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海焚余 :岭海焚余

更新时间:2024-09-20 20:47

《岭海焚余》是作者金堡创作的一本书籍。

内容介绍

作者金堡。其生平、思想及文字被禁原因见《彳扁行堂集》。

金堡著作除了文集,还有大量奏疏,当其文被禁以后,后人有敬慕其高义者多方搜集金堡的奏疏,以抄本得以流传,名《岭海焚余》。集中奏疏多为作者在隆武永历朝所上,凡四十九篇,编为三卷。因为不是金堡的全部奏疏的汇集,故称焚余。卷上是隆武朝奏疏,中、下两卷为永历朝奏疏。奏疏内容大多是关于两朝朝政及抗清方略的,中多攻击清廷之言词,在《中兴大计疏》中称清人为“犬羊”,为“虏”,“狡虏”,在《奖忠讨逆疏》中称清人之盛势为“腥风膻雨”,称满族贵族官吏为“贝酋”,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当时两个民族矛盾激化所形成的紧张局势,以及明人对清代所怀的轻蔑和痛恨的复杂心情。而集中文字,时有自表心迹的忠义之词,难怪要被夺取政权的满清统治者目为悖逆之尤。隆武朝奏疏共有十八篇,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劝导朱聿键出闽抗敌,图谋复国;二是力主奖忠讨逆,清除内部权奸的隐患;三是向隆武帝提出忠言劝谏。

金堡回乡后,与原任都督同知姚志卓等起兵余杭区,后失败,被迫入闽,于是写了《中兴大计疏》,疏中力促隆武帝“速定亲征之期”,如此则必能得到天下人的响应,因为历来“华夷之防,属有秉彝,孰无愤厉?”而圣上亦“必能光复二京”,“混一可期”,否则的话,“偏安亦不可保”;他还向隆武帝建议说:“不复徽州,不可以保江东;不复浙西,不可以绝杭州市;不复上江,不可以制南京市。”面对那些主张偏安者提出的“天子之出宜万全,兵饷未足,不敢以至尊为孤注”的论调,金堡指出目今“势危而时迫”,皇帝正应该“自以其躬为孤注,激发忠臣义士之气”,以得到“四方响应”。如果“直为此迟回,坐失大信于天下,”则“恐狡虏有以窥陛下之深浅”,而那时因为“观望者离心”,“砥砺者解体”,则“事必败矣”。其言凿凿,其情恳切,惜隆武小朝廷内早已党争闹得不像样了,他的话还有谁听呢?

在《为郑遵谦讼功疏》中,金堡对于保江东有功,“忘身殉国”的郑遵谦所受的不公平待遇鸣不平,疏中一开始就说到:“为详述首义之功,兼破群邪之说,以存万世公论”,点出了上疏的目的。疏中称赞了郑遵谦,谓其事迹“足以动天地而照耀今古矣”,并斥责了那些“反言黑白,倒执短长”,公报私仇的宵小之辈。《奖忠讨逆疏》中对“奸臣窃柄,政以贿成”的混乱局面以及力主投降者得势的情势,直言上书,要求奖忠讨逆,明确主张“奖忠义者先贱而后贵,讨叛逆者先贵而后贱”,提出奖励殉国之士,诛戮“甘心负国,跪门求用”的礼部尚书姜逢元等人。《论马士英不当复职疏》中,金堡毫不避忌地指出:郑芝龙之所以力主复用马士英,是“特欲使陛下失人心耳”。疏中引弘光帝用马士英而失南京市,浙东鲁王复用马督师,浙江省百姓讥为“翻板弘光”之事,劝朱聿键不要“再蹈此辙,取笑四海,贻讥万世”,以免“使人谓陛下轻祖宗安皇太后而重郑芝龙,首反居下,足反居上”,语言犀利,而道理却足以警人。疏中言如“陛下日言爱百姓而先庇一害百姓之人,日言报祖先而纵一覆祖宗社稷之贼,无以自信于天下。”笔力千钧,亦足以让统治者沉思了。

金堡奏疏中还有许多篇幅是对朝政提出劝告的。《论停刑疏》劝隆武帝勿“轻人命”,处置犯过的大臣要审慎,要与大臣们多商议,只杀该杀人。对于皇帝当时的一些做法,他提醒说“陛下用刑如此,何以用兵?立法如此,何以立礼?”并劝其“深维往失,益毖将来”,言而有信,令出必行。《陛辞忠告疏》中,劝朱聿键对文武百官多加监督,“共同实政”。他劝皇帝警惕朝中大臣结党争斗,并力挽“易于言君而难于言臣,易于言相而难于言将,易于言功而难于言过”,以及“不奉令而奉意,不畏理而畏势,不争军功而争官体,不断事实而断空言”的不正常现象,并注意勿使武将得操政权。书载当隆武帝命翰林将金堡此疏写在文华殿屏障间,俾君臣交儆时,郑芝龙认为其攻击的对象是自己,要车裂金堡,足见此疏的批判力之大。《极陈时事疏》中对隆武帝倚重郑芝龙等人,一方面,“储无宿粮,守无宿备”,另一方面又“铺张中兴,粉饰太平”的做法进行忠谏,告诉他不要认为“诸高冠长剑者皆可以共生死。凡群集阙前,以陛下为利之所在者,异日必为害之所在,而去之惟恐不速。”望其了解“士之勇怯”,“备之缓急”,“道之险易”,争取有一番作为。

朱聿键殁,永历自立。当其时大势已去,朝内党争又酷烈之极,而金堡仍然不肯闲着,时时犯颜直谏。《岭海焚余》中、下卷中奏疏的内容均为此时所撰。其中,卷中收疏十七篇,卷下收十二篇。这近三十篇奏疏的内容主要是指出时政弊端,倡言用兵方策以及弹劾权贵。在《时政八失疏》中,金堡说朝廷政事有八大失误:“朝政不宜独专”,“勋封不宜无等”,“罪镇不宜久纵”,“中旨不宜频传”,“贪墨之风不宜自内廷始”,“调停之术不宜自言路终”,“义兵不宜概行摧折”,“奉使不宜滥及非人”,“均切中要害”。特别是在头一条“朝政不宜独专”中,指出文安侯马吉翔因护卫皇上有功而获荣宠,独揽朝政,尽管力辞内阁职衔,却不辞阁权,“避名而居实”。更有甚者,“吉翔督理京营,仍管锦衣卫”,并“参预机务”,“主会推大僚”,“奏章进止悉在其门”,“敕经其看详酌定”,“出入内廷,口传天语”,实则一人而集内阁、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翰林院、司礼监大权,金堡说:“举天下人之分理而一人任之,三百年无此法,三百年亦未尝有此人,权震世者主危”,指出了这样做的大隐患之所在,并建议削马之权力。

《中兴四议疏》提出四条抗清的用兵策略,分别是:“八闽之事权当一,三吴之声气宜通,江楚以合而为功,秦豫以分而握胜”。在第一条建议中,金堡指出福建省之地对永历朝的重要性,建议朱由榔特诏郑成功全权处理福建军务,“使得合将士之涣散,宗藩之觊觎”,“以断窥粤方路”。“三吴之声气宜通”指出“三吴为财赋奥区,贤士大夫之所聚,倡议之烈,及今未散”,建议慎选一贤臣全权督师南京市,待机开进维扬(扬州市),“合山东省而恢河北省”。“江楚以合而为功”一条,建议江西省湖南省、湖北各路人马合兵,然后由督辅何腾蛟“居中节制”,“于武昌区谨备行宫”,以待永历皇帝亲征。“秦豫以分而握胜”,则建议联合李过,让其所辖十一部出河南省,以阻占据西安市吴三桂之兵南下。从以上两份疏中,既可感受到金堡为国殚思竭虑,忧心如焚的心情,也可以对其政治、军事才能有很全面的了解,惜乎其人生不逢时,最后竟以出家而终老,实在令人感慨。

又《申饬督辅三令疏》中,请求朱由榔要严整朝廷法度,防止大臣擅权。疏中一开始便写道:“今日之患既在外,复在内,太阿旁落,非一朝一夕之故,天下寒心久矣”,原因是“中朝举功无以大服群伦,小则有何北方命之忧,大则有许下擅权之■,即使光复二京,终非国家之福。”所以当前最要紧的是整顿朝政,约束重臣,消除内部争斗,以免“一家为鹬蚌之持,狡虏收渔人之利。”《论锦衣卫擅杀疏》中,谏永历帝要严格限定锦衣卫的权力,防止其擅取人命,并建议“诛戮有罪,惟师阵可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其余一切刑杀,必先奏明请旨。”避免冤案发生,亦以服世人之心。从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尽管永历朝廷已经岌岌可危了,其统治仍异常黑暗,草菅人命的事时有发生。由此也可看出,明朝之亡是不可避免的了。

《请核冒滥疏》中,面对当时大臣们中间存在的冒领封赏,以及朝廷赏罚不明的现状,金堡十分气愤,他“愿得罪于一时,存公论于万世”,有力地揭露了一些大臣的丑行。疏中讲述“绝不见阵”的胡执恭,闻风即遁的茅守宪等大将,依然晋爵加官,实难让人心甘。至如以“反正”得官的顾元镜、朱谋■、吴尊周之流,或因日暮途穷而不得不投明,或者本是墙头草一样的人物,或者机灵地脱离危局,又以迎銮骗取功劳,让人实在不堪忍受。指出这些人之丑行后,作者总结道:“赏罚不明,则朝廷必不尊,朝廷不尊,则封信必不信”,请求统治者引以为戒。

奏疏内有不少是弹劾权贵的作品。如《劾徐心箴吕尔疏》揭露兵部车驾司郎中协理职方臣徐心箴以假印为市以及利用职权勒索多端的劣迹。《时政八失疏》中劾马吉翔的专权。《论票拟党庇疏》揭露假冒举人、沐猴而冠的吕尔。《劾何吾驺疏》中“参大奸大诈”的辅臣何吾驺,“以清政本,以绝乱萌”。《劾萧中疏》劾背主逃跑,欺君罔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学道萧中,请求永历“正刑章以伸国法”。此外还有劾王化澄,劾庆国公陈邦传十大罪等。

金堡这样大胆行事,屡屡犯颜直谏,永历帝真的那么宽容吗?不然。《岭海焚余》书末载:“堡时政八失既奏,上震怒,即欲廷杖矣。以先朝侍从初之,且不测立言之由,遣大密往五半问李成栋。成栋曰:‘此直臣,不可处也’,乃止。疏下时已十二日矣。成栋目不知书。”金堡总算没有受处分,然而永历帝的反复无常、多疑易怒,实在让人为金堡以后的前途担忧。不过,金堡毕竟说了他想说的话,其疏中言“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无不见焉”(《清实录》),表现了一个臣子应有的忠诚和正直,其人格实为后人所崇仰。

《岭海焚余》“世无刊本,藏家无著录者,盖旧在禁毁之列”,现世间所传有■抄本,后刻入《适园丛书

相关信息

鳞集毛萃

磊落光明

磊落不羁

磊落不凡

磊浪不羁

磊瑰不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