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区 :中国台湾高雄市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3-11-10 17:47

小港区位于台湾高雄市南端,北临凤山区,东邻大寮区,西北连前镇区,西南滨台湾海峡,南接林园乡,为高雄国际机场,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小港原名港仔,位于高雄泻湖南岸的凤山港畔而得名。民国九年(1920年)凤山港淤塞后,成为不通舟的小港湾,故改称为小港。

简介

本区地形平坦,地质以珊瑚石灰岩为主,气候上则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为24.7℃,年雨量约为1750~1800公厘。

面积 39.8573平方公里

户口数 58,460 户

人口:(2005年5月)153,022人

行政区类别 区

下辖行政区 43里714邻

区长 孙荣文

邮递区号 812

历史

小港区旧名“港仔墘”,系因村落位于高雄湖南岸之凤山港畔而得名。本区开发甚早,早在荷据时期荷兰人就在此建立港口。明郑时期由郑成功部将吴燕山负责开垦,清代时则属凤山县台湾省)管辖。

日据时期因凤山港淤塞,成为不通舟楫的迷你港湾,故改称“小港”。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在此设置“小港庄”,划归高雄州凤山郡管辖,战后改设高雄县小港乡。1979年高雄市奉准升格直辖市,并将原高雄县小港乡划归高雄市,改为小港区至今。近年来由于高雄国际机场及临海工业区的设置,使得小港区成为国际门户及工业重镇,迅速的迈向都市化发展。

又据“台湾古地名”一书云,港仔墘,即港畔之义,也即凤山港畔之部落。按台湾省闽南语的“墘”字,是专用于湖、潭、溪、圳、陂埤之边畔。往昔凤山港又称盐水港,撰修于光绪二十年的凤山县采访册,港澳项下有“凤山港即咸水港”之记载,是打狗港南方的支助港。凤山港原是打狗港东南水陆交通之要冲,船舶经常辐港内,后来港底日趋壅塞,至清朝末期已经淤废,因之被前镇港所取代。此时的凤山港,已成为不通舟船的排水沟,或“迷你”型的小湾,故民国九年地方制度改正时,改称港仔墘为“小港”。

开发建设

小港的开发早在荷据时期就已开始,在明郑时期属万年县,为郑成功郑成功部将吴燕山所垦拓。清朝时代 先后隶属凤山庄、凤山里,其后又分为凤山上、下两里。日据时代因地方行政区域经常变更扩张,先后隶属于凤山支厅、凤山小港庄管辖的有小港、二苓、大人宫、店仔后、盐水港、中林子、凤鼻头、大林蒲、红毛港、中大、空地仔、葱脚、中廓、大坪顶、二桥等十五个部落。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后,将所有的街庄改为乡镇,小港乡隶属于高雄县。直至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高雄市改制为直辖市时,小港乡由高雄县归并为高雄市的行政区之一,并改为小港区。

小港区位在高雄市的最南端,东与大乡毗邻,南接林园乡,北邻凤山区,西北与前镇区接壤,西南濒临台湾海峡。其总面积三九·八五七三平方公里(占高雄市总面积的二五·九 五%,约四分之一强),辖内共有四十三里,七二九邻。地形上,东有凤山县丘陵的天然屏障,不仅地势雄伟,且加上汪洋碧海,景色更加优美。

小港地区的居民过去原以渔业为生,但自从高雄港第二港口、高雄国际机场、临海工业区的开辟、中钢、中船、中油、台电等重工业相继设厂、扩建于此,早已使小港地区今非昔比,其产业结构也由农渔业转变为工业,而近几年来小港区在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及政府积极推动之下,已成为国际重要门户及重工业核心,目前更进而朝向“亚太营运中心”这个目标迈进。

外部连结

高雄市小港区公所

区划沿革

小港区在荷据时期已经开发,有红毛港的地名可以为证,明末清初所谓的“红毛”,是指荷兰人。荷兰人 在此建红毛港与安平港成为犄角之势,本区在明郑时期属小竹桥庄,为郑成功部将吴燕山所垦拓。入清后,划为凤山里属。日据时期行政区域迭有变更,光绪三年(1897,明治年),属凤山办务署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隶属台南厅凤山支厅,下设港仔墘区、大林蒲区及空地仔区等三区:(图为日据时代高雄州厅图,小港名称已经正式出现)

港仔区:辖草衙庄、佛公庄、港仔墘庄、二苓庄、大人官庄、店仔庄等。

大林蒲区:辖红毛港庄、大林蒲庄、中林庄、凤鼻头庄等。

空地仔区:辖下庄、空地仔庄、山?庄、大坪顶庄等。

嗣后地方政制变革频繁,本区先后隶属于凤山支厅、凤山县、凤山办务署、凤山厅等。

民国九年(大正九年)合并港仔墘、大林蒲、空地仔三区设置小港庄,隶于高雄州凤山郡,本庄计辖有草 衙、佛公、小港、二苓、大人官、店仔后(今店镇里)、盐水港(今临海工业区)、中林仔、凤鼻头、大林蒲、红毛港、中大厝、空地仔、荆葱脚(今高松一带)、中?、大坪顶、二桥等十七个部落。

民国廿九年(昭和十五年),高雄市扩大行政区,将小港庄的草衙及佛公两地划归高雄市前镇区。民国卅四年台湾光复,台湾行政长官公署颁布县市乡镇组织规程,本区改称高雄县凤山区小港乡,稍后废除区署制,直隶于高雄县政府。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本市改制为直辖市,小港乡亦随其旧属草衙与佛公的后尘,改隶本市,更名为小港区,成为本市第十一个行政区。

交通

高雄国际机场

高雄捷运红线 (南段预定2006年底通车)

重庆中山四路

沿海一路

教育

·大专院校

高雄市餐旅学院

·高中

高雄市立小港高级中学

高凤高级工业家事职业学校

·中学

高雄市立小港中学

高雄市立中山中学

高雄市立明义中学

高雄市立凤林中学

·小学

小港区小港小学

小港区太平小学

小港区青山小学

小港区坪顶小学

小港区凤林小学

小港区二苓小学

小港区海汕小学

小港区桂林小学

小港区汉民小学

旅游

小港区有乾隆年间创建的古庙两座,其一为兴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的凤宫里凤仪宫,供奉温、朱、池三王爷,经多次重修,主事者尚知利用旧有材料,维持古迹原貌,如现有的庙柱石础、雕花大石柱及花岗阶等,经鉴定均为初期建庙时唐山运来的原始材料,诚属可贵。庙之正殿有乙丑年(1805)石香炉一对,风貌古朴,诚值鉴赏。

小港区是王爷信仰很盛的地方,王爷是福建省泉州府民间信仰的神祇之一。小港区的另一座王爷庙是凤林里的凤林宫,据该庙沿革碑记载,系创建于康熙帝卅六年(1697),供奉温府王爷及朱王爷灵旗,香火鼎盛,信众普及于邻近各地。庙内存有三百年前的明代香炉一个,及英国苏格兰晨钟一个与浙江温州编造的藤制古扇等物尚有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建造的两座朝凤寺,一座供奉观音佛祖;另一座除祀奉观音外,还供奉天上圣母。另有济天宫,建于乾隆,祀奉尊王公;飞凤寺,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供奉福建南安的守护神广泽尊王。可见小港区的古庙,在本市亦属寺庙较多的区域之一

凤仪

凤林宫

吴宅古厝

高字塔艺术文化园区

小港美食

乌鱼子

产地:中国高雄市

工艺:渔民获得乌鱼以后,即将雄乌鱼售到鱼市场,雌乌鱼则剖出鱼卵,与鱼肉分别出售。专门加工乌鱼 子的工厂收购后,先将卵子缜密漂清,除去附带物,放在木板下压去水分至相当程度,把它压为扁平形;再取出整形、整理,用麻绳扎好,挂起来凉干。成品后乌鱼子表呈琥珀色为上品,几乎透明,卵形肥大,丰美坚实,而软硬适度。最后,以各种样式的纸匣装盛,每匣至少两对。到吃时,再将鱼卵切成薄片,在炭火上微炙,直到成熟为度,再配以各种佐料,便可食用了。乌鱼子本是乌鱼子卵,经烘烤后,蘸以酱油,拌以姜葱,便为佐酒妙品。看,赏心悦目;吃,异香味味道留存良久。乌鱼子还能做为新年礼品,馈赠亲朋好友。

高雄家鳄

产地;中国高雄市

特点:鳄,俗称鳄鱼,但不属于鱼类,他是爬行纲的一种。鳄鱼四肢短,尾巴长,全身有灰褐色的硬皮,大的鳄鱼身体长达3米到6米。鳄鱼善于游泳,以捕捉鱼、蛙和鸟类为食,如果人不小心,也会成为它的一顿美餐,可想而知鳄鱼是面目可憎、性情残暴的动物。鳄鱼的生活习性和生理构造非常奇特。它没有舌头,却是地道的肉食动物,吃东西时只一两口就吞下去,不用担心消化不良。3岁以上的成鳄,可以把铁钉消化掉。鳄鱼没有腮,却有一副功能优异的肺,成鳄可以每次潜水1-2小时。寿命约70-80年,适于枉息在260C以上的淡水中,低过这个温度,很快就会死亡。

功用:鳄鱼肉是一种独具风味的佳肴。加工后的鳄鱼皮柔软,丰厚,色泽美观。

可可椰子

台湾省古古椰子(可可椰子)

产地;中国高雄市

特点:高干晚熟种,树高35米左右,树龄长达百年,定植后15年开花结果,盛产期50余年,果实硕大;矮干早熟种,树高15-20米,树龄约30-40年,定植后4-5年开花结果,果实略小,呈黑三棱形,重1500-2500克,防治病虫害和采摘均较易。

美浓的油纸伞

产地:中国台湾高雄。

工艺:油纸伞制作方法完全是用手工。细长的伞骨,都是用从台中市运来的“孟宗竹”经浸水后削成,竹身硬而富有弹性,因为本身具有的糖分全部去除,所以不会惹虫遭蛀。再经过钻孔、穿线,一顶圆形的纸伞骨架就此成型。接着将成扇形的绵纸,用棉子油一片片粘在骨架上,曝晒之后,涂上防水桐油。油纸伞就制作成功了。上过油桐的纸伞,既有防水的功能,又可增加棉纸的韧性,更使原本单调粗俗的棉纸变得亮丽透明。

风俗:在制作油纸伞的师傅家里,都供奉着“巧圣先师”的牌位,传说是春秋鲁班(一说是鲁班的妻子,又一说是古代一位王侯的夫人)发明制作油纸伞。]“巧圣先师”的牌位旁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竿树立拓天空”,下联是“片片弥逢遮雨露”。现如今油纸伞不仅仅可以“遮雨露”,而且已成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了。

抗日英雄

林少猫,一个陌生的名字。后壁林,一个陌生的地名。然而在日据时期,这个人名,这个地点却让日本军 队大伤脑筋,也使小港人永世引以为傲。

当时武装抗日时期,反抗日本政权的武装力量此起彼落,而其中有三股势力被称为“台湾三猛”。分别是简大狮柯铁和林少猫,而其中又以林少猫为最具影响力!

林少猫,凤山县阿猴(今屏东市)人,有人说他是刘永福的部下,也有人说他本业是杀猪的。在清廷割让台湾省后,他起而抗日。率领数百名手下,往来高、屏、南三地,与日本军宪展开武力对抗。屡有胜绩。逼使日本总督采取怀柔政策,林少猫虽不愿屈服,但因幼子被日军逮捕,其友人均遭监控。重义气的他,只有出面与日军妥协。日本总督同意林少猫居住在后壁林一带(即今大林蒲、凤鼻头到餐饮学院一带),每年给他资金,并同意他享有后壁林一带的治外法权,不受日本法令控制。由此可知,日本当时对林少猫的忌惮。三年内,后壁林自给自足,酿酒、制糖,俨然成为独立王国。在1902年,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围剿后壁林,大炮轰击使后壁林成为一片火海。林少猫仍负抵抗,最后身中五枪而死。整个后壁林青壮男丁罹难两百人,几乎全面被灭。而后壁林的失败也代表了台湾对日武装时期的结束。

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由于日本统治者的刻意扭曲,使得林少猫一直被定位成打家劫舍的强盗,虽然目前已平反并入祀台湾忠烈祠,但他的事迹不只多数的高雄市人不清楚,连许多土生土长的小港人也已淡忘。走在后壁林过往的土地上,踩着隐没不显的烈士鲜血,怎不令人感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