧团。女王的御用宫廷诗人Georg Stiernhielm为她写了很多瑞典语戏剧,代表作有Den fagne Cupido eller Laviancu de Diane,克由里斯蒂娜出演戴安娜女神一角。

宗教信仰

虽然她从小跟随路德宗的瑞典教会,但她年轻时秘密改信罗马天主教。她一生都很体谅别人的信仰。

她的导师约翰内斯·马蒂亚·哥图斯比一众路德会教士更和善。马蒂亚在1644年提出新的教会秩序,但被认为过于偏向加尔文主义而被多数反对。当时克里斯蒂娜女王已亲政,在奥克森谢纳面前为他辩解,但这建议还是在三年后搁置。1647年,教士想推行严格定义路德宗以对抗异端的《协和书》(瑞典文:Konkordieboken),将严重压抑神学思想自由。马蒂亚强烈反对推行这本书,也再次得到克里斯蒂娜支持。《协和书》始终没有在瑞典推行。

身为秘密雅威教徒却管治新教国家,作为一个年轻的女王她感到巨大压力。她在1651年8月向枢密院提出退位,但被游说继续在位。她委托担任葡萄牙大使翻译官的耶稣会士安东尼奥·马塞多,替她向罗马的耶稣会大会偷偷转达了一封信。1652年春天,耶稣会派了两名会士,伪装成贵族并使用化名,来到瑞典秘密传教。克里斯蒂娜与他们详谈,对天主教对理性和自由意志的见解感兴趣。

这种遮掩的生活让她病倒了。1652年2月,法国医生皮埃尔·布德洛来到瑞典。跟当时相信放血治疗的医生不同,他劝告克里斯蒂娜改变长久以来的刻苦生活,应睡眠充足、洗热水澡、进食健康,好好享受生活。克里斯蒂娜一直喜欢戏剧,尤其是皮埃尔·高乃依的英雄主义作品。布德洛医生把演员召到瑞典宫廷,使那里变成文化中心。

她个人独特的政见和反叛思想即使在退位之后也没有丝毫改变。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颁布《枫丹白露敕令》,剥夺《南特敕令》赋予法国新教徒(胡格诺派教徒)的权利。克里斯蒂娜在1686年2月2日向法国大使递交了一封表示愤怒的信件。路易十四世没有理会她,但她还是继续表达不满。

罗马时,他请求教皇克蕾芒十世禁止在狂欢节中追逐街上犹太人的习俗。她在1686年8月15日发出署名为“女王”(la Regina)的声明,宣称所有罗马犹太人都受她保护。

退位及流亡

退位仪式

克里斯蒂娜于1654年6月5日退位,并属意表哥卡尔·古斯塔夫继承王位,以便能公开信奉天主教,和认识文艺复兴的艺术和科学。耶稣会派了教士保罗·卡萨提来斯德哥尔摩判断她皈依天主教的诚意。

然而,她并不是全然因为转信天主教而退位,还有当时对她太随心所欲和挥霍的批评──她在10年间册封了17个伯爵、46个男爵和428个低级贵族,并卖掉或抵押了价值1,200,000瑞典银元的财产,以缴付他们的俸禄。她也很明显开始对征服大片国土后,但仍维持省级的政府感到厌倦。在乌普萨拉城堡的退位仪式上,克里斯蒂娜身穿的王位标记被一件一件摘下;但负责摘去王冠的佩尔·布拉赫却不忍心动手,她不得不自行把王冠脱下。她身穿一件普通的塔夫绸白袍,声音颤抖地发表告别演说,感谢所有人后便把王位移交给身穿黑服的卡尔十世。佩尔·布拉赫曾写道:“她站在那里,开始流畅而优美地讲话,中间几次让人感到她的热泪就要喷涌而出;女王陛下的讲话,感动了所有真诚的男人和女人,而所有在场的女人都已泣不成声。人们无不感动惋惜和痛苦,女王陛下居然在上帝允许之前,就中止了她君临天下的职责;而她在那个时候,美丽如同天使!”

她的退位,结束了瑞典历史上最为风云激荡的瓦萨王朝(1521年~1654年

)。

启程与流亡

在经济上,退位后的克里斯蒂娜依然有保障,她的收入来自包括诺尔雪平、哥得兰岛和厄赛尔岛,波美拉尼亚等其他地方。

1654年夏,她在边境改穿男人衣服,像男人般骑马越过丹麦。当时瑞典和丹麦关系仍然紧张,刚退位的瑞典女王不可能安全地进入丹麦。

他在8月到达当时受西班牙控制的安特卫普。当地的人举办了宴会欢迎她,沙纽大使和前挪威总督Hannibal Sehested也有到场。1654年12月24日,她在布鲁塞尔的利奥波德大公礼拜堂皈依天主教,但她不敢公开宣示,因为恐怕瑞典枢密院会停付她的生活费。由于她仍未公开宣告她的新信仰,教皇和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也不敢公开支持她。她自行以贷款筹集大额资金,以供她和255人、247匹马的随行人员到达意大利。提洛尔公爵几乎因她的到访而倾家荡产。

教皇的传讯员卢卡斯·霍尔斯特在因斯布鲁克会见了她。1655年11月3日,克里斯蒂娜在因斯布鲁克城堡皈依天主教后,写信通知了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和表哥卡尔十世。

退位之后

定居罗马

罗马教廷详细计划的意大利南行之旅十分成功。克里斯蒂娜在佩萨罗认识了桑蒂尼利(Santinelli)兄弟,他们十分仰慕她的诗词和舞蹈,并请求为她效力。她在12月20日乘坐济安·贝尼尼设计的轿抵达梵蒂冈。她获梵蒂冈赐予独立的居所,而教皇看见象征北风的题词“邪恶者皆来自北方”(Omne malum ab Aquilone)时,便马上下令用油漆遮盖。

12月23日,她骑马穿越弗拉米尼亚门(今人民门),正式进入罗马。贝尼尼在门上教皇亚历山大的纹章下,加上了克里斯蒂娜的纹章并题词“此志1655年欢欣和蒙恩的来临”(Felici Faustoq Ingressui Anno Dom MDCLV)。数天后,克里斯蒂娜与贝尼尼会面,并从此成为毕生的好友。克里斯蒂娜时常到访乔凡尼·贝尼尼的画室;而贝尼尼死前请求克里斯蒂娜为她祈祷,因为她使用雅威明白的语言。

圣诞日,克里斯蒂娜跪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圣坛前,并接受教皇亲自主礼的圣礼。克里斯蒂娜因此取名“克里斯蒂娜·亚历山德拉”──亚历山德拉一名除了荣耀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外,也是纪念她景仰的亚历山大大帝。由于克里斯蒂娜是当时最显要的皈依天主教的人物和最著名的女性,她并未遵守一些最常规的天主教教轨。她本人也说她的信仰与常人不同;事实上,她在转信前曾多次询问教士对教会礼仪的服从要严格到什么程度,教会则告知她不需为此担心。克里斯蒂娜虽然尊重教皇在教会的地位,但未必认同教皇的个人行为。她曾对一个仆人这样评论说:教皇的奎里纳尔宫位处的山不应该叫“马山”(Monte Cavallo),应该改名叫“驴山”(Monte degli Assisi),因为她在罗马30年间遇见的教皇都没有常识。不过克里斯蒂娜能来到罗马依然是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的一大胜利,当时正值华丽的巴洛克庆典时期;她曾有几个月是教皇的唯一贵宾。为了吸引她的注意,贵族为她举行了多次烟火、杂技、歌剧、格斗表演和马上长枪比武。她在多利亚·潘菲利别墅接受6000人欢迎,并观看穿着东方服饰的骆驼和大象背塔的表演。

她在帕尔马公爵的法尔内塞宫定居,她居所对面的是圣布丽奇特教堂,纪念另一位定居罗马的瑞典女人。克里斯蒂娜于1656年1月24日在法尔内塞宫创办了阿卡迪亚学院(Accademia dell'Arcadia),教授音乐、戏剧、文学和语言。每逢星期三都会开放给上流社会人士,让他们享受学员院的艺术创作。参与阿卡迪亚的人,包括首名徒步穿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访挪威北角的方济各会修士法兰西斯柯·内格里(Francesco Negri),和克里斯蒂娜的告解者拉什·许特(Lars Skytte)。其中许特也是约翰内斯·马蒂亚的学生,本为瑞典葡萄牙的外交官,但得知克里斯蒂娜的去向后便要求转任罗马。她本人则受西班牙牧师米格尔·莫利诺吸引,米格尔因宣扬受圣女大德兰影响的神秘主义,而遭宗教裁判所迫害。克里斯蒂娜的好友乔凡尼·贝尼尼曾为大德兰为题制作雕塑“圣德兰”,现存于罗马的维多利亚圣玛丽亚教堂。

然而瑞典并没有兑现缴附生活费的承诺,使克里斯蒂娜只得靠借贷和他人捐款过活。她的随从烧毁了门以取暖,桑蒂尼利兄弟卖出了宫殿内的艺术品。这都因为克里斯蒂娜没有支付他们的薪俸。

29岁的克里斯蒂娜与同龄的男人自由交往,招来一些闲言闲语和批评。其中一个和她交往的人是德西奥·阿佐利诺(Decio Azzolino)枢机。阿佐利诺曾任驻西班牙大使的秘书,并负责罗马教廷欧洲各宫廷的联络,他也是天主教会内的自由思想运动“飞行小队”的领袖。阿佐利诺和克里斯蒂娜交往之密,甚至曾被教皇要求减少探访她的时间,但二人终生都是朋友。克里斯蒂娜曾以法文写信给阿佐利诺,表示她无意冒犯雅威,也无意要他冒犯上帝,但“这无法阻止我爱你,至死不渝;虔诚使你无法成为我的爱人,那么我也免除你成为我的侍从,因为我生死皆为你的奴婢。”阿佐利诺的回信则保守得多。克里斯蒂娜周游列国时写了很多信给他,现存的有50封。信件以密码写成,但被约1900年时瑞典-挪威的驻罗马大使卡尔·比尔特男爵破解。二人的交往并非事事顺利。一次,他们相约于苹丘旁的美第奇别墅,但阿佐利诺没有现身,使着急的克里斯蒂娜赶往圣天使城堡,发射了一枚火炮。美第奇别墅前的铜门依然可见大炮的痕迹。

由于花光金钱又厌倦华丽的宴会,克里斯蒂娜决定外游至法国两年。路易十四很礼貌地款待了她,但她男子气概的装扮和举止、言谈的自由程度都让法兰西的女士们感到震惊。“大公主”(即奥尔良的安·玛丽·路易丝)在芭蕾舞会上接待她之后说,“她使我很惊讶:她向她喜欢的部分鼓掌,卧在椅子上,把腿交叉,还会放在椅子的扶手上,应该还有其他等等动作。除了在著名的丑角Travelin和Jodelet身上以外,我从未见过这些动作……她在各方面都是个非同寻常的人。”

蒙那尔德希谋杀案

当时米兰西西里王国那不勒斯王国王国正受西班牙统治。意大利裔的法国政客马扎然曾意图把那不勒斯脱离西班牙统治中独立,但1654年的远征使他失败了。当地人民宁可要法国王公,也不要意大利公爵登上王位。因此,马萨林打算立克里斯蒂娜为那不勒斯女王。1656年夏,克里斯蒂娜乘船到马赛,再到巴黎讨论此事;对外则表示她是要跟瑞典国王交涉生活费的安排。

9月22日,她和路易十四之间的安排已经准备好。路易十四将推举克里斯蒂娜为那不勒斯人的女王,并和她一起抵抗西班牙的侵略。翌日她前往佩萨洛等候结果;成为那不勒斯女王后,她财政上就不需再依赖瑞典国王了,还有能力在法国和西班牙中间斡旋。

然而,马萨林另有安排。为保和平,他促成了路易十四世和他的表姐西班牙的玛丽亚·特蕾莎的婚姻,婚礼于1660年举行。但克里斯蒂娜对此事全不知情,甚至多次派人提醒马萨林遵守协定。1657年夏,她回到法国,拜访教皇驻城阿维尼翁。10月,她入住位于枫丹白露的套间,并在那里做了一件毕生难忘的事──处死了她的骑士统领济安·里纳尔多·蒙纳尔德希侯爵。克里斯蒂娜自己写下了事情的经过并在欧洲流传。

两个月来,她一直怀疑蒙纳尔德希已经背叛了她,直至抓住跟他联络的人后,才确定他出卖了她的利益,并陷害了一个虚构的宫廷成员。当晚,她传召蒙纳尔德希到宫中的一个走廊里,与他讨论此事。蒙纳尔德希坚称,告密者应以死谢罪。克里斯蒂娜手握蒙纳尔德希告密的证据,并说他已宣判自己的死刑。一个在城堡内供职的牧师勒贝尔神父已在 Galerie des Cerfs准备好聆听他的临终忏悔。蒙纳尔德希恳求原谅,但被桑蒂尼利兄弟刺伤。他穿上了一件在走廊外作为展品的盔甲,在克里斯蒂娜旁的房间周围走了几个小时,但终于被弗朗西斯科·桑蒂尼利刺死。当时勒贝尔神父跪下来请求他们放过此人,但他们只叫他把那人安葬在教堂内。冷静的克里斯蒂娜付了一笔钱,要修院为他的灵魂举行弥撒。勒贝尔神父记述这事道:“她为自己被迫采取这种行动感到遗憾,但称他的罪行和背叛已受到公义审判。她请求上帝宽恕这个男人”

马萨林建议克里斯蒂娜把罪名全推到桑蒂尼利身上后解雇他,但她坚称自己要为此事负上全责。她写信给路易十四交待此事,两星期后路易十四来枫丹白露宫友好地拜访了她,对此事绝口不提。然而,在罗马的人们感觉全然不同,他们认为桑蒂尼利是一个替外国野蛮人行凶的刽子手,杀害了一个意大利贵族。可证明他罪状的信件不翼而飞:里斯蒂娜在处死蒙纳尔德戏被处死的当日把那些信件留在勒贝尔处,而他也确认那些信存在。她从未公开信件内容。

替克里斯蒂娜辩护的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指出,她有权审判在自己宫廷理任职的人,故处死蒙纳尔德希是合法的。当时的人认为,克里斯蒂娜身为女王,须明辨是非,而她的责任感很强,终生都以自己为女王。她的好友Angela Maddalena Voglia被教皇派往一个修院,以阻止她与枢机团的其中一个红衣主教有染。她成功从修院逃出。但是她在克里斯蒂娜家中匿藏时,却遭到一个修院院长的袭击和强奸。克里斯蒂娜为此事在自己庇护的人身上发生感到非常愤怒,要求处死那名修士,但他已逃之夭夭。她本想拜访英格兰,但奥利弗·克伦威尔不鼓励她到访。她便回到罗马,继续醉心于艺术与科技。

再访罗马

1656年5月15日,克里斯蒂娜再次来到罗马,但这次她没有受到热烈欢迎,因为她的声誉已因蒙纳尔德希谋杀案而严重受损。住在夏宫的亚历山大七世明言,不会再接见这个自己称为野蛮人的女人。她住在马萨林的罗斯皮廖西宫里(Palazzo Rospigliosi),就在奎里纳尔宫附近;因此,她在1659年迁往特拉斯提弗列的考西尼宫(今称里阿瑞欧宫)后,教皇松了一口气。考西尼宫由著名建筑师布拉曼特设计,从16世纪末起一直是斯福尔扎家族的宅邸。给她安排新住所的正是阿佐利诺枢机,他也签署委派了新随从,以取代杀害蒙纳尔德希和多次盗取克里斯蒂娜财物的弗朗西斯科·桑蒂尼利。

从此,她终生都住在里阿瑞欧宫。她在墙上布置了很多名画,多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的艺术珍藏则让她瞧不上眼。室内也挂着她好友的画像,包括阿佐利诺、乔凡尼·贝尼尼、艾芭·斯芭尔、勒内·笛卡尔、沙纽大使和布德洛医生。她和教皇在阿佐利诺调解下终于和解了,教皇亦给了她一笔生活津贴。

重返瑞典

1660年4月,克里斯蒂娜得悉卡尔十世已经在2月去世,此时他的独生子卡尔十一世只有五岁。同年夏季,她回到瑞典,并指出她把王位传给的是表哥和他的后裔,故此,若卡尔十一世也去世了,她就会重掌王位。但由于她是天主教徒,她无法再拥有王位,神职人员也禁止她在住处举行天主教弥撒。在斯德哥尔摩度过数星期后,她在自己的领地诺尔雪平找到寓所。她最终第二次放弃了王位,在汉堡市花了一年时间筹集返回罗马的路费。她把收入交给犹太银行家迪戈·特谢拉(Diego Texeira,本名亚伯拉罕),以换取他每月津贴她的生活,并偿还她在安特卫普的债务。虽然当时与犹太人来往并不常见,但她除了拜访特谢拉家外,还在自己寓所招待了他们。

1662年夏季,克里斯蒂娜第三次抵达罗马,并过了几年快乐日子。1667年,由于与教皇不和,她便再次启程返回瑞典。但她的居所已被侵占,她便停留在汉堡不再北行。其时她得悉亚历山大七世去世,而继任的克雷芒九世是她宫殿的常客。为了庆祝他当选,克里斯蒂娜在汉堡的寓所举行大型宴会,流着美酒的室外喷泉也挂满灯饰。然而,她忘记自己身处新教徒的土地上;她被当地居民以石头和火把威吓,只得在隐蔽的小门落荒而逃,宴会最终不欢而散。特谢拉家最后不得不出资维修寓所。

在罗马的晚年

1668年11月22日,克里斯蒂娜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进入罗马。和13年前一样,她在欢迎中骑马从人民门入城。新教皇克雷芒九世常常探访她,因为他们都喜欢戏剧。克里斯蒂娜在一个监狱旧址上创办了罗马首间公众剧院“托尔·德·诺那”(Tor di Nona),现时此剧院属与一个僧侣修会。1669年末教皇中风弥留时,他只召见很少人,克里斯蒂娜就是其中一个。12月9日,克雷芒九世病死,新当选的克勉十世担心剧院败坏风俗。英诺森十一世在位时,情况更为恶劣:虽然他和其他枢机都曾经是克里斯蒂娜皇家包厢的常客,但他下令把“托尔·德·诺那”改建为谷仓,也禁止女性演出、唱歌和穿着低胸装。克里斯蒂娜认为这些举动全然荒谬,继续让女性在她的宫殿内演出。

她居所的底层曾有一间实验室,她和阿佐利诺曾在那里做炼金术的实验。她写作了一些作品,包括一部自传和关于她仰慕的阿历山大大帝和凯撒大帝的文章,也与游历欧洲时认识的人保持通信联络。她资助一些音乐家,如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阿尔坎格罗·科莱里,科莱里把首作《Sonata da chiesa opus 1》献给克里斯蒂娜。

去世与安葬

1689年2月,62岁的克里斯蒂娜患了重病,接受了临终圣礼。教皇亚历山大八世亦抱恙在身,无法亲往探望,但派人向她致意。她的病情看似稍有起色,但4月中她又患了肺炎并发高烧。弥留之际她向教皇传讯,请求宽恕她以往的不敬;教皇答允了。临终时,阿佐利诺红衣主教一直陪伴在身旁。克里斯蒂娜于1689年4月19日病逝。

虽然她要求只举行简单葬礼,但教宗坚持她要在里阿瑞欧宫供公众瞻仰四天。她的遗体涂上香料,以白色锦缎、银色面纱、镀金冠冕和权杖覆盖,并以三个分别以柏木、铅和红橡木制造的棺木盛载。出殡行列于瓦利色拉圣玛利亚教堂出发,前往圣彼得大教堂。她安葬于教皇石室,目前只有三名女性有此荣誉。她的内脏以瓮高悬。

1702年,克雷芒十一世下令为克里斯蒂娜女王立纪念碑,以表彰她的皈依使教皇预见瑞典终归回天主教,也感激她为罗马文化贡献良多——至今,意大利人还是把她生活在罗马的时代,称之为“克里斯蒂娜的十七世纪(il seicento di Cristuna)”。纪念碑置于大教堂内厅,由艺术家卡洛·方塔纳(Carlo Fontana)建造。克里斯蒂娜的头像被雕刻在一个镀金的青铜大圆章上,由一个头戴王冠的颅骨作为支撑。下面的三个浮雕分别象征:让出瑞典王位、在因斯布鲁克弃绝新教、蔑视权贵和战胜异端的信心。

为偿还她的债务,克里斯蒂娜指定阿佐利诺为唯一继承人,但他患有重病,身体衰弱,甚至连她的葬礼也无法参加,一个多月后也去世了。阿佐利诺的侄子彭培欧继承了他所有财产后,马上变卖了克里斯蒂娜遗下的所有艺术珍藏。她庞大而且重要的藏书库──父亲古斯塔夫二世征战欧洲多年所得的战利品,被教皇亚历山大八世买下,置于梵蒂冈图书馆。她原先拥有的约300幅画作,包括提香·韦切利奥的《海中升起的维纳斯》等,大部分先收藏于法国奥尔良画藏,后来保存于苏格兰国家画廊。保罗·委罗内塞《维纳斯哀悼阿多尼斯》被阿佐利诺的侄子变卖后,辗转返回瑞典国立博物馆。起初,这些画作被带走似乎是瑞典的重大损失,但这正正令它们免于1697年三王冠宫大火。

人物争议

纵使大臣经常催促她履行诞下继承人的职责,但克里斯蒂娜坚决不肯结婚。她认为婚姻“决不可能与爱情共存”。当时有人甚至认为她是女同性恋者,其中一个理据是她喜欢穿着男人衣服,或在服装上同时展现男性和女性风格──但克里斯蒂娜说穿着男装鞋子是为了方便。有人声称她是双性人,并在1965年检查她的遗体,但证实她是正常的女性,而她的验尸报告也没有提及生殖系统异常的状况。

当时的人认为,克里斯蒂娜举止、走路、交谈等都很像男性。她较喜欢与男子作伴,除非有非常漂亮的女性才会结识,并会大献殷勤。不过她更喜欢与有学识的女性交往,而不管她们的相貌如何。克里斯蒂娜年轻时十分热爱她的女官艾芭·斯芭尔伯爵夫人,女王用法文称她为“美女伯爵夫人(la belle comtesse)”。克里斯蒂娜大部分空余时间都和她在一起并频繁地称赞她的美。她把她介绍给英格兰大使怀特洛克时称她是自己的“同床共枕的伙伴”,保证她的才智与美貌都是惊为天人的。她离开瑞典后也继续写信给斯芭尔,信中说她会永远爱着她。不过这种表露感情的信件在当时十分流行,克里斯蒂娜在写信给从未谋面、只是爱慕其文笔的女子写信时,也会使用这样的风格。后来在罗马时,她跟阿佐利诺红衣主教的非常亲昵,这颇具争议的关系反映了她不满于当时典型女性所必需遵循的人际交往准则。

克里斯蒂娜复杂而有争议的性格使她成为当代多个女同性恋和女权主义团体的偶像人物。她传奇的人生也成为多部文艺作品的灵感来源,最著名的当属1933年由著名瑞典女影星葛丽泰·嘉宝所主演的电影Queen Christina。

参考资料

史上最“学霸”女王:要信仰不要皇位,一生追求自由.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