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公路 :连接陕西跟四川的国道公路

更新时间:2023-09-22 19:07

川陕公路(现国道108线),是20世纪30年代修建的一条连通西南和西北的重要公路,是连接陕西和四川省的重要通道,是西北和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货运通道。它南起四川省成都市,北达宝鸡市,全长近1000千米。

历史沿革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对华经济侵略步伐。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经济侵略行为,国民政府投入巨资,力争在战争前完成更多一些战备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浙赣铁路钱塘江大桥、川陕公路等。

1934年10月,蒋介石下令由成都平原向北打通大巴山脉,将公路修进汉中市,与正在赶工的西汉公路衔接,就成了凿通九百里蜀道的川陕公路。川陕公路总工程师是曾和詹天佑一起参加了京张铁路、杭江铁路设计施工的万希成。

1936年6月15日,经过10多万人历时一年的艰苦努力,川陕公路基本竣工通车,川陕公路穿越秦岭与大巴山,南起绵阳市,逶迤北上,经剑阁县昭化区广汉市,出川入陕,抵达终点宁强县七盘关。沿途雄关峙立,峻岭绵延。川陕公路的修通,使之成为抗战中连接西北与西南的大动脉。1937年,川陕公路全线开通。

新中国建立后,将川陕公路编号为国道108线。解放初期,宁强县党委政府发动群众,组织专业道班,协同抢修,恢复了交通,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大西南。

1973年起逐步铺设渣油路面,20世纪80年代末期对五丁关路段进行了较大的改善,相继建设永久式桥梁13座。

修建难度

地形险峻

川陕交界“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天然的秦岭大巴山脉纵深九百里,秦岭造山带坚硬的花岗石极难凿开,大巴山因多石灰岩形成的溶洞等险峻崎岖,数千年来只能以栈道与骡马山路通行,所以设计川陕公路修建方案并非易事。

第一处险境是七盘关遗址。七盘关位于川陕交界处的七盘岭之巅,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只有从山脚到山顶盘旋七道而上的羊肠小道,是蜀道难于上青天的缩影,令中美工程师一筹莫展。第二处险境是明月峡。明月峡自古是川陕咽喉要道,山势奇险,峡高谷深。第三处险境是千佛崖摩崖造像。山是一面佛墙,佛墙是一面山。第四处险境是剑门关风景区

技术挑战

1935年9月,川陕公路开工修筑,面对阻隔川陕两省的 “硬骨头”,工程处以炸药爆破花岗石,于山边凿石开道,到了实在无路可凿的鸡头关(汉中市西北),则爆破开洞,但是 当时缺乏重型开山机具,所以爆破之后的修路工作,基本要靠民工人工修筑。

川陕公路自成都市绵阳市剑阁县昭化镇广元市陕西省交界的七盘关遗址止。其中广昭段长114.5公里(起于昭化两河口,止于七盘关),沿途有中型桥梁7座,小桥涵28座。泥结砾石路面,要求宽度7—9米。广元城区以北地段,朝天峡等濒临悬岩绝壁,是古代栈道中最艰险的一程,路面仅宽6米。公路在七盘关以南为四川省境,过七盘关以北为陕西境。

人力投入

20世纪30年代公路工程的实际施工,分为“包商筑路”与“征工筑路”两种。包商筑路效率高、质量好,但价格昂贵;征工筑路却能将成本压到最低。首先开工的北段西汉公路采用包商筑路,由裕庆公司招工修建,极盛时招工3万人,但成本太高。于是,南段穿越大巴山脉的绵(阳)广(元)段改为征工筑路。

绵广段施工长达半年,造成川北民间灾难。剑阁专署9个县,6个县在大巴山里,人口稀少,征工严重冲击民生。6个山区县里,以剑阁县征工最多。剑阁全县18到40岁的男性壮丁共30730人,征工19714人。被征召筑路的民工,不但生活自理、粮食自备,还得自带工具。

1936年开年春荒,工地粮食供应不上,竟出现民工饿毙于工地惨剧。新征补的民工开始逃亡。绵广段是由民工血泪筑成的跨省公路。据统计,剑阁县征工1.9万人,共有81人死于工程。其中67人死于痢疾与寒冻、7人死于工程事故、4人死于送粮、3人死于饥饿。

1936年,川北红灯教拥众数千人,因不满政府“义务征工”筑路起而抗斗,并派人前去几个工地煽动民工造反。3月28日一度占据魏城,焚烧车辆、公物,拆毁电话,截夺工粮。红灯教的势力趁机扩大到绵、潼、剑、广各县。田湘藩带领军队把红灯教赶出了川北,这才恢复了施工正常秩序。

文物损失

1935年,国民政府修筑川陕公路,凿崖开路,绝壁炸石,给千佛崖摩崖造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0000余座以上的造像被毁。现存大小龛窟400多个,造像7000余尊。拆毁了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风景区”石碑。

作用与意义

川陕公路不仅连接了中原地区西北和西南,还在物资运输、消息传递和战略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是连接中国国民党“陪都”重庆市和共产党“红都”延安市的陆路交通要道。对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建立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大后方基地,以及奠定中国抗日战争的“内线防御”基础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沿途风景

佛教石窟千佛崖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北朝,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均有凿刻和不少题记。原有造像17000余身,窟绵延500多米,纵横密接,犹如蜂房,最高处叠至13层,达40米。因修川陕公路,半数以上窟龛被炸毁,现仅存有窟龛的地段200余米,窟龛400多个,造像7000余身.

广元剑门关风景区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石碑。现关楼是1992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为壮观的仿古式关楼。因2008年的“5.12”大地震,剑门关景区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恢复这个享有“剑门关镇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的天下名关的风采,剑阁县下大力气进行重建和升级工作。根据同济大学编制的总体规划,剑门关景区将形成大剑门、志公寺、雷鸣谷、五里坡和翠云廊5大景片,光前4个景片面积就达75平方公里。整体风格为汉代风格,着力表现剑门关风景区的雄、险、幽、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