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星云 :佛教僧人,临济宗第48代传人

更新时间:2023-02-06 22:05

释星云(1927年8月19日-2023年2月5日),一般称星云法师,俗名李国深,法名今觉,法号悟彻,自号星云,笔名赵无任。出生于江都区,毕业于焦山佛学院,为中国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临济宗第48代传人。

释星云12岁在南京栖霞寺跟随志开上人出家,实际祖庭为江苏宜兴大觉寺。1947年从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迁居台湾,主编《人生》杂志,并在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1964年,释星云在高雄寿山寺内创设寿山佛学院。1967年创建了佛教道场“佛光山”,以人间佛教为宗风,致力推动教育、文化、慈善、弘法等事业,使佛光山逐渐发展为台湾佛教四大山头之一。释星云除了宗教领袖身份外,也是中国国民党党员,曾任国民党党务顾问、中央常务委员、中央评议委员。2023年2月5日,释星云在位于高雄的佛光山传灯楼开山圆寂。

释星云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在全球各地创建了几百所寺院,如美国西来寺、澳大利亚南天寺、南非南华寺等;并创办了佛教学院、美术馆、图书馆、出版机构等;还创办了美国西来大学、澳大利亚南天大学等多所大学。释星云致力于推动教育,获得了香港大学、美国东方大学、智利圣多玛斯大学等全球30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

相关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释星云俗名李国深,1927年生于江都区,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上有一兄一姐,下有1个弟弟。5岁起跟随信佛的外祖母茹素,1937年,日本发动南京大屠杀,父亲在南京经商,音信全无。年幼的李国深跟随母亲前往南京寻找父亲。

途中,李国深偶然遇到南京栖霞寺志开上人,于是礼志开上人为师,披剃出家,法名悟彻,号今觉,意思为“今天觉悟”。后来,他又在《王云五大辞典》中看到了“星云图”,十分欣赏这种宽广、浩大又无边的境界,便把法号改为“星云”。释星云在栖霞山度过了7年岁月,之后到天宁寺做行单(苦工)。不久又转到镇江焦山佛学院,1947年,释星云从焦山佛学院毕业后,先入职白塔国民小学,之后又到南京华藏寺参加同学们佛教革新运动。

扎根台湾

1949年,时局动荡,内战开始,不容释星云有所作为,于是他带领70多人,组织僧侣救护队赴台。后来又被诬陷为间谍,一行人被捕入狱,吃尽苦头。

早年,释星云主要在宜兰弘道。在宜兰,他掌握了年轻人爱唱歌、爱交朋友的特点,成立全台湾第一支佛教歌咏队,教授《古文观止》等文学经典。释星云在台湾的圆光寺、灵隐寺、大湖法云禅寺几经辗转,开辟了一条“以文化弘法”的道路。他创作《无声息的歌唱》一书,主编《人生》杂志,并在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传播“佛教必须改革”的观点,即佛教要走出山林,走向家庭和社会。

创办佛光山

随后,释星云因台湾佛教教育积弱不振,决定仿照大陆名山古刹的规制,创建一座丛林道场,并培育僧伽人才。1965年,释星云在高雄市创办寿山佛学院。后来,因寿山佛学院学生人数增多,场地有限,释星云又带领弟子在高雄县大树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一块丘陵地上,搬石运土,移山填沟,前后十年,创建了佛光山。当时,佛光山因位置偏僻,遭到他人嘲笑:“这地方连鬼都不来!”但释星云展现智慧,轻松回答:“人来、佛来就可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佛光山已建成一片依山势起伏、连绵巍峨的庄严建筑群,都是由释星云用一张白纸一支尺,与助手在地上勾勒而成。为佛山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四大宗旨,致力推动“人间佛教”。

政治和尚

1986年,释星云担任国民党党务顾问,1988年7月被国民党推选为中央评议委员,并且时常卷入政治议题,这让一些批评者给他起了“政治和尚”的绰号。而他主张《关心政治,不代表问政》,表示政治人物也是众生之一,当蓝营的人找他开示,被挂上蓝色色彩;当绿营人士找他开示,却又被指责,感到十分无奈,并强调:“我的弟子,不分蓝绿,但都是佛教徒”。1992年9月,释星云在日记中说明为何要接受中央评议委员一职,他表示:“‘接受’对佛教很好,表示佛教有力量,才受政府重视;‘不接受’则个人很清高,不参与政治,不会被人讥为政治和尚,但却说明了佛教没有人才。故菩萨发心,凡事只要对众生有利,就不必太考虑个人利害。我很高兴能代表佛教界接受‘中央评议委员’的职位,让社会大众明瞭政府的英明、公平;让政府知道佛教界有力量有人才,所以宗教对政治所持的态度非参与、非躲避,而是问政不干治。”

走向全球

1991年2月3日,释星云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举为世界总会长,并于1992年5月16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到1997年,释星云在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成立了协会。释星云还在全球各地创建了几百所寺院,如美国西来寺、澳大利亚南天寺南华寺等;并创办了佛教学院、美术馆、图书馆、出版机构等;还创办了美国西来大学、澳大利亚南天大学等多所大学,获得了香港大学、美国东方大学、智利圣多玛斯大学等全球30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

沟通两岸

1989年,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邀请,释星云率领500人的弘法探亲团赴大陆各佛教伽蓝访问,开启了两岸之间佛教交流的盛事。2002年元月,释星云与大陆达成佛指舍利莅台协议,且以“星云签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的原则,组成恭迎佛指舍利委员会,到西安法门寺迎请舍利到台湾供奉37日,共有500万人瞻礼。供奉佛指舍利一事影响深远,进一步扩大了两岸交流。2003年,释星云应邀到南普陀寺参加抗非典的祈福大法会。2005年,释星云在扬州市捐建鉴真图书馆,成立“扬州讲坛”;2007年,又以八大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出席杭州市主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同年,寒山寺赠“和合钟”,与佛光山结为兄弟寺。释星云赋诗纪念:“两岸尘缘如梦幻,骨肉至亲不往还;苏州市古剎寒山寺,和平钟声到台湾。”

不仅是佛教交流,人道援助也是释星云沟通两岸的重要部分。5·12汶川地震,释星云呼吁信徒及佛光会员投入救援及救难工作,佛光山暨国际佛光会继灾难捐助约新台币四千多万元。

晚年生活

释星云晚年健康状况不佳,深受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所苦,由身旁固定弟子轮班照顾,多次出入高雄长庚医院。2011年中风后,他每两天就要去医院洗肾,偶尔需要住院。2016年10月,释星云因出现呕吐、嗜睡等症状送往医院,检查发现是出血性脑中风,隔天开刀移除脑中血块。释星云虽年事已高,身体不佳,但意志力强韧,曾告诉医疗团队“出家人不怕死”。

贡献及影响

人间佛教

释星云引领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了“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宗旨。他的理想是:佛教一定要走向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社会化、大众化、艺文化、事业化、制度化,乃至国际化。起初他提出这一观念时,台湾教界非但不认同,还为“人间佛教”贴上了大逆不道、离经叛道的标签。后来,经过释星云40年的实践与弘扬,“人间佛教”的理念终于获得了普遍承认,台湾的众多佛教团体也倡导起了“人间佛教”。且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台湾的佛堂寺庙都随处可见,甚至不少都市道场就设在白领写字楼内。

文化弘法

释星云注重以文化事业弘扬佛法,使用现代媒介传播佛教的教义与价值观念。1957年,释星云在台北民本广播电台首创“佛教之声”节目;1979年,于“中华电视台”制作了佛教团体第一个电视弘法节目,是台湾电视史上第一次宗教性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1997年,创立“佛光卫视”,后更名为“人间卫视”,此电视台是华人第一家宗教公益电视台;同年,释星云又成立了“佛光山全球资讯网站”;2004年,成立“天眼佛学院”,使会员能通过网络系统地学习佛法。后来,释星云又创办了《人间福报》、佛光山人间通讯社等,用新闻方式报道佛教界发生的事情。释星云对两岸宗教文化交流亦有贡献。他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两岸和平是其毕生的盼望、最大的心愿。

教学育人

出身穷苦家庭的释星云深刻明白教育的重要性,领导佛光山在海内外建设学校,从幼儿园至大学均有涉及。1956年,他在宜兰创立佛教第一间幼儿园“慈爱幼儿园”,之后又领导佛光山在全球建立了16所佛学院,27所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云水书坊——行动图书馆”、五十多所学校,以及智光商工、普门中学,均头、均一中小学和多所幼儿园等。1991年,释星云在美国洛杉矶创办西来大学,首开中国佛教在美办大学之风。他还号召百万人捐资建学校,(每人每月捐资100元,为期3年)建成南华大学,这所学校成为台湾首家免学杂费的大学。此外,释星云还创办了中国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南天大学菲律宾光明大学。2008年,释星云成立“公益信托释星云教育基金”,鼓励杰出、有创意、有爱心的教师。2012年6月成立“星云教育奖”,发掘人师典范,弘扬师道。

亲创“一笔字”

释星云的“一笔字”,无论文字多寡,皆一笔而成,自成一派,脱俗飘逸。常年的艰苦修行使释星云疾病缠身,身患糖尿病与眼疾。因视力模糊,释星云只能尽力提高写字速度,否则一笔不写完,第二笔便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后来,释星云写书法前先算好布局,再一笔而下,一气呵成。星云法师的弟子将释星云“一笔字”的书法作品“拍卖化缘”,所得经费除了用以兴建佛陀纪念馆外,还成立了台湾新闻最高奖金的“真善美新闻奖”。截至2019年,释星云的作品已先后在世界25个国家地区展出167场,观众超过550万。

获得荣誉

荣誉博士

释星云毕生致力于推动教育,获得了香港大学、美国东方大学、智利圣多玛斯大学等全球30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

受聘名誉教授

主要作品

释星云的著作《释迦牟尼传》《玉琳国师》两书印行高达数十版,堪称台湾出版史上的畅销书。其散文随笔集《迷悟之间丛书》等,也广受读者欢迎。此外,释星云还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如2003年的《没有台湾人——在台湾居住的,都是台湾人》,2004年的《大和解,救台湾》,2005年的《去中国化之我见》,2006年的《上台下台——论施明德“倒扁”》。

人物评价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当初佛陀未能完成的事,释星云都完成了。

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师无疑是带领佛教走向复兴、走向世界的一位巨人,他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作家柏杨:大师对佛教的贡献意义深远,对于佛教的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世界化的发展,居功厥伟。他所弘扬实践的人间佛教俨然是佛教的代名词,不但走入人间,而且走入人心。

家庭生活

1949年,释星云随母亲前往南京寻父未果,又因经济极端拮据,前往台湾,从此与母亲分隔两岸。释星云清楚记得,在与母亲短暂相处的几年中,母亲总会在春节为他和姐姐弟弟们炒爆米花。此后数十年,每逢春节,释星云都会思念母亲,希望能再吃到母亲亲手炒的玉米花。1989年4月20日,星云率国际佛教促进会弘法探亲团回到故乡——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与88岁的老母亲李玉英团聚。

人物轶事

出家受阻

释星云回忆出家缘由时曾谈到,当年他外出寻父,途经栖霞山,看到军队正在出操训练,便好奇地停下来观看,身边突然出现一位寺院知客师,不经意地问他是否想要出家。因释星云从小受外婆影响,早有信佛、拜佛的习惯,不假思索便答应了,并走进栖霞山寺。栖霞山寺的师父表示,出家需要征得母亲同意。于是释星云便找到母亲,跟她说想要在栖霞山寺出家,但母亲当即就拒绝了。释星云又说,他已经答应了师父,不能反悔。母亲立刻表示可以帮释星云当面回绝。释星云将母亲带到师父面前,师父跟母亲说未来将如何栽培释星云,释星云又将如何有前途。最终,母亲被师父说服,动了心,第二天释星云便剃度出家。

煮面心得

佛光山典座觉具法师曾讲述,第一次为释星云煮面时,十分用心地加了许多食材进去,没想到大师还没吃就说:“这一定是不会煮东西的人煮的。一个会煮东西的人,是不会用这么多的材料来掩饰自己的不足的。”释星云因自己曾饱受饥饿之苦,后来便十分重视“给人吃饱”,并视为一种度众法门。佛光山早期,释星云一度亲自煮面给信徒吃,有“一碗面煮出一个佛光山”的佳话,所以他对于煮面一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汤底只要用心,就可以使一碗简单的面,变得美味可口。

后世纪念

2023年2月6日,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的佛光山西来寺发布释星云圆寂通启,表示自2月6日至12日暂停对外任何活动,仅在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开放吊唁,并在洛杉矶当地时间12日星期日下午5时在西来寺大雄宝殿与高雄佛光山同步直播圆寂赞颂典礼。

2023年2月12日,中国大陆吊唁团在佛光山祖庭江苏宜兴大觉寺吊唁星云法师。吊唁团团长、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中央统战部有关机构负责同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及星云故乡江苏省各界代表出席吊唁仪式。吊唁仪式上,吊唁团与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师等视频连线对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