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唇鱼 :拟唇鱼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22:15

拟唇鱼(学名:Pseudocheilinus hexataenia),又称六线龙、眼斑拟盔鱼,属于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一种鱼类。

拟唇鱼体延长而侧扁,标准体长为体高的 2.4-2.7倍; 头尖; 吻尖。 口小; 上颌前方具 3对小犬齿,其后每侧具一大向后弯曲之犬齿,下颌具一列犬齿; 前鳃盖角缘具一膜瓣,上缘常具小锯齿。 体红褐色,体上半 2/3部位,连同背鳍基部共有6条橙黄至橙红色纵带,其中具4-5条蓝纵纹,最上2-3条蓝纹延伸至眼后,最下1-2条蓝纹仅至胸鳍基上缘; 尾鳍基部上缘具一较瞳孔稍小之黑点; 下唇前方具2 小黑点; 背、臀鳍具蓝纵带; 腹鳍前方鳍条蓝色; 尾鳍黄绿色至淡橙色。

拟唇鱼分布于红海南部、非洲南部、琉球群岛澳大利亚东南部海域,常生活在热带地区近岸珊瑚礁海域。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口小,前位,颌齿1行,锥状,上颌前端有1对甚大的犬齿,弯向外后方,下颌前端有2枚犬齿。前鳃盖骨光滑,体被大圆鳞,颊部具2行鳞,侧线中断,侧线鳞14~18+4~8。背鳍Ⅸ~11~13。臀鳍Ⅲ~9~11,以第2鳍棘最长,尾鳍圆形。体侧具5条纵带,颐部有2黑点,尾柄上部有1黑斑。

拟唇鱼(六带拟唇鱼、六带拟鹦)     P.hexataenia(Bleeker);Sixlinedwrasse

背鳍 Ⅸ-11—12;臀鳍Ⅲ-9;胸鳍15;腹鳍Ⅰ-5。侧线鳞16—18+6—8。体呈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2.5倍。头部背缘接近直线状。吻短于眼径,前端尖突。口小,上颌后端未达眼前下缘。前鳃盖骨边缘圆滑。奇鳍后缘为圆形。体呈暗褐色,尾柄上端有1黑斑。体长40mm。系海洋珊瑚礁和岩礁附近浅水域栖息。分布于中国南海;国外见于日本。饲养要求:水温24~27°C,pH值8.1~8.4,比重1.020~1.025。最小水族箱尺寸为150升。

本鱼体延长而侧扁,鱼体呈紫红色,体侧有6条橙色纵纹。头尖;吻尖。口小;上颌前方具 3对小犬齿,其后每侧具一大向后弯曲之犬齿,下颌具一列犬齿;前鳃盖角缘具一膜瓣,上缘常具小锯齿。背鳍上亦有一条橙色纹。在有橙纹处的体色略带蓝色。尾鳍则为黄绿色;尾柄上有一黑色或蓝色的圆形眼斑。眼上则有2条白色平行纹。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11~12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9枚。体长可达10厘米。特征是尾柄上方具一镶白边的黑点。

分类

姬拟唇鱼

体延长而侧扁; 头尖; 吻尖。 口小; 上颌前方具 3对小犬齿; 下颌具一列犬齿。 鳞片大形; 背鳍与臀鳍具鞘鳞。 前鳃盖膜平滑。 D. IX, 11-13;A. III, 9-11;P. 14-15;L.l. 14-16+4-7;G.R. 11-15;臀鳍第II棘长于第III棘。 体红色至橘红色,体侧具约25条的白色细小纵纹; 自口角向后方至前鳃盖上缘有一淡蓝至蓝白色的纵带纹; 前鳃盖缘紫色; 鳃盖具一紫色纹。

主要栖息于岩礁海域的珊瑚礁斜坡或是碎岩礁海域中,主要分布水深在6-61米,一般以水深20米以上较为常见。 白天在礁区中活动,到了夜晚则会躲入岩礁的缝隙中休憩,属于日行性鱼类。 大多是以礁区底部的底栖性动物为主要食物,属于肉食性鱼类。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由红海南非到夏威夷及土木土群岛,北至日本、台湾海域等。 台湾南部有记录。

六带拟唇鱼

体延长而侧扁,标准体长为体高的 2.4-2.7倍; 头尖; 吻尖。 口小; 上颌前方具 3对小犬齿,其后每侧具一大向后弯曲之犬齿,下颌具一列犬齿; 前鳃盖角缘具一膜瓣,上缘常具小锯齿。 D. IX, 11-12;A. III, 9;P. 15-17;L.l. 16-18+5-8;G.R. 4+11;臀鳍第 II棘长于第 III棘。 体红褐色,体上半 2/3部位,连同背鳍基部共有6条橙黄至橙红色纵带,其中具4-5条蓝纵纹,最上2-3条蓝纹延伸至眼后,最下1-2条蓝纹仅至胸鳍基上缘; 尾鳍基部上缘具一较瞳孔稍小之黑点; 下唇前方具2 小黑点; 背、臀鳍具蓝纵带; 腹鳍前方鳍条蓝色; 尾鳍黄绿色至淡橙色。

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区,水深约2-35米左右。 为日行性鱼种,通常以单独的方式在活珊瑚中的分枝珊瑚枝桠间穿梭觅食; 属于肉食性鱼种,大都以小型的甲壳亚门或是其他的底栖性动物为主要食物。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由红海南非到土木土群岛,北至日本、台湾海域,南至罗得豪等。 台湾除西部外,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八带拟唇鱼

体延长而侧扁; 头尖; 吻尖。 口小; 上颌前侧具 2对中犬齿,其后每侧具一极大向外弯曲之犬齿,下颌具一列犬齿。 前鳃盖具角缘一膜瓣,其上缘平滑。 D. IX, 11-12;A. III, 9-10;P. 13-15;L.l. 16-18+5-8;G.R. 4+8-9;臀鳍第II棘长于第III棘。 体黄褐色,具7- 8条紫色或紫褐色纵纹; 头具许多橙黄色斑点; 背、臀鳍具紫罗蓝色与黄色条纹; 尾鳍浅黄色,具黄橙色小斑点。

主要栖息于温暖的珊瑚礁海域,在亚潮带2-50米深度,珊瑚生长茂盛的向海礁坡,及小砾石水域内。 喜爱穿梭在珊瑚丛的枝桠间,或盘旋其上。 主要以底栖性的甲壳亚门生物、小型的软件动物及棘皮动物为食。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由红海、东非到夏威夷及杜夕群岛,北至日本、台湾海域,南至澳洲等。 台湾南部及琉球乡有记录。

异名

Cheilinus hexataenia,Bleeker, 1857

Cossyphus echis,Guichenot, 1869

Pseudocheilinus psittaculus,Kner & Steindachner, 1867

Pseudolabrus hexataenia,Bleeker, 1857

分布

本鱼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毛里求斯马尔代夫塞舌尔群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岛、新喀里多尼亚、澳洲、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所罗门群岛斐济、瑙鲁、瓦努阿图、法属波利尼西亚、东加、基里巴斯图瓦卢等海域。深度水深2~35米。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南部、东北部及兰屿岛绿岛、澎湖海域。

生活习性

本鱼为小型的隆头鱼科,通常都在珊瑚的分枝间活动,以小型甲壳亚门为主食,生性机警常躲在珊瑚中所以不易被发觉。生活于2~35公尺海域,喜栖息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斜坡或砾石区。夜晚在礁石凹缝处休息。肉食性,以小型甲壳类为主食。

经济利用

体色鲜艳,适合做为观赏鱼。六线狐是目前非常流行的饲养品种,人们喜欢将其搭配饲养在成熟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可以帮助清理那些对珊瑚有害的小螃蟹、小蛀虫。通常贸易中的六线狐体长都在125px左右,主要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饲养方法

六线狐十分容易饲养,能接受大多数品种的饵料,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也不高。但由于个体太小,很容易受到雀鲷、草莓等小型鱼类的袭击,这是造成六线狐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必须和性情温和的观赏鱼饲养在一起,并提供大量的岩石洞穴方便其躲藏。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Pseudocheilinus hexataenia.台湾鱼类数据库.2024-08-29

Pseudocheilinus evanidus .台湾鱼类数据库.2024-08-29

Pseudocheilinus octotaenia.台湾鱼类数据库.2024-08-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