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俊 :《山海经》中记载的天帝

更新时间:2023-05-24 16:21

帝俊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日月之父、始祖神。帝俊形象起源于《山海经》,是中国神话历史中的上古天帝,传说他“无所不能”,“无所不至”,有无限神力。

帝俊的形象一般为鸟头猕猴身,头部长角,只有一条腿,常呈弓背拄杖姿态。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历史的融合中,帝俊的形象尤其复杂且多面。在早期神话中,商朝先民把帝俊视为玄鸟,随着商周朝代的变更,帝俊的形象逐渐与其他神话人物所融合,最终消失。学界普遍认为帝俊、帝喾和帝舜是同一神祖的不同称谓。王国维在《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中指出,“帝”是“高祖”,由此发展为、,误写为、俊,进而变为舜。

帝俊在民间与天帝崇拜、乐舞祭祀息息相关,他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农业和祭祀活动,还象征着音乐和舞蹈的神性。不仅如此,帝俊的形象在墓葬中起到震慑邪祟的作用,他的神话故事在天文历法上也有重要象征意义。帝俊的形象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对社会秩序、政治权力、智慧运用的复杂态度,还反映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思想的演进。

基本概况

名号由来

在古代,"帝"这个词被用作太阳的称呼。这一习惯在今天的壮族中依然存在,壮族作为百越民族的后裔之一,仍然称太阳为“帝”。至于“帝俊”中的“俊”,代表着金子。所以,结合这两部分,"帝俊"在先越民族的语言中很可能意指“金太阳”。

外貌特征

关于帝俊的形象,有不同的解释和描述。帝俊的“俊”,本来作“𠗕”。通过“俊”的甲骨文图象,郭沫若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中认为他的形象接近于猩猩,而王国维的《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中则认为他应该是鸟头人身的怪物。不过,从古文字和图形来分析,帝俊的形象更为复杂和多元。根据对甲骨文的解读,帝俊可能拥有鸟类特征的头部(如尖嘴),但其身体却与猕猴相似,甚至可能还有尾巴。此外,他的头部可能还长有角,身体形态中可能只有一只脚,并且常拄着拐杖,呈现出一种弓背拄杖的姿态。

身份地位

帝俊是中国神话历史上的上古天帝。据《山海经》记载,帝俊“无所不能”,“无所不至”,有无限神力,不仅为日月之父,还是东方部族的始祖神。

日月之父

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日月之父。在《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描述了帝俊和他的两位妻子——太阳神常羲的故事。根据这些古籍记载,羲和为帝俊的妻子,帝俊与羲和生下了十个太阳神儿子,称“十乌”,羲和会在甘渊为新生的太阳神们洗澡,保持他们的清洁和光明。另一段记载则提到帝俊的另一位妻子常羲,帝俊与常羲生下了十二个月亮神女儿,常羲会在西方的荒野为她们沐浴。

始祖神

根据《山海经》的描述,帝俊是大量东方部族的始祖神。《大荒东经》这本古代文献详细记录了帝俊及其后代所建立的几个国家。帝俊建立了中容之国、黑齿之国和季釐之国。中容之国子民生活依赖于狩猎野兽和采集果实,同时驭使四兽:豹、虎、熊和。黑齿之国的子民姓姜,以黍为主食,也饲养相同的四种动物。季釐之国则位于襄山和重阴山附近,以狩猎为生。而白民之国、司幽之国由帝俊的子孙所创立,并与中容之国和黑齿之国习性相似。其中白民之国由帝俊的子孙帝鸿建立。司幽之国,由帝俊的后代晏龙创立,其独特之处在于人们不结婚,分为“思士”和“思女”,只要像白一样用眼睛相望就能受到感动生出孩子。而帝俊的第三位妻子娥皇生下了三身之国,其子民都姓姚,长着一个头和三个身子,也吃五谷,驭使四兽。

形象起源

帝俊的形象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古籍《山海经》,主要记录在《山海经·大荒东经》《山海经·大荒北经》和《山海经·海内经》中。其故事并没有在正史或者诸子百家的文献中出现,而是仅在《山海经》中有有十六条事件记载,在《山海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金荣权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中指出,帝俊是一个神秘而独特的神祇,帝俊的神系源头和脉络独立于炎帝黄帝两大神系之外,在《山海经》中构成了第三个重要的神话体系。

形象流变

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的融合过程中,帝俊的形象尤其复杂。在早期神话中,商朝先民把帝俊视为玄鸟。随着时间的推移,帝俊的形象逐渐与其他神话人物所融合。近代以来,学术界普遍认同帝俊、帝喾和帝舜实为同一神祖的三种不同称谓。根据《帝王世纪》记载,帝俊是殷民族的始祖契和周民族的始祖后稷的父亲帝喾,而在《大戴礼记》和《世本》的《帝系》中,帝喾被列为姬姓的玄嚣一系,是项昌意系外的另一支系。由此,帝俊也可能是黄帝的后裔。同时,《世本·王侯大夫谱》中帝俊又被认为是帝舜的化身。王国维指出,《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中提到的“帝”即是“高祖夔”,而夔因音变而成为喾、俈,形误而成为夋、俊,进而音变为舜。

玄鸟

上古时代的东方殷民族崇拜帝俊为其天帝(上帝)和创始神,而将鸟视为祖先和图腾,这一文化特征体现在他们的祭祀歌曲和甲骨文中。例如,《诗经·商颂·玄鸟》中提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袁柯在《山海经校注》里写到:“帝俊之神,本为玄鸟”,可知帝俊为玄鸟的化身。此外,在《山海经·西山经》中,帝俊生下的十日,又称帝江(帝鸿),是一个火红色、展开翅膀的太阳鸟,又显示帝俊与太阳鸟有着直接的联系。帝俊在殷民族中的地位与周民族所崇拜的黄帝相当,都是各自文化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然而,由于周民族最终战胜了殷民族,黄帝的中国神话因此得以更广泛地流传和保存。帝俊作为战败方的神祇,他的神话故事大多散失,仅有零星的记录和传说保存下来。

帝喾

帝喾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史料中,古代文献《礼记·祭法》提到“殷人喾”。因此,商朝人的始祖出现了帝喾和帝俊两个不同的形象。据《帝王世纪》的记载,帝喾是高辛氏的后代,姬姓,其母不详,生而神异,自称名为俊。《五帝本纪》记载:“帝喾名夋。”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有“高祖夋”之词。殷商人的高祖名“夋”而非“喾”,可能表明“喾”曾写作“夋”,而早期的“俊”可能就是以“夋”书写。

最初关于帝喾的记载非常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他的身世和事迹越来越详细和丰富。《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帝喾家谱和后代,表明他是黄帝的曾孙,他的妻子和子嗣也有详细的记载。而帝喾与帝俊的妻儿名字存在大量重叠。《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帝俊生后稷”,而《绎史》引《世本》也称帝喾的元妃姜嫄生后稷。《大荒西经》里,提到帝俊的妻子叫常羲,而在《世本》中,又说帝俊的一位妻子叫常仪。《海内经》这本书里说帝俊有八个儿子,而在《左传》中也提到高辛氏(帝喾)也有八个才子,其中两个叫中容和季釐,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和高辛氏的另外两个儿子仲熊和季狸很像,所以可能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叫法。从名号和世系的角度看,帝窖和帝俊很可能是同一位神祇的不同表现或称呼。随着帝喾的形象日渐清晰,成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帝俊这一形象逐渐消失,而帝喾则正式成为中国神话中的重要人物。

帝舜

《国语·鲁语》则记载“商朝人褅舜”。三国时期的学者韦曜提出,“帝舜”可能是“喾”字的误记。《楚辞》的《天问》也支持这一观点,将帝舜的传说放在夏桀之后,殷先公先王之前。《山海经》中提到“帝俊生中容”和“帝俊生后稷”等诸多故事,在晋代郭璞的注解中提到“俊亦帝舜字,假借音也”以及“俊宜为喾”,意思是“俊”也是“帝舜”的一个名字,“俊”更适合被解释为“喾”。在战国前后的文献中,帝舜的形象与帝喾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私名“复”和妻子名为“常羲”。《礼记·祭法》和《国语·鲁语》中的记载也显示了帝喾和帝舜在祭祀传统中的相似性。

相关传说

帝俊与五彩鸟

据《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在东方荒野奢比尸神的领地附近,有一群美丽的五彩鸟翩迁起舞,这些五彩鸟包括皇鸟、鸾鸟和凤鸟(即凤凰)。帝俊时常从天上下来和五彩鸟一起跳舞,与这些五彩鸟成了朋友,后来这些神鸟负责帮他守护着两座祭坛

帝俊的竹林

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帝俊在北方荒野的卫丘拥有的巨大竹林。这些竹子非常粗大,截下柱子的一截可以制成船。南方荒野中也有类似的“涕竹”,长数百丈,粗三丈多,厚达八九寸,也可用来制船。

帝俊赐弓

剧《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赋予了后羿一把红色的弓,以及装有白羽箭的箭筒,并命令后羿降临人间,洞察和解除民众的苦难,以及扫除各种灾害,以此维护正义和秩序。

民间信仰

天帝崇拜

在中国传统民俗信仰中,帝俊被视为商朝人信仰的最高天神,即天帝(上帝)。殷商人认为天帝在玄鸟出现的那一日设定了“建子之月”,这被视作一种有助于农业生产和祭祀活动的重要时间标志。殷商人用青铜鼎来祭祀天帝,祭品包括羊、牛、牢(专门为祭祀圈养的牛)和犬等,所用物品则有米、粱、黍等谷类,除此之外还需大量的人牲。在郑州小双桥遗址东北部,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突出的夯土高台,其高度超过商代地面十余米。这个结构被认为与祭祀天帝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商代的早期阶段,商汤将都城建立在西(位于今天的洛阳偃师市西南部),而位于西亳西北方向的析城山,根据后天八卦的方位排列,正对应着《乾》卦,代表着天帝的居所。基于这一地理和文化联系,析城山很可能被视为商代重要的祭天圣地。

乐舞祭祀

帝俊与凤鸟和音乐、舞蹈紧密相连。《山海经》中提到的五彩鸟,即凤鸟(不死鸟),与帝俊有着深厚的友谊。凤鸟的声音和形象被用来描述和象征音乐和舞蹈。不仅如此,帝俊的儿子晏龙创造了琴瑟,带动了音乐和舞蹈的发展。此外,箫被认为是对凤鸟鸣声的模仿,其形状也象征着凤鸟。帝俊与凤鸟及乐舞的关系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将自然、神话和仪式结合在一起的思想方式。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帝俊”是凤鸟的人格化表现。凤凰舞起源于对凤凰起舞的模仿,经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通常使用五彩羽毛作为装饰。这种舞蹈在古代祭祀中既用于求雨的雩祭,也用于四方祭祀等宗教仪式。

墓葬辟邪

在汉代,帝俊的形象在墓葬中起到了辟邪的作用,特别是在地下幽冥的世界中。在中国的山东省河南省、安徽和江苏省交界处的区域的汉墓中,共发现了八块描绘伏羲女娲相拥的画像石。在这些画像中,女娲通常位于左侧,她的头部束发髻,身着汉服,呈现人首蛇身的形态,并有鳞纹装饰。而伏羲则位于右侧,头戴帽冠,同样身着汉服,也呈现人首蛇身的形态,并带有鳞纹。伏羲和女娲的头顶上各有一只鸟形纹饰,分列两侧。在二人身后,有一位戴方巾、留胡须的高大男性人物环抱住他们,据专家推测此人为帝俊。

关于帝俊震慑的具体邪祟,目前的发现表明,这可能并非普通的邪灵,而是与墓主本人相关的不祥之物。在汉代墓葬文化中,帝俊画像石的数量相对较少,这说明汉代人对他的形象使用相当谨慎。东汉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魂瓶和镇墓券来防止所谓的“注”对子孙和亲族造成的灾难。这种“注”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力量,可能会在家族中传播并导致灭族之灾。帝俊的形象被认为是最高位的神仙之一,能够阻隔阴阳两界的往来,从而保护墓主免受“注”的影响。在东汉时期,随着人们对传染病等现象的认识增加,解“注”的做法逐渐失去流行,帝俊的形象也随之在墓室中消失。这个变化反映了人们对疾病和不祥之事认识的演变。

天文历法

帝俊神话的形成与古代中国人对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观察密切相关。这些观察反映在帝俊娶太阳神常羲,生日与月的故事中。在帝俊的神话中,羲和作为太阳之母,与帝俊生了十个太阳,而常羲作为月亮之母,与帝俊生了十二个月亮。这反映了古人对时间计量的理解——十个太阳象征了十日为一旬的纪时方式,十二个月亮则代表了一年的十二个月。帝俊神话的形成和发展,映射了古代中国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探索和成就。这些神话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也是对古人时间观念和计量方式的记录。

文化内涵

帝俊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中国对社会秩序、政治权力、智慧运用的复杂态度,展现了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和精神价值系统。人们用“天”的观念来解释社会中上下层级的核心关系,将帝俊称为“天帝”,视其为全能的神。在中国神话中,这位上古天帝掌控着自然界的各种力量,如风雨、命运和生命,并管理着宇宙的各个方面,如星辰、白昼和夜晚。他被视为大地、河流和高山的绝对统治者,是宇宙的中心,同时也掌管四方、四风和四神。此外,他还拥有对祖灵、战争、农事和生死的绝对权力。他能够发号施令,降灾赐福,惩罚罪恶,虽然他没有人的外形,但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随着文明的发展,帝俊的形象在中原地区夏商周文化中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在青铜器和祭祀用品上。春秋战国时期他的形象变得更加人格化。到了汉代,这种人格化达到了高峰,他的形象被放置在墓葬中,象征着天地人三界的联系。从古至今,帝俊的形象逐渐由抽象向具体人格化转变,反映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思想的演进。

人物关系

帝俊的后代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被描绘为一群聪明且具有创造力的人物,他们发明和创造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事物。《山海经》中记载,帝俊的八个儿子创作了歌舞。三身之国的义均(也称“”或“巧倕”)是帝俊的孙子,他是尧时的著名工匠,创造了许多有用的物品,如尺子、准绳和弓等。然而,据《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周代的一些铭文上刻画了义均衔着手指的形象,暗示其灵巧的心思和手段无用,甚至可能引人走上邪道。此外,在帝俊的子孙后代中,番禺区被认为是船只的发明者,吉光则用木头制造了车子。

相关作品

影视形象

2003年《奔月》由潘文杰导演执导,李铭顺范文芳温峥嵘连凯等人主演的古装神话电视剧,其中王绘春饰帝俊。

动画形象

1999年由蔡明钦导演的一部动画片《小太极》,该动画讲述了由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和八卦概念以及计算机技术基于二进制系统为灵感设计的主角小太极和伙伴们一起回到盘古开天时代冒险的故事。帝俊出现在动画片第八集“后羿射日”中,帝俊作为天帝命令后羿将他的十个太阳儿子带回天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