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平 :中国革命英烈

更新时间:2024-09-20 15:05

张叔平(1897年—1928年),字叔平,原名张秉,曾化名张农、张石州,山西省离石区大武镇(今属方山县)人,中共山西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

张叔平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17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投身于救国之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选为中共太原支部首任支部书记,后积极开展工作,有力地促成了山西省的国共合作,推动省内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5年五惨案发生后,他积极组织太原市各大、中学校的学生集会,组织各界“沪案后援会",声援上海市的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年初,张叔平奉调离开山西省,赴任上海,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区委杨树浦区部委书记、组织部长,参加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叔平被调往杭州市,筹组中共浙江省委,担任组织部部长兼工人部部长,积极组织和开展党团活动。不久,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928年1月20日深夜,张叔平被押往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1岁。

人物生平

学生时代

1897年,张叔平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8岁进私塾,14岁时因家境窘困被迫辍学,回家务农。1914年,在亲友的资助下,张叔平考入离石区高等小学(今贺昌中学前身),开始接触到《康梁文抄》《孙文学说》《章太炎文集》等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书籍,逐渐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

1915年,袁世凯为登基称帝,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到离石区,张叔平和同学们罢课示威,走上街头发表演说,散发传单,号召人民进行反袁斗争。1917年,张叔平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受到王振翼高君宇贺昌等革命青年的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杂志,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太原市山西大学、省立一中等11所学校的师生立即采取行动,于5月7日成立了太原大、中学校联合会,声援北京大学学生的爱国行动。张叔平也积极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讲演团,宣传、发动广大市民和商业界的爱国人士查禁日货,举行罢市,迫使山西省当局答应了向北京方面转呈学生联合会关于“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市抵制日货”等爱国要求的通电。

“五四运动”后不久,张叔平协助山西中阳人雷梦麟将原天津市大公报太原市分馆改组为觉民派报社,除代销本省各报及《申报》《大公报》《新闻报》等报纸外,还销售《新青年》《北斗》等进步刊物。他还利用假期回家之际,在离石区城内开办觉民书社,销售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在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的晋西北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与此同时,他积极帮助同乡好友任定国在大武镇办起了全县第一所高级小学。1921年,张叔平由省立一中毕业,考入山西省立法政专科学校。

投身革命

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1923年,张叔平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团地委根据张叔平在觉民报社工作的有利条件,选定他担任中央出版物经理员,以"山西大学张秀清'的通讯地址,负责对团中央的联络工作。为便于开展工作,张叔平遵照太原团地委的指示,用集股筹资的办法,以觉民派报社为掩护,在太原桥头街等处开设了文具、书报贩卖部,秘密地发行《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浅说》《资本论入门》及团中央印行的各种书刊。

1924年太原市团地委进行改选,张叔平被选为团地委员,并于同年夏天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和侯士敏等人组成了太原第一个党的小组。同年5月,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刚刚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张叔平被选为支部书记,傅恭、纪挺梓任委员。中共太原支部建立后,遵照中共北方区委的指示,积极开展工作。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在张叔平等领导的太原支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晋西南晋中市、晋北的10余个县先后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

推动山西省国共合作

1924年,孙中山发《北上宣言》,倡议召开国民会议,王振均、王振翼分别代表国共两党前来太原市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张叔平代表中共太原支部发出通电,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积极协助他们成立了国共合作的临时机构——国民党山西省党部临时宣传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又联络太原各界人士建立了太原国民会议促成会

1925年2月,张叔平作为山西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国民会议促成会。不久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张叔平返回山西省后,于3月24日在孔子庙召开追悼孙中山大会,会上,中国国民党右派苗培成等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恶毒攻击,张叔平当即予以批驳。他严正指出:任何阻挠和破坏国共合作的言行,都有违总理遗训,有害国民革命。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以及一切进步人士团结一致,把革命大业进行到底。在张叔平等共产党员的努力下,1925年秋,国共两党共同组成了国民党山西省临时省党部,在省党部的7个执行委员中,共产党人占3席。从此,山西省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形成。

领导反房税斗争

1925年春,军阀阎锡山为维持其反动统治,借口抵御冯玉祥胡景翼国民军进兵山西省,在"保境安民"的幌子下,大肆扩充军备,强令在山西省范围内按"值百抽九"的税率加收房税,滥施刑罚,以致民怨沸腾。张叔平敏锐地觉察到以征收房税为导火线的群众性反阎斗争已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于是,他在党团组织的动员会议上指出:反房税斗争是关系到全省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事情,它不仅可以打乱阎锡山扩军备战的计划,策应国民军进兵山西;同时也可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扩大党的政治影响。

当时,党支部成员傅懋恭、纪廷梓及潘恩溥分别担任省立一中、进山中学和法政专科学校学生会主席,又都是省学联成员。党支部研究决定,由他们出面,通过省学联推选学生代表前往请愿,同时罢课游行,争取舆论支持,向阎锡山施加压力。由于阎锡山拒绝了学生代表免征房税的请求,1925年5月18日,太原市各大中学校学生云集文瀛湖生态公园公园,举行示威,将省议会查封、捣毁,并到阎锡山的督军府门前请愿。接着,又捣毁了助纣为虐的省政府秘书贾景德等3个贪官的公馆,迫使阎锡山当场下达了取消征收房税的命令。反房税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山西省人民的革命斗志,太原学联也一扫过去沉闷的局面,精神振奋,在太原学界威信大为提高。

组建沪案后援会

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后,张叔平和中共太原支部领导山西省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声援活动,以太原市学生联合会为核心,团结各界人士,组成太原市民沪案后援会,派中共太原支部委员傅懋恭以该会副主席的名义主持工作。6月10日、6月25日,先后召开两次数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并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先后募得捐款14000余元,及时汇往上海市,支援工人的爱国行动。同时,张叔平还前往汾阳市等地,组织各界"沪案后援会"发表宣言、通电,号召全国民众"不分国籍,不分宗教,不分阶级,一致奋起,团结救国"。

为了便于指导各地的工作,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张叔平和纪廷梓一起创办了《铁血周报》,由张叔平任主编,公开介绍卡尔·马克思、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生平事迹以及俄罗斯十月革命”的情况,号召“铁血男儿奋起救国”。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沪案后援会内部矛盾日渐加深,总商会的李云阶在阎锡山当局的唆使下,和部分商人反对抵制日货。张叔平知道后和傅懋恭决定将沪案后援会更名为山西雪耻会,将《铁血周报》改为《雪耻周报》,明确宣告:山西雪耻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领导民众,促成全国工、农、学、商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和媚外求荣的行径,又呼吁全省人民团结一致,参加反帝爱国运动,把山西的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赴任上海

1925年冬,由于全国革命高潮的出现,迫切需要干部,张叔平被调离山西省,赴上海市工作。1926年年初,张叔平担任中共上海区委杨树浦区部委书记,以报馆记者的身份开展革命工作。

由于工作的需要,组织上派纱厂女工、共青团员范介宝与张叔平假扮夫妻,协助张叔平工作;范介宝的姐姐范介梅和丈夫陈定观在区委任交通员。他们4人组成一个家庭,以此为掩护,秘密开展工作。同年3月13日,区委决定由林仲南接替张叔平担任书记,张叔平改任组织部长。为贯彻区委指示,支援沪中、沪西的工人斗争,张叔平组织发动了恒丰纱厂的工人罢工,迫使资本家接受了部分复工条件,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1926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7月12日,中共中央发表了《第五次对时局的主张》,号召各阶层民众响应和声援北伐,具有革命传统的上海市工人立即响应,各行各业陆续进行罢工。9月8日,中共上海区委召开特别会议,研究上海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张叔平再次被任命为杨树浦区部委书记,负责组织领导杨树浦、沪东区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北伐军占领杭州市后,上海区委决定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迎接北伐军进上海。1927年1月,上海市总工会在上海榆林路电车工人俱乐部召开会议,筹备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张叔平也出席会议。由于巡捕房的眼线告密,参加这次会议的百余人被抓,张叔平在几个女同性恋的掩护下跳窗而出。张叔平脱险后设法进行营救,使得被抓去的百余同志全部无罪释放。1927年2月23日,上海区委下达了武装起义的命令,张叔平等人奉命率领沪东两万工人向闸北区进攻。由于缺乏经验,准备工作不周密,第二次武装起义并未成功。

2月24日,中共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书记联合会议,张叔平汇报了失败原因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周恩来同志对此很感兴趣,对日后工作作出了指示,并派人送来一批枪支弹药。张叔平认真训练,练出了双手打枪的硬本领。3月7日,上海区委召开会议,对各部委领导进行了调整,张叔平调任上海码头运输总工会委员长兼浦东新区工人纠察队总指挥。3月21日,上海市工人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张叔平与马玉夫等人指挥英雄民兵连攻占了烂泥渡第六警察所,缴获了大量武器,接着又进攻直鲁联军巡防队驻地,将浦东新区的反动力量全部打垮,还成立了以工人武装纠察队为主体的浦东区临时保安局等临时机构,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壮烈牺牲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上海的形势急剧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共上海区委决定将张叔平调往杭州市,筹组中共浙江省委。5月,张叔平化名张农,带领妻子范介宝和范介梅夫妇同去杭州。6月,中共浙江省委正式成立,张叔平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工人部部长。随后省委书记庄文恭因病请假,省委工作交由张叔平主持。在张叔平的主持下,浙江省委通过杭州的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惩处了一些罪大恶极的反动头子,使白色恐怖下的广大人民深受鼓舞。

不久由于叛徒葛潜的出卖,杭州市党组织遭到破坏,张叔平夫妇一同被捕入狱。在狱中,国民党浙江党部清党科长何秉达用威胁、利诱、残酷刑罚、威胁亲人等手段对张叔平进行审讯,但张叔平始终未屈服,同时他鼓励其他同志要坚强,教唱《国际歌》,为难友们送行,给妻子写信,嘱咐她与党组织联系并向组织致意。

1928年1月20日深夜,张叔平被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刽子手以残忍的极刑杀害(用8寸长的铁钉分别把手足钉在城墙上,又开枪击毙)。临刑前,他竭力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人物评价

张叔平的堂孙张义明评:“了解得越多越敬佩他,很伟大!爷爷受尽醢刑,始终不屈服,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无愧于人民!”

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李俊评:“张叔平烈士被捕时掌握着党的诸多机密,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国民党如何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张叔平都没有说出一个字。为了保护党的干部,他英勇牺牲,太伟大了!张叔平的身上,集中彰显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吕梁精神。”

《英烈寻踪》诗集中一首关于张叔平的诗歌写道:“不忘独尊党主张,心坚似铁复如钢。钉穿手脚难摧志,硬汉家乡是吕梁市!”

大武乡音,宣言震宇,觉民英杰。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救国志坚如铁。荡尘埃、惩治贪官,追求真理群情越。更唤醒民众,江山红遍,九州环澈。闻捷。风云涉。见浩荡春雷,浪淘雄烈。东方奋起,远眺瑶池宫阙。举大旗、劲骨凛然,雪飘塞北凝城蝶。舍头颅、主义难抛,洒一腔热血。——《琐寒窗·咏张叔平》

人物关系

相关遗迹

张叔平故居

张叔平故居,位于方山县大武镇大武村。据《张氏家谱》记载,张家大院分为1、2、3、4号民宅,俗称大、二、三、四个门里。张家大院古朴典雅、形制规整,大院套小院,迂回曲折。张叔平故居位于四号院古民宅。张叔平故居展览室,分为“成长经历”“革命历程”两大部分,通过张叔平生平简介、张氏家族、家庭介绍、太原市历程、上海市历程、浙江省历程六个单元进行展陈。

在张叔平故居不远处的山上,当地政府为他立了一座纪念碑,镌刻着“幽燕传英名沪浙抗蒋庭,铁骨镇鬼蜮热血染杭州市”的碑文。

张叔平纪念碑

此碑为方山县人民政府为纪念革命烈士张叔平所立,1991年勒石,现存于方山县城烈士纪念塔,形制为平首抹角碑,青石质,石碑高133、宽60、厚8厘米。碑文记述张叔平同志生平事迹。

参考资料

..2023-10-06

..2023-10-04

..2023-10-04

..2023-10-06

..2023-10-27

抗议征收“房屋估价税”——山西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运动.百家号.2023-10-27

张叔平:铁钉穿身志不屈.百家号.2023-10-06

张叔平:用热血谱写共产党人的不朽壮歌.吕梁新闻网.2023-10-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