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村镇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14:49

冯村镇位于大荔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铁镰山南麓,南与埝桥镇接壤,北与段家乡毗邻,东与许庄镇相连,西临北洛河蒲城县龙阳镇相望。

辖区东西长约10.5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国土面积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2万亩。全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28个自然村,91个村民小组,农户5900户,截至2020年11月1日,冯村镇常住人口为19823人。素有“中国温室黄瓜之乡”美誉。

2011年,冯村镇工业总产值1.5亿元,各类存款余额6000多万元。

历史沿革

唐朝冯将军墓建于村西北原上,故名冯(ping)村,后通称冯村。

明时属美阳乡。

光绪年间属第三十一保。

民国时属商颜乡。

1949年后,属商颜区平王乡。

1950年,属大荔县第三区第五乡。

1958年,归埝桥公社。

1961年由埝桥公社分设冯村公社,1983年改设冯村乡。

2000年5月,经陕西省民政厅批准,冯村乡撤乡建镇。

境内有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址先生设计,上世纪二十年代修建的洛惠渠系,有陕西省重点工程二期抽黄工程干渠东西横贯全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冯村镇位于大荔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铁镰山南麓,南与埝桥镇接壤,北与段家乡毗邻,东与许庄镇相连,西临北洛河蒲城县龙阳镇相望。辖区东西长约10.5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国土面积45、5余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2万亩。境内有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址先生设计、上世纪二十年代修建的洛惠干渠,更有陕西省重点工程---二期抽黄总干渠横贯全境。全镇辖冯村、杨家庄、新庄、仁庄、榆村、张家洼、贺家洼、雷寨、平王、南堡、船舍、党川、严庄13个村民委员会,28个自然村,91个村民小组,农户5900户,人口2、61万人。

冯村镇是大荔县西北部的经济和商贸重镇,境内历史悠久的洛惠干渠和二期抽黄总干渠横穿东西,西韩铁路边而过,大(荔)火(车站)公路纵贯南北,许(庄)冯(村)公路连接108国道,大蒲公路穿境而过直达西禹高速公路,交通快捷,区位优势明显。

近两年来,以设施农业、时令水果、红枣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食品机械、建筑业等特色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地形地貌

冯村镇居渭河平原东部,地势北高南低。镇区北部属铁镰山西段,南部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气候特征

辖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域光热资源丰富,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5.80千米/cm2,年日照总时数为2385.2小时,年均降雨量555.1毫米,年均气候13.4C°,全年无霜期214≥天,可充分满足粮棉果菜的生长需要,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制。镇区水利条件优越,排灌设施齐全,渠井双保险。洛惠渠东西方向横贯全镇10.5km,西干一支渠纵跨5km,可供灌溉用渠15条,可灌面积4.5万亩,西干抽水站5座,装机容量50km,可灌6200亩,北洛河过境3.8km,建有抽水站2座,装机容量15km,可灌面积5000亩。全镇共有可利用机井95眼,排水渠道19条(包括支毛沟),全长约50km。排灌设施齐全,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全镇生活用水为段家乡水源地引来的优质矿泉水。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冯村镇辖冯村、杨家庄、新庄、仁庄、张家洼、贺家洼、榆村、雷寨、平王、严庄、党川、南堡、船舍13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91个村民小组,5900户,25052人,耕地总面积4.55万亩。下设9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冯村镇下辖11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冯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冯村镇辖区总人口2625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605人,城镇化率13.7%。另有流动人口1100人。总人口中,男性13144人,占50.1%;女性13114人,占49.9%;14岁以下5600人,占21.3%;15—64岁17616人,占67.1%;65岁以上3042人,占11.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77.1人。

截至2018年,冯村镇户籍人口26545人。

2021年6月11日,大荔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冯村镇常住人口为1982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冯村镇完成企业所得税50万元。

2018年,冯村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52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冯村镇耕地面积32334亩,人均1.23亩。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粮食生产11754吨,人均447.6千克。其中小麦生产6928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冯村镇生猪年末存栏10568头,牛年末存栏351头,羊年末存栏12300只,家禽年末存栏99750羽。2011年,冯村镇畜牧业总产值8464万元。2011年,冯村镇水果种植面积12990亩,产值5200万元。

农业

冯村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也是渭南市设施农业的发源地。近两年来,该镇通过内引外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镇基本形成了“西棚、东果、镰山林牧”的产业格局。该镇率先引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大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设施农业得到迅猛发展,栽培面积达5600多亩,其中温室黄瓜3300多棚,年产值3100万元,形成了洛河沿线“多村一品”的十里无公害温室黄瓜产业带,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最大的高效设施农业集群产区,产品在西北华中地区、华北等大中城市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万亩中早熟苹果冬枣等时令水果畅销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等沿海发达城市。

该镇大力发展中早熟特色时令水果1.48万亩,中早熟苹果、梨、桃、冬枣等优质果品畅销经济发达城市,并远销俄罗斯等欧亚国家,形成了果业生产新格局。辖区先后建起了雷寨优质苹果、新庄优质杂果、杨家庄千亩冬枣示范园,果业年产值3700万元。

畜牧

该镇畜牧业以华秦牧业和镰山牧业公司为龙头的养殖业发展较快,全镇新建养殖专业村2个,养殖小区20多个。其中仁庄村投资35万元,建成规模为100余头的奶牛养殖场一个,为养殖户提供饲养、机械化挤奶等服务,所产鲜奶均以“定单生产”被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部收购。截止2007年全镇奶牛存栏185头,生猪存栏8500只,笼养鸡8.36万只。其中以镰山牧业为龙头的养猪业,引进国内优良品种,并大规模地实施更新换代,把全镇的良种猪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成为渭北地区最大的良种猪繁育交易中心。

炊事机械加工:以“大荔县炊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炊事机械制造工业初具规模化、集群化,年产值达1.1亿元。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多达十大类、45个品种,生产的和面机、馒头机等炊事机械系列产品驰名全国,在东北、华北、中原、西北、西南十三省、市(区)享有声誉。

第二产业

截至2011年末,冯村镇全镇中小企业39个,工业总产值1.5亿元。形成以炊事机械和建材加工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工业企业从业人员3287人。投资3000万元,建成现代化冷库2个。

民营经济

建材工业:欧式门窗、机制环保砖等建筑材料生产已初具规模。机制砖厂已发展到5个,从业人员310人,年产机制砖4810万块,产值700余万元。

棉纺加工:以“经纶四方”棉纺公司为龙头,全镇棉纺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家,年加工原棉105余万吨,加工成品皮棉40余吨,棉籽6吨,年产值达150余万元。

民心工程

近两年来,冯村镇党委、政府从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千方百计跑项目、争资金,重点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移民开发、退耕还林、通村道路、人畜饮水、小城镇建设等“民心工程”,累计投资3200多万元,衬砌渠道82.8千米,修复抽水站6座,铺设暗管48.2千米,铺修道路37.3千米,改造农网35.6KM,解决了1.2万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退耕还林7321.3亩。同时实施了卫生院健康工程、中学公寓楼、党家窑扶贫搬迁等工程,切实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民办实事赢得了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小城镇建设工程:我镇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步伐,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托产业,突出特色”的原则,切实做好冯村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和开发工作。多方筹资1000余万元,实施了街道拓宽、街房改造工程。新建了国、地税大楼、中心医院门诊大楼、电讯支局大楼、公安、工商部门宿办楼、政府综合服务楼;新建了冯村农贸市场,加快实施了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小城镇的聚合辐射功能已初步形成,同时也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升了城镇化建设水平,一个崭新的、高起点、现代化的小城镇正在崛起。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镇党委、政府全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迈入了全县先进教育行列;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成绩显著,连年被评为“综合服务模范乡镇”。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取消“两税”,实现了农民“零负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依法推行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圆满完成了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推行依法治镇方略,深入开展“四五”、“五五”普法教育,切实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及时消除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创建“平安冯村”成绩显著。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冯村镇有商业网点200个,从业人员307人,集贸市场3个,工商户2000多家。2011年,冯村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0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8%。

文化

魏长城遗址

魏长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大荔县韩城市境内。遗址南起华山朝元洞西,依地势蜿蜒北上,经大荔、澄城县合阳县等县,止于韩城市南面黄河西岸城南村,是战国秦国与魏国的分界线。

1996年11月20日,魏长城遗址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新闻

冯村镇有了音乐喷泉

农村也有了音乐喷泉,2016年元月19日晚上,在冯村镇新建的文化广场,音乐喷泉随着音乐的节拍忽高忽低变换形态,一会如少女般翩翩起舞,一会“金蛇狂舞”,一会“蜻蜓点水”,到了高潮,喷泉犹如“排山倒海、势如破竹”之势,给休闲的人们带来无比美好的遐想,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冯村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为活跃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镇区的综合品味,建成了69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景观标志石,建成了大荔县农村首家音乐程控喷泉,修建休闲绿化廊架2个、安装中国红景观灯18盏、健身器材一套,并全面实施了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吸引了周围群众来这里跳舞、唱歌唱戏、健身锻炼,让农村人也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受到群众称赞。

交通

冯村镇境内已形成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罗韦高速、县道大火公路、汉火公路穿境而过,镇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冯村镇有农村书屋13个,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藏书27000余册。文化创业从业人员14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冯村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420人,专任教师36名;小学6所,在校生1243人,专任教师12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80人,专任教师48人,小升初升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冯村镇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室)13个;病床28张,固定资产120万元,全镇专业卫生人员79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7人。2011年,冯村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600人次,住院手术27台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420人,参合率99%。

获得荣誉

该镇成绩显著,连年被评为“综合服务模范乡镇”。镇党委、政府先后被市、县委授予“五个好党委”、“发展特色农业先进乡镇”、“四大产业示范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项目建设先进集体”、“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模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大荔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大荔县人民政府.2021-06-2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_中国概况_中国政府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06-0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