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 :俄国1917年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

更新时间:2023-11-14 15:22

十月革命(英语:the October Revolution,俄语:Октяб рьскаяреволюция),是俄国工人阶级领导下进行的。因革命从()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开始,故称为“十月革命”。

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帝国国内外矛盾尖锐,沙皇政府的封建统治引发国内民众不满,俄国革命运动逐渐兴起。在列宁主义的引导下,布尔什维克党于1905年爆发了“第一次俄国革命”,为1917年的革命奠定了基础。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曰),布尔什维克党号召圣彼得堡工人和士兵举行,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沙皇被推翻后,临时政府仍旧矛盾重重,工人的示威遭到镇压,酿成“七月事件”。

在列宁的建议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夺取政权,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发动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由此爆发。由于组织内部泄密,临时政府于11月6日开始进行镇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于当晚提前起义。7日凌晨,起义部队基本控制了彼得格勒,次日凌晨攻克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的成员,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11月8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宣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废除土地私有制。大会宣布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一一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11月8日,莫斯科武装起义开始,至16日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此后俄罗斯开始爆发全国性的革命。至1918年3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巩固革命成果,苏俄政府就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与各交战国和谈。1918年3月3日,苏俄首先同德国签署了《里托夫斯克和约》,彻底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但这遭到协约国集团的反对,他们在1918年3月集体武装干涉苏俄失败后,从1918年11月到1920年11月,又先后三次支持苏俄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叛乱或入侵,试图推翻苏维埃政权,最终均遭失败。苏维埃政权取得了最终的胜利。1922年12月30日,各苏维埃共和国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殖民地人民的革命开始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

历史背景

沙皇政府的统治

19世纪中后期,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是传统的反工业文明心态还占据上风,“无论是欧洲输入的或俄国人发明的都只限于试用,而没有在生产中大量采用。”由于1861年改革没有充分触动国家机器,旧的官僚制度和腐朽作风仍然严重阻碍着工业发展。“中产阶级微不足道,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旧社会政治制度止步不前,并致力于维护地主特权,不发达的农业,少得可怜的交通运输条件,周期性的大饥荒,这一切使俄国国内市场呈现狭小、混乱、反复萧条的现象。”所以当俄罗斯在20世纪前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不得不依靠外国资本的支持。到1914年,外国资本占俄国工业资本的47%,控制了冶金、采煤、石油等重要工业部门。俄国资产阶级则依赖沙皇的武力维持和加强内部剥削和外部扩张。

在欧洲,于1877年再次入侵,结果在英、德、奥的压力下,俄国被迫在1878年上放弃了建立控制的野心。在东亚,沙俄在1904-1905年的惨败,被迫承认朝鲜的统治权,将旅顺口区、、中东铁路南线等在华权利让给日本,还割让了库页岛南半部和。1914年6月28日,“”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罗斯也很快参战。这场战争波及全球3/4的人口,战时开支超过3300亿美元,战场伤亡超过3000万人。俄国国内工业生产锐减,农业因劳力不足而萎缩,燃料和粮食濒临枯竭,交通运输一片混乱,赋税激增,币值猛跌,物价飞涨,国民经济遭到全面破坏,还被迫续借了近80亿外债。列宁曾揭露这场战争的性质说:“1914-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帝国开始进入军事封建帝国主义阶段,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农奴制的矛盾相互交织,又叠加沙俄所涉的国际矛盾,使沙俄变成帝国主义阶段所有矛盾的结合部,推翻沙皇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就成了这些矛盾的集中反映。随着俄罗斯的革命形势日趋成熟,对革命理论和革命政党的需要日益迫切。1883年9月,创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不久,各大城市纷纷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圣彼得堡莫斯科很快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召开,马克思主义政党正式成立。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通过了党纲和党章,选举产生了以列宁派布尔什维克为主的中央委员会,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在布尔什维克党积极的号召下,“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有了政治觉悟并且奋起进行革命斗争。”世界革命运动的中心也开始转移到了俄罗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于1905年4月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指出,目前俄国已经开始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必须在革命中争取领导权,与农民结成联盟,通过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府,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立即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把革命不断引向深入。1905年7月,列宁为了批判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路线,写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策略路线: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革命则是第二步。无产阶级必须通过第一步,尽快建立共和制,击退反革命,为第二步打下基础。

俄国革命运动

1905年革命

1905年革命验证了列宁的革命理论。1905年1月,圣彼得堡15万工人举行总罢工,抗议沙皇专制统治。沙皇政府随后制造了“一月九日事件”事件,打死打伤数千名和平请愿的工人。工人展开反击,占领兵工厂和武器库。到了3月,全国罢工人数已经达到80万,欧俄1/7地区的农民也纷纷起义。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发表后,全俄各行各业纷纷响应政治总罢工,30来个城市成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领导斗争甚至发挥了临时革命政府的作用。列宁称之为“一次最伟大的”。11月,沙皇政府开始逮捕革命领导,枪杀革命群众。12月5日,莫斯科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发动了“十二月武装起义”,将1905年革命推向高潮。列宁认为,1905年革命“按其社会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按其斗争手段来说却是无产阶级革命”。人民“在(十二月)起义中受到了锻炼。”“没有1905年的‘总演习’,就不可能有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罗斯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使国内矛盾空前激化。1917年,俄国各地都发生了反战示威和罢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下,圣彼得堡的工人和士兵于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路线得到了验证。然而,掌握领导权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却把组建政府、掌握政权的机会交给了资产阶级。于是在后,俄罗斯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了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明确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当前资产阶级革命已基本完成,接下来革命的任务应该是“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彻底解决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完成的任务——消灭剥削阶级和私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此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执行沙皇政府的政策,对外继续战争,对内压制革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革命群众高呼“打倒战争”“打倒临时政府”的口号;1917年7月初,圣彼得堡几十万工人和士兵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举行了大规模的和平示威。临时政府一面镇压布尔什维克和革命群众,捣毁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办公机构和《》编辑部;一面继续把革命部队调往前线。史称“七月事件”。

革命经过

准备起义

“七月事件”使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和平革命的可能性已经完全丧失,无产阶级必须改变斗争方针。1917年9月,列宁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的信,指出武装起义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但是还必须选择有决定意义的地点。他认为首先必须在圣彼得堡莫斯科举行起义,夺取政权。因为在这两个城市集中了大批的产业工人,革命力量占有极大的优势。如果这两个城市的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将对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10月20日,列宁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直接领导武装起义。21日,他写了《局外人的意见》,将马克思主义武装斗争的理论与俄罗斯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武装起义的原则和详细计划。23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通过了发动武装起义的决议。为了对起义进行政治领导,中央全会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由列宁、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约瑟夫·斯大林、索柯里尼柯夫、安德烈·布勃诺夫等7人组成。25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托洛茨基领导的圣彼得堡苏维埃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作为武装起义的公开司令部。29日,党中央扩大会议重申了武装起义的决议,成立了由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布勃诺夫、捷尔任斯基、乌里茨基等5人组成的革命军事总部。会后,彼得格勒苏维埃首先建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然后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谢尔盖·基洛夫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米哈伊尔·伏龙芝瓦列里安·古比雪夫、什维尔尼克、邵武勉等领导奔赴全国各地,筹备和领导武装起义。

发动起义

就在武装起义筹备的紧要关头,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提出了反对意见。10月31日,加米涅夫在非党的《新生活报》上发表声明,指责布尔什维克党举行武装起义是“冒险绝望的行动”,公开泄露了正在准备武装起义的机密。临时政府闻讯立即调动军队破坏起义。11月6日早晨,临时政府指使士官生袭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机关报《工人之路》和中央军事组织的《士兵报》印刷厂,并调动军队准备占领武装起义司令部——斯莫尔尼宫。革命军事委员会遵照中央委员会的决议,领导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迅速夺回了被查封的报社和印刷厂,保证了报纸的继续出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又对重要工作做了专门的安排: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组建战略要塞彼得-保罗的革命后备司令部,并负责监视临时政府;捷尔任斯基指挥控制邮电和电报局;安德烈·布勃诺夫负责铁路方面的工作;米留金负责粮食供应工作;诺根和洛莫夫负责与莫斯科的联系。军事革命委员会命令赤卫队总司令部动员所有力量和调动所有运输工具,配合革命士兵保卫工厂,占领首都各区要地和政府机关。

首都各区的革命军队和赤卫队也不断汇集到布尔什维克党总部和军事革命委员会所在地一一斯莫尔尼宫。6日晚上,列宁给党中央紧急致信,主张提前发动起义。晚上11点,列宁经过化装来到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官,和列夫·托洛茨基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加米涅夫共同领导起义。

攻克冬宫

按照列宁和总指挥部的部署,起义部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重要据点。7日凌晨1点开始,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塔夫利达官、邮政总局、电话总局、发电站、火车站、国家银行等重要的战略据点,以及国家机关和重要企业仓库,很快几乎制了整个首都。盘据在冬宫和冬宫附近的临时政府陷于完全孤立。而革命队伍随着起义的胜利进行不断扩大,几个小时内首都赤卫队的人数从2.3万增至4万人。波罗的海舰队派出了2万多名水兵和22艘战舰。克伦斯基多次向大本营求援无果,遂决定亲自上前线争取援兵。上午10点左右,他乘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惶逃出圣彼得堡。下午,起义部队攻下了预备国会所在地——玛丽娅宫,驱散了预备国会。下午6时,冬宫已经被完全包围,只有1500多名士官生和“突击队员”还在负隅顾抗。布尔什维克党集结了数万名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并配备了装甲车、野战炮高射炮部队;水兵也投入了战斗,战舰驶往涅瓦河口,“阿芙乐尔”巡洋舰停泊在离冬宫不远的尼古拉也夫桥边。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临时政府仍寄望于大本营派军支援,拒绝投降。晚上9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打响了冲击冬宫的第一炮。经过6小时激战,起义部队在8日凌晨2点完全占领了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的成员。圣彼得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建立政权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上,就在起义队伍对冬宫猛烈攻击的时候,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手中。8日,列宁以执政党领袖的身份在会上做了关于和平问题和土地问题的报告,宣读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弱小民族而进行的掠夺性的战争的罪恶,表明苏维埃政权将为实现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而斗争的态度,并宣布立即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所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并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签订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实现和平,终止战争;并表示愿意接受一切关于睦邻关系和经济协定的条款。同时号召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要“以多方面无比坚决果敢的行动,帮助我们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地进行到底”。《土地法令》规定,永远废除土地私有制,全部地无偿地收归国有并交给劳动农民使用。土地法令的颁布,使亿万农民摆脱了封建剥削,无偿地获得了1.5亿公顷的土地和大批耕畜农具。彻底解决了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没有完成的任务。列宁后来指出,“我们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作为我们主要的和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工作的‘副产品’顺便解决了。”

大会决定成立新的苏维中央执行委员会,101名委员中布尔什维克62名、左派社会革命党29名、其他党派10名。大会宣布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一一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批准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正式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全国革命

圣彼得堡武装起义胜利后,俄罗斯各地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纷纷起来举行武装起义。莫斯科武装起义自8日开始。9日,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市苏维埃克里姆林宫、邮电总局、电报局等据点,市区周围除少数据点外,也基本为革命部队所掌握。由于领导起义的市苏维埃主席诺根和军事总部不少人存在着严重的右倾思想,起义开始时就错误地同孟什维克一起组织军事革命委员会;后来又认为敌人过于强大,不敢大胆进攻,反而幻想和平取得政权,并同临时政府展开谈判,给了对方重整援兵的时间;结果导致克里姆林宫沦陷,300多名革命士兵被屠杀。后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坚决纠正了莫斯科某些领导人的机会主义错误,在莫斯科广大革命群众的顽强抵抗和圣彼得堡赤卫队、波罗的海水兵、附近城市赤卫队的大力援助下,莫斯科武装起义才于11月16日取得胜利,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莫斯科武装起义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和影响,把中部工业区和彼得格勒的革命政权连成一片,使革命有了巩固的后方基地,推动了苏维埃政权向全国各地的拓展。十月革命以胜利后的一个星期内,有16个省城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到11月中旬,有20个省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到11月底,俄罗斯中部地区、边区、少数民族地区、前线都纷纷展开了武装夺权的斗争。到了1918年1月,革命队伍基本粉碎了残存的反革命势力;到了1918年3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

结果与后续

退出一战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仍然处于交战状态,而且没有自己的常备军,前线几百万旧俄军队的总司令杜鹤宁拒绝执行苏维埃的命令。列宁认为,苏维埃俄国必须利用帝国主义集团内部的矛盾,同各交战国单独缔结和约,使苏维埃政权能摆脱战争,“取得一定时期的行动自由,来继续进行和巩固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20日开始,苏俄政府连续五次向提出和谈建议。11月27日,德国表示同意谈判。12月5日,苏俄与同盟国签订了为期28天的停战协定。12月22日苏俄与同盟国开始谈判。最后,苏俄接受了德国的苛刻条件,于1918年3月3日同德国签署了《里托夫斯克和约》,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

和约》使苏俄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土地、近5000万人口、90%的煤、73%的铁、1/3的工业和铁路,还有大量的赔款;这是“空前屈辱”、极端“不幸的和约”。但是历史证明,这是国家有原则、有目的、有秩序的退却,是革命的妥协,为新生的苏维埃赢得了喘息的时机。11月9日德国投降,苏俄随即在13日废止了《和约》。

武装反对各国干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重要成员国的牵制了1/2以上的兵力。苏俄爆发革命而且退出战争,使国际帝国主义十分恐慌。1917年12月,美、英、法三国在召集会议,决定对苏武装干涉。缔结了关于在俄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协定并制定目标:使乌克兰、北高加索、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俄国的地区、西伯利亚地区远东都脱离俄国,再利用它们组织军事干涉。也参与会议并加入军事行动。3月,英军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策动了反革命叛乱,并与美国等部队在登陆。4-6月,日、英、美国军队先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8月,英、法、美、日出兵苏俄远东地区,支持军团叛乱。各国驻莫斯科使领馆还勾结反苏维埃的势力,支持白军推翻苏维埃。列宁说:“我们的处境也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危险。”苏维埃迅速组建和壮大红军,坚决反击国内外敌对武装,最终在10月彻底击退了敌军的进攻。

1918年11月,德奥同盟国集团战败后,英、法、美、日从前线调兵加强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从俄国南方多个港口登陆,并支持西伯利亚地区地区、北高加索、波罗的海沿岸的白俄罗斯军队推翻当地苏维埃政权。红军在列宁的指示下,主攻东方战线,兼顾其他战线,于1919年11月粉碎了的第一次武装干涉。1919年5月,英国皇家海军开进波罗的海,支援尤登尼奇进攻圣彼得堡;7月,邓尼金也在协约国支持下从乌克兰莫斯科发起进攻。红军被迫在南北两线展开反击,于1920年3月彻底击垮敌军,粉碎了第二次武装干涉。1920年4月,地主资产阶级在英法美军事和经济援助下,向苏俄发起了进攻。苏维埃政府随即发动全国总动员,红军于7月解放了乌克兰白俄罗斯,随后攻入被迫与10月接受停战。协约国第三次武装进攻被粉碎。列宁对此总结说,“对波兰的战争”,“根本改变了国际政治局势”。

建立苏联

1月,在苏俄国内反革命势力被基本清除后,全俄工兵苏维埃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宣布新成立的“苏维埃俄罗斯共和国是建立在各自由民族的自由联合的基础上,是各苏维埃共和国的联邦。”第一次肯定了联邦制国家原则。1918年7月,全俄第五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新型的苏维埃政权和联邦国家体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予以确认。

1922年12月30日,各苏维埃共和国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了《成立宣言》和《联盟成立条约》,宣告正式成立。最初由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4个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联合组成。到1940年6月波罗的海3国加入后,苏联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在有些加盟共和国内部还设有、自治州、自治地区等民族区域自治实体。

历史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在当时世界史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帝国,彻底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在俄国结束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不仅实现了卡尔·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也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间接推动了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且促进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独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一部分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抛弃此前接受的学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使新文化运动有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其中李大钊最具代表性,他在1918年11月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论文中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意义,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问题。1918年底,李大钊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刊登介绍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文章,摘译《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李达等一批先进知青,都从这时开始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随着十月革命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出现,中国工人阶级不断成长壮大,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扩展推进,最终爆发了“五四运动”,开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促进各国无产阶级的独立

在十月革命的启发和鼓舞下,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领导本国人民进行革命,世界历史进人世界人民大革命的历史时期。有的国家无产阶级还带领广大民众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也发起了寻求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为了更好地指导世界革命,团结各国无产阶级,1919年3月第三国际宣告成立。在共产主义国际的推动下,欧在各国纷纷建立了共产主义党派。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以及共产国际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进入国共合作新阶段,欧洲革命运动以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时代,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世界殖民主义时代开始走向终结。

壮大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相继实行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最终完成了工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为止,苏联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升至第2位、欧洲第4位升至第1位。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26%上升为1937年的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军事大国。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德国东部地区,亚洲朝鲜、中国、越南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在世界各地不断壮大。

相关评价

孙中山得知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后,立即赞扬它推翻了“数千年专制之政府”。并预言“行见东亚大陆将为民族潮流所宪布,而侵霸之主义决难再实现于今日。”

1925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汕头市委举行十月革命纪念大会,周恩来等人演讲说,“俄国革命成功为世界革命成功之先生,将来中国革命成功,世界革命亦从此可以成功”。

1926年10月,中国共青团广东区委发布《为十月革命纪念告青年》,指出“十月革命唤起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觉醒,宣告了人类解放的开始,永远值得一切被压迫民众纪念与拥护”。

恽代英1926年在文章《俄党?》中指出:“十月革命给予帝国主义一个重大打击,给予我们民族革命兴起机会和被压迫阶级民族解放机会”。

评价说:十月革命“在社会主义的西方和被奴役的东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毛泽东也指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相关作品

约翰·里德(JohnReed,1887-1920),美国左派新闻记者,美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代表作《震撼世界的十天》(TenDaysThatShooktheWorld),是俄罗斯“十月革命”的真实观察纪实。作者1920年因伤寒病逝,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

1927年,为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苏联制作了电影《十月Октябрь》,脚本参考了美国记者里德的新闻体纪实著作《震撼世界的十天》。此片和《战舰波将金》、《罢工》一样,同为谢尔盖·爱森斯坦二十年代探索蒙太奇剪辑的代表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