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 :中国陕西省下辖地级市

更新时间:2023-03-16 09:45

渭南市,别名“东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地级市。地处陕西省东部,面积13030.5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渭南市常住人口有461.9万人。

渭南市地处渭河平原东部,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形以冲积平原和黄土台为主。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晴热干冷,夏季炎热多雨。早在180万年至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渭南境域就生活着古人类。1994年12月,由渭南地区改为地级渭南市。截至2022年10月31日,渭南市下辖2个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三贤路北段。

渭南市是中华民族渭河文明发祥地之一;也中国戏曲之乡和民俗之乡,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等1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境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尧头镇。截至2022年3月,渭南市境内有华山景区、洽川景区等79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华山景区。

渭南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有“陕西省粮仓”之称,是中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形成了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五大产业。2022年,渭南市生产总值2201.13亿元;位列陕西省第6;人均生产总值4759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9.57∶38.52∶41.91。2023年,渭南市被评为三线城市。

名称来历

渭南市别名“东府”,因清代、民国时期,陕西关中设有三个府,而渭南因位于渭河平原东部,由此得名。渭南今名因市政府驻地临渭区原为渭南县,而渭南县地处渭河之南,故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早在180万年至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今大荔县蒲城县交界的北洛河两岸和临渭区、华县南部生活着古人类。

约5000年前,黄帝华山召开各氏族部落首领会议,渭南境内有阳武等氏族部落。4000年前,禹划九州,渭南境属武威郡。渭南作为县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年),以县城在渭水之南而得名。夏朝,在今合阳县洽川一带封有有莘国。商朝时,境内封有芮、莘等国。

西周时,渭南全境属京的一部分,封有郑、彤、梁等国。除方国外,有彭衙、屠等城邑。春秋前期,城邑增加,境内东部属晋,西部属秦,后全部归秦。姬佗十年(前687),秦国在今华县设郑县,属中国最早的县之一。战国时期,魏国夺回黄河之西原属晋国之地,在境内置西河郡,吴起为郡守。姬扁三十九年(前330),秦迫魏献河西地,境内全属秦,秦普遍置县。

秦汉至南北朝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在京城咸阳市设内史,渭南市境内为内史东部。项羽占据关中后,封司马欣为塞王,渭南市境内属塞国。

西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灭塞国后,将渭南市境南部划属渭南郡,北部划属河上郡。西汉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全部改属内史。刘启二年(公元前155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渭南市境南部属右内史,北部属左内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南部改属京兆尹,北部改属左冯翊郡新朝时,渭南市境内南部属尉郡,北部属师尉郡。东汉前期,渭南市境内南部复属京兆尹,北部复属左冯翊郡。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东部今华阴市潼关县由京兆尹改属弘农郡。东汉建安初年(196年),渭南市境内设左冯翊郡。

三国时,更名为冯翊郡。

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分弘农之华阴、京兆之郑(今华州区),置华山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澄城郡,郡治在今澄城县。分大荔县北部及澄城。北魏太和三年(479年),置白水郡,治所白水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于李润堡置华州,辖华山、白水、澄城3郡。北魏孝昌二年(526年),于郑县置东武威郡;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在今临渭区明光原上设过渭南郡。元钦三年(554年),改华州为同州,改东雍州为华州。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撤销渭南郡,并入渭南县,设延寿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撤销中华郡。

隋唐至明清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延寿郡、澄城郡、白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冯翊郡为同州;唐武德三年(620年),在河西县设过西韩州。唐天宝元年(742年),同州改为冯翊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冯翊郡改为同州。唐上元元年(760年),改华州为太州。唐上元二年(761年),以华州置镇国节度。唐广德元年(763年)四月,改太州为华州。唐兴元元年(784年),以华州置潼关节度,以同州为奉承节度。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废华州镇国军;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废同州匡国军。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渭南降为镇,属郑县。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渭南复为县。金贞三年(1215年),设祯州(治所今韩城市),辖韩城、合阳县二县。

元至元六年(1269年),撤祯州。

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潼关守御千户所;明洪武九年(1376年),潼关守御千户所改为潼关卫,隶属河南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撤下封县,并入渭南县。

康熙五年(1666年),设潼商道,治所潼关县雍正二年(1724年),裁潼关卫;五年设潼关县,属华州。十三年,同州升为府,撤华州、并入同州府,辖大荔县、朝邑、邵阳市、韩城、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华阴市、华州、潼关。乾隆十三年(1748年)裁潼关县,设潼关厅,属同州府。

中华民国

1913年,撤销府、州、厅,民国撤销府、州、厅制,华州改为华县,潼关厅改为潼关县,同州府亦废;渭南市境内各县属关中道。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省领。1928年5月1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和中共陕东特委的领导下,渭(南)华(县)地区农民在渭华原上分片宣布起义;同年5月10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路新编第三旅由潼关开往渭华地区,到达华县瓜坡镇后宣布起义,并参加渭华地区农民起义。在华县高塘,起义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历时4个月,起义以失败告终。

1929年2月,省政府划出朝邑、华阴两县的各一部分新设一县,即平民县。

1938年,在大荔县设第八行政督察区,辖大荔、朝邑等12县。

1948年,在华州区设第二行政督察区、在蒲城县设第十一行政督察区。1948年3月10日,白水县民主政府成立。3月24日,陕甘宁边区韩城县政府成立。随后蒲城县政府成立。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成立澄城县民主政府。1949年3月,渭南市境内设大荔分区、渭华分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撤销;5月,渭华分区更名为渭南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5月,大荔分区并入渭南分区,渭南分区更名为渭南专区。

1953年1月,增辖泾阳、三原、高陵、富平、耀县5县。

1956年10月,渭南专区建制撤销,各县由陕西省直辖。

1958年11月,原渭南专区所辖的18个县合并为渭南、韩城、大荔县蒲城县、三原5个大县。

1961年8月22日,重新设立渭南专员公署;大县撤销,恢复原县建制,渭南专署辖渭南、临潼、蓝田等14县及铜川市

1966年6月,铜川市由渭南划出,改由陕西省辖。

1969年10月,渭南专区改称渭南地区。

1983年9月,临潼县、蓝田县划归西安市;同年10月,渭南、韩城撤县设市。

1994年12月,撤销渭南地区,设立地级渭南市,原渭南县级市设为临渭区;韩城、华阴2市改省直辖,由渭南市代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东部,黄河流城中游,介于东经108°57'34″~110°36'36″,北纬34°12'38″~35°52'05″之间。东与山西省运城市黄河相望,东南与河南省三门峡市毗连,南跨秦岭商洛市接界,西南与西安市相邻,西与咸阳市相接,西北与铜川市接壤,北倚黄龙山延安市相邻,东北与山西省临汾市交界。南北长182.3千米,东西宽149.7千米,土地面积13030.56平方千米。

气候

渭南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晴热干冷,夏季炎热多雨。多年平均气温13.6℃,1月平均气温0.7℃;7月平均气温26.9℃,平均气温年较差27℃。0℃以上持续期290天,一般为2月15日~12月9日。生长期年平均228.6天,无霜期年平均285天,最长达308天,最短为26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64.5小时,年总辐射134.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83.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92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汛期(5~9月),汛期降水总量为372.1~625.3毫米。

地质

渭南市处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东部,以及祁吕贺山字型构造的前弧东翼,位于新中原地区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的复合部位。其南部是华北地台南侧秦岭加里东纬向构造带北部的秦岭元台拗折断带,北部属鄂尔多斯市地台的陕北地区盆缘褶皱区,中部是汾渭地堑的渭河阶梯状断陷区。整个区域为南北隆起、中部拗陷的大地构造骨架。

渭南市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发育齐全。在秦岭北缘及韩城禹门口一带出露太古界和元古界的变质岩系及不同时期的侵入岩;北部地区的黄龙山、将军山、尧山及南部的金堆城地区分布有古生界沉积岩,中生界碎屑岩多出露于山区及沟谷中,且多被黄土覆盖;第三系红层主要分布于秦岭北坡,北山南缘及渭北二级台塬;第四系黄土及松散堆积层分布广泛,成因复杂,种类繁多,覆盖于老岩层及二级以上的河谷阶地之上。

地形地貌

渭南市地处渭河平原东部,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南向北依次为秦岭中低山地、黄土台塬、渭河冲击平原、渭北黄土台塬及北部低山丘陵。地形以黄土台塬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16%;黄土台塬占总面积的44%;河谷平原占总面积的27%。其中秦岭北坡山区,地势起伏大,海拔650~2645米;秦岭北麓黄土台塬区,地势较为平缓,海拔400~840米;渭河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宽阔,海拔300~400米:渭北黄土塬区,塬体呈盾状,海拔500~1000米;北部边缘低山丘陵区,山势起伏较大,海拔1200~1600米。主要山峰有华山、少华山、箭峪岭草链岭等,境内最高峰草链岭位于华县大明镇桥峪村,海拔2644米;最低点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十里铺村黄河出境处,海拔323米。

水文

渭南市境内河道均属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黄河;二级河渭河,境内流长138千米;三级河洛河。河流总长度2815千米,河网密度0.21千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86.9亿立方米,其中当地自产径流量8.8亿立方米,水涝年份平均排涝量17992.7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35449.4亿立方米(2003年)。境内最大河流为渭河,黄河一级支流,从渭源县西南鸟鼠山北侧,自临渭区双王街道张义村西北入境,流经临渭、华州区大荔县华阴市潼关县等5个县(区),在三河口接纳北洛河水后,至潼关县秦东镇花园处汇入黄河,境内流长138千米,流域面积5511.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95.8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洛河、河、赤水河、罗敷河等。

土壤

渭南市全市土壤共分塿土、黄绵土、新积土等12个土类、24个亚类、42个土属和130个土种;土类以黄绵土为主,塿土占26.58%;黄绵土占35.47%;新积土占10.41%;属耕作土壤或主要是耕作性土壤的有塿土、水稻土、新积土、红粘土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渭南市土地类型以耕地为主,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0.49%。截至2019年12月31日,渭南市共有耕地394014.16公顷;种植园用地327994.49公顷;林地302975.48公顷;草地55869.33公顷;湿地9528.8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0397.0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2361.4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9160.18公顷。

矿产资源

2023年官网显示,渭南市已发现矿产51种,探明储量的有煤、、铅等33种,易于开采的20余种,以煤、钼、金、铜、水泥用大理石、大理石为优势矿种。渭南市是中国十大煤炭产地之一,含煤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煤炭地质储量约255亿吨,已探明储量90亿吨,保有储量59.4亿吨;煤层气2000米以浅煤层资源总储量预计4373亿立方米,约占陕西省煤层气资源的33.3%。地热资源丰富,渭南市70%以上的国土面积含有地热资源。

水资源

渭南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7.2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0.0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6立方米。2021年,渭南市5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9371万立方米,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为12821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6483万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39709万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2018万立方米;各部门总用水量为128210万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79083万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1640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0632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12037万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3558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6494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渭南市有野生动物360多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珍稀动物35种,如丹顶鹤黑鹳大天鹅、青羊、金鸡等。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毛冠鹿中华鬣羚黄喉貂雀鹰勺鸡红腹锦鸡、橙翅噪、大鲵属,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林麝金雕等。

植物

渭南市有野生植物2500多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野大豆、天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华山新麦草、紫斑牡丹等。

生态功能区

截至2023年,渭南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城面积为1402.91平方千米,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为235.35平方千米,重点保护区面积为592.04平方千米,一般保护区面积为53.72平方千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21.80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渭南市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冷冻、病虫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地震等。其中干旱灾害年均发生2.5次,主要发生在57月;洪涝灾害年均发生3次。

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3年,渭河先后形成5次大的洪峰,洪峰总流量35亿立方米,占近10年来渭河年均径流量的77%,华州区站水位高达342.7米,超出历史最高水位0.52米,渭河堤防全线临水,南山支流发生严重倒灌,倒灌长达7千米。渭河干支流堤防受高水位长时间浸泡,出现险情892处。渭南市11个县市区194个乡镇3076个村受灾,受灾人口260.9万人,受灾面积435.4万亩,4.9万名学生被迫停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7.3亿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渭南市下辖临渭区、华州2个区,潼关、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白水县蒲城县、富平7个县,代管韩城市华阴市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三贤路北段。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渭南市常住人口有461.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06万人,出生率6.62‰;死亡人口3.88万人,死亡率8.41‰;自然增长率-1.79‰;城镇人口237.14万人,占51.34%;乡村人口224.76万人,占48.66%。

渭南市人口以15~64岁为主,截至2021年末,渭南市常住人口0~14岁人口占16.53%,15~64岁人口占66.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7.21%;户籍人口中,男性占总人口的50.97%,女性占49.03%,男女性别比为104。

民族构成

渭南市人口以汉族为主,截至2011年末,汉族人口占占99.7%;有回、满、蒙古、土家、壮、黎等35个少数民族,超过1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满、蒙古等6个民族,其中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4%;满族2197人,占15.7%。

方言

渭南话作为周秦汉唐时期的雅言、官话,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汉语;属北方话关中方言区中的“东府话”。其语音体系、词汇构成及语法特点,同东府话的西安话、铜川话、商州话等其他主要方言基本一致,只有部分差异。渭南话普遍存在尖团音的区别,且约半数地点保留pf、f系列读音,称之为“飞音”,另外在较大范围内存在极为独特的系列读音,如韩城、白水、澄城3市县流行的zl读音,以及局部地域如蒲城县内一些村镇流行的张、昌与刚、康同音现象。

宗教

渭南市先后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传入。老子曾在函谷关传授《道德经》。道教自东汉末期形成,境内的华山至今仍为道教圣地之一。佛教自东汉传入,至唐朝达到鼎盛,现存佛寺古塔37座,多为唐、宋时期始建。伊斯兰教自元代传入。天主教自明代开始在渭南传教,而基督教则从清代开始传入。

政治

经济

综述

渭南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有“陕西粮仓”之称,形成了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五大产业。截至2023年,渭南市有省级高新区4家,国家级高新区1家。

2022年,渭南市生产总值2201.13亿元,GDP位列陕西省第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0.7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847.93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922.47亿元,增长2.9%。人均生产总值4759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9.57∶38.52∶41.91。

第一产业

渭南市形成了以粮棉油、果蔬、奶畜、林木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链,是中国粮食、棉花、苹果等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产品产量均居陕西省第一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5%,粮食总产占陕西省的20%以上,油料总产占陕西省的25%左右,水果总产占陕西省的35%左右,蔬菜和瓜类总产占陕西省的30%以上。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水果、蔬菜、棉花、油菜等。2022年,渭南市夏粮播种面积433.26万亩,总产129.14万吨;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7.76亿元;水果总产量397.07万吨。

至2022年,渭南市共有大荔冬枣、大荔西瓜、高石脆瓜等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合阳红薯、富平苹果、沙苑红萝卜等13种农产品被列入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境内的蒲城县是大棚西甜瓜生产优势区,也是国家级黑皮无籽西瓜核心试验区,被称为“西甜瓜之乡”,渭南市西甜瓜种植面积17万亩,总产达50万吨以上。境内的大荔县是大荔冬枣的主产区,种植面积42万亩,大荔冬枣产量50万吨,产值达102亿元,带动9.3万户农民就业,大荔冬枣位列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品牌价值48.68亿元,枣类排名中国第一。

第二产业

渭南市是陕西省主要工业生产基地,形成了以有色冶金、能源等八大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22年,渭南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60.7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上年增长43.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2%。

冶金工业

冶金工业是渭南市第一大支柱产业,涉及黄金、钢铁、电解铝,金属钼的开采冶炼及加工等多个分类。截至2017年末,渭南市共有工业规模以上黄金企业17户,其中1户为冶炼企业。其中金堆城钼业有限公司为中国钼业中集采、选、冶和加工、科研、贸易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以金堆城钼业有限公司为主的钼产业,形成钼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和金属深加工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主要产品有钼精粉、硫精粉、三氧化钼及其他钼硫系列产品。2017年渭南市有色冶金行业实现408.14亿元,累计增长40.39%。

能源工业

能源工业在渭南市工业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渭南市第二产业中第二大支柱产业。2020年,渭南市能源产业完成工业产值450.07亿元,占渭南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2.7%;其中原煤生产1065.4万吨;发电量达305.72亿千瓦时;焦炭生产853.73万吨。韩城市煤层气开发产量达到1.4亿立方米。

化工产业

煤化工产业是渭南市的支柱产业。截至2017年末,渭南市共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63户,主要产品涉及化肥、农药、聚氯乙稀食用醋酸甲醇苯磺酸等;甲醇年产能270万吨,烯烃产能7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92万吨。2017年,化工产业完成工业产值282.2亿元。

第三产业

渭南市第三产业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商贸流通业为主导产业。金融业的渭南市支柱产业之一。2020年,渭南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5.8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末的4.3%上升至2020年末的5.1%,占服务业比重由2015年末的11.12%,提升至2020年末的11.39%。截至2020年末,渭南市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7家;保险机构45家;证券分支机构8家;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3家;全行业各类机构服务网点1000余个,从业人员4.15万人。

2022年,渭南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03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91.69亿元,商品零售额666.12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3年,渭南市有省级高新区富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蒲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韩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家,国家级高新区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

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陕西省设立最早的开发区之一,创建于1988年,2010年9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2022年9月,该区与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整合,辖区规划面积达20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为33平方千米。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印刷机械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发区形成了精细化工、综合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建材制造等产业集群。其中,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汇集了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金钼集团等龙头企业,综合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有中联重科北人集团印机和紫兆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核心公司有3D打印、帝亚新能源汽车和陕西进平动力电池。食品医药产业集群的代表企业有中国酵素城五得利面粉。建材制造产业集群的重点企业有日丰泰山石膏有限公司

韩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韩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渭南市韩城市区以北五千米处,东起黄河西岸,西至梁山,北抵黄河龙门大桥,南到汶河北岸,规划总面积56.22平方千米。开发区以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光电、新材料、现代服务等产业为主导产业。截至2020年,开发区已入驻企业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微晶电子,华龙电子,伟力远大,宏达花椒,热力公司,盛华药业等6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华龙电子、微晶电子、宏达花椒3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渭南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112所,其中:幼儿园1209所,小学645所,普通初中183所,普通高中42所,特殊教育学校10所,职业高中23所;有专任教师5.51万人,其中:幼儿园1.16万人,小学2.11万人,初中1.23万人,高中0.77万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0.24万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0.22万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渭南市拥有卫生健康机构3928个,其中医院172个,社区服务中心(站)75个,卫生院199个;拥有床位34933张,其中医院27998张,卫生院6935张;卫生技术人员4094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414人。

科技事业

2022年,渭南市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80项,合同金额23.25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11项,合同金额9.54亿元;技术转让合同8项,合同金额3.7亿元;技术咨询合同8项,合同金额1.4亿元;技术服务合同153项,合同金额8.61亿元;共授权专利1740件,其中发明专利99件,实用新型专利1451件,外观设计专利190件。截至2022年末,渭南市有效发明专利789件,渭南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3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54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渭南市共有12个国有文艺院团,7个剧院;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2个,藏书总量242.95万册。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渭南市有6个县(市、区)获评“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2022年,渭南市举办了体育舞蹈、农耕赛等重大赛事14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市级34项,县级109项,参与人数达到200多万人次;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4万余人,体育社会组织315个,健身活动站点801个;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渭南市人口的43.6%,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2.1%以上;有注册运动员2240名。

截至2022年,渭南市有体育公园26个,累计建成健身步道、自行车道1422千米,三大球场地达到286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3平方米。主要公共体育场馆有渭南市体育中心沙苑沙排场地、渭南师范学院体育馆等。渭南市体育中心是乙级体育场,位于渭南市渭清路与乐天大街十字西北角,于2014年10月建成运行。该体育馆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举重比赛承办场馆及渭南市第十四届运动会竞赛项目场地。渭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建筑面积3.77万平方米,设观众席3.2万座。

社会保障

2022年,渭南市举办了体育舞蹈、农耕赛等重大赛事14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市级34项,县级109项,参与人数达到200多万人次;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4万余人,体育社会组织315个,健身活动站点801个;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渭南市人口的43.6%;有注册运动员2240名。

人居环境

2021年,渭南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17;优良天数210天;重度及以上天数13天;PM10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平均浓度1.4毫克/立方米;臭氧(O3)平均浓度为166微克/立方米。2022年,渭南市9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Ⅲ类以上,其中黄河风陵渡大桥、徐水河小曹河、双桥河三河口桥、北洛河三眼桥断面为Ⅱ类,金水沟裕西、渭河潼关吊桥、北洛河王谦村、石川河渭南市出境、渭南沋河张家庄断面为Ⅲ类;中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评价为“较好”。

交通

综述

渭南市位于中国版图中心位置,是联结西安市太原市郑州市三大省会城市的重要节点,属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陇海铁路、西南、大西高速铁路等铁路纵横交错,连霍、京昆、黄渭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东西。境内大荔县合阳县两县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大荔、合阳、潼关县等6县(区)被陕西省政府授予“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称号。

公路

截至2021年末,渭南市公路里程2.05万千米,公路密度157.8千米/百平方千米,居陕西省第二。其中,高速公路4条、507千米,国省干线24条、1917.34千米,农村公路1.8万千米。主要高速公路有连霍高速京昆高速公路渭蒲高速公路渭玉高速公路4条。其中连霍高速公路境内长96.35千米,双向8车道,有潼关、华阴市华州区等8个出口,通往连云港市霍尔果斯市;渭蒲高速公路境内长54.236千米,双向4车道,有蒲城县、卤阳湖、吝店等3个出口,通往渭南、蒲城。另有G242、G342、G108、G310等国道过境;有106、107、108等省道过境,其中106省道境内长108.4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西安市澄城县

铁路

截至2020年末,渭南市铁路营业里程约845千米,密度达到650千米/万平方千米,高于陕西省平均水平;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80千米,普速铁路营业里程665千米。主要铁路有陇海铁路、西南、大西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等8条铁路。

陇海线境内长123千米,为双轨电气化铁路,设潼关站孟塬站华山站桃下站罗敷站柳枝站莲花寺站、华州站、树园站渭南站10个站,通往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三省。其中孟塬站、渭南站为二等客货运营业站。2021年,孟塬站全年旅客发送5.99万人次,货物发送890车、5.69万吨:渭南站全年旅客发送7.25万人次,货物发送5469车、27.91万吨。潼关站为三等客运营业站,2021年旅客发送13.6万人次。罗敷站为三等货运营业站,2021年全年货物发送4842车、31.86万吨。

大西高铁线于2014年7月1日通车运营,渭南境设渭南北站大荔站2个车站,渭南段运营里程104.97千米。徐兰高铁线渭南境设渭南北站、华山北站2个车站,运营里程87.45千米。其中渭南北站为二等高铁客运营业站,2021年旅客发送206.85万人次;华山北站为二等高铁客运营业站,2021年旅客发送84.07万人次。大荔站为二等高铁客运营业站,2021年旅客发送98.83万人次。

公共交通

2020年,渭南市拥有等级汽车客运站130个,其中一级站3个、二级站9个、三级客运站1个,客运线路507条;拥有二级货运站场3个;共有公交运营车辆779辆,其中渭南主城区拥有纯电动运营公交车361辆;主城区、华州区富平县澄城县实现100%纯电动公交车。

人文

综述

渭南市是中华民族渭河文明发祥地之一;是中国戏曲之乡和民俗之乡,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等1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周、秦、汉、唐两千多年,一直是十三朝古都的京畿之地,境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尧头镇。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5月25日,渭南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69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省级文保单位165处,县级文保单位398处;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点89处。

魏长城遗址

魏长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大荔县和韩城市境内,南起华山朝元洞西,向北弯曲,经过大荔、澄城县合阳县等县,最终止于黄河西岸韩城以北。作为战国时期的防线,魏长城全长超过200千米,成为当时魏国和秦国之间的分界线。在华阴市境内,遗址分布在8个不同的地点,总长约5千米。在华山朝元洞西,有城墩遗址;而红岩、城南、河湾和西关等村庄周边也均有长城残迹。在城南村东,长365米的城墙残垣高达7米,底层最宽处9.2米,并记录着卫所和烽火台的遗迹。所有残垣都是用细土夯筑,保护相对完好。遗址西侧是汉代相曹操的主簿杨修以及前秦的宰相王猛的陵墓。1996年,魏长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沙遗址

南沙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州区瓜坡镇南沙村和安家河村之间,经多次科学发掘,发现了许多商代前期的遗迹和遗物。发掘出的遗迹包括房屋、灶炕、窖穴、墓葬、陶窑等设施;出土的遗物则包括了大量的石、骨、陶、蚌、铜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包含了罕见的卜骨、刻画符号及商代前期的刻画陶纹等文物。此外,南沙遗址还发现了仰韶、龙山、西周等多个不同时期的地层叠压关系,出土了数十座各种类型的遗址和众多重要遗物。在龙山文化墓葬区,首次出土了两副完整的马骨。1992年,南沙遗址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6月,渭南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109项,市级311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6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居陕西省第一。

华县皮影戏

华县皮影戏,又称为“灯影子”,是源自1500多年前、流行于华州区华阴市一带的地方小戏。演出时以敲击小铜碗为主节拍,因此也被称为“碗碗腔皮影”。华县皮影戏的皮影是用上等牛皮作为原料,通过泡、刮、磨等2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华县皮影戏的剧本多以清代著名碗碗腔剧作家李十三所创作的“十大本”为主,包括《火焰驹》《白玉钿》和《春秋配》等。演出时,只需要一盏明灯、两张方桌和几块木板,演员只需五人分别扮演前声、手、上挡、下挡和后槽。

韩城行鼓

韩城行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起源可追溯到元代初期。蒙古骑兵为庆祝其战胜金朝,在战场上开展鼓乐表演,经过后人的传承,成为祭祀法王的鼓乐,并形成了与蒙古军鼓乐相似的阵形、乐谱和着装。韩城行鼓已经被广泛用于民间庆典活动。在表演中,其标志性的特点之一是“绕杆子”,姑娘手执饰有彩绸花束和串串银铃的长绕杆,在锣鼓队的阵营中相互呼应。2008年,韩城行鼓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历史文化名镇

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被列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尧头镇位于澄城县以西,距县城8千米左右。境内的尧头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存的窑址东西长约2200米,南北宽约1800米,占地约4平方千米。遗址保存着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古窑30余座。尧头镇还有西洛古渡、五星环保、东刹晨钟等主要景点。

习俗

宴席习俗

在正规的宴席上,老年人有独特的吃饭规矩:尊长和亲朋坐上席,其他人员依次人座。酒过之后,根据“一茶、二酒、三饭食”的规矩品尝甜点和糕点,饮酒菜入双数,而吃饭菜则入单数。在开席前,主人或陪客通常会进行“看酒”的仪式。当酒过一轮,陪客或主人说出“捉起”等口令,席间方可动筷吃菜。宴席中,比较常见的娱乐方式为猜拳,输拳者必须饮酒,赢拳者则不必。陪客或主人上座离桌后,其他人方可退席,任何必须离开的人应当说出“失陪”等客气话,且拱手退出。

完灯习俗

自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春节起,渭南一带的娘家人通常会在正月初二到初八之间的某一天,给出嫁女儿“送灯”,主要礼物为两个大灯笼和10支蜡烛,象征着光明未来和幸福美好。有些地区还会附赠节节高的竹子。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五,女儿会将灯笼挂在家门口,以示吉祥。当女儿有了孩子以后,娘家则将这种礼物转送给孙子女们,包括一个小型灯笼和10支小蜡烛,孩子们在正月十一到十五的晚上会拿着灯笼玩耍。为便于孩子提携,送给孩子的灯笼通常比原来送给女儿的灯笼小一点,此外还会附赠花馍,表达对孩子的祝愿和保佑。当孩子13周岁时,外婆便会给孩子“完灯”,这也是送灯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隆重的一次。自此,送灯和送馍馍的传统便会一年比一年少,同时也标志着孩子已经从童年进入少年期,送灯、玩灯也会停止。因此这一传统也被称为“完灯”。

饮食

渭南美食品种丰富,有“中国陕菜之都”之称。渭南人在饮食方面保留了商周的礼俗文化,并发展了中国饮食文化。他们追求色、香、味、形俱全的五味调和,注重烹调方法的多样性,以及美食的享受。渭南的地方美食涵盖了蒸、晾、煮、烙、炒、烩等多种烹调方法。用料主要来自秦川地区的粮食和果蔬。口感方面,渭南菜辣味十足、香味浓郁、麻中带酸、咸淡适中。渭南市特色菜有故市水盆羊肉、石子馍、十三花等众多种类。

故市水盆羊肉

故市水盆羊肉,又称羊汤、大碗汤,是渭南市传统风味小吃之一。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被称为“六月鲜”。故市水盆羊肉以优质羊肉制成,肉嫩汤鲜,滋味醇厚,肥而不腻。烹制羊肉使用特制的“水盆”锅,用铝锡板制成,盆状,上大下小。夏季,饭馆常在门前设“水盆锅”出售水盆羊肉,本地人亦以水盆羊肉款待宾客。

石子馍

石子馍是渭南市古老的食品,也被称为干馍。它的加工方式原始独特,由远古的“黍”演变而来,因此被誉为“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馍是用烧热的石子烙烫而成的馍,口感油酥,味道咸香,耐放保存时间长。石子馍因其便携性成为了长途旅行和出门时的理想食品。

十三花

十三花”就是十三道菜品。它包括五大菜、五小菜、一种糕点、一碗汤和一种丸子汤。所谓的“五大菜”是指红肉、白肉、酥肉、杂烩、蛋卷。而“五小菜”则是指烧肚丝、烧腰花、烧肥肠、烧蹄筋和海带粉。此外,还有一种甜糕和一碗勾芡甜汁的汤,以及一种瘦肉丸子汤。完成了这十三个菜之后,还会上主食。主食通常是馍菜,一般有四个,称为“四座菜”,包括两个热菜和两个凉菜,其中既有荤菜又有寺院菜。制作“十三花”的过程中,将猪身不同部位的肉通过煮、炸、蒸、烧等方式加工而成。

特产

渭南市土特产品有临渭区水晶饼时辰包子、郝氏家纺、水盆羊肉、豆腐泡馍潼关县酱菜老潼关肉夹馍、鸭片汤、鱼汤,富平县富平太后饼、墨玉、琼锅糖、合儿柿饼,韩城市花椒合阳县的“金水”牌苹果、九眼莲、红薯、美国红提白水县的苹果,蒲城的酥梨,大荔县的西瓜、黄花菜、花生、大枣脆瓜华州区的大葱、华州大白菜、华州山药、柳枝、香椿等。

潼关酱菜

潼关酱菜是陕西省名优食品,也是唐朝的贡品。其特点是制作工艺精细,味道咸度适中,微甜脆爽。主要产品有八宝酱菜、青萝卜酱菜、连皮酱笋等30余种品种。1916年在巴拿马共和国世界名特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

富平墨玉

富平墨玉是富平县北部山区出产的特产,特点是质地细致柔软,色泽深重如墨。古代人认为它与钻石、宝石和彩石一样珍贵美丽,被称为“贵美石“。从秦汉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开采富平墨玉。富平墨玉在中国文明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安碑林收藏着1700多件文物,其中80%以上是由富平墨玉制成的。

富平琼锅糖

富平琼锅糖是渭南市民间地方特产,主产于富平县流曲镇。平琼锅糖主要有香酥脆甜、口嚼味美、作料考究等特点。制作琼锅糖需要精心挑选原料,并遵循复杂的制作过程。由于忌热怕潮,富平琼锅糖只适合在冷天小批量生产,故成为传统年节珍贵的送礼佳品。

风景名胜

综述

渭南市境内有“秦岭生态文化旅游带”“黄河风情旅游带”“渭北人文旅游带”和“红色及航空旅游带”,形成了“南山、东水、北人文、西航空”四大旅游带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格局。截至2022年3月,渭南市境内A级旅游景区合计有79个;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18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59个。

主要景点

华山景区

华山景区位于渭南市华阴市境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景区总面积148平方千米,由朝阳峰、莲花峰等5座山峰和70多座峰岭以及3条峡谷组成,海拔最高处在南峰顶,高2160.5米。华山是五岳中最年轻的山脉,以奇险著称于世,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景区有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莲台佛光等自然景观。华山文化由道教文化、洞文化以及历史遗迹、神话传说和历代文人传承的诗文歌赋等构成,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有“劈山救母”“吹箫引凤”“巨灵劈山”等。华山上的重要景点有仙掌崖、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华山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2010年,华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洽川景区

洽川景区位于合阳县东部20千米处,总面积176平方千米。洽川景区自然风光和人文遗兼具,有万顷芦荡、千眼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等人文遗迹。洽川景区内有100平方千米芦苇荡。黄河魂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水利部命名的“国家水利风景区”,有高空滑索、黄河漂流、高台观鸟等游乐活动。洽川自1998年起向社会开放,建立了多种游览设施,如电瓶船、电瓶车、机动船、手划船等。每年“国际劳动节”还会举办“洽川旅游文化节”。2013年,洽川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潼关古城

潼关古城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南街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除北城垣较直外,南垣两端西北呈弧形弯曲,城西南、东南呈弧形凸出。潼关古城始建于唐天授二年(691)。明代设潼关卫,城池空前扩大,明洪武九年(1376年),对前朝关城向南、向西进行了扩建,并建有六处城门。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建两个重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在下临黄河的北面新砌砖墙约2400米,并新建了南、北水关楼。潼水穿城而过,中间横跨东西的石桥。2013年,潼关古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潼关古城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陕西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华州区县城东南5千米处的秦岭北麓,景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登山健身为一体。东西宽约10千米,南北纵深35千米,总面积6300公顷。由红崖湖景区、石门峡景区、密林谷景区等五大区域组成。景区平均海拔约530米—2491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景点有千年古刹潜龙寺、敷谷湖、龙首阁等。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城市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