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 :晋惠帝时代皇族争权引发的动乱

更新时间:2022-07-06 10:28

八王之乱是晋朝时期司马衷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期间,皇族诸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长达16年动乱的历史事件。

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发生在元康元年(291年)3月至6月,晋惠帝司马衷无力治理朝政,太傅杨骏与皇后贾南风两党先后把持朝政并相互争夺权力。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贾南风成功消灭了杨骏一党,朝政却落入汝南王司马亮和重臣卫瓘(guàn)手中。于是,贾后又设计先后杀死了汝南王司马亮、卫及楚王司马玮等人,最终掌握了国家大权。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发生在元康九年(299年)至光熙元年(306年),贾后为了继续掌权,陷害并杀害了太子司马遹(yù),引发了诸王间互相设计构陷,互相攻伐,争夺中央权力,此阶段主要人物有赵王司马伦、东海王司马越等。除东海王司马越,其余诸王均在此次政治动乱中被杀害。直到光熙元年(306年),司马炽司马炽称帝,改年号为永嘉,东海王司马越辅政,两人掌握朝廷大权后,动乱宣告结束。

当代学者赵昆生、韩杰等人认为,八王之乱给晋朝王朝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阶级矛盾与对外民族危机都急剧加重,不仅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造成了北方一百多年战乱和南北朝二百多年大分裂的局面。

事件背景

士族门阀

在建立西晋王朝的过程中,司马炎司马炎得到了众多士族门阀势力的支持。所以晋朝建立之后,晋刘彻采用九品中正制和占田制来保证士族门阀们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也直接导致了士族门阀势力急剧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些士族门阀朋党集团。各集团之间明争暗斗,使得晋朝朝局黑暗不稳。此外,司马宗室后族为了摄取更大的利益,也暗中选择与士族门阀互相勾结,外戚间的斗争也一直不断,最后均成了“八王之乱”的背景原因。

分封宗王

泰始元年(265年),西晋建立后,晋武帝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江山,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度,宗室二十七人被封为王。宗王不仅有权利任用自己国内的各级官员,还能组建自己的军队,坐镇一方。依照武帝定下的制度,“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虽然兵力不多,但也让宗王获得了一定的武力贮备,同时也成为了宗王发动变乱的军事基础。而且,宗王们常常还会逾制置兵,多达数万之众。

咸宁三年(277年),一旦宗王就国后,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都会一直居住在自己的封地,如此以来,封地就成了宗王们争夺中央集权的力量地和争夺失败时的避难所。此外,分封食邑制度也为有野心的宗王们提供了经济基础。所以,同姓王分封制度成为了“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

选嗣不当

司马炎成为晋朝开国皇帝后,胞弟司马攸则被封齐王,历任骠骑将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而且司马有才干、为人贤明,所以一些朝中大臣便拥护他为皇位继承人。晋武帝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幼年夭折,次子司马衷被立为太子。但司马衷自小智商不高,不堪大用,晋武帝便有了废太子的想法。但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却聪明伶俐,晋武帝想通过儿子司马衷最终把皇位传承到嫡皇孙的手中,又在杨芷等人的劝说下,最终齐王司马攸被迫就国,太子司马衷为皇位继承人。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重,下诏让叔父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杨骏从中书省借出诏书,阅后拒不归还,还让女儿杨皇后奏请司马炎让自己单独辅政,此时晋武帝已神志不清,便点头默许了。于是,最后遗诏就变成了杨骏独自辅政。

太子司马衷继位,改太熙为永熙,是为晋惠帝,太子妃贾南风晋升为皇后,而汝南王司马亮则逃回藩地许昌市(今河南省许昌市)。杨骏辅政期间,刚愎自用、任人唯亲,引起了宗王和贾后的不满。于是杨、贾争权正式展开,这也成了“八王之乱”的导火索。

事件过程

第一阶段(291年3月至6月)

扳倒杨党

贾后不甘心侍奉皇太后,意欲干政,却一直受杨骏的压制,于是与殿中郎孟观、李肇,黄门郎董猛商量,打算构陷诛杀杨骏。贾后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联络,想让他们起兵讨伐杨骏。汝南王司马亮忌惮杨骏,迟迟没有动身;楚王司马玮则立即请求进京朝见。元康元年(291年)二月,楚王司马玮与淮南王司马允抵达首都洛阳市

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孟观、李肇等人觐见司马衷,声称杨骏谋反,并连夜拟定了废黜杨骏的诏书,宣布洛阳全城戒严,一边派人把诏书下达给杨骏,一边下令东安公司马繇(yóu)亲率殿中四百将士,讨伐杨骏。最后,杨骏逃到府中马厩被杀,其亲党被夷灭三族,皇太后杨芷被废,居永宁宫。

诛杀宗王

杨骏被诛杀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楚王司马玮任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东安公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并进爵为王。此后,贾后与族兄贾模、堂舅父郭彰、内侄贾谧、楚王司马玮和东安王司马繇共同参与中央政权决策。不久,东安王司马繇便看不惯贾后作风,欲废后。贾南风得知后便同司马繇的兄长东武公司马澹一起设计让晋惠帝罢免了司马繇所有官职,将其放逐到带方郡(今朝鲜半岛黄海北道沙里院南)。

司马亮、卫认为楚王司马玮刚愎横暴、喜爱诛杀,打算剥夺他的军权。元康元年(291年)六月,贾皇后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使楚王司马玮杀了太师汝南王司马亮与太保卫瓘。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岐盛劝其乘机诛杀贾谧郭彰等人,扩大权力,司马玮犹豫不决。而此时太子少傅张华正通过董猛向贾后进言,建议其趁机指控楚王司马玮擅自杀戮,将其除掉。贾南风也正有此意,于是便派殿中将军王宫,手举驺虞幡,解散了楚王司马玮的军队,后楚王司马玮被斩首。

至此,朝政大权被贾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族兄贾模、内侄贾谧、堂舅父郭彰等都被委以重任。同时还起用张华司空,世族裴頠(wěi)为尚书仆射裴楷中书令王戎司徒

第二阶段(299年至306年)

贾后废嫡

在第一次政变之后,贾后掌握了大权。西晋政局在元康元年(291年)六月后,到元康八年(298年)之间,维持着一个比较平稳、宁静的局面。而第二次政变也是由贾后挑起,起因则源于皇位的继承人问题。贾后为司马衷生下了四个女儿,唯独没有儿子。此时,晋惠帝只有一个儿子,便是被先帝司马炎所看中的司马遹,已被立为太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太子司马与贾南风等人逐渐产生矛盾,贾后担心将来太子继位后会对付自己,便谎称自己已怀有身孕,然后暗中把妹夫韩寿的婴儿韩慰祖抱进皇宫,打算接替太子之位。

元康九年(299年),贾后以晋惠帝身体不适为由,命太子司马遹进宫请安,然后设计将太子灌醉。贾后命黄门郎潘岳草拟一份要求晋惠帝主动退位的文章,让太子司马遹在昏沉状态下照抄了一遍。晋惠帝看到文章后要处死太子,但因张华、裴頠等人劝阻,最终下诏废除太子,贬为平民,将其囚禁于洛阳市郊外金城。而赵王司马伦、孙秀则力劝贾后尽早杀了太子,让众人断了复位太子的希望。永康元年(300年),贾后命御医程据配制毒药,命黄门郎孙虑前往许昌市毒杀司马遹。孙虑强迫司马遹服毒,司马遹不肯,遂被孙虑用捣药的铁杵击毙,时年二十三岁。

赵王篡位

永康元年(300年)四月,赵王司马伦、孙秀等人发动政变,伪造晋惠帝诏书称贾后与贾谧等人谋杀了太子,命车骑将军入宫,罢黜贾后。然后,赵王司马伦再次假传圣旨,打开了宫门,等候在宫门外的武装部队迅速入宫布防。齐王司马冏(jiǒng)为军指挥官,率一百人击破宫门,冲入后宫,华林令骆休在内接应,把皇帝司马衷迎奉到东堂。然后用诏书召见贾谧,贾谧来到殿前,发现事情有变,挣脱武士包围,但被武士追上并砍下人头。贾后被贬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后被押送到金墉城,被迫喝下金屑毒酒,时年四十四岁。赵王司马伦扫除了朝廷中有声望的官员,还借机报复私仇,逮捕并斩首了张华、裴頠、解系解结等人,后又杀掉了刘振、董猛、孙虑、程据等。

永康二年(301年)正月,时任相国的司马伦宣称自己梦见宣帝司马懿托梦,说他应该早日入主皇宫。于是,司马伦命义阳王司马威去夺取玉玺,又命尚书令满奋代表晋惠帝司马衷把玉玺进献给自己,表示晋惠帝正式让出帝位。司马伦乘坐法驾入宫,正式登基,成为晋朝第三任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始建,尊称司马衷为太上皇,软禁在金墉城。

三王起兵

永康二年(301年)三月,齐王司马联合河间王司马颙、司马颖司马颖起兵讨伐篡夺帝位的赵王司马伦。消息传出,每天来加入的百姓都是以万计数。成都王司马颖的军队到达朝歌(今河南省淇县)时,已有二十万之众。常山王司马乂(yì)与刘暾各率军队南下。

晋帝司马伦与孙秀听到三王起兵的消息,于是派上军将军孙辅、折冲将军李严率军七千人出延寿关(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征虏将军张泓、左军将军蔡、前军将军闾和率军九千人出阪关(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镇军将军司马雅、扬威将军莫原率军八千人出成皋关(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分三路兵马去抵抗齐王司马冏军队;派孙秀的儿子孙会、督将军士猗、许超率宿卫军三万人去抵抗成都王司马颖军队;命令东平王司马楙为卫将军,都督诸军;又派京兆王司马馥、广平王司马虔,率军八千人作为后援部队。

征虏将军张泓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击败了齐王司马冏的军队,张泓率军乘胜追击,渡过颍河后被司马冏反击,只得撤退。成都王司马颖随军到达黄桥(今河南省淇县西南)时,被孙会、士猗、许超率军击败。而孙会等人受到司马伦嘉奖,便瞧不起被击败的敌军,故而不作戒备。最后被成都王司马颖率军在水(今河南省西北部)反攻,孙会等人溃不成军,向南逃亡,使得司马颖成功渡过黄河。

自三王起兵以来,洛阳市城里的百官和将士都欲诛杀司马伦和孙秀。后来,左卫将军王舆和尚书广陵公司马漼一起率军七百余人,从南掖门入宫,诛杀了孙秀、士猗、许超、孙奇、孙弼以及前将军谢惔等人,并命令司马伦写下诏书,复位司马衷。司马衷在数千人的迎接下,从金墉城回到了洛阳,重新登上帝位。而司马伦及其四个儿子司马华、司马馥、司马虔、司马诩,全部被诛杀,凡司马伦任用过的文武百官也一律被免职。齐王司马冏被升为大司马,加授“九赐”之礼;司马颖司马颖被任命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授“九赐”之礼;河间王司马颙被任命为侍中、太尉,加授“三赐”之礼。

齐王落幕

永宁二年(302年),齐王司马冏官至大司马后,逐渐想要长期控制中央政权,于是向司马衷司马衷进言,立只有八岁的清河王司马覃为皇太子。事成之后,司马冏当上了太子太师。掌握了西晋朝权柄的司马冏开始变得骄傲奢侈,独断专横,渐渐引起了各方的不满。同年,翊军校尉李含从洛阳逃出,投奔河间王司马颙,谎称带了司马衷的密诏,命司马颙起兵讨伐司马冏。于是,司马颙上书陈述司马冏的各种罪行,并称将与司马颖司马颖、新野王司马歆、范阳王司马一起会师洛阳。

司马冏先发制人,派部将董艾袭击长沙王司马乂,司马乂率人进入皇宫,请出皇帝司马衷,反攻大司马府。大战三日后,大司马长史赵司马冏被生擒斩首,其子司马超司马冰司马英被囚禁于金墉城,其党羽两千多人全部被杀、灭三族。此后,中央政权落到长沙王司马乂手中,但司马乂并无真正掌权,朝中大小事务都会送至邺城遗址,由成都王司马颖定夺。

两王讨伐

长沙王司马乂与成都王司马颖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两人执掌大权之后,已逐步暗中不睦。司马颖虽能决策中央事务,但仍然不满司马乂身在朝中,便想将其除掉。太安二年(303年),张昌起兵,司马歆请求带兵讨伐,司马乂担心司马会趁机与司马颖勾连,便禁止其出兵。后张昌的势力越来越大,直到其进攻樊城区(今襄阳市汉水北岸)时,司马歆才出城迎敌,不久便战死。另一方面,河间王司马颙秘密下令让李含、冯、卞粹谋杀司马乂,事败后此三人反被司马乂诛杀。河间王司马颙得知李含等人被杀的消息后,立马起兵讨伐司马乂。而大将军司马颖也上书请求出征讨伐张昌,在平定张昌之乱后,司马颖联合司马颙,共同讨伐司马乂

同年,司马颙与司马颖联合上书皇帝司马衷,指控司马乂专断横行,把持中央政权,杀害李含等忠良,想要把司马乂遣回封地。司马乂却先以司马颙擅自起兵为由,命皇帝下诏让他率军前去抵御,并诛杀司马颙。于是,司马颙率七万大军出函谷关(今河南省新安),司马颖率军进驻朝歌(今河南省淇县),率大军二十万逼近洛阳市。司马乂军队击败司马颖一方后,又陪同晋帝司马衷回击西边的司马颙部队。众军见皇帝御驾亲征,全部退走,将领张方只得退守十三里桥(洛阳城西),但张方并没有率军撤退,而是不断向洛阳挺进,修筑工事。打了胜仗的司马乂对张方掉以轻心,等他收到军情时,张方的营垒已经快要筑成。于是,司马乂率军攻打张方,战败而回。

此时,朝中官员提到司马乂与司马颖的手足关系,建议向司马颖求和。双方的谈判没有达成,司马颖与张方一起攻打洛阳,但多次进攻均被司马乂率军抵挡。永安元年(304年),张方认为攻克洛阳无望,正打算率军回长安(今西安市),朝中却突然发生政变。原来是东海王司马越认为司马乂守不住洛阳,便暗中联合金殿卫戍军将领,逮捕了司马乂,并上报给晋帝司马衷,然后下诏将司马乂免职后囚禁于金墉城。后司马乂被张方带回大营,用火烧死。

最后争权

永安元年(304年),在河间王司马颙的上书请求下,晋帝司马衷下诏废除了司马覃的太子之位,封司马颖司马颖为皇太弟,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同年七月,东海王司马越召集十万大军讨伐司马颖,想要复位废太子司马覃。战败后,东海王司马越逃回封地。后来,晋帝司马衷下诏更封豫章王司马炽为皇太弟,而司马颖则被撤销封号后返回封地。

光熙元年(306年),晋勤王军将领祁弘西入函谷关(今新安县)时,成都王司马颖从武关(今商南县西南)逃到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此时,新城元公刘弘逝世,司马郭带兵作乱,想要迎接司马颖,奉他为主。郭舒便拥戴刘弘的儿子刘璠,一起讨伐并斩杀了郭劢。然后司马衷下诏,命令南中郎将刘陶搜捕司马颖。司马颖抛弃母亲及妻子,与儿子庐江王司马普、中都王司马廓一起逃到朝歌,途中集合了故将及士兵数百人,欲逃到邺城故将公师那里。抵达清丰县(今河南清丰县)后,被知府冯嵩所获,并送到邺城交给了涿州市司马虓。司马虓不忍杀害他们,便将司马颖父子三人囚禁。同年十月,范阳王司马虓暴毙,长史刘舆知道邺城百姓素来依附司马颖,于是隐藏了司马虓的死讯,秘不发丧;随又便命人假传圣旨赐死司马颖。司马颖洗沐之后,披散头发,头朝东而卧,命田徽将自己缢杀,时年二十八岁;随后他的两个儿子也一起被杀。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307年1月8日),晋惠帝在显阳殿驾崩,时年四十八岁,皇太弟司马炽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永嘉”。同年十二月,太傅司马越用皇帝诏书召回河间王司马颙回京担任司徒一职,司马颙在任返京中,被南阳王司马模派去的部下于车内扼杀,三个儿子也一并被杀。至此,西晋朝由司马炽登基继位,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太傅辅佐朝政,“八王之乱”宣告结束。

事件影响

政治

早在“八王之乱”后期时,匈奴刘渊平阳县、氐人李雄成都市,人石勒王弥更是率军队乘虚流窜,入侵黄河南北。“八王之乱”结束后,晋朝部分地方官员趁机自立,甚至起兵叛乱。永康元年(300年),益州刺史赵廒(áo)就利用流民的暴乱,杀死了朝廷派去接替其职务的官员,然后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而割据一方。司马炽永嘉元年(307年)二月,东莱郡(今莱州市)王弥自称征东大将军,起兵攻打青、徐二州。五月,马牧帅汲桑聚众谋反,打败魏郡知府冯嵩,接着攻陷邺城遗址,杀害新蔡王司马腾。朝中大臣也有自立封他之举,永嘉元年(307年)十二月,司马越自为丞相,命苟晞为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假节、都督青州市诸军事,封东平郡公。

此外,流民增多,各地纷纷爆发了农民起义。少数民族也趁着晋朝内耗严重,不断入侵中原。永嘉二年(308年),匈奴刘渊自立于平阳,建立汉国。两年后,其子刘聪继位,派刘曜率兵四万攻洛阳市;永嘉五年(311年),刘聪再派王弥、刘曜、石勒攻洛阳,杀王公士民3万余人,并掳走了晋怀帝,造成了“永嘉之乱”。自永嘉乱后,便开启北方五胡乱华的局面。永嘉六年(312年),司马邺继位为晋帝,改年号为“建兴”。建兴四年(316年),匈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投降,被掳至尧都区晋朝灭亡。

经济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给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甚至导致百姓大规模的流亡。 动乱引起连年的战争,导致晋朝国内数十万人丧生,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关中地区诸郡,百姓因为粮食欠收从而引起食物严重缺乏,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一百个人里面甚至都不能存活一人。在长安城中,生活的家庭不过百户,房屋建筑的墙壁都已经破损颓坏,野草成林。全城公私有车仅存四辆,一斗米价值二两金子,人们互相残杀啃食,死的人超过了一半。武威市(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以东,百姓又饥又乏,把人卖为奴婢,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发生了蝗灾,草木及牛马毛都没有了。又因为瘟疫、饥荒、贼寇,导致百姓尸首遍野。总之“八王之乱”,瘫痪了朝廷的统治机能,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导致了晋朝王朝的迅速灭亡。

事件评价

西晋初期广武将军孙惠评价称自从永熙朝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十三年,人们看不见德政,只听得到杀伐。王公贵族们制造了篡权夺位的祸乱,致使骨肉亲人遭受砍头诛灭全族的刑罚,几位王亲遭受牢狱的困顿,王后公主们遭受离别的悲哀。看遍之前的朝代,国家的灾祸,至亲的祸乱,没有比今天更厉害的。

唐朝修撰的《晋书》中评论西晋政治的混乱、朝局的危,虽然是由当时的皇帝造成的,然而煽风点火、加速祸乱到来的罪魁祸首,还是以“八王”为代表的司马氏诸王公。

当代历史学者何兹全评价认为,经过“八王之乱”的动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晋朝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

当代历史学者田余庆评价认为,西晋统治者进行的八王之乱以及随后出现的永嘉之乱,既摧残了在北方的西晋政权,也毁灭了几乎全部西晋皇室和很大一部分追随他们的士族人物。

当代历史学者孙立群评价认为,八王之乱是西晋历史上一场触目惊心的王室内部的大屠杀。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张璟琳所著历史小说《八王乱》主要讲述了从291年到306年,西晋历史上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作者用生动入微的笔法,向读者大众描述了晋朝王朝中后期,政治舞台上的野心家们为了自己的权益竟一步一步将国家推向覆灭的深渊。本书于2010年4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影视作品

2015年出品历史纪录片《八王之乱》,又名《河南历史文化博览战争篇之八王之乱》。这部纪录片是河南省教育厅筹拍的河南历史文化博览战争篇中的一部分,由海金星、周毅执导,崔向东 、李泽英、 张新如任编剧,李思严主演。本片于2015年2月在中国大陆首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