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石龙尾 :玄参科石龙尾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20:12

大叶石龙尾学名石龙尾属 rugosa (Roth) Merr.),别名大叶田香草、田香草、水茴香水香薷水八角下田菊日本下鱵鱼棉,为玄参科石龙尾属下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具横走而多须根的根状茎。生长于水旁、山谷、草地。全草具浓郁的八角茴香气,可入药及提取芳香油,中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和基诺族民间常用香料植物。在台湾花莲县富里乡东里村(大庄)大满族用来酿酒,称之“大满酒”。

形态特征

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椭圆形,长3-9厘米,宽1-5厘米,边缘具圆齿;上面无毛或疏被短硬毛,遍布灰白色泡沫状凸起;下面脉上被短硬毛;脉羽状,每侧约10条,直达边缘,在叶的下面隆起。

花无梗,无小苞片,通常聚集成头状,总花梗长2-30毫米,苞片近于匙状矩圆形,全缘或前端略具波状齿,基部无柄,与萼同被缘毛及扁平而膜质的腺点,花除上述排列外,亦有单生叶腋的;萼长6-8毫米,果实成熟时不具凸起的条纹或仅具5条凸起的纵脉;花冠紫红色或蓝色,长可达16毫米;花柱纤细,顶端圆柱状而被短柔毛,稍下两侧具较厚而非膜质的耳。蒴果卵珠形,多少两侧扁,长约5毫米,浅褐色。花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大叶石龙尾野生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沼泽地,沟谷、沟边及潮湿的地方,在水中及荫蔽度为80%以上的沟谷林下也见生长。性喜高温高湿,年平均温度在18.2-23.6℃的地区,生长正常,最高气温35.7-42.3℃,绝对最低气温-1.2至2.7℃,年降雨量为780-1600毫米,土壤为冲积土或红色壤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日本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缅甸马来西亚老挝越南菲律宾新几内亚岛和波里尼西亚;在中国分布于广东、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徽、台湾、湖南省云南省景洪市勐腊县绿春县梁河县)等省。

栽培

播种

大叶石龙尾种子细小,千粒重0.018克。种后翌年2-3月播种,条播或撒播均可,以条播较好管理,在上开横沟,沟心距20厘米,深3厘米左右,用草木灰与种子充分拌匀,均匀地撒在沟内,上盖较薄的覆盖物(稻草或茅根),种子发芽需温度23-24℃,播后约15天发芽,发芽率57%。种子萌发后可逐渐拆去覆盖物。

分株

在生长旺季到来之前,进行分株取苗直接移栽。这样可较快地扩大种植面积,而且通过疏去一部分过密植株,对原植株的长势和产量有促进作用。

选地整地

宜选在河边、沟边、池塘周围、林下或宅旁等潮湿空地种植。大叶石龙尾种子细小,整地必须细致,才利于出苗。深耕25厘米左右,反复细耙,务使土块细碎,土面平整,随深耕每亩施堆肥、厩肥或熏土等2000千克,作宽1-1.5米,高约10厘米的畦。

播种后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苗高6-7厘米和10-12厘米时,各间苗1次,保持株距10厘米左右。生长期注意中耕除草。

采收

大叶石龙尾生长快,周期短,当年种植可当年采收,种植1次可采收10多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每年的7-8月和10-11月可采收1-2次,其中以10月盛花期采收为最理想,产量和芳香油含量都高。

病虫防治

植株在生长盛期和花期,经常有卷叶蛾危害,可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主要价值

食用及经济:大叶石龙尾基叶可提芳香油,精油可用于食品、糕点、调料等,或作甜味剂,可作八角代用品。中国西双版纳傣族和基诺族常取鲜茎叶或风干磨成粉,作肉食品腌渍的调味香料,或与其它菜一起煮熟食用。大叶石龙尾鲜茎叶出油率0.2-0.43%,干茎叶出油1.79-2.25%,芳香油化学成分为芳樟醇(0.08%)、胡椒酚二甲醚(21.94%)、顺丁烯二酸二丁酯大茴香醚(0.03%)、茴香醛(0.05%)、反式,反式-己二烯二酸大茴香醚(75.39%)、大茴香丙酮(0.03%)、石竹烯(0.08%)、蛇麻烯(0.15%)、异愈疮木烯(0.01%)等10个组分,精油含量及主分因不同环境,不同生育期而有差异,与八角精油类似。

此外,在台湾花莲县富里乡东里村(大庄)大满族用大叶石龙尾酿制的“大满酒”中,也可见其应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