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莱因斯多夫 :埃里希·莱因斯多夫

更新时间:2024-09-21 10:36

埃里希·莱因斯多夫(1912年2月4日-1993年9月11日),原名埃里希·兰道尔,是一位奥地利美国指挥家。他5岁开始在维也纳的音乐学校学习,8岁学习钢琴。莱因斯多夫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主要管弦乐团和歌剧院有过合作并有录音,以其严格的标准和尖刻的个性赢得了声誉。他还出版了一些有关音乐的书籍和论文。

人物简介

埃里希·莱因斯多夫 (Erich Leinsdorf,原名 Erich Landauer,生于1912年2月4日于维也纳-1993年9月11日在苏黎世)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1938年在“德奥合并”之后因为其犹太人身份逃往美国,并在1942年入籍。他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在当地学校学习音乐,演奏大提琴并学习作曲。在十几岁时,莱因斯多夫曾担任歌手的钢琴伴奏。他在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以及维也纳大学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指挥。1931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并于1933年获Diplom(相等于硕士)。他在维也纳完成学业,在接下来的一年他在萨尔茨堡红牛足球俱乐部音乐节上成为瓦尔特和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的助手。1937年他在大都会歌剧院首演,1938年“德奥合并”后,因为其犹太人的身份逃往美国,并在1942年入籍。

战后他也间或回欧洲演出,但他的事业重心还是在美国。他被认为是奥托·瓦格纳专家,指挥“图兰朵”也很具水平。一方面由于他接受的教育,另一方面他的剧目,莱因斯多夫被认为是典型的歌剧指挥家。另外,他和内森·米尔斯坦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也被认为是最为成功的作品。1962年他成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指挥。1978-1980年他担任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1993年9月11日病逝于苏黎世

人物经历

在20 世纪中,美国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是在世界上出尽风头的乐团,如果人们有意去一一列举这个乐团的历任音乐指导的话,便会发现从早期的尼基施·阿图尔开始到现在的小泽征尔为止,每一任音乐指导都是赫赫有名的世界顶尖级大师。人们如果再仔细地观察一番,便能看出在这批大师中间,主要是以德奥体系的指挥家和法国俄罗斯体系的指挥家为主的。其实到近代时,波士顿交响乐团是以法、俄指挥家领导为主的。这种风格的指挥家包括蒙特、库谢维茨基、明希和后来的小泽征尔,然而在这段时期内,也曾有两位德奥体系的指挥大师执掌过该团的帅印,并且为这个乐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两位指挥大师就是莱因斯多夫和他的后任威廉·斯坦伯格。莱因斯多夫在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时,也正是这个乐团的水平处于上升阶段时,因此,他为这个乐团所带来的新风格十分令人瞩目,不仅如此,他还以自己杰出的能力,为这个乐团开辟出了许多新的艺术途径,单凭这些功绩,他已经可以毫不夸张地被誉为世界一流的指挥大师了。

埃里希·莱因斯多夫于1912 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这位诞生在“音乐之乡”的指挥家,早年曾在著名的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中学习钢琴、作曲和大提琴,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该院毕业。1932 年以后,年轻的莱因斯多夫在一些偶然的机遇里被大指挥家瓦尔特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看中,于是他便先后担任了这两位大师身边的指挥助理。这样,他便有幸从这两位本世纪早期最伟大的指挥大师的身上学习其精湛的指挥艺术。 1935 年他开始担任了合唱指挥,第二年便在意大利的波洛尼亚首次指挥了歌剧演出,这一年,他不过仅仅24 岁的年纪而已,但从这次演出以后,他便名副其实地跨入到了专业指挥家的行列中,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往来于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之间,频繁地开展了一系列指挥活动。1937 年,莱因斯多夫开始了他事业上的重大转折时刻,这一年,他远涉重洋,来到了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去那个艺术上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家中谋求更大的发展。来到美国后的第二年,他便被著名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聘为常任指挥。他上任以后,便以其杰出的歌剧指挥才能,上演了大批德国歌剧作品,其中包括一系列瓦格纳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 1943 年,莱因斯多夫由于赴著名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担任常任指挥而不得不辞去了大都会歌剧院常任指挥的职务,但他在这家歌剧院中工作的五年多的时间里,曾经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莱因斯多夫担任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是接的当时著名的老指挥大师罗津斯基的班,他在这个声名显赫的乐团中工作了二年以后,又于1947 年担任了当时在美国尚属年轻乐团之列的罗切斯特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他在这个乐团中一直工作了八年之久,为这个乐团脐身于美国一流乐团的行列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5 年,莱因斯多夫辞去了罗切斯特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开始担任了纽约市立歌剧院的常任指挥。第二年又被该院加封为音乐指导。 1958 年,莱因斯多夫再一次重返大都会歌剧院担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这一次他又整整干了四年,到了19b2 年,他便继大指挥家查尔斯·明希之后,担任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 1976 年,莱因斯多夫辞去了在彼十顿交响乐团中担任的职务,并从此离开了美国,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欧洲。这一年,他受聘担任了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两年之后。他又到德国担任了柏林广播乐团的常任指挥。

莱因斯多夫在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任职期间,应该说是他全部指挥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在他上任时,波士顿交响乐团已是当时美国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了,而且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正处于一个异常辉煌的状态中,因此,莱因斯多夫在这时接手这个乐团,不能不说是对他的一个严峻的考验,然而莱因斯多夫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使人们失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全世界作出了有力的回答。他在任期间,曾领导这个著名乐团演奏了许多过去曾经被人们遗忘了的作品,并且与乐团一起作了大量的录音工作,其中包括录制路德维希·贝多芬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全集,以及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许多主要作品。除此之外,他还以其超凡旺盛的精力,主持了每年一度的伯克郡音乐节,并且通过电视向全世界转播了大量的音乐会实况。

人物风格

莱因斯多夫以其正统的指挥特点和稳健端庄的风格著称。他在指挥时,虽不像一些指挥家那样强调理性化或异常的高深莫测,但却有着令人信服的理解力和感染力。他演释的作品结构紧凑,处理恰如其分,在指挥乐队时,能够很好地控制音响及音色上的变化,使其显得异常的鲜明和富有特色。同时,他又能够极好地把握住管弦乐队演奏中的许多特殊规律,使其合奏出的效果均衡流畅、天衣无缝。他既擅长指挥歌剧,又擅长指挥交响乐,并在这两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个性。无论是对于歌剧还是交响乐,他都抱有着一种严谨的态度,忠于原谱的要求,从不搞过分的夸张来炫耀自己。因此,他指挥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一种高雅、自然和朴实的意境。

人物成就

莱因斯多夫的指挥曲目广泛,擅长德国歌剧和意大利歌剧,尤其是瓦格纳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在交响乐方面,他精通德奥古典和浪漫派大师的作品,同时是马勒安东·布鲁克纳作品的优秀解释者。他还是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的著名指挥专家。莱因斯多夫还以他编曲的管弦乐音乐会组曲而闻名,包括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的《佩莱阿斯与梅利桑德》、瓦格纳的《帕西法尔》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没有影子的女人》。他的录音成就丰富,包括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为RCA维多利亚和哥伦比亚唱片录制的78转每分钟的唱片。1950年代初,与皇家爱乐乐团为威斯敏斯特录制沃尔夫冈·莫扎特交响曲全集,与罗切斯特爱乐乐团为哥伦比亚录制备受赞誉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3号交响曲》。1960年代与洛杉矶爱乐乐团、爱乐乐团和洛杉矶的The Concert Arts Orchestra为Capitol唱片录制立体声录音。与安妮娅·多夫曼和费城交响乐团(唱片上称为罗宾汉德尔乐团)为RCA维多利亚录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弗朗克的D小调交响曲以及门德尔松爱德华·格里格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从1957年开始,指挥在罗马录制的完整立体声歌剧录音,首张唱片是与辛卡·米兰诺夫、尤西·比约林和莱昂纳德·沃伦合作的贾科莫·普契尼《托斯卡》。在RCA维多利亚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期间,录制了马勒贝拉·巴托克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完整版,以及纪念约翰·肯尼迪总统的沃尔夫冈·莫扎特《安魂曲》现场版。后来,录制了其他歌剧唱片,包括埃里希·沃尔夫冈·科恩戈德的《死城》,这是第一张完整的立体声录音,与卡罗尔·内布莱特和雷内·科洛合作,为RCA录制。与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合作,录制了贝多芬的第二次完整版钢琴协奏曲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彼得·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还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录制了完整版的《罗恩格林》歌剧,这是一项庞大而昂贵的项目,当时是美国首个与重要管弦乐团录制的瓦格纳歌剧。在波士顿交响乐团任职期间宣布,他和乐团将录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所有重要作品,但在任期结束时,只录制并发行了2、3、5和6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五首钢琴协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斯基提亚组曲大提琴交响协奏曲。他的许多RCA维多利亚录音被认为受到了公司具有争议性的Dynagroove处理的影响。对于德卡/伦敦唱片公司,录制了许多沃尔夫冈·莫扎特歌剧,包括《唐·乔望尼》《女人皆如此》和《费加罗的婚礼》,以及一部备受赞誉的瓦格纳《瓦尔基里》录音。在1970年代离开波士顿后,回到德卡/伦敦唱片公司,为他们备受赞誉的Phase 4立体声项目录制了几部唱片,尤其是《春之祭》和《彼得鲁什卡》。在谢菲尔德实验室,莱因斯多夫在1980年代与洛杉矶爱乐乐团录制了三张直接唱片。

在视频上,莱因斯多夫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奏《约翰·施特劳斯:名曲》,该视频于2003年以杜比数字格式发行。莱因斯多夫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许多电视表演已由VAI和ICA Classics发行在DVD上,其中最著名的是ICA Classics发行的1969年4月录制的彩色版彼得·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表演。这部作品获得了多个评论的赞誉。莱因斯多夫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经常在WGBH-TV的本地广播和PBS的交响乐之夜节目中亮相。1967年8月17日,莱因斯多夫在NBC的彩色黄金时段特别节目中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这是商业网络定期播出完整的古典音乐会的时代的反映。该节目名为《在坦格尔伍德的一个晚上》,特邀小提琴家伊扎克·珀尔曼担任客座独奏家。他的三部杰作包括奥托·瓦格纳的《齐格弗里德》、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春之祭》。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