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公 :国务院原参事

更新时间:2024-09-20 19:34

李仲公(1890年—1978年6月20日),原名李其荃,号仲芸,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国务院原参事。

李仲公出身官宦之家,早年先后就读贵筑县学、贵州省省立蚕桑学堂,得到贵州巡抚林绍年的赏识,1907年保送京师国立法政专门学堂学习。1911年,李仲公与李大钊结识,参加进步党人活动,并受进步党资助赴日留学,后辍学回国参与“护国”运动。1916年8月李仲公和李大钊、陈筑山等人发起创办《晨钟报》,后来随孙洪伊参加“护法”运动,行动失败前往日本继续学业。1924年,李仲公经李大钊、汪精卫推荐加入中国国民党,北伐初期主笔蒋介石的重要政论、文告等文字,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1927年宁汉分裂后,李仲公被误会参与蒋介石主导的“反共”、反汉行动,遭独立师师长贺龙逮捕,同年5月,经邓演达保释后离汉转赴南京市。之后,李仲公先后担任过交通部政务次长,兼汉冶萍公司整理委员会委员长、中国航空公司副理事长、担任编遣会议秘书处主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国营招商局总办、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立法委员、全国禁烟总会常务委员、“制宪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1949年7月,李仲公通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脱离中国国民党政权,8月受到周恩来的接见。1951年7月21日,经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名,李仲公任政务院参事,1954年12月转任国务院参事。在为贺龙平反过程中,李仲公被调查出提供的两封信为伪造,其拒不承认,最终被撤除国务院参事一职。1978年6月20日,李仲公因患肺炎等症,医治无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去世。

李仲公译著《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观与我们的驳议》成为抗日先声。现代学者李芳在著作中称,李仲公被世人誉为北伐“文胆”。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李仲公出生于贵阳城北贵筑县西下里下堰寨(今白云区麦架镇下堰村)。他的父亲李农卿曾任贵州定番州学正堂、贵州省视学和台拱厅知事。李仲公自幼随父读书,15岁以冠军入贵筑县学,凭借《请禁淫戏以正人心厚风俗 》获得贵州巡抚林绍年的赏识。李仲公16岁被选拔进入贵州省立蚕桑学堂,进呈林绍年的《蚕桑富黔策》被当做典范由全省各府县遵行。1907年,李仲公由贵州提学使柯绍态选派,以官费保送京师国立法政专门学堂学习。

投身革命

1911年,李仲公认为实行民主宪政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于是和同学王郁骏组织北京法政学会,与北洋法政学堂学生李大钊组织的北洋法政学堂学会共同创办了《北京法政学报》。李仲公和李大钊自此结为同志。

李仲公通过李大钊结识了孙洪伊汤化龙,参加了进步党人的活动,担任了《国风日报》《中华杂志》编辑。1913年底,李仲公受进步党资助,与李大钊一同到日本留学,后辍学回国担任教育部(总长汤化龙)编审员。袁世凯复辟后,李仲公随孙洪伊、汤化龙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恢复,李仲公担任众议院首席秘书。同年8月中旬,李仲公和李大钊、陈筑山等人发起创办《晨钟报》(后更名为《晨报》)。1917年孙洪伊、汤化龙分裂,李仲公随孙洪伊退走上海市参加“护法”运动。

在“护法”运动中,李仲公应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之邀,担任黔军总司令部参赞贵州省政治会议委员。王文华遇刺身亡,复黔活动失败,李仲公于1922年前往日本继续学业。

加入国民党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李仲公应李大钊之召回国,经李大钊、汪精卫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广东统一后,李仲公应汪精卫、何应钦之约到粤担任东江绥靖委员会公署秘书长。1926年,李仲公受时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委派,兼代潮海关监督和汕头市交涉员,因在与外国列强的斗争中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广东国民政府被迫明令撤销他的海关监督职务。李仲公的弟弟李侠公加入中共组织,遭何应钦部“反共”分子围攻,波及到李仲公,李仲公因此辞去秘书长一职。

参加北伐

北伐期间,李仲公经何应钦推荐,一开始担任总司令部参议、总司令代表。中国国民党“整理党务案”后,李仲公接替叶楚伧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党部)书记长,并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承担蒋介石的文案工作,拟写《讨吴佩孚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及《收拾西南策略》,被蒋介石见纳重用。此后,蒋介石在北伐之初的重要政论、文告等文字,多由李仲公代笔。

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4军在汀泗桥与吴佩孚决战,其右翼受孙传芳压迫,左翼受袁祖铭威胁。李仲公向蒋介石提出的联合川军、分化黔军的建议被采纳,蒋介石密派他赴重庆市赤水市,联系川军刘湘和黔军周西成倒袁祖铭和拥护北伐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1927年3月初,李仲公因自己的政治态度,被决定“反共”的蒋介石下令其率秘书处随中央党部移住武汉市,不让其接触任何有关“反共”的事情。宁汉分裂后,秘书处机要科长陈立夫派人由南昌市将蒋介石发表的“反共”、反汉演说印成册子送到汉口公布,册子上盖着秘书处的印章,汉方认为是李仲公所为。此时,四川省刘湘贵州省周西成通电反对武汉,也被认为是受李仲公所指使。

3月15日,因误会李仲公策动西南对武汉出兵兼小册子事件,在汉中央集团批准独立师师长贺龙逮捕李仲公,并押送唐生智总指挥部。5月17日,李仲公经邓演达保释后离汉转赴南京。

受到重用

1927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李仲公出任交通部政务次长,兼汉冶萍公司整理委员会委员长、中国航空公司副理事长等职务。蒋介石白崇禧等“逼宫”下野复职前后,李仲公周旋于蒋介石、何应钦中调整两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得到二人的信任。同时,李仲公在交通部次长任内,开辟民用航线,建立中国人自己的邮政业务系统和国际电台,收回帝国主义的垄断特权;在交通部汉冶萍公司整理委员会,与同乡好友、汉冶萍公司整理委员会专任委员谌湛溪一道,同日本驻汉冶萍公司代表及外交特使进行多次谈判,以强硬的态度进行公司业务的整理。

1928年7月至1929年1月,国民政府召开“国军编遣会议”,李仲公担任编遣会议秘书处主任,参加“军事整理案”条例、程序、办法的讨论编写等项工作。1929年3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代会上,李仲公被提名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因拒绝“陈家党”加入“CC”而未当选。同年5月,李仲公前往贵州省处理军阀混战中周西成阵亡的善后事件,贵州省政府改组后,李仲公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1年夏,行政院派李仲公兼任国营招商局总办,他主张招商局收归国有未果,辞去总办职务,调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

抗战时期

1931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即将爆发,李仲公向蒋介石面呈一份对内联共、对外联苏的方案,被蒋介石拒绝,愤而辞职返回苏州市九一八事变后,李仲公译著并出版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观与我们的驳议》,受到蒋介石的斥责和中国国民党中统的严重警告。后受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孙科的邀请,李仲公就任立法委员、全国禁烟总会常务委员闲职。其间,他曾担任过短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处长。

1940年6月3日,时任内政部禁烟委员会主任的李仲公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禁烟会议上,报告了6年来禁烟工作的情况,会议上通过了30多件重要提案及今后的禁烟计划。李仲公还与程维嘉合著并出版《烟禁问题》。

在重庆,李仲公与陆军大学校长杨杰相交甚厚,也与郭沫若、王若飞时有接触,同时秘密参加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座谈活动,被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特务侦知,欲杀杨杰、李仲公,因未得到蒋介石的许可而未果,但受到了更加严密的监视。

脱离国民党

1946年底,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独自筹备召开“制宪国民代表大会”。经蒋介石授意,李仲公成为“制宪国民代表大会”代表。李仲公随国民政府机关复员南京,仅担任国大代表和立法院立法委员,期间未发表一句支持蒋介石政权的言论,并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进攻延安市时公然反对内战。

1949年7月,李仲公、卢郁文、李世军等45位原中国国民党立法委员联名发表了《京沪立法委员起义宣言》,通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脱离国民党政权,并由苏州市致电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8月,李仲公赴京受到周恩来的接见。期间,周恩来开展对李仲公历史情况的调查。1951年7月21日,经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名,中央人民政府第42次会议通过,任命李仲公为政务院参事,11月被总理指定为参事室西南区组召集人,1952年派赴上海市近效参加土地改革,1954年12月转任国务院参事。

晚年及去世

1968年3月26日至4月20日,参事室多次举行座谈会,座谈揭发所谓“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派”的历史问题。中央专案组曾派人到李仲公家中,随后李仲公将两封据称是贺龙早年的亲笔信交给参事室。在为贺龙平反的过程中,李仲公提交的两封信被认为是伪造的,李仲公拒不承认。1978年5月26日,李仲公审查小组作出《关于李仲公问题的处理决定》,李仲公国务院参事一职被撤,每月发给生活费80元并受国务院参事室监督。

1978年6月20日,李仲公因肺炎医治无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死亡。

人物作品

《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观与我们的驳议》是李仲公、李侠公兄弟两共同译著的,于1932年4月出版发行(李侠公匿居苏州市时,由于国民政府对李侠公的“通缉令”没有撤销,兄弟俩共同译著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观与我们的驳议》只得由李仲公一人署名出版)。

《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观与我们的驳议》译著翻译了日本朝日新闻社编著的《满蒙诸问题》,即:满蒙的地位与重大性、我国在满蒙的特殊地位、满蒙铁道、我国满蒙铁道利权、满蒙经济的本体——满铁王国、满铁及满蒙政策的危机、中国满蒙铁道政策、结论,共八章二十六节;译者驳议有4 个部分:即“帝国主义日本”之肯定;护在马尔萨斯主义下的所谓“人口与粮食问题”;拆穿所谓“特殊地位内容”的“事实关系”的真象; 架在血刃上的“法理”。

人物评价

现代学者李芳在《北伐“文胆”李仲公》中称:“蒋介石在北伐初期的重要政论、文告等文字,绝大多数出自李仲公手笔,李姓乃被世人誉为北伐‘文胆’。”

现代学者李晓兰在《渐进的共和:李仲公与《晨钟报》研究》中认为:“李仲公在《晨钟报》上发表的多篇文章,一方面反映了他的爱国主义情结,同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早年的政治思想——主张渐进的共和。”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反抗压迫

清末李仲公在蚕桑学堂学习。有一次,巡抚衙门小巡捕徐守枯在江南会馆为母亲祝寿,并派遣差役守在会馆门前,百姓如果要进会馆看戏,就会收到鞭笞。李仲公得知后集合各校百多名同学破门进入会馆,痛打守门的差役,并捣毁寿堂,被当做首犯逮捕入狱。徐守枯要以李仲公是革命党的罪名重重惩处他。后李仲公向贵州巡抚林绍年上书控诉徐守枯的罪行,因林绍年赏识李仲公,得到消息后就放了李仲公,并将徐守枯革职了。

贺龙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李仲公被逼迫交待贺龙的历史问题,并上交了两封贺龙的信件。数年后,中央为贺龙平反,李仲公坚称自己的指证无误。然而,审查小组认为李仲公交出的两封信是伪造的,是为了陷害贺龙,因此决定撤销他的国务院参事职务,每月发放80元生活费,并由国务院参事室监督。

后世纪念

李仲公故居

李仲公故居位于苏州古城内西北宝城桥弄22号。房屋由李仲公妻妹吴澄娴,建成于民国36年(1947年),是一栋日式风格建筑的平房,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1.95平方米。房屋建成后李仲公迁入,一直住到1949年离开苏州市

李仲公墓

李仲公墓位于贵州省白云区麦架乡东南一公里茶场,墓系土堆坟,坐东向西,占地30平方米。2004年清明节李仲公家人重修其墓,墓碑上书“爱国人士、诗人、书法家李仲公墓”,镌刻有李仲公生平简介,系由贵州著名文化老人、书法家陈福桐先生所书。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