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 :位于湖南浏阳圭斋路的儒教庙宇

更新时间:2024-09-20 11:38

文庙为儒教庙宇,是宫殿式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圭斋路北侧,在浏阳市第一中学校园内。

文庙始建于宋,庙宇面街背山,南北长149米,东西宽43米,共有13个建筑单元,是国内保存完整的孔子庙之一。

简介

浏阳文庙始建于宋,1843年(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改建成现格局。中轴线上依次为泮池、石桥、星门、石阶、大成门、御道、祁阳市石雕“卧龙抱珠”、月台、大成殿、御碑亭。两侧为辕门、回廊、钟鼓亭和偏殿。大成殿居高临下,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铺面,青花瓷砖作脊,中置葫芦宝顶。大殿由32根花岗石石柱支撑,分3层排列。正面以雕花镂空的中堂门作屏,周围置石栏围廊。殿后御碑亭昔有康熙帝乾隆所题“斯文在兹”、“孔子”等匾额。殿前月台高1.67米,花岗岩铺地,周护石栏。月台之东南、西南两隅耸立着四角重檐攒尖顶舞亭、乐亭,为旧时春、秋祭孔舞乐场所。纵观文庙,金碧辉煌,东西对称,回廊贯通,朱墙环抱,具有典型的清代江南建筑风格。

历史

浏阳文庙始建于宋,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迁建于今址。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续修,迁崇圣祠于右,改建了大成殿,增建了奎文阁。自此,浏阳文庙更加富丽堂皇,宏伟壮观。

建筑

浏阳文庙座北向南,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万仞宫墙(现开拱型门)、泮池(现为花坛)、状元桥(已毁)、棂星门(已毁)、大成门、甬道、露台、大成殿、御碑亭。奎文阁位于文庙后山。

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建在一个1.67米高的麻石铺垫的露台上,属木结构,重檐歇山项,盖黄琉璃瓦,屋角飞翘,屋脊为青花空心方瓷砖,中竖五色葫芦宝顶。殿内设八卦澡井,朱漆雕花格扇门。整个大成殿由32根大石柱支撑。殿前露台上东西各置舞亭一个,舞亭为木结构,重檐四角攒尖顶,盖绿瓷瓦,下托黄琉璃瓦当。整个舞亭由内外各四根石柱支撑,内顶为莲盘人物澡井。舞亭是祀孔时舞生演舞的地方。露台下为踏步台阶,中间有祁阳市石雕盘龙。大成殿露台下为宽6.21米,长42米的甬道,直通大成门。甬道两旁为庭院,古松翠柏,映衬得郁郁葱葱。庭院左右侧即为东西两庑,旧为放孔门七十二贤牌位之室,两庑下首左右分置钟、鼓两亭。大成门高9米,宽12.6米,单檐硬山屋顶,盖有黄琉璃瓦,下台阶即棂星门、泮池状元桥自南向北横跨在泮池之上。文庙周围宫墙高5.7米,长9米。大成殿后为御碑亭,梁上悬有康熙帝乾隆等的题匾“斯文在约”、“孔子”多块,现已无存。

影响

浏阳文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精巧、布局完美、保存完整,在江南享有盛名,加上后山和奎文阁(历史上这都是文庙的附属部分),其规模更是国内少见。浏阳文庙的祭孔古乐曾独步海内,闻名天下。浏阳市古乐是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浏阳乐律学家邱之大胆冲破几千年来“非天子不议礼、不作乐”的禁忌、修正康熙帝所作《律吕正义》的乐律缺陷,在发掘整理古代“韶乐”的基础上创制而成,是古代“韶乐”的完美再现,被我国著名音乐家杨荫浏教授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乐律动听、舞姿优美、气势非凡,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的体现,文化底蕴深厚,连曲阜文庙也曾前来学习。曾国藩曾赠予浏阳文庙“雅淡和平”、“精深正乐”两块匾额,历史上有“国乐古礼在浏阳”之盛誉。

浏阳文庙亦是具有重要革命纪念意义的地方。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革家、爱国志士谭嗣同曾在奎文阁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民间科技团体“新算学馆”。民国时,文庙辟为县立初级中学,革命前辈胡耀邦、杨勇李志民等同志先后在该校就读。1926年,中共浏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大成殿召开成立了以潘心元为首的浏阳县首届委员会。此外,浏阳县第一届农民协会、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也都在此召开。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