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岗镇 :广东省东莞市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3-08-15 18:05

凤岗镇是广东省东莞市下辖镇,古称塘沥洞,地处东莞市东南端,东、南、西三面紧邻深圳龙岗、横岗街道、平湖和观澜。地理坐标为东经114°6′42″,北纬22°40′35″。凤岗镇总面积82.43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社区),户籍人口4.75万人。

凤岗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东部山岭连绵不断,东部最高峰海拔近300米,西北海拔平均100米,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凤岗镇表层多为渗育型黏土沙质,主要河流是九江水。1950年3月,凤岗镇属珠江区专员公署东莞县第四区。1952年12月,属粤中行政区东莞县第八区。1956年2月,属惠阳专区东莞县第八区。1958年11月,属广州市东莞县。1959年1月,属佛山专区东莞县。1963年6月,复置惠阳地区,属东莞县。1985年9月起,属东莞市。1989年6月,凤岗镇开通了1000门程控电话。2000年1月26日,凤岗镇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1月28日,凤岗敬老院落成。2005年9月6日,凤岗镇政府举行“广东省教育强镇”挂牌仪式。2021年,凤岗镇入选2021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镇。凤岗镇的主要景点有纂香书室、凤岗历史博物馆、杨官璘象棋广场等。其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国家卫生镇、全国象棋之乡等荣誉称号。

2022年1月至9月,凤岗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5亿元,同比增长1.2%。规上工业总产值690.7亿元,同比增长2.2%。规上工业增加值163亿元,同比增长0.7%。

命名

民国8年(1919年)农历六月初六,开设新市集,称其为新圩。新圩东面有一座小山,形似凤凰,因而称新圩为风岗吁,凤岗由此得名。

历史沿革

早期发展

战国,凤岗境域属楚国。秦朝,凤岗境域属南海郡番禺县地。秦二世纪元年(前209年),属南越国地。西汉,凤岗境域属番禺县地。东晋,凤岗境域属东官郡宝安县地。南北朝,凤岗境域属梁国东莞郡。隋开皇十年(590年),废郡设州,凤岗属广州府宝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凤岗属广州总管府宝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宝安改名东莞市,凤岗属东莞县。宋开宝五年(972年),凤岗属广州中都督府增城区,六年(973年)复属东莞县。元代,凤岗属广州路总管府东莞县。明代,凤岗属广州府东莞县归城乡第六都。

清代初期,东莞实行“邑制”。下属县城称“坊”,附城称“厢”,农村则以乡统都。那时凤岗隶属东莞县归城乡六都。清朝中后期,县下属分“都村制”,县以下有五属辖区域,凤岗地区原属南海区第七都,后改属东莞戍厅,共辖51个小村。民国时期的凤岗塘沥原属东莞市第四区,原划分为塘沥、雁联两个乡,后又增设凤岗乡。塘沥乡下辖“八约”(村),包括塘沥、楼厦、上村、双石厦、凤德岭、芦竹田、油甘埔、虾公潭。20世纪30年代塘沥乡的乡公所设在端风学校二楼(由后门出入)。1948年后取消塘沥乡,统一为凤岗乡,辖36保,每个自然村为一保,塘沥村属22保,芦竹田村属29保,楼厦村属23保,凤凰围村属5保,碧湖村属6保。抗日战争后期,东江纵队成立之后,在中共领导的民主政权下,凤岗划属东莞路东(即广九铁路以东)三区,包括樟木头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龙岗区的约塘等。中国国民党政府分为凤岗乡和塘沥乡。1949年初,凤岗和塘沥两个乡合并为塘凤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权在凤岗有三个基层乡政府:凤岗、塘沥、雁田。

20世纪后

1949年10月,凤岗地区获得解放后,建立了塘凤乡人民政府,下辖三十六个村。1950年下半年,在东莞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八字运动,凤岗地区隶属塘厦区(八区),取消塘凤乡及雁田乡。凤岗分设5个小乡(雁田、塘埔、岭山、五堂、竹排),每个小乡分别建立乡政府及农会土地改革队进村后直接领导指挥乡政府及农会访贫问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7年10月,撤消5个小乡,并为凤岗乡人民政府。隶属东莞县第八区(即塘厦区)管辖。1958年凤岗乡下属的塘埔大社,分拆成5个大队自负盈亏核算:碧湖村与芦竹田村为一个大队,塘沥村与楼厦村为一个大队(凤凰围划归黄洞管理),凤德岭、狮石厦、上村为一个大队,油甘埔、虾公潭、南岸先为一个大队,后来虾公谭、南岸另设一个大队。次年10月,在东莞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凤岗、清溪镇塘厦镇三个大乡合并成立塘厦人民公社,建立政社合一的政权机构。实行军事编制,公社下设营(即原小乡)、连(即原大队)、排(即原生产队)建制,设营长、连长、排长等职务。塘埔营下属设若干个连。1960年整风整社后,废除营、连、排的军事编制,建立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三级核算制度。分设公社管理委员会,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生产队等管理机构。1961年,凤岗从塘厦公社分出来,单独成立凤岗人民公社。下设民政、保卫、武装部、文教助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辖区内下设11个生产大队。1983年9月,撤社改区,凤岗公社改为凤岗区公所,各自然村建立村委会,设有村长。1987年10月,凤岗撤区改镇后,凤岗区公所改为凤岗镇人民政府。

2010年,凤岗镇投资达3亿元,工期超过5年的凤岗新华侨医院正式启用,为凤岗侨乡及周边市民服务。次年,来自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凤岗油甘埔村张姓华侨借该村朝秀张公祠重光典礼的契机回乡寻根问祖。2012年,凤岗镇成立18个“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基地”,分别在该镇杨官璘象棋广场、镇历史博物馆、城市展览馆、镇烈士纪念园、雁田图书馆、黄洞洪全福故居、凤德岭纂香书室等18个场所挂牌。次年,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在镇政府隆重召开第六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2018年1月9日,东莞市凤岗(华侨)医院产业发展促进会于宣告成立,创会会员75家。次年9月,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凤岗镇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下称《近期规划》)。到2020年,凤岗镇规划构建“一主、两副、三轴、四园、五区”的空间结构。2024年7月27日,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指导,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24乡镇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湖南省召开,凤岗镇入选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凤岗镇地处东莞市东南端,东、南、西三面紧邻深圳龙岗、横岗街道、平湖和观澜,全镇总面积82.43平方公里。

地质

凤岗镇表层多为渗育型黏土沙质,往下1米处多是带黏性黄泥土或沙质红土,再向下一般是水石或灰黑色岩石。在四周起伏的山岭中,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震旦系,上古生界泥盆纪、石炭系、侏罗系。泥盆系的岩石厚度超过160米,有的为浅海砂页岩,主要岩性砂岩、页岩、砂质页岩,底部为砂砾岩;有的属浅海相砂页岩,由石英砂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互层,夹泥质大理石。侏罗系与下古生代变质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分为下统金鸡组、中统漳平组及上统高基坪群。金鸡组的岩石是紫红色的,由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页岩组成;漳平组和高基坪群则包含了中性或酸性的火山石,以及沉积岩。岩石类型境内大部分山岭主要为燕山旋回侵入岩,其类型有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正长斑岩。少部分山岭主要为块状花岗石类,可分为粗粒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

地貌

凤岗镇东部山岭连绵不断,东部最高山峰海拔265.5米,西北海拔平均100多米,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北多山,南部、西部较平坦。

气候

凤岗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两季吹东南风,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秋季常吹西风,秋高气爽;冬季多吹北风或西北风,空气较为干燥,较冷年份会出现短期霜冻。年均无霜期339天,1月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月份,2月1日至3月10日,是由冬季转春季的过渡期。这段时间由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每次时间短则3~5天,长则10天以上,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一定影响。7月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月份。7、8、9月是台风吹袭凤岗的季节。

水文

凤岗镇内的主要河流是九江水,九江水在凤岗境内有4条小支流:陂头厦河、猪仔沥河、石陂头河、庵下河。九江水,发源于长表。流经雁田、油甘埔、凤德岭、塘沥、黄洞、竹塘、竹尾田,由竹尾田出境,全长21公里。清朝期间和民国初年,九江水是凤岗来往石龙镇增城区等地的水上交通河道,在两渡河圩和塘沥圩设有两处码头。

生物多样性

凤岗镇的野生动物有山猪、黄猄、狐属、果狸、七段、箭猪、猫狸、鳞甲目等。畜类畜类有牛、羊、猪、狗、马、猫、兔等。野禽有乌鸦、燕子、麻雀、喜鹊翠鸟科、斑鸠、画眉、鹳哥、白头鹎猫头鹰、老鹰、青雀仔、啄木鸟科山雀科鹧鸪百灵鸟、牛屎雀、水鸭仔、米鸡仔、鹦鹉仔等。鱼类有鲤鱼、鲢、鳙、鲫、鲮、胡子鲇科鳢科、鲩、黄鳍、青鱼、花肚必、蟛蜞婆、养公、泥鳅、虾、金鱼、乌龟、鳖等。爬行纲两栖动物及昆虫主要有蛇、鼠、蛙、蝌蚪、蝙蝠、蜜蜂属、蝉、蟋蟀科、蛾、蜻蜓、凤蝶总科蜘蛛萤火虫螳螂荔波壁虎蜗牛、蚯蚓、蚂蚁、苍蝇、虻、四脚蛇唇足纲、蚕、壁虎、跳虱、直翅亚目、蝗虫、黄蜂、蚊、蚜虫、蝼蛄科稻飞虱、稻棘球蚴病东方黏虫芝麻赤蛱蝶金虫、浮尘、象鼻虫天牛阆中九香虫蜚蠊目、地碑仔、毛松、蛀虫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凤岗镇的土壤类型主要由砂页岩和花岗石的风化发育而成,主导类型为赤红壤。其中,花岗岩赤红壤广泛分布于丘陵地带,其表层土壤多为渗育型黏土。而在河沥两岸,受洪水冲刷与沉积作用影响,土壤多为沙质土。

矿产资源

钨矿

20世纪30年代,凤岗镇北部的黄洞地区,跌死猫山与七娘坑一带,被发现储藏量较丰富的钨矿资源。自1935年至1937年间,凤岗镇的民众自发组织起了钨矿开采。他们采用土法采矿技术,挖掘出深达十米的地洞,下去挖取矿砂,随后,这些矿砂利用水流冲刷掉混杂的泥沙与杂质,最终筛选出粒状钨矿,当地俗称“洗锡米”(当时把钨矿称为锡矿)。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政府、工厂停止收购矿砂,群众也停止开采。

磁铁矿

20世纪60年代,在凤岗镇天堂围地区的石马岭之下,发现地下藏有磁铁矿(亦称“褐铁矿”),相关部门组织群众展开了磁铁矿的开采工作,炼铁厂被选址在天堂围车站附近的山坡上兴建起来。

硫磺矿

20世纪60年代初,凤岗镇五联地区的秀木桥村前,发现了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随即在公社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开展开采工作。

石灰石矿

在凤岗镇的雁田,有一个名为石灰坑的地方,因地下蕴藏丰富的石灰石而促成了石灰厂的建立。

其他资源

凤岗山岭中花岗石储量丰富,20世纪70年代,凤岗开始自建采石场,场址设在天堂围(水渡漕),人称公社石场。白石主要蕴藏在跌死猫山脉。该山脉有一处白石随地可取,俗称“白石见”。

自然灾害

旱灾

从1962年12月至1963年5月,凤岗镇半年内总降雨量仅为98毫米,比常年少500毫米,直到1963年7月8日才下大雨。这一年凤岗因缺水插不下秧苗,即使插下,也被晒死,春种作物也因缺水种不下去。1966年、1967年、1969年三年出现秋旱,10月至12月,3个月总降雨量没有超过30毫米。1973年秋旱,10月至12月,总降雨量为16毫米。1979年秋旱,10月至12月,总降雨量没有超过10毫米。1980年秋旱,10月至12月,总降雨量为26毫米。1984年秋旱,10月至12月,总降雨量没有超过30毫米。

水灾

清乾隆二十年(1755),凤岗镇山洪暴发,部分民房倒塌。民国4年(1915)3月16日至19日,连降大雨,河水暴涨,堤围被冲崩或漫顶,两岸农田、房屋受浸。民国12年(1923)9月,暴雨,东江水持续上涨。受其影响,河沥两岸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民国33年(1944)暴雨成灾,低洼地区农田受淹,粮食减产。民国37年(1948)9月3日,受台风影响,河水暴涨,低洼农田被淹没。1957年凤岗地区连降3次大暴雨,低洼农田被淹。1976年6月1日至7日,普降大到暴雨,雨量超过400毫米,许多农作物受损。1987年7月29日至31日,暴雨成灾,农作物受损。1992年9月26日至27日,受台风影响,河水暴涨,镇内街道受浸,部分地段水高数尺。经济受到损失。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8月,凤岗镇下辖12个村(社区),镇人民政府驻凤岗镇政通路3号商会大厦二楼。

行政

人口

截至2024年1月,户籍人口4.75万人,常住人口41.81万人,还有3万多名华侨分布在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

经济

2020年,凤岗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47亿元(第一产业0.16亿元、第二产业193.08亿元、第三产业125.23亿元),比上年增长4.7%,增速排全市第十二位,超额完成市的调度目标(2.5%)任务。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0.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实现增加值143.6亿元,增长9.1%。全镇70家倍增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1.7%,比上年上涨16.5%。各项税收总额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亿元。

2021年,凤岗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30181万元,同比2020年增长12.6%。次年1月至9月,凤岗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5亿元,同比增长1.2%。规上工业总产值690.7亿元,同比增长2.2%。规上工业增加值163亿元,同比增长0.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5.2%,增速排名全市第8名。

交通

凤岗镇三面毗邻深圳市,是东莞市全面对接、融入“双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城镇。在深圳市率先与深圳在城管、警务、应急等领域实现跨区域合作。15条道路与深圳互通,12条往来两地的公交专线,深圳地铁10号线东延线和深惠城际轨道规划过境,完善布局东南西北4个高速出入口,在交通层面与深圳实现无缝对接。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凤岗镇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机构建设比例达41.5%,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59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联合三大产业平台面向深港澳地区招商,重点引进联东项目、京东湾区总部项目,涉及总投资137亿元;形成镇村统筹选商新模式,协助5家市倍增企业解决超33万平方米用地需求。对本土11家优质企业增资扩产给予用地支持,涉及用地面积29.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30亿元。研发投入、高新企业数量持续增长,2019年度R\u0026D经费支出7.2亿元,比上年增长4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1家,增长5%。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筑巢育凤”行动计划,推动都市丽人等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孵化器。培育市瞪羚企业2家。依托大型骨干企业,累计建成24个高水平研发机构。新增引进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58人、博士2人、硕士16人,超额完成人才引进任务。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东莞市首宗“工改M0”项目都市慧谷落地、动工,天安数码城、都市智谷两大产业平台引进企业超400家。加快人工智能小镇建设速度,初步形成《产业发展规划》《配套设施综合规划》《政策保障和运营管理机制研究》等成果。

教育

2022年,凤岗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4.85亿元,占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8.43%。2020—2022年,全镇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讲授“思政第一课”183场次,师生听课超16万人次;将“双减”作为一号工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5.7%;校内课后服务实现100%全覆盖,有需求的中小学生午餐午休全覆盖;完成镇中心小学、第二幼儿园和第一幼儿园建设项目,以及华侨中学等6所学校改扩建项目,新增公办学位7420个;推动公办学校挖潜扩容,扩容123个教学班、新增扩容学位5260个;全镇新增南粤优秀教师1名,广东省名师工作室1间;全镇师生获国家级奖项48项、省级奖项112项、市级奖项940项。

2023年,凤岗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基础、增优势、创示范,全力推进两所新建学校的前期土地调规、征地、供地等工作,争取在2023年内动工;大力推进华侨中学分校区升级改造项目,力争在2023年秋季学期前完工,提供30个班1500个公办初中学位;加快推动凤岗镇第二幼儿园蔷薇花园园区项目建设,提供6个班158个学位。幼儿园扩容4个班,新增110个扩容学位。挖掘公办学校幼儿园办学潜力,持续做好2023年秋季学期扩班工作,初中计划扩容14个班,新增700个扩容学位;小学计划扩容20个班,新增900个扩容学位。

文化事业

2020年,凤岗镇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十大宣传文化品质提升项目稳步推进,举办公益夏令营、“四球”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推进文化惠民特色文化活动,举办文化惠民演出,受惠人数1500人次。开展文化体育科技公益培训千人夏令营活动,课程涵盖20个项目,受惠人数1000人。开展市级非遗申报,非遗传承发展成效显著,凤岗客家山歌进校园入选非遗进校园之“十大示范性案例”;凤岗客家腊肠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动5个文物点的修缮工作和纂香书室改造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成并启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推动东莞文化馆凤岗分馆、3个城市阅读驿站、融媒体中心等10个项目建设,促进公共文化和体育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体育事业

2021年,凤岗篮球队参加东莞市篮球联赛乙级,经过64场比赛的角逐,最终凤岗女篮七战七胜捧起冠军奖杯,凤岗男篮获得亚军。至此,凤岗男女篮近十年来再次获得市篮球联赛甲级的“入场券”。凤岗镇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点建设,规范服务站点运营管理,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400多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1个,服务点23个,分布在12个村(社区)人员聚集的广场、公园、工业区等区域,每个服务点配备2名体育指导员,并以全民健身为抓手,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2023年,凤岗镇组队代表广东省参加乡村特色健身技能交流展示,在健身操舞类项目中,以9.17的全场最高分获得一等奖,同时还获得最佳编排奖、最佳服装奖。

卫生健康

东莞市凤岗人民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凤岗镇的公立性医院,担负着全镇几十万人口的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工作。该医院核定床位676张,属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中医科、手术麻醉、重症医学科等一级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5个,并在油甘埔、官井头、雁田设有分院。

2023年,凤岗镇对全镇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开展免费视力筛查,“一人一档”完善视力健康档案,并为筛查出视力不良的学生提供诊治矫正意见。凤岗卫健部门常态化开展义诊活动,为老人进行测量血压、心肺听诊、测血糖等检查项目。同年,凤岗镇完成了小学二年级学生4923人实施六龄齿窝沟封闭,幼儿园儿童口腔局部涂氟28264人次,女性盆底疾病治疗684人,脊柱退行性病变干预治疗400人,对中老年人开展消化道肿瘤无痛胃肠镜筛查334人。

相关文化

客家文化

东莞凤岗镇是东莞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为了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华侨文化,凤岗镇每两年就举办一次“客侨文化节”,吸引海内外客家文化爱好者参与,让海外华侨看到客家文化在家乡的新发展。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吸收其他文化而形成的。凤岗镇是一个客家镇,全镇有120座保存完好的客家碉楼,客家文化底藴丰富。凤岗又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从清代开始凤岗人陆续迁出海外,遍布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凤岗镇居民主要是从北方中原地带的南下移民。唐朝元和元年(806年)从南阳市迁江西吉水,再经南雄珠玑巷迁入凤岗雁田村的邓氏先祖,是最早迁徙入驻凤岗的客家先人。此后,从宋朝起始一直到清朝,包括中间经历的各朝各代,均有诸多不同姓氏的客家人迁入该地各村定居。

象棋文化

凤岗镇是象棋大师杨官璘的出生地,自幼在此长大,成名后多次返回故乡,也因此而使凤岗人特爱象棋,造就了凤岗特有的象棋文化氛围。

本土方言

凤岗镇有两种方言,客家话和本地话(粤语)。凤岗大多数人会讲客家话、粤语和普通话。

客侨文化

竹塘麒麟舞主要由麒麟下岗、戏耍入园、武术表演三部分组成,是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竹塘麒麟舞非遗馆设有麒麟制作、实物展示、麒麟舞记等多个展区,该非遗馆是凤岗镇“民生大莞家”“民生微实事” 项目之一。

风景名胜

碉楼

截至2019年,凤岗约有120座碉楼,分布在油甘埔村竹塘村、三联村、黄洞村塘沥村天堂围村等地。这些碉楼是19世纪末的华侨回到家乡凤岗,兴建的防御性建筑。其中天堂围村的“忠义楼”,始建于1898年,而油甘埔村的“来进楼”建于1935年。其余大多数碉楼都建在20世纪20-30年代期间。碉楼的各层四周都设有大小不一的射击窗口,窗口上的枪眼或横或竖,有的还呈“8”字形。楼体上的图案装饰有浮雕图案,也有英文名字,又雕琢有中国传统色彩的花鸟虫鱼等。

洪全福故居

洪全福,原名春魁,广东花县人,自幼便与洪秀全生活于广西壮族自治区。1851年1月,他参加了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随后跟着洪秀全一路北上,转战湖南省、湖北、安徽、浙江省等省,曾被封为太平天国左天将、瑛王、三千岁等。清同治三年(一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洪全福四处逃亡。后得知凤岗有处洪姓村落,于是他辗转至凤岗洪屋围。洪屋围的洪氏族长出于自保之心,拒绝洪全福进入祠堂之门。于是洪全福在洪屋围象山东侧建造了十间房屋,并特设一小型祠堂——洪氏宗祠。同时,他还购置田地,在此成家立业,并将户籍转至洪屋围。洪全福的故居占地一百六十平方米,每间房屋宽四米,深八米,采用二进式设计,屋顶覆盖着青灰的瓦片,墙面则由石灰、黏土与沙子夯实而成。2004年,洪全福故居被正式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油甘埔江屋

江屋坐落于油甘埔村,其建筑布局坐北朝南,呈“非”字形结构,共计拥有房间158间,是凤岗地区客家排屋建筑的代表。此屋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有5500平方米,是当地江姓家族的集居之所。

黄洞观合楼

观合楼位于凤岗镇黄洞榕树厦村,是凤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建筑。此楼由华侨蔡观合于1927年打造。观合楼高八层,总高度约24米,其占地面积约为43.5平方米。观合楼的底层与其他房屋相连,形成了一个整体。

迴龙庵碑文

迴龙庵建于元末明初,坐落于黄洞村庵下岭南麓,其建筑面积为199.2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背靠庵下岭,是一座三间二进的青砖绿瓦的砖木建筑物。迴龙庵采用陶塑、木刻、浮雕等工艺装修,室内雕梁画栋。迴龙庵内现保存有兴贤文社碑、建立庆茹书室碑记、建立连茹书室碑等碑文,记载了凤岗先人的文化活动及社会发展历史。

凤岗历史博物馆

凤岗历史博物馆位立凤岗镇园龙山公园山顶,其建设始于2006年,并于次年11月开馆。凤岗历史博物馆馆内设有“凤岗源流”“民俗文化”“峥嵘历史”“现代凤岗”四个展室,是凤岗历史文化的收藏,是凤岗新时期的文化展示。

杨官璘象棋广场

杨官璘象棋广场,坐落于凤岗镇体育馆旁边,是为纪念中国象棋界特级大师杨官璘而建造的。杨官璘,凤岗镇塘沥村人,首位全国象棋冠军的获得者,先后获得四届全国冠军,退役后投身于象棋的研究与教学之中,培育出了吕钦、许银川等一众大师级棋手,被誉为“中国象棋宗师”。

纂香书室

纂香书室,位于凤岗镇凤德岭上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6年),占地面积达1152平方米,由上村张氏家族第十七代传人张超群兴建,其建筑采用三进两厢的砖木瓦结构,屋顶覆盖着碌灰筒瓦,硬山顶设计,檐下施砖雕装饰斗拱,龙船形灰塑正脊。檐棂、山墙及脊饰上有花鸟图案。清嘉庆年间,被誉为“广东省第一才子”的宋湘曾在此地执教,并题写了“纂香书室”四字匾额。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纂香书室举办过各类培训班,并开办了“纂香女子学校”,是凤岗镇内唯一一座清代书院。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24年8月6日13时12分,东莞市气象台对凤岗、东城、南城、松山湖、等发布分镇暴雨黄色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同时将分镇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扩展至全市。8月6日13时33分,东莞市气象对凤岗镇等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