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法祀 :中国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5:32

冯法祀(1914年5月14日—2009年7月16日),别名骆风,庐江县人,现当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顾问,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徐悲鸿艺术学院首席顾问。

1933年,冯法祀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师从徐悲鸿颜文樑吕斯百潘玉良等人学习油画。1937年,冯法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南京学联”。8月,冯法祀在陕西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国共合作后,随八路军在山西省等地从事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冯法祀来到武汉市,参加了由周恩来、郭沫若等领导的军委政治部“三厅”工作,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型水粉画《平型关大捷》及连环画、抗日宣传招贴画多幅。同年,返回陕北地区,在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学习并毕业。1941年,冯法祀的油画《木瓜树》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940年,冯法祀参加周恩来领导的抗敌演剧一队(后改为四队)。1946年春,冯法祀在昆明市举行“抗战写生画展”闻一多先生主持预展座谈会,赞扬冯法祀的油画为抗战中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同年6月,冯法祀在重庆举办演剧四队“抗战八年美术资料展”。

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冯法祀被聘为教授,首任绘画系系主任。同年,冯法祀参加京郊土改,创作油画《控诉会》,出席北京市文代会,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草图(与滑田友合作)。1955年,冯法祀参加了中央美院康斯但丁·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学习,《刘胡兰就义》就是在训练班学习过程中完成的作品。1961年,冯法祀任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1979年,冯法祀得到平反并恢复党籍;同年,冯法祀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中国油画学会顾问、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主席。1984年秋,冯法祀先生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在画室展开了艺术考察与交流。1985年,冯法祀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人画展。任徐悲鸿画室导师。1998年在北京举行“从艺65周年冯法祀教授画展”,为出版大型画册《冯法祀画集》举行首发式。1999年应邀赴加拿大举办“冯法祀教授素描及部分油画作品展”。2009年7月16日晚19时35分因突发性大面积心悸梗塞辞世于北京,享年九十五岁。

冯法祀在色彩和笔触运用上造诣极高,油画笔触鲜明,流畅自如,胸有成竹,画面一气呵成,作品绚丽、明亮、老练沉着,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风土人情画幅、长白山天池写生巨幅油画及人像作品皆为精彩之作。代表作有《雁荡山》《捉虱子》《演剧队的晨会》《南京大屠杀》《苏州耦园》《长白山天池》《西双版纳少女》《吕霞光夫人像》《暖冬》《岁月》等一大批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其中,尤以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巨幅油画《刘胡兰就义》最为著名。冯法祀还是中原地区优秀的教育家,一生教书育人,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学生有知名油画家赵瀛洲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4年,冯法祀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裴家岗。冯法祀从小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就想强身,十几岁的时候冯法祀拜师学武术。冯法祀每天练沙袋跳、跑,练习单刀、虎头钩、长矛,十八般武艺都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冯法祀开始懂事的时候,丁巳复辟、军阀混战等对其影响很深。所以小的时候冯法祀对国家遭难特别是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反应就特别强烈。要强、好胜、有正义感,经常打抱不平。

求学经历

冯法祀在师范高中的时候,看过徐悲鸿和颜文楔在“励志社”联合办的展览,“励志社”是蒋介石当时在南京的一个活动中心。冯法祀到徐悲鸿展厅的时候,看到《田横五百士》,完全被它的色彩和用笔震撼了,冯法祀当时简直心花怒放,顿开茅塞,—心想以后画画就应该画这种画,从此找到了前进的目标。所以,冯法祀就决定投考徐悲鸿任教的南京中央大学。1932年,冯法祀毕业于南京一中师范科。

1933年,冯法祀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这届西画组报考学生90人,只录取了冯法祀一人,师从徐悲鸿颜文樑潘玉良吴作人吕斯百等。第一年,由于徐悲鸿在国外,他请颜文棵代他上课。颜文棵主要教石膏,象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古希腊的雕塑,一般都是二十几个小时一张作业。他教我们用木炭画石膏。他为了说服我们用木炭画石膏,还拿了张法国画家用木炭画的原作给我们看。画得是真叫好头发、胡子都是一根根的。1934年,冯法祀开始直接受徐悲鸿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从作于那一时期的木炭素描《希腊祭神浮雕》《酒神》等及以碳精作的《男裸习作》中,可看到他对于徐悲鸿教学的理解,对画面中形体结构的深入研究及对于明暗调子的把握。同年,冯法祀念2年级的时候,徐悲鸿回来他一回来,就检查作业。冯法祀那时成绩不是很好,颜文樑教学的时候,主要重细部刻了。画,长于观察、分析,但整体不够,也不注意前景和背景的关系,这些间题都是后来在油画训练班的时候解决的。所以,冯法祀后来根据自己这么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两句话“宏观辨象微观化,微观分析整体化。

1935年,冯法祀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博览中外文艺名著,确立了“艺为人民”的艺术观、人生观。次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南京学联”。1936年春,冯法祀随吕斯百先生到雁荡山、普陀山写生,创作油画《雁荡山》,该作品曾于1943年在苏联参加中国艺术展览,苏联评论家对作品在构图,色彩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中国画传统的特点与风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8月,冯法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南京学联”,成为正式成员。1937年,“南京中央大学”毕业,获学士。到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投身抗日

1937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继而抗日战争爆发。23岁的冯法祀积极投身抗日运动,8月他来到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朱德总司令北上抗日。国共合作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冯法祀在八路军总部宣传部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先后在五台山、晋西南永和、石楼县等地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8年,来到武汉市,他参加了由周恩来、郭沫若等领导的军委政治部“三厅”工作,任中校,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型水粉画《平型关大捷》及连环画、抗日宣传招贴画多幅;8月,返回陕北地区,在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字习并毕业,起“骆风”笔名。同年,冯法祀吕振羽王琦一道赴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在美术系第二期短期训练班进行艺术学习。这段经历,使他认识到解放区人民生活和国统区的不同,遂以一幅反映前线中国国民党士兵悲惨生活的《提虱子》针砭时弊。

1939年,冯法祀任教于武昌艺专。1940年冬,到广西柳州参加周恩来领导的抗敌演剧队,赴广西靖西、龙州县等地宣传抗日。同年,冯法祀参加周恩来领导的抗敌演剧一队(后改为四队)。

1941年,冯法祀的油画《木瓜树》,为艺术反映时代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诗画相得益彰,表达了画家、诗人的共同内心感受和激情。1942年,徐悲鸿对冯法祀的抗战写生画给予高度评价,并聘冯为“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仍要他留在演剧队深入生活,继续创作,从事抗日宣传。1943年,冯法祀在桂林市举行《羚桂铁路工程写生画展》,田汉主持预展。在长沙市、街阳分别举行个人画展。次年,在重灰北温泉创作油画《开山》,又参加演剧五队赴中缅前线,创作油画《捉虱子》及素描《回龙山》《晨炊》。在昆明市举行《杭战写生画展》。闻一多主持预展,在贵阳举行《杭战写生画展》。

佳作频出

1944年,冯法祀创作巨幅油画《开山》。并受聘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副教授。参加演剧五队。1945年,冯法祀赴中缅前线深入生活,创作了大幅素描《回龙山》,并画了《演剧队的晨会》《演出之前》速写稿,及大幅素描写生《余烬》、《被炸毁的大桥》等多幅作品。任教于路南中学,创作油画《捉虱子》。

抗战胜利后,冯法祀随徐悲鸿北上,为恢复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不遗余力,满腔热情地迎来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冯法祀在中央美术学院任绘画系及油画科主任。不仅忘我地为新中国的油画教育工作谋篇布局,更投身于专业创作,在主题性油画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艺术方向,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语言探索上达到新的境界。

1946年春,他在昆明市举行“抗战写生画展”,闻一多先生主持预展座谈会,赞扬冯法祀的油画为抗战中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同年6月,在重庆举办演剧四队“抗战八年美术·资料展”,同年10月被聘为“北平国立艺专”副教授,协助徐悲鸿先生主持教学工作。1947年,冯法祀参加“五·二”反饥俄、反内战游行。着手作油画《反内战、反饥俄游行》。1948年,冯法祀完成了大幅油画《反饥饿反内战游行》,以这幅作品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冯法祀参加了护校斗争,团结了大批进步爱国师生,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解放后,他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任教授,任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系主任,长达数十年,在教学、创作过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同年7月,冯法祀参加中华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出席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参加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

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冯法祀被聘为教授、首任绘画系系主任。他始终遵循年青时代就已确立的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信念。同年,冯法祀参加京郊土改,创作油画《控诉会》出席北京市文代会。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草图,与滑田友合作。1951年,冯法祀任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兼油画科主任,亚升为教授作油画《红军过雪山》(曾在苏联《艺术》杂志发表)。作年画《农民送子第上中学》。1953年,冯法祀到鞍山钢铁集团作《钢铁》工人组画。列席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同年,冯法祀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油画进修班学习。出席第2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参加第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54年,冯法祀赴文水县刘胡兰村深入生活,收集女英雄刘胡兰的事迹资料,开始构思创作巨幅油画《刘胡兰就义》。1955年,冯法祀报名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康斯但丁·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任该班班长。1957年冯法祀完成了他作为“油画训练班”进修成果的主题创作,巨幅油画《刘胡兰就义》,这幅作品的创作完成标示中国油画家驾驭大型作品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同年,正当冯法祀的绘画艺术走向成熟之际,却被错误地划为“右派分子”,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致使他的艺术创作与教学都受到严重的影响。1958-1961年,冯法祀被下放到京郊双桥农场“改造思想”。

教书育人

1961年,冯法祀调往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担任基础课教学工作。作《筑莱静物》《女人体》《女人体速写》。1979年,冯法祀得到平反,恢复了党籍,调回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恢复了油画系主任的职务。被选为正式代表参加第4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参加在杭州市举行的全国素描教学工作会议。

1979年,冯法祀得到平反,恢复了党籍,调回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恢复了油画系主任的职务。被选为正式代表参加第4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素描教学工作会议。1980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冯法祀教授画展》。1983年,冯法祀赴哈尔滨市举办个人画展。

1984年秋,冯法祀先生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在旅法中国籍画家吕霞先生创办的“吕霞光夫妇画室”成立中,以首位驻“画室”中国油画家展开了艺术考察与交流。

晚年生活

1985年,冯法祀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人画展。任徐悲鸿画室导师。

1989年,冯法祀完成油画《吕霞光夫人肖像》。完成油画《欢乐的西双版纳姑娘》,被香港中国当代油画馆收藏。1992年1月,与学生申胜秋合作的大型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绘制完成,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20世纪中国绘画展览”。

1993年6月,冯法祀受聘任四川省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主席。1995 年,冯法祀参加资深教授绘画作品展览、徐悲鸿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及学术研讨会,荣获徐悲鸿奖学金最高荣誉奖。

1998年,在北京举行“从艺65周年冯法祀教授画展”,为出版大型画册《冯法祀画集》举行首发式。1999年,冯法祀应邀赴加拿大举办“冯法祀教授素描及部分油画作品展”。

2002年,冯法祀受聘为中国徐悲鸿画院院长。2009年7月16日晚19时35分因突发性大面积心悸梗塞辞世于北京,享年九十五岁。

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急行军的战斗作风,正是冯法祀在艺术上的特色,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国民党统治地区,总是以一个战士的身份,投身于当时的斗争,而且总是奔到前线战斗呼号,他又总是真实地、甚至是直截了当地把那些不可追回的战斗生活、劳动者的苦难以速写式的笔触留存了下来。

冯法祀20世纪40年代在抗战大后方的稀世之作。此时期虽然生活艰难,但冯法祀创作颇丰。《演剧队的晨会》通过一代青年在前线战地的文艺生活,典型地传达出这支文化队伍朝气蓬勃的战斗生活和美好畅想。巨幅油画《开山》更以强有力的笔触表达了普通劳动者的壮志豪情。

《刘胡兰就义》创作于50年代末,已经不再处于战争时期,创作者可以从容思考所要表现的主题和进行深入细致的艺术加工。这似乎也是画家选择这一场面大、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题材来创作的原因。画面人物的多层次复杂关系和不同人物的情绪刻画,无疑是对一个画家艺术修养、驾驭画外能力的挑战。单纯从作品的技巧特色来看,用笔洗练、果敢、肯定,寥寥几笔,集中表达了形、神、主客观种种因素。在他的作品里很少有与主题无关的修饰,即使在他的巨幅创作《刘胡兰就义》中也是这样。还有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俯卧的女人体》,创作手法和作品特点都体现了作者的成熟与进步。

冯法祀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表现技法中落笔准、狠,不尚修饰,冯法祀遵从徐悲鸿先生倡导的“致广大,尽精微”的治学精神,能迅速抓住整体关系,并能够深入细部,达到刻划精炼、整体统一冯法祀的作品大气磅礴、刚健有力、洗练概括、生动强烈。比如1981年创作的《傣家村寨2》,1999年创作的《廖静文女士肖像》等。

冯法祀,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道路勇往直前,满怀豪情,义无返顾,用多彩的画笔,抒写时代,讴歌人民和祖国。冯法祀早年受过严格的素描、油画基本功训练。他学生时代在“中大”画的素描,被同班张学友、著名画家沙耆誉为“高山仰止”。

个人生活

家庭给冯法祀的影响也很大,冯法祀父亲很刻苦,小时侯家里穷,他靠拉纤到上海市当了炮兵,自学测绘,成了水利测绘工程师,养起我们整个家族多口。冯法祀的叔父曾在高邮市做水利督办,有一年发洪水,他去视察,有个地方的防堤裂开了个小口,马上就要决堤了,冯法祀叔父第一个抱着一捆芦柴跳下去了,别人也跟着跳下去,一起堵在这个口子上。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20世纪中国美术星光灿烂,冯法祀教授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冯法祀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是艺术大师徐悲鸿、颜文樑的学生,继承发展了老一辈开创的现实主义道路,在美术教育、艺术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冯先生的人品画品有口皆碑,受到美术界师友和学生的一致赞扬。(美术报 评)

冯法祀教授的绘画作品。既是富有生活气息和历史意义的生动画卷,又在艺术技巧上能抓住主体、深入细部,既能致广大,又可尽精微,用笔刚健、准确,色彩丰富、响亮,大气磅礴,生动强烈。他本人的气质也和他的作品一样,诚挚、严谨、果敢、朴实,永远怀着一颗强烈而执着的爱国爱民之心。这也正是冯法祀教授在他的创作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冯法祀画集·序言》 评)

冯法祀先生放弃了去法国留学的梦想,放弃了整日画美景、美女、美果的所谓纯艺术家的舒适生活,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投身于抗战的洪流,带着恩师教导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磨砺自己和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这种选择,无疑证明冯法祀先生是一位很有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的革命艺术家。在抗敌演剧队的几年中,冯法祀先生随队转战西南各地,以至到过缅甸前线,画了大量油画、素描、速写以及多幅大型抗战壁画,这些作品在当时都曾对广大军民起到积极而巨大的、现场视觉的鼓舞作用。(《美术》 评)

画家轶事

徐悲鸿大弟子

冯法祀19岁时(1933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师承徐悲鸿、颜文樑吕斯百潘玉良等大师。其艺术风格受到徐悲鸿现实主义的影响,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冯法祀的青壮年时代正处于战火遍地之时,这对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把自身的艺术根植于广大的劳苦民众之中。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徐悲鸿评价其作品“以急行军之作法,描写前后方动人的景象,作法深刻”。

为人生而艺术

冯法祀一生的创作始终遵循年青时代就已确立的‘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信念先后创作出《捉虱子》《刘胡兰就义》《南京大屠杀》等现实主义的力作。及至暮年冯法祀仍以巨大的热情深入生活。

冯法祀的作品正是他关切时代命运、 以作品去唤起人民、宜传抗日救亡工作的佐证最能代表他艺术思想的是他在1936年主持“ 南京学联” 召开 “座谈会” 时提出 “为人生而艺术, 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他用自已的艺术证实了这一点。

结缘南京

1933年,19岁的冯法祀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由此与南京结缘。在这所学校里,他师承徐悲鸿颜文樑吕斯百潘玉良等大师。

在“中大”学习期间,他直接接受了徐悲鸿先生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1936年春,他随吕斯百先生到雁荡山、普陀山写生,创作了油画《雁荡山》,该作品曾于1943年在苏联参加中国艺术展览,苏联评论家对其在构图、色彩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中国画传统的特点与风格,给予了充分肯定。1935年,冯法祀参加了12·9学生运动,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博览中外文艺名著,确立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观、艺术观。1936年8月,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南京学联”。

南京的求学经历对冯法祀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作品涵盖了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人物肖像等多个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代表作品包括《雁荡山》《捉虱子》《演剧队的晨会》《南京大屠杀》《苏州耦园》《长白山天池》《西双版纳少女》《吕霞光夫人像》《暖冬》《岁月》等,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巨幅油画《刘胡兰就义》最为著名,现珍藏于中国美术馆,被称作馆藏“双璧”之一。

参考资料

艺术简历.中央美术学院.2024-08-02

冯法祀 简历.中央美术学院.2024-01-02

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先生辞世 系徐悲鸿大弟子.艺术中国.2024-08-08

《冯法祀画集·序言》.艺术为生.2024-08-02

冯法祀.中国美术馆.2024-08-08

刘胡兰就义.中国美术馆.2024-08-08

冯法祀--灵境·人民艺术馆--人民网.人民网.2024-08-08

一代良师 画家楷模——冯法祀的艺术人生.艺术中国.2024-08-02

冯法祀.中国书法网.2024-08-08

冯法祀其人其画.中国作家网.2024-08-08

传承经典,独具匠心——中国实力派油画大家赵瀛洲作品欣赏.人民美术网 .2024-08-16

北大荒的金秋.中国美术馆.2024-09-06

2009《苏州甪直古镇1—茶楼》.中国美术馆.2024-09-06

相关评论.中国美术馆.2024-09-12

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先生辞世 系徐悲鸿大弟子.中国新闻网.2024-08-0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