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 :大洋洲东部岛国

更新时间:2023-06-12 17:39

斐济共和国(斐济语:Matanitu Tugalala o Viti;英语:The Republic of Fiji),简称斐济,是位于大洋洲东部,西南太平洋中心的岛国。斐济由332个岛屿组成,其中只有106个岛屿常年有人居住,陆地面积为1.83万平方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129万平方千米,首都苏瓦(Suva)位于维提岛东南部。斐济官方语言为英语、斐济语和印地语,通用语言为英语。截至2022年,斐济人口数为929766人,斐济人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斐济族和印度族是两个主要民族。

斐济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暖热湿润,斐济群岛多为火山岛,岛上多山,最高峰为维提岛维多利亚山托马尼维峰,海拔1424米,主要河流为雷瓦河。经考古学家考证,3000年前斐济岛上就有美拉尼西亚人居住。1643年,随着欧洲人航海探险,斐济慢慢被世界发现。此后,一些欧洲商人、传教士、潜逃的澳大利亚囚犯来此定居,掠夺财富。1871年,建立斐济王国。1874年,英国吞并斐济,斐济沦为殖民地。英国吞并斐济后在此发展甘蔗种植业,建立种植园,斐济土著居民也被迫沦为殖民者的奴隶。但随着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殖民当局需要更多劳动力,便开始大量引入印度劳工。印度劳工进入斐济后,逐渐发展成仅次于斐济土著的第二大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斐济兴起了民族主义,1970年,斐济实现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独立后的斐济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斐济土著与印度族人的利益平衡。斐济独立后的政权基本掌握在斐济土著手里。然而1987年斐济大选时,代表印度族人利益的民族联合党获胜,这引起了斐济土著群体的不满,并且爆发了1987年政变,政变后斐济成立共和国,也不再是英联邦的成员国。此后,斐济相继发生三次政变,斐济印度族裔的政治地位不断削弱,斐济的去英化进程也不断加快。2022年12月14日,斐济举行2006年政变以来的第三次大选。西蒂韦尼·兰布卡担任新任总理,其所带领的人民联盟党成为斐济执政党。

截止到2022年,斐济国内生产总值48.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20美元,经济增长14.5%。斐济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第二产业主要有制糖业和制造业,旅游业也是斐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斐济作为南太平洋的枢纽,国际航空和航运十分发达,国内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和航运。斐济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欧洲文化与土著文化共同发展,塑造了斐济独特的地域文化。红花节、火把舞节都是斐济的传统节日,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斐济传统服装为梭罗,是一种齐膝毛料裙。楠迪玛玛努卡群岛等岛屿都是其著名景点。

斐济是太平洋岛国中外交较为活跃的国家,既重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同时也保持着与太平洋岛国的传统关系。斐积极发展同亚洲各国以及非洲和美洲国家的关系。已与130多个国家建交。是联合国、英联邦、世界贸易组织太平洋岛国论坛太平洋共同体美拉尼西亚先锋集团、非加太集团、77国集团成员,斐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现为太平洋岛国论坛(PIF)秘书处所在地。2013年,斐济倡议成立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PIDF)。2016年6月,斐济常驻联合国代表汤姆森当选第71届联大主席。2016年11月,斐济当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

名称由来

斐济全称“斐济群岛共和国”,位于南太平洋西部斐济群岛上,共有332个岛屿组成,维提岛(Viti Levu)是斐济所有岛屿中最大的岛,斐济名称是由其转化而来。

斐济人最早出现在库克探险队的记录中,其被描述为凶猛的食人者和可怕的战士。斐济称自己居住地为Viti,但附近的汤加人称其为Fisi。直到詹姆斯·库克首次发布外国发音斐济,Fiji才正式被确定为此地的名称。

1987年斐济政变后改称斐济共和国,并脱离英联邦。1990年通过新宪法确立国名为“斐济主权民主共和国”。1997年7月,通过宪法修正正案,改国名为“斐济群岛共和国”。 2009年改国名为“斐济共和国”。

历史

早期历史

经考古学家考证,3000年前斐济岛上就有美拉尼西亚人居住,大部分学者认为斐济人的祖先是由东南亚迁来的美拉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人是以尼革利陀血统为主的混血人种。

这时斐济群岛的居民只有美拉尼西亚人,民族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氏族或由于通婚而具有亲戚关系的若干家庭所构成的小集合体———“马塔夸利”(Mataqali)为基本单位。15世纪以后,他们与波利尼西亚人种的汤加人不断通婚融合,逐渐形成了诸岛上混血种族———斐济人。

斐济进入西方人视野

1643年荷兰人亚伯·塔斯曼(Abel Tasman)发现汤加和斐济东北部珊瑚礁,1774年英国航海者詹姆士·库克船长(Captain James Cook)探险队前往斐济群岛进行勘察,发现斐济东南角的一个小岛“瓦托阿”,1789年,英国皇家海军将领威廉姆·布莱(William Bligh)发现了维提岛。斐济被更多的西方人发现。在威廉姆·布莱来到斐济考察期间,爆发了著名的“邦迪号”叛乱事件。

1825年,爱尔兰人彼得·迪伦(Peter Dillon)在瓦努阿图南部的埃罗芒奥岛上发现了檀香木,从此开始在当地与中国之间进行檀香木交易。檀香的发现,引起了一些问题。起初,檀香木商人向岛民象征性地支付一些费用来购买檀香木。后来,檀香木逐渐被砍伐尽,当地居民要求用枪支、弹药和烟草来交换檀香木。有时他们会要求商人拿敌对村庄的男人来进行交换,于是在商人和当地土著居民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甚至造成了大屠杀,这也激起了当地土著对欧洲人的仇恨与不满。

斐济王国建立

塞鲁·萨空鲍于1852年12月8日继承父位,成为斐济宝岛的最高酋长,1854年,萨空鲍皈依基督教,从此欧洲传教士在斐济进行大量的传教活动。这为英国的殖民统治提供条件。此后萨空鲍征服了维提岛和其他岛屿的一些部落,建立了“宝联盟”,他的举动没有得到其他酋长的认可。此时汤加的马阿福依靠汤加国王的帮助,建立了“劳联盟”,两大联盟间战争不断。经过十二年的战争,到1865年萨空鲍建立起了独立维提王国联盟,他自任联盟大会主席,该联盟在两年后崩解。随后在汤加国帮助下,于1871年,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斐济王国正式成立。

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爆发,南方生产的棉花很难运输到北方,世界棉花市场需求增大,价格上涨。斐济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但斐济人口较少,斐济土著不愿进入种植园工作,于是种植园主开始从美拉尼西亚各岛国寻找劳工资源。殖民者通过诱骗或者绑架的方式将黑人贩卖到斐济种植园当劳工,在黑人奴隶买卖活动最猖的时候,新赫布里底群岛一半以上的成年男性被卖为奴隶。1863年起,黑奴贩卖成为当时殖民者一项主要商业活动,在独立之前,斐济的黑奴贸易一直继续发展。

斐济沦为英国殖民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斐济,当地土著与外来人口的矛盾也越发激烈。1871年6月,在斐济的一些外国商人发动政变,试图建立政府。1874年5月,女王陛下政府趁火打劫,提出割让协议,并威逼萨空鲍国王签署一封致英国女王的信,迫使其同意将斐济无条件割让给英国。1874年10月10日,斐济与英国签订《割让契约》,正式开始了96年的殖民地历史。

殖民统治期间,英国在斐济实施双重政府制度,一方面借助斐济土著人对此进行殖民统治,另一方面又设立总督制,总督由英国女王直接任命。

外来人口的增多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一些当地人因为对外来的病菌没有抵抗力而染病死去,这些外来疾病除了麻疹痢疾,还有天花、流感、肺气肿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由于传统草药对这些新型疾病没有作用,甚至普通的感冒也成了致命的疾病。1875年,麻疹从欧洲首次传入斐济,在数个月内20%至25%的斐济人口死亡,同时也引发了斐济69名首领死亡。

1879年,为了进一步发展斐济的甘蔗种植及制糖业,大批印度人作为英国“殖民制糖公司”的合同工到此种植甘蔗,因为印度人十分适应当地的热带气候,而且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因此特别受种植园主的欢迎。从此印度劳工不断迁入斐济,到1896年,在斐济的印度人已经达到1万人左右,印度人成为斐济的第二大民族。印度移民大大推动了斐济的经济发展和多元化,打破了斐济传统的经济形态,使斐济一步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另外,随着其他太平洋岛屿人和华人等来到斐济,斐济的民族结构越来越多元化。

斐济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日本希望建立其在东亚的新秩序,同时将其防御半径向东延伸,形成从缅甸到新几内亚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大东亚共荣圈”,所以1942年起,日军大肆侵略南太平洋地区,在反法西斯联盟的帮助下,斐济人民团结一致,进行抗日。

二战结束后,南太平洋地区民族主义开始兴起,二战时期日本的入侵让土著居民意识到保卫家园的重要性。斐济是西南太平洋岛屿中唯一一个外来人口超过当地土著人口的岛屿,所以斐济独立面临两个关键问题,斐济与英国的关系如何调整,斐济土著人和印度族人的利益均衡问题,斐济试图通过宪制改革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1965年,斐济人民向联合国请愿,要求独立。1965年8月斐济制宪会议在伦敦召开,目的是制定一部既与英国保持联系又走向自治的宪法,经过各方的博弈,1967年建立的内阁制政府。

1970年10月10日,斐济与英国签署确认斐济独立的历史性文件——《1970年独立法令》,斐济独立且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同日,斐济通过《1970年宪法》,成为行政、司法和立法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国家,首任国家总理为卡米塞塞·马拉。

斐济共和国成立

斐济独立后,当地土著和印度人之间的矛盾越发加深,1977 年, 印度人政党民族联盟党在议会大选中获胜并迫使时任斐济总理马拉递交辞呈,但由于没有获得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的支持,未能成功组阁。1987年,印度人在大选中再次获胜,并且与斐济工党联合组建了印度族人占多数的政府,斐济工党创始人蒂莫西·巴万德拉当选总理。对此,斐济族人十分担心印度人控制斐济政府并且挤压斐济族人的生存空间。所以斐济族人自发联合起来进行游行示威,要求恢复斐济族人对政府的控制权。

1987年5月,斐济历史上的第一次军事政变发动。斐济军人在陆军中校西蒂韦尼·兰布卡的带领下逮捕了新任总理巴万德拉在内的全体内阁成员,目的是组建新内阁,实现斐济族人对政府的控制。然而联盟党和民族联合党达成协议,由两族共治政府。兰布卡并不满意这一结果,同年9月,发动第二次军事政变。1987年10月1日,兰布卡宣布废除宪法。10月6日,兰布卡宣布斐济为共和国。10月16日,英联邦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决定终止斐济英联邦成员国的地位。12月5日,加尼劳就任斐济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1990年,斐济通过新宪法,即《1990年宪法》,确立国名为“斐济主权民主共和国”。由于《1990年宪法》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斐济原住民的权利,印度裔人感到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压缩,大量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移民海外,这些人在斐济社会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的离开给斐济经济造成重大打击,所以1997年7月,斐济经过修宪,颁布《1997年宪法》,改国名为“斐济群岛共和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斐济族人和印度人的矛盾。

斐济的政变

2000年政变

1999年印度裔政党领袖马亨德拉·乔杜里就任新总理,组建新政府。前总理兰布卡提出担任副总理的要求被拒绝,这引起了土著斐济人的不安,加上印度裔斐济人持续移居海外,斐济经济保持低迷,社会矛盾一触即发。2000年5月19日,商人斯佩特发动斐济历史上的第三次军事政变,实际推翻了当时的政府。5月29日,斐济军方介入,斐济三军总司令姆拜尼马拉马接管政权。斐济军人接管国家权力引起了南太平洋地区国家及美国联合国的关注,国际指责斐济军方没有及时有力镇压叛军。

最后根据军方与政变方达成的协议,决定召开斐济200个地方酋长和大酋长理事会会议,任命总统和副总统;由总统任命总理并组成新的内阁,人选由总统征得大酋长理事会和政变集团的同意后任命;总统任命一个修宪委员会,制定新宪法,对参与政变的所有人实行大赦。至此,政变集团在政变之初提出的推翻由印度籍总理为首的政府、废除旧宪法和对政变者实行大赦的三项要求已全部得到满足。成立了以莱塞尼亚·恩加拉塞为总理的看守政府。

2006年政变

2001年5月,在恩加拉塞的领导下,组建了团结的斐济党。该党主张在实现全国民族和解的同时更多地照顾土著斐济人和罗图马人的利益,确保斐济族拥有最高权力。为了维护土著斐济人的权益,恩加拉塞政府提出一系列决议,给予土著斐济人更多优先权,甚至要求赦免2000年政变发动者。这些决议引起了印度人的强烈不满,也激起了一些斐济人的不满,他们担心此举会导致斐济民族矛盾加剧,社会不稳。

2006年斐济大选,恩加拉塞领导的斐济党再次获胜,并且积极推动维护斐济土著的法案,这引起了姆拜尼马拉马的不满,在双方的对峙下,2006年12月5日,斐济武装部队司令弗兰克·姆拜尼马拉马称,军方已完全接管政府并控制了全国,解除总理恩加拉塞的职务,他本人暂时代行总统职务。

斐济的“去英化”

2006年斐济发生政变后,英国联合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对斐济实施经济制裁,而且再次暂停斐济英联邦成员国资格,使得英国与斐济的关系不断紧张与恶化。在英联邦国家“去英国化”浪潮的影响下,姆拜尼马拉马执掌的政府自2012年开始逐步采取措施,消除英国在斐济的影响。

2013年1月2日,斐济中央银行发行新货币。新货币将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的头像从所有现钞和硬币上移除,代之以当地动植物的形象。

2013年9月6日,斐济总统奈拉蒂考批准《2013年宪法》。2015年,乔治·孔罗特成为总统,任期五年。2021年11月12日维利亚姆·卡托尼韦雷成为斐济新任总统

地理

位置境域

斐济位于大洋洲东部,西南太平洋的中心,处于南纬15°~22°,东经175°~西经178°之间,西邻瓦努阿图澳大利亚,南邻新西兰。斐济采用东十二区时间,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实行夏令时。

斐济陆地面积为1.83万平方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为129万平方千米,其98.6%的国土面积为海洋。斐济由332个岛屿组成,包括维提岛万努来雾岛塔韦乌尼岛三大岛以及六个群岛, 即洛迈维蒂群岛、劳群岛、毛阿拉群岛、亚萨瓦群岛、玛玛努卡群岛和罗图马群岛。这些岛屿主要为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只有106个岛屿常年有人居住。

维提岛(Viti Levu)是斐济群岛的主岛,面积1.04万平方千米。首都苏瓦(Suva)坐落在维提岛东南部,位于悉尼东北3160千米,奥克兰正北2120千米。

斐济的第二大岛为瓦努阿岛(Vanua Levu,面积5556平方千米),也称“北岛”,位于主岛维提岛以北约64千米处,

气候

斐济位于赤道以南,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暖热湿润。全年温度适宜,温差小,年平均气温22~30℃。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每年5~11月为旱季,盛行凉爽的东南信风,平均气温为22℃,较为干燥,降水较少,白天较短,但阳光充足,7月和8月是斐济最凉快的月份;12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气温较高,白天漫长温暖,平均气温为32℃,降水丰富。从雨量分布看,斐济主岛分为泾渭分明的干燥地区和湿润地区:东南部地区雨量丰沛,苏瓦平均年降雨量3850毫米;西部地区相对干燥,第二大城市劳托卡(Lautoka)年降雨量则只有1910毫米。

地质构造

斐济群岛位于大洋州东部,是美拉尼西亚岛链的一部分,其属于西太平洋边缘的汤加-科马德拜克-瓦努阿图火山岛弧的一部分,是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汇聚板块边缘相互作用的产物。另外,斐济具有准大陆的特征,斐济的海台非常宽阔。其地质构造演化可分为4个时期。

始新世至早中新世时期,太平洋板块与扩展的外美拉尼西亚岛弧体系的斐济组成部分维蒂亚兹弧一起由东向西俯冲,该俯冲带的残余作为维蒂亚兹海沟的一部分保留下来。在始新世—渐新世时期,该残余部分形成汤加、斐济(维提岛)和瓦努阿图的地质基底。

晚中新世时期,活动的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印澳板块之下形成了维蒂亚兹海沟,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岛弧火山岩,并引发了科洛造山运动,形成了大规模的断裂。同时,科洛岩体侵入到维提岛基底的 Wainimala群与Yavuna群之中,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闪 长岩、辉长岩TTG岩石闪长岩等。在此期间,斐济的岛弧才演变成熟。

上新世时期,因为翁通—爪哇(Ontong-Java)海台的存在,使得太平洋板块俯冲在所罗门群岛和美拉尼西亚岛链处停止,随后俯冲方向也发生变化,并在瓦努阿图弧的西部形成一条新的海沟(瓦努阿图海沟),这让维蒂亚兹海沟变成一个不活跃的残留海沟。这个过程使得斐济群岛处于伸展环境下,岩浆活动也由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安山岩向碱性的橄榄玄粗质岩浆过渡,随后不久在斐济的西部形成了北斐济盆地,并使得斐济群岛与瓦努阿图岛弧分离。

上新世时期之后到现在,汤加海沟的西半部分发生裂谷化,形成了劳盆地,并让汤加洋脊与劳洋脊分离。随着北斐济盆地继续张开,斐济群岛移动到了远离活跃板块边界的地方,从而导致岛弧火山活动停止和板块内碱性火山活动的开始。这个时期主要是由火山活动和沉积过程两 个部分组成。万努来雾岛上的Seatura火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维提岛东北的科罗岛和塔韦乌尼岛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斐济群岛中两大主要岛屿维提岛瓦努阿岛地层差异较大。维提岛露出的最古老的地层为Yavuna 群,该群主要岩石为枕状玄武岩夹粗粒火山碎屑岩、少量英安质凝灰岩和角砾岩、灰岩。而维提岛南部、西南和东北部还有Wainimala群地层露出,该地层多为玄武岩、酸性凝灰岩、泥岩砂岩珊瑚礁灰岩夹玄武岩和安山岩等岩石组成。另外,维提岛东南部有Savura群地层,主要有英安质—玄武质火山岩组成。另外,该到东南部还有Medrausucu群,地层由钙碱性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地层中可见破火山口。

瓦努阿岛地层主要是晚中新世——早上新世形成的Macuadrove 超群,该群由Udu群、Natewa群、Nararo群和Monkey Face 群组成。其中,Udu群主要有熔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组成。Natewa群该岛广泛分布,多为海相中基性拉斑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夹有少量英安岩流纹岩。Nararo群见于万努来雾岛中部,多为火山岩组成。万努来雾岛的西南侧有Monkey Face群。

地形地貌

斐济群岛多为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大多数岛屿都是山区,亦有少数环礁珊瑚岛。维提岛是斐济第一大岛,形状像个横摆的柠檬,地形多山,其北部维多利亚山托马尼维峰海拔1424米,为斐济最高峰。维提岛东北面的瓦努阿岛是斐济第二大岛,地形比较复杂,岛上有台地、山峰、峡谷和瀑布。塔韦乌尼岛是斐济第三大岛,是一座火山岛,有中央山脉,最高峰海拔1241米。其他岛屿包括劳群岛(由57个岛屿组成)、毛阿拉群岛(含3个岛屿)、洛马维提群岛(含12个岛屿)、罗图马群岛和亚萨瓦群岛(大约包括20个小岛),这些岛屿与瓦努阿岛及塔韦乌尼岛一起组成了斐济的边界。

水文水利

斐济岛屿丰富的降雨量使其拥有众多的河流。斐济第一大河流是雷瓦河(Rewa River),是斐济最大和最重要的河流。位于维提岛东部。源于中北部维多利亚山附近,向东南流至苏瓦附近劳瑟拉湾入海,全长144千米,占维提岛径流量三分之一。流域面积0.292平方千米,占该国面积的16%。第二大河流是纳武阿河(Navua River),流域面积0.107平方千米。纳武阿河是斐济维提岛东南部与纳莫西高地、太平洋港相连的一条河流。

斐济还有数个人工水库,如威洛亚水库(Wailoa Reservoir)和莱西比水库(Rewa River Dam)等。斐济有2座大型坝其中莫纳萨伍(Monasavu)坝用于发电,瓦塔努(Vataru)坝用于供水。所有水库总库容为0.13平方千米。莫纳萨伍(Monasavu)坝,位于莫纳萨伍瀑布上方,是斐济最高和最大的水坝和水库,它是斐济电力的主要供应处。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斐济的土地资源包括农业地、林地、城市用地和其他用地等。其中,城市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0%,农业用地分为临时耕地、休作耕地、永久耕地、牧草地、椰林、天然林、种植林和非农业用地,约有4,250平方千米(即23%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糖蔗、芒果、香蕉等水果作物和蔬菜。林地占总土地面积62%,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沿海地带,常见的树种有松属、桉树和椰子树等。此外,斐济还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和珊瑚礁资源。

水资源

斐济天然矿泉水丰富,一方面这里远离大陆、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原生态环境区,另一方面,这里的水多储存在天然自流水蓄水层,这是深入地下的天然加压幽闭地下蓄水层。水流经过层层的火山岩过滤后,流入一个岩壁围着的蓄水层。蓄水层中的水有岩壁保护着,不会接触任何污染元素。斐济矿泉水中富含硅、镁、钙、硅等矿物质。

矿产资源

斐济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铜、银、锰、铁砂、铝矾土等,其中,黄金是最重要的已开采矿物,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斐济采矿业较为落后,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到1%。

森林资源

斐济森林覆盖面积为93.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其中,有开采价值的森林约25万公顷,出产优质桃花心木松属,天然林约占斐济森林面积的75%左右。

斐济的热带雨林是该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根据斐济政府的数据,约有一半的土地被覆盖着森林,其中大部分为热带雨林。

海洋资源

斐海洋资源也较丰富,斐济政府已经向外国公司颁发了多项勘探许可证。斐济拥有众多的珊瑚礁、鱼类和贝类等海洋生物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提供食物和营养素。斐济周围的海域富含稀有金属和其他矿产资源,如锰结核、磷酸盐硫化物等,同样由于开采成本过高,目前未进行商业化开采。同时,沿海地区也富有优秀的日照和风力条件。

斐济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海域内蕴含着丰富的渔业资源,主要包括远洋鱼种、礁鱼和其他种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远洋鱼种包括北方蓝鳍金枪鱼剑鱼(Xiphiasgladius)等,其中金枪鱼的经济价值最高。礁鱼有石斑鱼(Epinephelus spp.)、波纹唇鱼(Cheilinusundulatus)笛。其他种类主要有海参和黑珍珠。主要得益于离岸海洋捕捞和海参生产的增长,斐济渔业贡献了其每年12%的出口总额。

清洁能源

当前由包括水利,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占到发电总量的60%。斐济政府计划在2036年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00%。

生物资源

动物

斐济生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斐济的陆上生态系统是以冈瓦纳大陆为起源的物种和迁入的新物种混合在一起构成的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独特的陆生动物物种,其中哺乳类6种、爬行纲26种、两栖动物2种、鸟类56种。其中,斐济冠状鬣蜥(Fiji Crested Iguana)和斐济尖齿狐蝠(Fijian monkey-faced bat)是斐济的特有物种,并处于濒危状态。斐济目前共有13种鸟类,4种哺乳类,6种爬行类和1种两栖类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红色名单。

斐济拥有大量的珊瑚礁,其周围分布着丰富的海洋生物。斐济是众多鲨鱼、绿海龟海豚等物种的栖息地。斐济境内有超过400种珊瑚、1200多种鱼类和100多个贝壳物种。

植物

斐济的热带雨林中分布着许多珍稀的植物物种,共计1594种,如椰子树和杧果等。斐济拥有世界上最多样化的棕榈树属物种,其中很多是斐济特有物种。斐济政府估计,斐济境内大约有2000种维管植物物种,其中约1500种是本土物种。目前有65种植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红色名单。

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斐济的珍稀生物物种和自然环境,斐济政府已经设立了50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最著名的是科罗岛(Koro Island)上的科罗岛森林保护区(Koro Island Forest Reserve),该保护区拥有斐济本土的野生动植物和珊瑚礁。2021年初,联合国开发署、资发基金和环境署与斐济政府、一系列地方行为者一起启动了投资珊瑚礁和蓝色经济(ICRBE)计划。联合计划由全球珊瑚礁基金(GFCR)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基金资助。

自然灾害

斐济经常受到季节性暴雨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导致山洪泛滥。由于斐济的地形多为山区和陡峭岩壁,山洪容易引发土石流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021年山洪泛滥导致数十个村庄被淹没,许多房屋和桥梁遭到损坏。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斐济位于南太平洋风暴带上,每年都会有多个热带气旋和飓风袭击。飓风带来的暴雨和强风可以摧毁建筑物、破坏道路和电力设施,给斐济的经济和社会带来重大影响。2016年温斯顿是斐济历史上最强的飓风之一,造成至少44人死亡、超过3万户家庭受灾。

斐济周围的海域频繁发生海啸。由于斐济的许多城市和村庄都位于海岸线附近,海啸会对沿海地区造成破坏性影响,如洪水、海啸浪潮和海岸侵蚀等。同时,西太平洋海平面持续上升淹没斐济众多村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斐济还会遭遇地壳板块碰撞发生的地震。

行政区划

政区

斐济全国分直辖市、行政大行政区及斐族省三级。全国共2个直辖市、4个行政大区和14个斐族省。斐济的两个直辖市为苏瓦市(Suva)、劳托卡市(Lautoka),其中苏瓦市为斐济的首都。

主要城市

苏瓦

苏瓦市(Suva)为斐济的首都,也是斐济最大的城市和主要港口,是斐济全国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其位于斐济群岛维提岛的东南沿岸,临苏瓦湾,始建于1849年,于1882年成为斐济的首都,并于1952年设市,面积为20平方千米。截止2022年,苏瓦市人口数约为25万,是斐济人口数最多的城市,苏瓦市的居民主要由土著斐济人和印度族人组成。苏瓦市区有王子公路贯通;北部有瑙索里机场;西部离斐西部旅游区楠迪和南太平洋航空中心楠迪国际机场约200千米,有王后公路和环岛公路与其连接。

劳托卡

劳托卡(Lautoka)位于斐济西部维提(VITI)岛的西北海岸,在太平洋的西南部,是斐济第二大城市,西区的行政中心和主要港口。工业以制糖为主,也因此被称为“糖城”。主要出口货物为散糖、香蕉、锰矿石、菠萝及果葡糖浆等,进口货物主要有粮食、燃料及工业品等。

楠迪

楠迪(Nadi),斐济第三大城市,坐落于该国最大的位于斐济西部维提岛,是一座多元的城市,主要由印度人和斐济人组成。楠迪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当地的旅游业和制糖业,楠迪的酒店业位列斐济第一,楠迪拥有多家豪华酒店,如喜来登酒店(Sheraton Fiji Resort)、希尔顿逸林酒店(Hilton Fiji Beach Resort \u0026 Spa)和玫瑰园酒店(The Warwick Fiji),这些酒店都位于楠迪市中心西北方向的丹纳努拉岛(Denarau Island)上。

楠迪是斐济最大的天主教城市之一。此外,楠迪也有印度教基督教和穆斯林等宗教信仰。楠迪和周边地区拥有大量的印度教徒,这些人通常来自印度裔社区。他们在当地建立了许多寺庙,如西蒙达里寺(Sri Siva Subramaniya 寺院)。楠迪也是斐济穆斯林的中心之一。该市有多个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利清真寺(Nadi Jame Masjid)。阿利清真寺成立于1926年,是斐济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之一。

楠迪国际机场(Nadi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斐济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也是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运输枢纽。楠迪机场提供直达悉尼奥克兰洛杉矶等城市的航班。

政治

政体

斐济仿照英国实行议会民主制,国会也效仿英国的两院制。原来的立法议会转型为下议院,上议院采用任命制度,立法权属于议会。

以总理为代表的内阁掌握行政权,负责具体国家行政事宜。另外设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掌握司法权,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不超过7名法官组成。斐济没有宪法法院或行政法院,宪法有关问题也由普通法院判决处理。

南太平洋各岛屿都经历过酋长制度,进入现代社会后,酋长制度逐渐消失,但他们的影响却十分深远。在斐济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中,随着各政党的出现与发展,酋长的权力逐渐被削弱,酋长制的最高权力机构——大酋长委员会在政府中也只起到咨询作用,并无实权。但1987年,斐济发生军事政变,斐济土著和印度裔的民族矛盾严重激化,大酋长委员会迫使当时的总督加尼劳改变主意支持兰布卡,从此大酋长委员会的影响力再次扩大,在此后几次政变中,大酋长委员会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宪法

斐济通过了《1970年宪法》,成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国家,该宪法是斐济独立后的首部宪法,正式确立了独立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地位,强调了本土化和非种族主义的精神。1987年4月废除《1970年宪法》,同年7月公布新宪法《1990年宪法》,新宪法的主要任务为保护斐济原住民的土地权、传统文化、价值观等“至高无上的权利”。1992年5月,斐济人宪政党成为第一大党,并于6月与在野党合作成立“宪法审查委员会”(宪法 Review Commission),重新讨论《1990宪法》并着手修宪工作。1996年,“宪法审查委员会”向国会提出新宪法,即《1997年宪法》的草案,经审议通过后,于1998年7月正式实施。2006年发动政变,新任总理姆拜尼马拉马于2009年废除《1997年宪法》,于2013年9月6日宣布《2013年宪法》是斐济最高宪法,于7日正式生效。该宪法取消了种族限制条款,强调了平等和包容的精神。

政党

经登记注册的合法政党主要有斐济优先党、社会民主自由党、斐济工党、民族联盟党、统一斐济党、自由联盟、我们团结斐济党、新时代党、人民联盟党。主要政党的基本情况如下:

人民联盟党(People’s Alliance)是执政党。2021年10月兰布卡为角逐2022年大选组建。主张以公正、民主方式治理国家,为所有斐济人过上体面生活创造良好环境,支持者以斐族民众为主。2022年大选中同民族联盟党和社会民主自由党结盟,赢得大选。

民族联盟党(National Federation Party)为执政党。1964年成立,最早称“联盟党”,与其他政党合并后改用现名,曾参与争取斐独立,是目前斐成立时间最早的政党。党领袖比曼·普拉萨德(Biman Prasad)。系印族裔蔗农为争取权益而组建的首个印族人政党,主要依靠印族民众支持。

社会民主自由党(Social Democratic Liberal Party, SODELPA)为执政党。前身为前总理莱塞尼亚·恩加拉塞(Laisenia Qarase)于2001年5月成立的团结斐济党(United Fiji Party),2013年5月改用现名,党领袖维利亚姆·加沃卡(Viliame Gavoka)。主张在促进民族和解的同时更多地照顾斐济族和罗图马族的利益,主要支持者包括传统斐族酋长和部分斐族基层民众。

斐济优先党(Fiji First Party)是反对党。2014年6月成立。党领袖姆拜尼马拉马。主张族裔平等,重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出“要为全体斐济人建设一个更好的斐济”,主要支持者包括印族民众、斐族基层民众以及商界名流、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等。

斐济工党(Fiji Labour Party)1985年7月成立。党领袖马亨德拉·乔杜里(Mahendra Chaudhry)。系在各大工会支持下以印族为主体的政党,主要代表中下层印族人利益,在印族蔗农、工会成员和部分知识分子中有一定影响力。斐济工党主张发展非垄断私有经济,重视本国小型经济,奉行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务实外交政策。

元首

斐济总统为斐济共和国国家元首,由斐济议会选举产生,任期3年。斐济总统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人物,负责保护宪法、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总统在议会选举后,任命总理并批准其组建内阁。如果总理辞职或去世,总统则任命新的总理。在议会通过的法案和决议经过内阁批准后,总统签署成为法律并公布实施。总统对外代表国家,接受外交使团的信任状,并与外国元首进行外交往来。总统有豁免权,在符合特定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赦免罪犯。

政要

(上述政要信息更新于2023年11月26日)

国际关系

综述

斐济是太平洋岛国中外交较为活跃的国家,重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同时保持与太平洋岛国的传统关系。近年来,斐济积极发展同亚洲各国以及非洲和美洲国家的关系。已与130多个国家建交。斐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现为太平洋岛国论坛(PIF)秘书处所在地。2013年,斐济倡议成立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PIDF)。2016年6月,斐济常驻联合国代表汤姆森当选第71届联大主席。2016年11月,斐济当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

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关系

斐同澳、新有着传统的密切关系。澳、新是斐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援助国。澳、新与斐互设高专署。根据《南太平洋区域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除糖和服装等少数商品外,斐向澳、新出口单方面享受免税或无限制市场准入待遇。

2006年12月斐济政变后,澳、新宣布对斐实施制裁。2014年9月斐济大选后,澳大利亚、新西兰同斐济关系逐步改善。2014年10月和2016年2月,澳外长朱莉·毕晓普访斐。2016年6月,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对斐济进行正式访问。2016年10月,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对新西兰进行正式访问,并访问澳大利亚。2017年,姆先后三次赴澳出席活动并两次会见澳总理特恩布尔。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斐济经济的重要贸易伙伴,澳、新的跨国公司遍布斐济的大小城市,斐济的进口货物一半来自澳、新,同时,斐济每年接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援助。

同其他太平洋岛国的关系

斐济重视同太平洋其他岛国的传统关系,是太平洋岛国论坛创始会员国,斐与太平洋其他岛国领导人互访频繁。2006年斐政变后,太平洋岛国论坛中止斐参加论坛活动资格。2014年斐大选后,斐济恢复参加太平洋岛国论坛活动。斐政府于2011年起转而在斐举办“接触太平洋”会议,并于2013年起改为举办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峰会(PIDF),聚焦岛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前三届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在斐济举行。2016年7月,第四届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在所罗门群岛举行。2019年7月,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2019年会议在斐济举行。2021年8月6日,太平洋岛国论坛以视频方式举行论坛领导人峰会,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主持会议,斐济并接任论坛轮值主席国。2022年7月11-14日,第51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在斐济举行。

同欧盟的关系

欧盟和美国是斐济原糖和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及投资的重要来源地。根据《洛美协定》和《科托努协定》,欧盟以3倍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购买斐糖(2017年9月到期),每年斐糖的70%销往欧盟。斐在比利时英国设有大使馆法国、英国、欧盟在斐设有使馆。

与中国的关系

在双边政治关系中,中国同斐济1975年11月5日建交。1976年中国在斐设大使馆,并派常驻大使。现任中国驻斐大使周剑。2001年,斐在华设大使馆并派常驻大使。

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斐济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斯比港会见斐济政府代表、国防和国家安全部长伊诺凯·昆布安博拉,双方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提升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双边经贸关系中,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大幅度增长。2021年,中斐贸易额为4.53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中方出口3.9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进口0.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9%。我主要出口机械设备、水海产品、电器及电子产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汽车和船舶等,进口铝土、冻鱼、原木及锯材、饮料。

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中,建交以来,中方派出多个文艺团组赴斐访问演出。

2024年3月15日,据英国卫报》报道,斐济的内政部长蒂科杜阿杜阿表示,在经历了一年左右的审查后,斐济决定“继续维持与中国的警务合作协议”。他还表示,两国将决定未来如何执行该协议,包括人员交流。

同美国的关系

1970年10月,美承认斐独立。斐美互设大使馆。斐重视与美关系,认为美的援助对斐的市场准入和地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推动美、南太联合商务委员会开展活动。斐是美国军队太平洋主要补给点之一。2022年2月,美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访斐。2022年4月,美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访斐。2022年9月,斐总理姆拜尼马拉马赴美出席首次美国—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峰会。

同日本的关系

2000年8月,日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斐政变后成立的临时政府。斐日互设使馆。2015年5月和2018年5月,姆拜尼马拉马总理连续两次赴日出席第七届和第八届日本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会议。2019年8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访斐。2022年5月,日本外相林芳正访斐。

同印度的关系

斐济很大一部分人口是印度裔,双方历史上联系紧密,印在斐独立后即与其建交。2014年11月,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斐。2015年8月,斐总理姆拜尼马拉马赴印度出席印度-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会议。2018年3月,姆赴印度出席国际太阳能联盟会议并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国际组织

斐济在国际舞台十分活跃,是联合国、英联邦、世界贸易组织太平洋岛国论坛太平洋共同体美拉尼西亚先锋集团、非加太集团、77国集团成员,斐济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现为太平洋岛国论坛(PIF)秘书处所在地。2013年,斐济倡议成立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PIDF)。2016年6月,斐济常驻联合国代表汤普森冲锋枪当选第71届联大主席。2016年11月,斐济当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同时,斐济还加入国际竹藤组织、南太平洋国际组织等众多国际组织。

斐济十分关心全球环境气候问题,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由斐济担任主席国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 2017 年 11 月 6-17 日 在德国波恩举行,在该次会议上启动了《岛屿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与卫生特别倡议》,该倡议旨在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供资源和支持,以廓清和管理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该倡议有四个主要目标:放大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卫生和政治领导人的声音,引起国内和国际关注;搜集证据,建立投资于气候变化与卫生的商业案例;通过防范和预防政策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建立“可抗御气候变化”的卫生体系;增加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气候与卫生工作的资金支持。

军事

斐济军队全称为“斐济共和国武装部队”(Republic of Fiji Military Forces,RFMF),定名于斐济1990年宪法。总统兼任军队总司令,并根据内政部长的建议任命军队司令,军队司令要向总统和内政部长负责。现任军队司令乔恩·卡洛尼瓦(Jone Kalouniwai),2021年9月就任。

斐军设陆军和海军,由正规军和预备役组成,目前正规军3100人,预备役4000人。海军330人,装备有5艘各类舰艇和巡逻船。斐曾先后派遣士兵和警察参与中东、科索沃、东帝汶、巴新、伊拉克、苏丹等维和任务。

政变

斐济曾多次发生军事政变。第一次政变发生在1987年5月14日,为确定斐济族人对政府的控制权不被外裔掌握,在陆军中校西蒂韦尼·布兰卡的带领下,10名斐济军人逮捕了包括新任印度族裔巴万德拉在内的全部内阁成员和部分议员,这是1970年斐济独立以来发生的首次军事政变,也是南太平洋现代史上第一次军事政变。最终,斐济总督和大酋长委员会及军方达成妥协,成立顾问委员会,作为重新举行大选前的看守政府。

同年9月23日,联盟党和民族联合党达成协议,组成两族分享权力的政府。兰布卡认为实现斐济族人统治的目标未达到,于9月25日发动第二次军事政变,这次政变的主要目的是脱离英国的控制。10月5日,兰布卡与加尼劳总督、 巴万德拉以及在4月大选中被挫败的前总理马拉就斐济前途举行会谈,但会谈宣告失败。10月6日,兰布卡宣布斐济为共和国,10月15日,英女王接受加尼劳辞去斐济总督职务。10月16日,英联邦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决定, 由于斐济宣布为共和国,斐济作为英联邦成员国的地位从此终止。12月5日,根据兰布卡发布的一项法令, 前总督加尼劳担任第一任共和国总统,前总理马拉任总理,并组成了以马拉领导的联盟党和军政府成员为主的新内阁。政变结束后,兰布卡政府废止《1970年宪法》,颁布《1990年宪法》。

此后,斐济在2000年、2006年也相继发生军事政变,最终由军方出面才解决平息。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斐济总人口为929766人,人口增长率为0.6%,其中女性人口为463626人,男性人口为466149人,在总人口中,男性占比为50.1%,女性占比为49.9%,年龄构成上,斐济0岁到14岁人口占比为25%;15岁到64岁人口占比为65%;65岁以上人口占比10%。从城镇化进程来看,2023年,斐济城镇人口为552523人,城镇化率为59%,人口密度为51人/平方千米。2023年,斐济出生率为16.25 ‰,死亡率约6.44‰,人口增长率为0.42%。

族群

斐济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斐济族和印度族是构成斐济人口的两个主要民族,其余为罗图马人、欧洲人、波利尼亚人、华人以及其他太平洋岛国人。2007-2017年间,印度裔斐济人占比保持在35%-40%之间,斐济族人相较印度族人占比更大,约占56.8%。印度人于 1880 年代首次被引入斐济,1879 年至 1916 年间,超过 60,000 名契约劳工从印度各地来到甘蔗种植园工作,印度移民主要留在维提岛和瓦努阿岛两个主要岛屿上。到 20 世纪 40 年代,印度裔斐济人占人口的大多数,数量超过了斐济土著人。1986年人口普查显示,斐济族人口为329,000人(占总人口的46%),印度裔斐济人口为348,000人(占48%)。到了 1996 年,经过大规模移民之后,印度裔斐济人口占比下降,仅占总人口的 38%,而斐济人口却增长到了 45%。 进入21世纪,从斐济走出去的技术移民中大多数是印度裔斐济人,根据2007年最新的人口普查,斐济族人口增至475,739人(占总人口的56.8%),而印度裔斐济人人口则为313,798人(占总人口的37%)。

语言

斐济宪法规定了三种语言为官方语言,分别是英语、斐济语和斐济印地语。其中,英语由英国殖民者引入,印地语是居住在斐济的印度族裔的主要语言,而斐济语则是斐济本民族的语言。斐济宪法规定,斐济公民有权利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语言同政府机构沟通,需要的话政府应及时提供翻译人员。

由于斐济作为英国殖民地近100年,英语成为斐济本民族和印度族裔之间跨民族沟通的语言,斐济当地政府、法律机构、金融机构等也以使用英语为主。

斐济语是斐济的民族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在语法和词汇上受到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马来-玻里尼西亚语言的影响。这门语言有很多变体,因为各种地区有不同的土著语言和文化背景。目前,斐济政府正在积极支持本国语言和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斐济语已经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以确保下一代能够继承和传承该语言。斐济语也在汤加萨摩亚瓦努阿图等邻近国家使用。根据统计,约有40万人使用斐济语。

宗教信仰

斐济没有官方的宗教,由于斐济深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64.4%人口信奉基督教,卫斯里宗是斐济主要的基督教教派,安立甘宗、天主教以及其他几个教派也拥有很多信徒。斐济的印度族人大部分信仰印度教,约占全国人口的1/3左右。印度教是由殖民时期的印度劳工引入斐济的,当时信仰印度教的劳工被带到斐济甘蔗种植园工作后,很快在斐济定居,并且传播印度教文化,随着印度人的不断移民,印度教逐渐发展成斐济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斐济还有少量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锡克教,其余的人信仰其他宗教或无宗教信仰。

经济

综述

斐济是太平洋岛国中经济实力较强、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斐济重视发展民族经济,强调发展私营企业,建立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投资和出口,逐步把斐经济发展成“高增长、低税收、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经济。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困难增多,截止到2022年,斐济国内生产总值:48.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20美元,经济增长14.5%。

截止2020年,斐济总进口额为173.1亿美元,总出口额为82.6亿美元。斐济出口包括矿泉水、无糖汽水、黄金、蔗糖以及长鳍金枪鱼,为斐济出口额前五名,主要进口石油、小麦、无线通信传输设备、医疗器械等。

截至2020年7月,斐济政府债务为67.1亿斐元,占名义GDP的65.6%,其中内债49.6亿,外债17.5亿。外债主要来自于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等。

斐济主要产业为服务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加工业等。第一产业农业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第二产业主要为制糖业,是斐济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第三产业为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是斐济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

斐济货币为斐元(货币代码:FJD242),不可自由兑换,目前与美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欧元和日元组成的一篮子货币挂钩。斐济储备银行为其国家银行,发行斐元,公布每日斐元官方汇率。人民币与斐元不可直接兑换。

第一产业

斐济的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和矿业等,其中蔗糖业、渔业和林业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斐济全国农业用地42.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3.3%,22万人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斐济主要农产品包括甘蔗、芋头、木薯椰子等,出产香蕉、菠萝、木瓜等热带水果,另有少量烟草、可可、草药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以养鸡为主,有少量的牛、羊、猪、养蜂等。受土地所有制、自然灾害、基础设施落实、农业技术较为滞后等因素限制, 斐济农业发展缓慢,居民主要食品严重依赖进口。

蔗糖业是斐济最大的出口产业之一,2019年斐济农业生产总值约7.3亿美元,占GDP的6.8%。蔗糖的主要种植区域位于瓦图莱利群岛和万达维亚群岛一带,甘蔗成熟收割后会直接送往就近的制糖厂进行加工,加工后出口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20年斐济蔗糖业相关人口约20万,全国注册蔗农约1.3万人。

斐济林业约占GDP的0.6%。斐济的木材种植和木制工业都很发达,斐济自然林覆盖面积约110万公顷,其中人工种植林包括硬木林、软木(松林等)林及红树林,可供给商用木材294.2万立方米。斐济是世界上红木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红木(桃花心木Mahogany)林面积约5.4万公顷,开发潜力较大。此外,斐济还有大量的竹、藤木及椰子树等。

渔业是斐济的传统产业,也是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斐济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达130万平方千米,斐济海岸线为5010千米,蕴藏着丰富的水产资源,主要包括远海鱼种、礁鱼和其他水产品。北方蓝鳍金枪鱼是最重要的远洋经济鱼种,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远洋鱼种有鲨鱼、旗鱼科剑鱼等。礁鱼中的石斑鱼波纹唇鱼、笛等及其他水产品中的海参、黑珍珠等具有经济价值。2020年,斐济鲜活鱼类出口额为1600万斐元。

第二产业

斐济的第二产业以农产品加工和轻工业为主,其中制糖业是斐济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但20世纪以来,制糖产业困难重重,严重拖累经济增长。据斐济糖业公司2020年报数据,2020年度蔗糖产量16.9万吨,同比增长5.3%;蔗糖出口15.4万吨,同比增长38.1%。目前,斐济蔗糖业相关人口约20万,全国注册蔗农约1.3万人,制糖产业为斐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斐济全国有4座大糖厂,年产蔗糖60多万吨,90%供出口。每年蔗糖的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额的70%,斐济的蔗糖制品主要出口到中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所以甘蔗和蔗糖是斐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斐济故有 “甜岛” 之称。除此之外,斐济木材原料丰富,且有独特的木制工艺及技术,所以斐济的木制工业十分发达,2020年,木材及木制工艺品出口额1790万斐元。

斐济主要制造业产品有纺织品、服装、鞋、烟草、食品、饮料、家具等。其中,矿泉水加工业是斐济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2020年,矿泉水出口额4700万斐元,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欧盟等。成衣加工业曾经是斐济第一大出口产业和第二大外汇来源。2005年以后,随着《纺织品和服装协定》配额制度的结束以及纺织品完全纳入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斐济纺织业明显下降。斐济的成衣加工业没落。

斐济矿产资源丰富,这促进了矿物开采业在斐济的发展,斐济主要矿产资源包括金、铜、铝土、铅、锌、铁、磷酸盐大理石等。其中,黄金是最重要的已开采矿物,楠迪开采的黄金在斐济的出口项目中居第二位。

斐济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各个岛屿的珊瑚礁下方,其含盐量较高,需要经过淡化处理后才能供人们使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也给矿泉水生产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斐济蓄水层中的水是经天然黏土和岩石构成的岩层过滤的雨水,包括“斐泉”(Fiji Water)在内的诸多斐济矿泉水品牌均定位海外高端市场。

第三产业

斐济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在该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高达40%,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与旅游业直接联系的酒店服务业也十分发达。旅游业是斐济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据斐济统计局最新数据,2019年,斐济共接待游客约89万人次,同比增长2.8%,2019年度斐济旅游业收入约20.65亿斐元,同比增长2.7%。

斐济的金融业也在不断发展,南太平洋证券交易所(South Pacific Stock Exchange)是斐济知名证券交易所,总部位于苏瓦。该交易所在2010年7月1日推出电子交易平台。交易时段为上午10:30至上午11:30,下午2:30至下午3:30。 南太平洋证券交易所于1979年作为苏瓦证券交易所而成立,2000年,更名为南太平洋证券交易所。

社会

教育

斐济文教事业较南太平洋其他岛国发达,公立小学实行免费教育。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99.0%,中学入学率88.0%。目前斐济共有在校大学生2.4万余名。在斐济,90%的男性和85%的女性都识字。南太平洋大学为斐济当地著名大学。

南太平洋大学成立于1968年,是全球仅有的两所区域性大学之一。该大学由12个成员国共同所有。成员国包括:库克群岛、斐济、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纽埃所罗门群岛、图克劳、汤加群岛图瓦卢瓦努阿图萨摩亚

卫生健康

截止至2021年,斐济的人民出生时预期寿命为67.1岁,婴儿死亡率为2.33%。斐济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没有癌症的国家。

斐济医疗体系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组成,私营部门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补充,所占比重也逐渐增高。在主要医疗基础设施方面,斐济有三家区域医院、18家分区医院、84个健康中心和遍布全国的98个护理站。

2019-2020财年,斐济医疗卫生预算为3.5亿斐元,占政府总预算支出的9.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斐济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3.7%,按照购买力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94美元。世界卫生组织南太平洋代表处设在斐济苏瓦,与斐济政府合力建设斐济医疗体系,为斐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国际援助。

登革热结核病在斐济十分常见。2013年至2014年,斐济爆发了一次登革热流行病,共有超过3万例登革热确诊病例,并造成20多人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2019年,斐济的结核病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332例,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有12例。

媒体

报纸:斐济有多家报纸,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英文版《斐济时报》(Fiji Times),隶属于1869年成立的斐济时报公司;《每日邮报》(Daily Post),创刊于1974年;《斐济太阳报》(Fiji Sun),创刊于2000年。华文报有《斐济日报》和《斐济华声报》。2009年6月,斐新闻部正式发行官方报纸《新黎明报》(New Dawn),两周一期,旨在帮助斐民众了解政府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和项目。

杂志:有《岛国商务》和《太平洋岛屿》月刊,在太平洋岛国地区发行。

电视台:斐济电视台(Fiji TV),由新西兰电视公司、斐济开发银行和私人股东于1993年底成立。2005年设立面向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太平洋天空卫星电视节目服务部。

电台:斐济有多个电台,覆盖全国各地。其中最受欢迎的是"FM96”“Mirchi FM"和"Fiji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FBC) Radio Fiji One"。

文化事业

斐济十分注重保护开发本地文化,大力发展本地文化事业,同时积极对外进行文化交流。2015年12月15日,斐济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成立,为促进中国与斐济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

斐济国家图书馆(Fiji National Library)位于首都苏瓦,前身是位于劳托卡的西方宗教图书馆,该馆由英国文化委员会投资筹建,于1964年11月2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1972年,斐济政府接管图书馆服务工作。

斐济博物馆(Fiji Museum)斐济国家博物馆位于首都苏瓦瑟斯顿花园的中心地带,收藏了大量斐济的文化遗产,各地也有分馆,目的是展示并保护斐济文化遗产,宣扬斐济民族特色,包括斐济原住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等。

斐济政府成立了国家表演艺术学校(National School of Performing Arts),同时,斐济有许多专业的艺术团体,包括舞蹈、音乐和戏剧。这些团体定期在当地和国际上进行表演和巡回演出,为斐济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遗产保护措施:2013年斐济历史海港城镇莱武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斐济政府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法案》(Heritage Act),以保护斐济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此外,政府还成立了国家文化委员会(National Heritage Council),负责协调和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体育

斐济十分注重体育运动的发展,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7人制橄榄球比赛中,斐济击败英国队夺冠,首次获得奥运金牌。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斐济打败新西兰队,再次卫冕冠军。

斐济设立全国足球联赛支持足球的发展,该联赛始于1975年,是斐济最高级别的足球联赛,也是南太平洋地区最古老的足球联赛之一,由斐济足球协会管理。

维杰·辛格(Vijay Singh),1963年2月22日出生,斐济高尔夫球运动员,2004年至2005年间32周排名世界第一,是斐济历史上最成功的运动员之一。

斐济体育组织包括斐济体育协会、斐济高尔夫协会、斐济橄榄球联盟和斐济国家足球队

环保

斐济的糖业和木材加工业造成大量的废弃物和物质的排放,对当地水源和土地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此外,斐济的渔业也是重要的产业,但过度捕捞对斐济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导致海洋污染的问题。斐济分布着纺织、制药和塑料加工等工业企业,排放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斐济的空气和土地造成了污染。

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按照时区依次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展开,斐济成为率先熄灯的国家之一。

斐济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有严惩私采滥挖、严禁使用农药、狠治环境污染、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保持淳朴心态等。

治安

斐济社会稳定,治安总体良好,无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斐济居民持有枪支属非法行为。近年来无直接针对中资企业或公民的恐怖袭击及绑架案,但盗抢案件增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斐济实施封禁和宵禁等一系列限制措施,违反限制措施的案件有所增加,但是严重犯罪案件呈下降趋势。

交通

概述

斐济交通运输业发达,是南太平洋地区的交通枢纽,水、陆、空交通都较为发达。目前而言,斐济国内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客运,国际主要运输方式为航运和航空。

公路

截至2020年1月,斐济全国公路长度约7500千米,其中1700千米为沥青路面,陆地面积为1.83万平方千米,公路密度为0.81千米/平方千米。斐济公路连接各主要城镇,无高速公路,仅主岛(Viti岛)有建成的环岛公路,内陆公路较少。斐济全国公路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千米,大部分为双向双车道。无论是市内交通或城市间交通,斐济均可提供公共汽车、出租车和汽车租赁服务。

斐济的公路分为国道、主要公路和次要公路三个等级。其中,国道是指连接斐济不同城镇之间的主干公路,主要公路是指连接城镇内部和主要工业区的公路,次要公路则是指连接农村地区和较小城镇的公路。斐济的公路交通由斐济公路局负责管理和监督。

铁路

铁路总长820千米(窄轨),用于运输甘蔗,目前已部分荒废。在英殖民时期曾提供客运服务,但1972年后未再提供客运服务。

航空

斐济是南太平洋地区航空运输网络的核心,也是周边岛国通往世界各地的门户,全国共有大小机场28个。楠迪国际机场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为NAN),是该地区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国际机场,有“南太平洋十字路口”之称。首都苏瓦附近的瑙苏里机场主要经营国内航线。此外,斐济还有为数众多的小型机场。小岛国对外航空运输主要依靠斐济。

其中斐济航空(原名太平洋航空),是斐济本国经营的国际航空公司,经营澳、新、美、瓦努阿图萨摩亚汤加所罗门群岛香港特别行政区等航线。澳、新、瑙鲁等国航空公司有定期班机停降楠迪国际机场。瑙索里机场主要是国内民航机场。斐济航空公司、向日葵航空公司主要经营国内岛屿间航线。同时,新西兰航空公司在斐济设有分部,更多新资航空公司在2004年进入斐济市场,为斐济的国际空运提供了更多便利。

航运

斐济海运业较为发达。主要港口有埃灵顿港、劳托卡港萨武萨武港、苏瓦港

苏瓦港:位于维提岛东南岸的小湾内。西距瓦努阿图维拉港590海里,距新喀里多尼亚努阿美港730海里,距所罗门群岛霍尼亚拉港1211海里,距莫尔兹比港1911海里,西南距澳大利亚的悉尼港1740海里,南距新西兰奥克兰港1140海里,东距西萨莫亚阿皮亚港644海里,东北距美国夏威夷的火努鲁鲁2780海里,港口有一西南-东北向伸展的码头,朝向西北,总长495米,前沿水深在海图基准面以下10.6-11.0米,有3个泊位,中间泊位用于糖出口,南泊位为横渡大洋船只供油用,北泊位用于植物油出口;码头北端瓦鲁努湾岸还有长183米、前沿水深9.5的泊位,用于装卸杂货,集装箱船也可停靠于此。还有一些浅水泊位。从港口码头设置也可知本港的意义,一是南太平洋中的航站,起着为船只加油的重要地位,其次该国的经济支柱是糖,该港口是斐济糖出口的重要港口

海运和港口事务由斐济港口公司(Fiji Ports Corporation LTD)统一管理。

文化

综述

斐济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更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国家。在斐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欧洲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中华文化及其他岛国文化与土著文化交相呼应,各种族裔文化在斐济都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饮食

斐济人饮食以天然简单为特色,在饮食习惯上偏好海产品,注重菜肴的丰盛。口味一般喜油大,爱甜味。主食以米为主,面类食品为辅。饮品以果汁、可可、咖啡等饮料为主。果品包括香蕉、椰子、菠萝等都是斐济人较偏好的水果。牛肉、羊肉是斐济人的主要肉食,而印度裔斐济人则仍然保持着印度的许多传统习俗,譬如把牛尊奉为“神”,忌食牛肉。木薯蘸盐、地炉肉是斐济当地特色美食,卡瓦酒是历史悠久的斐济独有的酒品。

洛福宴(lovo):洛福(lovo)是一种传统的烹方式,通常是在逢年过节才会使用,女性准备食物,男性负责生火和烹饪。肉、鱼和芋头等根状茎作物要在一个覆盖着树叶和泥土的地下坑里,在白热的石头上慢慢煮几个小时,就是一顿烟熏多汁的盛宴。许多度假胜地和村庄将这种烹饪方法作为每周的活动,在享用洛福(lovo)的同时还伴有斐济传统歌舞。

卡瓦(卡瓦胡椒):斐济独有的传统酒品,斐济各地的大多数度假村都鼓励客人参加卡瓦仪式。这种泥土味的饮料是由一种胡椒植物干燥、捣碎的根加水制成的,通常被盛在一个大碗里端上以供饮用。斐济人喝卡瓦讲究礼仪,这成为了斐济文化中一个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卡瓦仪式神圣而悠缓,斐济人会耐心地在客人面前展示卡瓦制作的全过程,从把洋格那植物放在水中不停地揉搓,到拧干出水后制成的饮料。在向客人敬献卡瓦时,一句斐济语的祝福话必不可少,齐声击掌也必不可缺。按照斐济的传统习惯,客人在接卡瓦之前先击掌一下,然后双手接过用椰子壳做成的碗,将卡瓦一饮而尽,再击掌三下以表示谢意。

习俗

特色节庆

红花节

斐济红花节”是斐济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红花即为扶桑花,是斐济的国花。红花节在每年百花盛开的八月举办,为时七天,地点在首都苏瓦市。这一天,人们穿着各式服装化妆游行,根据投票结果选出“红花皇后”,前三名可获得奖金和奖品。红花节活动所得大部分捐给慈善机构,这也是红花节的起源和宗旨。

火把舞和走火仪式

斐济的火把舞享誉世。在巨大的榕树下,几个身材高大的土著男子手持一根木棒,木棒两端扎着纤维彩球,随着木棒旋转,彩球酷似火把,“火把舞”因此得名。火把舞节奏明快、舞姿奔放,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走火仪式(Fire Walking),斐济人叫“维拉维莱雷”,即“跳进火炉”的意思。这个仪式盛行于斐济的贝卡岛。走火者提前在灼烧的火坑中放置一块大石,待石头在火坑中灼热,走火者赤脚在石头与火坑中行走并做着各种动作,脚也没有灼烧的痕迹,吸引了广大旅游者。

鼓节

斐济鼓节起源于土著人庆祝“达劳”的丰收,“达劳”即薯类,鼓节的鼓是指用整个树身挖出的空心木鼓。鼓节一般在海滨举行,在完成“亚格纳”仪式、酋长发言后,开始敲击木鼓,以及一些土著表演,鼓节一般持续两天。

特色服饰

梭罗

斐济人爱美,且男人较女人更甚。斐济男人喜欢在身上佩戴各种饰品,尤其是红色扶桑花。在斐济,随处可见男子身着色彩艳丽的花衬衣(布拉衫)和齐膝的毛料裙子这种裙子在斐济被称为“梭罗”,源于斐济世代穿的蓑衣裙,是斐济的国服,每逢重大节日,斐济男士都会上身西装,下身素色裙子,以显尊重。

然而,斐济当地着装习俗中对女性的要求和较为严格,女性不便袒露太多肌肤,所以女性大都穿长衣长裤。

留长发

斐济人最珍视自己的头发,认为长发有魅力,因此当地有留长发的习惯,他们十分注意护理头发,甚至会使用特别制作的木枕头,一些男人的头发长达1.5米左右。斐济女人的头发却正相反,年轻时可以留长,结婚时便要剪短,而且以后会不断修剪,以至于越来越短。

塔布阿(Tabua):鲸鱼牙

塔布阿是指鲸鱼牙,和当地的土产饮料亚格纳一起被誉为斐济的国粹。因设计多样以及亮彩夺目的色泽而备受重视,多由首领/族长阶级佩戴。

自古以来斐济人便崇拜鲸目,将它视为神灵。斐济人并不猎杀鲸鱼,直到西方的捕鲸船来到此地后,斐济人开始从与欧洲贸易商取得鲸鱼牙。他们将鲸鱼牙打磨装饰,作为礼物献给贵宾。因此,鲸鱼牙被视为各种珍宝的重要装饰元素,也是社交场合相互馈赠的礼物之一。

卡瓦(KAVA)仪式

卡瓦,是一种由胡椒根制成的饮品,是斐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是通天告祖的肃穆仪轨,又是斐济当地的家常饮品。接触卡瓦有三种方式,第一,参访当地传统的村庄;第二,参加度假村的卡瓦仪式表演;第三,前往楠迪苏瓦等地的传统市场,卡瓦胡椒均有售。

艺术

斐济“传统”文化、音乐和舞蹈的展示对旅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歌舞和手工艺品市场深受游客欢迎。

舞蹈

米克舞(Meke)

米克舞是斐济部落文化的代表之一,米克舞的表演者赤裸上身,涂上黑色纹样,下着传统的草裙,手持木质武器,在火把及月光下起舞,舞蹈主题为古老传说中的战争场面,充满部落风采和叙事性。

波伊舞(Poi)

波伊舞是斐济的另一种舞蹈形式,经常在走火仪式中表演。波伊舞流传自新西兰毛利人。波伊舞的表演形式为有节奏地摆动绑在绳索末端的球。波伊舞主要由女性表演,将歌唱与传统的波伊舞混合在一起。

印斐舞蹈

巴拉特纳蒂姆和卡塔克是印斐舞蹈中最受欢迎和喜欢的,这些舞蹈的每一个动作和手势都象征着特定的含义,舞蹈大部分以叙述故事为主题,富有较高的故事性。

音乐

斐济音乐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结合了传统的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风格,歌曲以优美的节奏和欢快的和声为主,即使是现代的音乐风格仍然传达着仪式和传统模式的主题。斐济音乐主要由斐济民间音乐、斐济流行音乐、印斐音乐三大部分组成。

纤维编织艺术

纤维编织艺术为斐济文化中重要的一环。玛西(Masi)在斐济语意为构树(纸桑树)树皮打制成的布。制作方法是将树皮从幼树树苗上剥下,分离树皮与内部木质部,用小刀清除树皮的外皮,留下里层的韧皮部,再浸泡水中数天,让韧皮部产生发酵,最后将其拍打成薄片,经过分层、折叠并拼接制成各种尺寸的布。

透过精湛的制作工艺,斐济树皮布呈现缤纷多样图纹和风格。大型展示的树皮布多用于授封仪式、婚礼或作外交馈赠。无论男女,皆可穿着亮眼的三件式树皮服装,出席重要场合。其他纺织艺术,包括作为高级礼品的编织垫;以及矩形篮子、扇子,皆为流行的交换礼物。

木雕艺术

斐济木雕作为流行的旅游工艺品.广受欢迎。其中斐济传统卡瓦酒仪式(Yaqona)上使用的檀木碗最为珍贵,是最常见的木雕物品。传统上,木雕技术和设计用于塑造物品,部落战争中的棍棒、长矛、卡瓦酒器和食人族用的叉子、碗,都仍然沿袭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其中一些木雕目前在苏瓦的斐济博物馆展览。

陶器技艺

斐济陶器技艺精湛,坎达武岛以制作传统陶器而闻名。这里制作的大量装水陶器已经变成了南太平洋风格的家居装饰品,并多次刊登到国外家居杂志中。

国家象征

国旗

1970年10月10日在斐济独立日上首次确定斐济国旗。斐济国旗长款比例为2:1,旗面为浅蓝色,靠旗杆一边上方蓝色长方形中,绘有英联邦国家标志的红、白“米”字图案,表示同英国的传统关系(斐济脱离英联邦后国旗上仍有该图案),靠旗飞角处的图案是斐济国徽的盾牌部分。盾图中的十字沿用了斐济历史上卡科鲍王朝旗帜的图案。图中上方的狮子抱着一颗斐济出产的椰子,以十字为中心的四个格内,分别是斐济盛产的甘蔗、椰子、鸽子和香蕉,鸽子代表着和平。

国徽

斐济的国徽形状为盾,盾面上方有一艘扬帆的独木舟,盾牌两侧是两名斐济战士,下方刻着“Rerevaka na Kalou ka Doka na Tul”,这句话的意为“敬畏上帝,尊敬女王”。盾牌上有一头金色雄狮,狮子两只前爪抱着一个椰子,既表明斐济与英国的历史关系,也代表当地的特产——椰子肉,这既是当地居民的粮食,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货物。盾牌下方由红色十字分为四个部分,盾图中的十字沿用了斐济历史上卡科鲍王朝旗帜的图案,四个十字框里面既有甘蔗、椰树香蕉,展示了当地丰富的土特产品,也有一只衔着橄榄枝的白鸽,表明斐济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国歌

斐济的国歌是《上帝保佑斐济》(英语:God Bless Fiji,斐济语:Meda DauDoka)。它的旋律来自查尔斯·奥斯汀·迈尔斯(Charles Austin Miles)1911年创作的作品,而歌词和曲子则是由迈克尔·弗朗西斯·亚历山大·普雷斯科特(Michael Francis AlexanderPrescott)创作的。歌曲在1970年斐济独立时被指定为国歌。

国花

斐济国花是朱槿锦葵科木槿属,又名佛槿、朱槿、佛桑、大红花、赤槿、日及、花上花、吊兰牡丹。单瓣的扶桑树呈漏斗形,通常为玫红色;重瓣的扶桑则不是漏斗形,呈红、黄、粉、白等色,花期全年,夏秋最盛。

国鸟

斐济的国鸟是绿领吸蜜鹦鹉(Phigyssolitarius),它们不但是斐济特有的一种鹦鹉,而且也是唯一一种由雨林环境适应到城市生活的鸟类。

风景名胜

综述

斐济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2019年度斐济旅游业收入约20.65亿斐元。

斐济多为火山岛和珊瑚岛,这些成因不同的岛屿有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由于地处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加上东南季风的影响,气候非常宜人,斐济的水质优质,绝大部分水源没有受到污染,是最理想的潜水圣地。斐济海岛的娱乐设施十分丰富,拥有众多的水上娱乐项目。

岛内还有众多人文景观,保留了许多英国殖民时期的建筑,包括总督府、苏瓦市图书馆、太平洋大酒店等。

重要景点

自然景观

玛玛努卡群岛

玛玛努卡群岛(Mamanuca Islands)由20个诗情画意的岛屿组成,风景如画,是斐济风景最美丽、人气最高的群岛之一。这里临近楠迪海岸,交通便利,有众多的世界级度假村和丰富的娱乐项目,既包括观赏珊瑚、喂鱼、浮潜、观赏海龟等水上运动,也包括高尔夫,沙滩排球等陆上运动。

雅沙娃群岛

雅沙娃群岛(Yasawa Islands)位于斐济主岛的西北部,“Yasawa”斐济语中意为“天堂”,这里是斐济阳光最充足、最干燥的地方,也是斐济最偏远、最原始的岛屿之一,商业化程度较低,拥有壮观的山峰和原始的海滩,以其贴近自然本真的景色而闻名。这里海水非常适合浮潜和潜水,还有许多洞穴和珊瑚礁可供探索,是全球各地背包客的必到之处。雅沙娃岛也有非常丰富的水疗、度假村资源。

丹娜努岛

丹娜努岛(Denarau Island),位于楠迪附近,聚集了众多的五星级豪华酒店,是顶级的度假胜地和婚礼圣地。除此之外,潜水、游泳、垂钓等各种水上活动设施齐全,是名副其实的度假胜地。

坎达武

作为斐济的第四大岛,坎达武(Kadavu)位于斐济群岛的最南端,距离遥远,游客偏少。坎达武富有丛林、岩石、海滩资源,较为原始。世界上最大的堡礁——大星盘礁也位于坎达武南部海岸,是浮潜者、潜水员和深海渔民的天堂。

人文景观

沙巴马尼亚湿婆庙(Sri Siva Subramaniya Swami Temple)

沙巴马尼亚湿婆庙位于楠迪,是斐济最大的印度神庙,展现了斐济闻名于世的独特岛国文化,是传统的太平洋岛国的历史缩影。 这座神庙建筑的艺术造诣颇高,体现了斐济古代庙宇建筑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特性。

斐济博物馆

斐济博物馆是一个花园博物馆,位于瑟斯顿热带花园(Thurston Botanical Gardens) 内, 是世界上收集斐济传统工艺品最多的博物馆,同时它还是与斐济历史文化有关的最大的博物馆, 这里陈列了大量的英国皇家海军的物品和战利品。斐济博物馆主要展览空间分为历史画廊、马西画廊、艺术画廊、印度-斐济画廊、临时展览空间

世界遗产

莱武卡历史港口小镇(Levuka Historical Port Town)

莱武卡历史港口小镇位于欧瓦罗岛(Ovalau)岩石密布的东海岸,曾经是斐济的首都,现在是斐济唯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3年,莱武卡(Levuka)小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评为“一座稀有的晚期殖民港口城市,见证了太平洋非定居者社区的文化融合。”

莱武卡的历史像一部历险小说,19世纪20年代左右,大量农民、小贩、商人来此定居发展,到了19世纪70年代,莱武卡成为最重要的地区贸易站。1874年,斐济成为英国殖民地时,这里成为斐济的首都,然而,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这里没有空间和土地容纳更大的城镇。1882年斐济首都迁往苏瓦莱武卡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一步步下降,如今这座港口小镇还保留了繁荣时期的建筑痕迹,见证着斐济的历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