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人类学专科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09-20 23:20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著名博物馆,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一所人类学专科博物馆,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内,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下辖的博物馆之一。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中国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专科性博物馆。该馆有文物4575号(每号1件或数十件不等),专用图书7110号(每号1本或数十本不等)。

馆藏文物

该馆现有七个展室和一个碑廊,共有近6000多号文物,包括旧、新石器时代商周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文物,以及少数民族、闽南风俗、南洋民族的文物,还有从猿人到现代人进化的系列模型和碑廊。陈列品展示人类及其文化的进化,侧重展示中国东南区文化和南洋文化。其中,中国东南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反映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古文化的渊源关系。该馆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和模型以华北为主。新石器的文物以中国东南为主,尤以闽台为要。其中,台湾圆山遗址的新石器、陶器为中国大陆的唯一收藏。东南亚和澳洲的新、旧石器是中国罕见的藏品。夏商周至隋唐五代的展品,主要有青铜器、铁器、货币、玉器以及陶瓷明器。宋元明清的展品主要是福建省,特别是德化县的古外销陶瓷。少数民族展品主要为畲族高山族的服饰、器皿和器械。南洋民族和澳洲土著民族的民俗、宗教等文物也很有特色。藏品中还有乾隆台湾省古地图等珍贵文物。该馆陈列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外民族文物3部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部分陈列了从猿到人发展路线全景,有等身大的各阶段古人类模型、原始社会生活全景、古人类和动物化石及

复原像、马来亚洞穴的各地旧石器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部分陈列了台湾新石器和福建省新石器印纹陶以及甲骨、铜器、明器、货币、瓷器、字画、武器、宗教品、雕塑品等,还有泉州市大海船模型、福建古瓷和古伊斯兰教石刻以及东南亚出土的新石器等;中外民族文物部分陈列有华北、西南民族和畲族高山族以及南洋、印度澳大利亚的民族文物等。陈列除配合学校教学参考与实习,也供校外各界参观。该馆编著或参加编著出版的著作有《林惠祥人类学论著》、《郑成功与高山族》、《人类学研究》、《百越民族史论集》、《高山族简史》、《畲族史稿》等书。

发展历史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著名博物馆(中国共有137所博物馆入选),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一所人类学专科博物馆。1926年秋,鲁迅等在厦门大学举办考古文物展览会,翌年厦门大学国学院成立文化陈列所。1934年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创办(私立)人类博物馆筹备处。1952年他将长期搜集的海内外文物一千多号(一号或为数件)全部捐献给厦门大学。同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原文化陈列所的文物也并入该馆。

遗愿成真

博物馆的很多掌故都和第一任馆长、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有关。林惠祥当年的一位学生在回忆文章中说,“陈嘉庚倾资办学,林惠祥倾资办馆,均为时人所敬仰。”

林惠祥是一位传奇人物,厦大人类博物馆就是在他无偿捐献私人收藏的基础上筹建起来的。那些他含辛茹苦收藏而来并且伴随他颠沛流离的珍贵文物,最终在这座博物馆找到归宿。

作为一位学者,林惠祥文化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史、民俗学等领域也卓有建树。他最早科学地论证了台湾省与大陆史前族群、文化的渊源关系,最早研究台湾少数民族,最早探讨南洋史前考古和南洋民族史志,是中国人类学的先驱者之一。

其实,创办博物馆只是林惠祥为发展人类学计划的第一步,他在一份建议书中曾提到,将来待条件成熟了,可以在博物馆的基础上再办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学系,建立起系、所、馆的完整体系。

1984年,经批准,厦门大学在人类博物馆的基础上,设立人类学系和人类学研究所,并增设当时大陆唯一的人类学专业,实现了林惠祥的遗愿。

2006年在厦门大学85周年校庆期间,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也将完成修缮,开门迎客。这里已被确定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修缮后馆舍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将展出数千件馆藏物品。

人类博物馆第一任馆长、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的青铜雕像将被安放在博物馆内,这是厦门大学邀请上海市知名雕塑家所塑,以纪念这位曾经为厦大人类博物馆的创立呕心沥血的学者。

林惠祥生平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林惠祥遂弃业返厦,报考厦门大学,先读预科一年。

1926年在社会学系毕业,是厦门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当时在学校毕业

生名录中列首名,文科只有他一人毕业。在厦门大学预科任教一年后,赴菲律宾留学。1928年取得菲律宾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自菲律宾返国。

林惠祥1929年,受中央研究院委托,林惠祥化名林石仁,假托为商人,单独深入日本侵占下的台湾省,进入山区调查高山族(当时称番族),搜索有关高山族生活和文化的文物,并在台北圆山发现了新石器。调查中因受到日本警察跟踪,只在台湾停留两个月,后写成《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一书。

1931年秋回到母校厦门大学担任历史社会学系教授,后兼系主任。

1935年,他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化名林淡墨,于暑假第二次赴台湾高山族地区调查,由于受到日本警察的监视,只在台湾停留两个星期,便携带搜集到的数十件高山族文物返回厦门大学。他冒着生命危险所获得的文物,是研究人类学高山族文化的珍贵资料,得到各界的重视。他记述高山族歌舞、音乐的文字,令人心驰神往。

1937年日寇侵占金门县后,举家赴南洋避难。

1947年秋重返厦门大学任历史系教授。

1953年厦门大学成立人类博物馆,任馆长,后又兼任南洋研究所副所长。

1958年2月13日凌晨因突发脑出血不幸病逝。在他58年的生涯里,有25年是在厦门大学度过的。

厦门大学台湾省研究院陈孔立教授撰文认为,林惠祥是厦门大学研究台湾第一人。厦门大学研究台湾有了很大的发展,除台湾研究院之外,其他院系也有不少教授参与这项研究,而本校研究台湾的先驱者则是林惠祥教授。

陈孔立还说,尤为可贵的是,《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和后期的一些研究,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既讲两岸的共同性,又讲台湾的特殊性。他的研究结果有力地说明了“台湾新石器人类应是由大陆东南部迁去的”,“台湾新石器文化属于祖国大陆东南一带系统”,同时,也强调台湾有其“地方特征”。

珍藏无偿捐献

早在1934年,林惠祥就创办了博物馆的筹备处,收集、发掘和整理我国东南地区和东南亚的考古、民族文物等人类标本,并且开放供厦门大学师生教学参考,也供校外人士参观。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惠祥携带他收集的珍贵文物,举家逃到南洋避难。林惠祥的女儿林华明说,父亲不为日本人办事,生活无着,有位欧洲学者想乘机收购文物,被父亲严词拒绝。为了避免日本人的纠缠,父亲逃至偏僻的乡下,隐姓埋名,以种植为生。父亲拿锄头种木薯,连火柴也买不起,靠敲石取火,生活的艰辛到了无法想像的地步。1945年日寇投降时,父亲说,若再拖半年,恐怕这条命就熬不过去了。父亲对我们说,就是用草绳做裤带,勒紧肚子,也不能变卖一件文物。

1951年,林惠祥将一生辛勤搜罗和积存的文物、图书数千号(每号一件至数十件不等)全部捐献给厦门大学,建议设立人类博物馆。在1949年的一份建议书中,他写道:“提议人因多年教授人类学的经验,深感有这种需要,自十余年前即有志倡办人类博物馆,曾自费搜罗标本……本人因目见当时私立厦门大学经费困难,乃节省自己的生活费,用来旅行、采集和购买,并拟向南洋募集标本,打算略具规模献与国家。不意因日寇侵略,携带其大部分逃亡南洋,在南洋续有增加……如厦门大学设立人类博物馆,愿意贡献为基础。”

时任厦大校长的王亚南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呈报上级有关部门,1951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人类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手写馆名。这是福建省第一家博物馆,也是中国高校第一家博物馆。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中国著名博物馆之一。

其他

历史趣闻

亲自模仿爪哇猿人当“模特儿”厦大人类博物馆初创时期只有三人,每月经费才70多元。林惠祥经常用自己的工资为馆里添购文物,他月工资两三百元,因为购置文物,家里到了月底经常没钱买米,买菜有时是赊欠的。后来博物馆的规模不断扩大,拥有二层楼36间

陈列室,人员也不断增加。几乎所有博物馆的模型、展柜,都由林惠祥亲自设计、监制甚至制作。他常常俯在地上,制作立体地理模型。他的学生和家人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他和一位技术员用粘香末雕塑从猿到人进化的模型,其中爪哇猿人就是林惠祥个人的杰作。在雕塑这尊猿人时,他既是模特又是雕塑师,对着镜子,脱掉上衣,手持木棒,张着大嘴,模仿猿人的样子,不时使劲使肌肉凸起,亲自动手塑造模型,还留下了一张老照片保存至今。

已故的厦大人类博物馆第二任馆长陈国强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林惠祥先生在博物馆亲自为参观者讲解,亲自为人类博物馆写“陈列品说明书”。他用的稿纸,常是已经用过一面的废纸。他常对我和馆内人员说:“我们应当一个钱当两个用,少用钱,多工作。”他还把自己的用具从家里拿到学校供办公用。

博物馆

日前从新疆文物局获悉,新疆正论证筹建中国国内首座体质人类学博物馆,这一博物馆将新疆各地的古代干尸标本收集起来,建设中国第一座体质人类学博物馆,统一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遗产。

近年来,博物馆在展品征集与展陈设计中,不仅关注展品所涉及的文化持有者、历史、生态等微观环境,还关注来自于地方社会经济、国家政策及世界体系的宏观影响。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种族众多,现有世居民族十三个,享有“人类学博物馆”的称誉。自十九世纪以来,在新疆考古发现了不少古代人类标本,仅新疆文物考古部门就发掘采集了约四百具古代干尸标本。这些弥足珍贵的古代人类标本为开展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实物资料。

新疆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牛汝极表示,新疆许多出土的干尸标本都被保留在各县、地区的博物馆里,保存条件有限,为有效防止干尸标本的腐化、灭失,建设新疆体质人类学博物馆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对于展示新疆文化,深入开展对古代丝绸之路各民族、各种族关系的研究,揭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和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等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已基本完成筹建中国第一座体质人类学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22-02-1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