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碑 :东汉建宁碑刻

更新时间:2023-08-15 18:24

《史晨碑》是刊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的一方碑刻,又称“史晨前后碑”,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汉魏碑刻陈列馆。

《史晨碑》为圆首碑,有额,额高34厘米,无字,碑身高173.5厘米,宽85厘米,厚23.5厘米。碑两面刻,面向东为阳面,俗称“史晨前碑”,又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等,刊刻鲁相史晨关于祭祀孔子上呈朝廷的奏章,后附四言铭文12韵24句;面向西为阴面,俗称“史晨后碑”,又称“鲁相史晨孔子庙碑”等,记叙了史晨到任后庙拜孔、修墙饰屋、疏通沟渠、植行道树、设立会市等事迹,与《乙瑛碑》《礼器碑》合称“孔子庙三碑”。其书法含蓄蕴藉,健劲遒逸,结构左顾右盼,上下启承,疏密匀称,提按得法,风韵自然跌宕,飞彩凝晖,法意俱全。

碑刻内容

碑阳(“史晨前碑”)

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蒙厚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娄,周孔旧寓。不能阐弘德政,恢崇┘壹变,夙夜忧怖,累息屏营。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建宁元年到官,行秋飨,饮酒畔宫。毕,┘复礼孔子宅,拜谒神坐,仰瞻,俯视几筵,灵所冯依,肃肃犹存。而无公出酒脯之祠,臣即自┘以奉钱,修上案食具,以叙小节,不敢空谒。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获麟,为汉制作,故《孝┘经·援神挈》曰:“玄丘制命帝卯行。”又,《尚书·考灵耀》曰:“丘生仓际,触期稽度为赤制。”故作《春秋》,以明┘大禹。缀纪撰书,修定礼义。臣以为素王稽古,德亚皇代。虽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时来祭,毕即归┘国。臣伏见临辟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长吏备爵,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夫封土为社,立稷而祀,┘皆为百姓兴利除害,以祈丰穰。《月令》:“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乃孔子玄德焕炳,光于上下。而┘本国旧居,复礼之日,阙而不祀,诚┘朝廷圣恩所宜特加,臣寝息耿耿,情所思惟。臣辄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以共烟祀,余□┘赐先生执事。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尽力思惟庶政,报称为效,增异辄上。臣晨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上┘尚书。|时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姓司空姓、大司农府治所部从事。┘

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颜母灵。承敝遭衰,黑不代仓。□流应聘,叹凤不臻。自卫反鲁,┘养徒三千。获麟趣作,端门见征,血书著纪,黄玉应。主为汉制,道审可行。乃作《春秋》,复演《孝经》,┘删定《六艺》,象与天谈。钩《河》擿《》,却未然。巍巍荡荡,与乾比崇。┘

碑阴(“史晨后碑”)

河南省史君讳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令日拜谒孔┘子。望见阙观,式路虔。既至升堂,屏气拜手。肃屑,仿佛若在。依依旧宅,神之所安。春秋复┘礼,稽度玄灵,而无公出享献之荐,钦因春飨,导物嘉会,述修辟雍,社稷品制。即上尚书,参以符┘验,乃敢承祀,余赋赐。刊石勒铭,并列本奏。大汉延期,弥历亿万。┘

时长史庐江舒李谦敬让,五官掾鲁孔畅,功曹史孔淮,户曹掾薛东门荣,史文阳马琮,守庙百┘石孔,副掾孔纲,故尚书孔立元世,山西省知府孔彪元上,处士孔褒文礼,皆会庙堂,国县员冗,┘吏无大小,空府竭寺,咸俾来观,并畔官文学先生、执事诸弟子,合九百七人。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谐,荡邪反正。奉爵称寿,相乐终日。于穆肃雍,上下蒙福,长享利贞,与天无极。┘

史君飨后,部史仇、县吏刘耽等,补完里中道之周左墙垣坏决,作屋涂色,修通大沟,西流┘里外,南注城池。恐县吏敛民,侵扰百姓,自以城池道𣽈麦给令,还所敛民钱材。┘

史君念孔渎、颜母井去市辽远,百姓买,不能得香酒美肉,于昌平亭下立会市,因彼左右,┘咸所愿乐。┘

又敕:渎井,复民饬治,桐车马于渎上,东行道,表南北,各种一行梓。┘

假夫子冢、颜母、开舍及鲁公冢守吏凡四人,月与佐除。┘

(说明:□,表示缺字;┘,表示分行;|,表示前后有间隔。)

创作背景

西汉刘彻开始,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国家宗教,儒家思想的统治话语权得以确立。东汉刘秀开始,更是有几代君主亲赴曲阜市祭祀孔子,对孔子的一系列祭祀礼仪逐渐规范化、日常化;地方官员更是争先立碑纪事,宣扬祭孔、尊孔事迹,《史晨碑》即其中之一。

对刊刻时间,因碑阳首云“建宁二年”而碑阴首云“建宁元年”,许多著录者误以为是两碑,刊刻时间也只是根据碑文首句而认为碑阳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而碑阴刻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但据碑阴记载,史晨在东汉建宁元年(168年)四月十一日到任后,便选择吉日,拜谒了孔子的旧宅,接着又向尚书奏请在孔宅以公费祭祀的事宜,奏章中还引用了符验之说,这样才能施行祭祀。其中,“乃以令日”的“乃以”两字说明史晨的到官时间和拜谒孔子并不是一天;“乃敢承祀”则说明了没有接着拜谒孔子,是因为要向尚书奏请和参验。可知,建宁元年是史晨到官的日期而非碑阴的刊刻时间。而碑阴又提到:“刊石勒铭,并列本奏。”意思是书丹记下史晨的功绩,并将史晨上奏的奏章列在前面,也就是碑阳的内容,由此可知碑阳和碑阴的刊刻时间应是一样的。结合碑阳记载来看,鲁相史晨东都建宁元年(168年)四月十一日抵达任所,之后进行祭庙、筑墙、修沟、立会市等活动,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三月七日上奏朝廷。揆情度理,刊刻时间应为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且在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三月七日上奏后不久。

艺术鉴赏

笔法

一、横法

《史晨碑》的横画富于变化,有平直的,如“臣”字上横;有中间部位凸出的,如“忧”字的上横;也有中间部位凹陷的,如“土”字的上横。

二、波法

《史晨碑》波画的起笔有方、圆之分,起笔法同横,只是起笔时稍有下探,转翻笔锋右行时逐渐提笔,笔锋行至中间位置,再逐渐加力至雁尾处。

三、捺法

《史晨碑》的捺有长捺、短捺之别。长捺出现在“教”字、“政”字等中,写法基本与“波”法相同。所不同的是波画是呈水平横置的,捺是右斜下行笔画,而且捺多是处于与其他笔画的配合、交织之中的,其效果反不如波画更为伸展,短捺如“悬”字、“报”字等之中,起笔处无明显顿头,起笔后即右斜下行,至捺脚处加力,并改变方向平出,整个过程,只有捺脚处有一折笔。

四、撇法

《史晨碑》的撇法有平撇、直撇之分。平撇笔势取横,有顺写的,也有逆写的。直撇的写法,收笔处多回锋,形成顿头,如“焕”字的“火”旁,这种直撇,起笔逆行,转、翻后笔锋下行,边行边提,至中部位置,笔画较细,再向左下行笔,逐渐加力,至末端停笔,笔锋上提,呈方形收笔,形成中间细、两端重的直撇特点。还有短撇,呈起笔重、收笔轻的写法,如“视”字的“见”和“人”字的短撇,做出锋收笔,略似楷法。

五、竖法

《史晨碑》的竖画除具有力度外,尚有一种跌宕多变的笔意存在。如“祈”字中“斤”的竖画、“辟”字中“辛”旁的竖画,其轮廓不垂直,但置其字中,却中心稳当,仪态多方。此外,“德”字、“复”字中“ㄔ”的竖画与竖撇的写法无异。

六、点法

《史晨碑》的点多作三角形,具有方向性;也有的上点写作短横的,如“礼”字、“社”字、“主”字的上点均写作短横。

结体

《史晨碑》结体端庄典雅,绰约多姿,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端庄整饬,肃穆秀润。《史晨碑》隶法纯正,线条以圆笔为主,方圆兼得,刚柔相济,舒展优雅,将端庄、工整、雍容、典雅、肃穆、秀逸集于一身,俨然有君子之风。

②左舒右展,横向取势。《史晨碑》在横向取势方面,大体有以下规律:一收缩竖画,扩展横势。如“上”字,将竖画收缩,波画伸展,结体显得宽博;“千”字,将竖画收缩,伸展中间的波画,结体显得扁平;“奉”字,将下面的竖画加以收缩,奋力舒展左边的撇画和右边的捺画,结体显得宽绰;“并”字,收缩两个竖画,伸展中间的波画来发展横势的;“仰”字,由左中右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都压低变宽,横势得到最大限度地展放。二伸展波画,令字体变宽。如“百”字、“七”字,伸展顶部波画来发展横势;“赤”字、“音”字,伸展中部波画来发展横势;“堂”字、“丘”字,伸展底部波画来发展横势。三伸展撇画、捺画,展宽字体。如“石”字、“力”字,通过向左伸展撇画,加强了横向取势;“以”字、“之”字,通过向右伸展捺画,加强了横向取势;“戊”字、“及”字,通过向左伸展撇画,向右伸展捺画,形成横向取势;“右”字、“孝”字,通过向左伸展撇画,向右伸展波画,横向取势遂生;删”字、“倒”字,通过左右两部分的分张来加强横势。“门”字,除了左右两部分的分张之外,还将左边的竖画变为撇画,从而增强横向取势。

③主笔突出,搭配灵巧。如“与”字,以波画为主笔,波画横贯字中,上下两部分高低相差不大,大小适中,旁附于波画上下,与作主笔的波画若即若离,上面部分稍宽,下面部分(一撇一点)稍微收缩,显得紧俏劲挺,全字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各司其职,气息相通;“式”字,主笔钩画写作捺画,与顶端平画搭起全字骨架,舒展大方,下面的工字旁玲珑可爱,依附在主笔构成的框架之下,“如老翁携幼孙行”(包世臣语),其亲密和谐俱显其中;“元”字,两个平画一短一长,顶戴在上,下面一撇一钩,钩为主,撇为次,钩放,撇收,共同将顶端撑托起来,全字主次有序,搭配得当。

章法

《史晨碑》的章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纵有行,横成列,布局严整。《史晨碑》章法严整,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字距与行距较大,章法布局疏朗空灵。这一特点,在同类汉碑中极为突出,充分展示了其恢宏巨制和高古典雅的庙堂之气。

②分背取势,字疏行密,横向涌动。《史晨碑》结体上内收外张,突出主笔,其波画奋力向左右舒展,撇画、钩画尽量向左伸展,捺画尽量向右伸展。因而,字体多呈扁平形状,具有横向张力,分背之势十分明显,这样,行与行之间的呼应顾盼作用比字与字之间的关联作用更为强烈,因此形成正文的整体布局的字距大于行距的排列形式。总览其整体布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行行横向之间搭肩接踵,横看犹如一排排波浪,前呼后应,一层一层地向前涌进。

③舒旷疏朗,清新空灵,静中寓动。《史晨碑》虽然以端庄典雅著称,但它的笔画是活脱的,极具偃仰变化,而且搭配灵巧,所以其字是活泼灵动的,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看似静态,实则隐含着流动之势,远离刻板之累。

作品评价

明末清初金石书法家郭宗昌:分法复邓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金石史·卷上·汉鲁相史伯时供祀孔子庙碑》)

明末清初收藏家孙承泽:史鲁相有二碑,石皆完好,字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世楷模,汉石之最佳者也。前碑载史姓字爵里,于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戌时到官,乃以令日拜孔子,即修祀,罢敛民钱。后碑史自出俸钱家谷以供禋祀,于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上尚书,时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姓司空、大司农,盖国有大造,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史不以案食小节自忽,必上之尚书、请之天子,亦贤矣哉。(《庚子销夏记·卷五·鲁相史晨孔子庙碑(前碑后碑)》)

清代书法家万经:两碑字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乙瑛碑》)、《韩》(《礼器碑》)之右。(《分隶偶存·卷上·汉史晨飨孔庙前后两碑》)

清代书法家王澍:①《乙瑛》雄古,《韩敕》变化,《史晨》严谨,皆汉隶极则。(《虚舟题跋·原卷一·汉鲁相为孔庙置百石卒史碑》)②吾以《孔和》《韩敕》《史晨》三碑举似学者,以为遒古莫如《孔和》,清超莫如《韩敕》,肃括莫如《史晨》,三碑足概汉隶。其实《孔和》《史晨》二碑皆各就一偏而诣其极,唯《韩敕》无美不备。(《虚舟题跋·原卷二·汉鲁相韩敕孔庙碑》)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每阅是碑,端谨渊肃,宛然见伯时躬上醊具,仰瞻俯视光景。东京分书碑尚不乏,凡遇一碑,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要知东京各碑,结构方整中变化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雪堂所藏金石文字薄录·汉·史晨飨孔庙奏铭(朱少河旧藏本)》)

清代书法家方朔: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为庙堂之品,隶书正宗也。(《枕经堂金石跋·卷三·旧拓汉鲁相史晨祀孔庙前后二碑跋》)

近代书法艺术家杨守敬:碑下一层字,嵌置眼,向来拓本,难于句读。自乾隆己酉何梦华将趺眼凿开,从此全文遂显。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一·汉·史晨奏祀孔子庙碑》)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钟明善:左规右矩,法度森严,立汉碑风范的。这类碑刻在汉隶碑刻中为最多。其代表作有《熹平石经》《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华山碑》《孔宙碑》《朝侯小子残石》《韩仁铭》《杨叔恭残碑》《白石神君碑》《刘熊碑》等。历来人们认为这类碑刻是汉隶碑刻的典范。这一派在当时是开风习、树“汉隶”法则的洋务派,后世则视之为汉隶中之“馆阁”。(《中国书法简史》)

历史传承

流传情况

《史晨碑》刊刻后收存在曲阜孔庙同文门下。碑下端曾嵌于碑趺的卯眼中,清代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何元锡将碑根部提升上来,碑全貌才显露。1978年移入孔子庙东庑,1998年移存汉魏碑刻陈列馆。

著录情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